本實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具體涉及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
背景技術:
呼吸機是一種能代替、控制或改變人正常的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功消耗,節約心臟儲備能量的裝置。呼吸機必須具備四個基本功能,即向肺充氣、吸氣向呼氣轉換、排出肺泡氣以及呼氣向吸氣轉換,依次循環往復,因此必須有:(1)能提供輸送氣體的動力,以代替人體呼吸肌的工作;(2)能形成一定的呼吸節律,包括呼吸頻率和吸呼比,以代替人體呼吸中樞神經支配呼吸節律的功能;(3)能提供合適的潮氣量(VT)或分鐘通氣量(MV),以滿足呼吸代謝的需要;(4)供給的氣體最好經過加溫和濕化,從而代替人體鼻腔的功能,并能供給高于大氣中所含的O2量,以提高吸入O2濃度,改善氧合情況。動力源可以利用壓縮氣體作動力(氣動)或電機作為動力(電動);呼吸頻率及吸呼比亦可通過氣動氣控、電動電控和氣動電控等幾種方式;呼與吸氣時相互切換有兩種類型,常于吸氣時呼吸環路內達到預定壓力后切換為呼氣(定壓型)或呼氣時達到預定容量后切換為吸氣(定容型),不過現代呼吸機基本上兼有以上兩種形式。
在醫院的臨床工作中,控制呼吸是搶救危重患者、建立呼吸支持和實施全麻手術最常用的治療措施之一。臨床上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在使用呼吸機時,呼吸機的管道沒有支撐裝置,有時會將呼吸機管道臨時綁扎固定在輸液架或者固定在麻醉機支架上。使用這些方法固定時,管道不能隨著患者體位變換而移動位置,也無法調節角度,特別是在實施頭、頸部手術時,如若固定在麻醉機支架上,既影響無菌操作,也很容易造成管道下垂,導致呼吸管道發生扭曲變形,從而造成患者呼吸不暢,延誤有效的治療時間。
在公告號CN204637209U,公告日期為2015年9月16日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塊、轉臂和管道夾持裝置,所述固定塊和管道夾持裝置分別設置在轉臂的兩端,所述轉臂由相鉸接的若干支臂構成,所述固定塊安裝在呼吸機上,所述管道夾持裝置包括第一管托、第二管托和伸出桿,所述伸出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管托相連,其右端與所述第二管托相連。這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操作方便,實用性強,調節簡單,有利于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治療。但這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不具有消毒裝置,呼吸機所產生的氣體在管道內進行輸送時很容易滋生病菌,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轉臂上沒有設置固定裝置,轉臂上的呼吸機管道很容易纏繞在一起,導致管道內部氣體流量變小,無法供給患者足量的氣體用于呼吸;當管道內部氣體流量由于意外情況而發生改變時,醫護人員也無法及時知曉;此外,這種支架移動起來也較為不便,不利于開展醫護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能夠有效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氣體在管道內輸送時容易滋生病菌、缺少固定裝置、醫護人員無法及時知曉管道內氣體流量的變化以及移動不便等缺陷。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底桿,所述底桿上端設有鎖緊裝置,所述底桿內底部設有氣囊,所述氣囊底部設有電動閥門,所述氣囊上方設有升降桿,所述升降桿上設有閥門開關,所述升降桿頂部設有氣體流量傳感器和轉軸,所述轉軸與轉桿相連,所述升降桿和轉桿上均設有紫外線燈管和固定環,所述底座上設有腳動氣泵,所述腳動氣泵頂部設有腳踏,所述電動閥門通過氣管與腳動氣泵相連,所述底座上還設有報警器。
優選地,所述氣體流量傳感器與報警器無線通信。
優選地,所述底座上設有儲物筐。
優選地,所述底座底部設有萬向輪。
優選地,所述固定環在升降桿和轉桿上均至少設有一個。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借助升降桿和轉桿上的紫外線燈管對管道內的氣體進行有效消毒,能夠對管道內病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升降桿和轉桿上的固定環能夠對管道進行良好的固定,防止出現管道間相互纏繞的情況;當管道內氣體流量出現較大的變化或者波動時,氣體流量傳感器能夠進行監測并通過報警器報警,有助于醫護人員及時知曉;底座底部的萬向輪使得支架能夠更方便地進行移動。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底座;2、底桿;3、電動閥門;4、鎖緊裝置;5、氣囊;6、升降桿;7、紫外線燈管;8、固定環;9、閥門開關;10、氣體流量傳感器;11、轉軸;12、轉桿;13、腳動氣泵;14、腳踏;15、氣管;16、報警器;17、儲物筐;18、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設有底桿2,底桿2上端設有鎖緊裝置4,底桿2內底部設有氣囊5,氣囊5底部設有電動閥門3,氣囊5上方設有升降桿6,升降桿6上設有閥門開關9,升降桿6頂部設有氣體流量傳感器10和轉軸11,轉軸11與轉桿12相連,升降桿6和轉桿12上均設有紫外線燈管7和固定環8,底座1上設有腳動氣泵13,腳動氣泵13頂部設有腳踏14,電動閥門3通過氣管15與腳動氣泵13相連,底座上還設有報警器16,氣體流量傳感器10與報警器16無線通信,底座1上設有儲物筐17,底座1底部設有萬向輪18,所述固定環8在升降桿6和轉桿12上均至少設有一個。
使用時,先對支架的高度和角度進行調整。醫護人員通過腳踏14蹬踩腳動氣泵13,腳動氣泵13所產生的氣體通過氣管15充入到氣囊5中,當升降桿6達到高度要求后按下閥門開關9,關閉電動閥門3,停止充氣,通過鎖緊裝置4對升降桿6進行固定,再通過轉軸11調整轉桿12的角度即可。將呼吸機管道從固定環8和氣體流量傳感器10內穿過,從而將呼吸機管道固定。氣體流量傳感器10能夠對管道內的氣體流量進行監測,并將測得數據通過無線通信發送到報警器16,報警器16能夠將數據與閾值相比較,如果二者相差較大則報警,及時通知醫護人員;紫外線燈管7能夠對管道內的氣體進行有效消毒,抑制病菌繁殖。底座1上的儲物筐17方便醫護人員存放醫護用品;底座1底部的萬向輪18使得支架能夠更方便地進行移動。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呼吸機管道固定支架借助升降桿和轉桿上的紫外線燈管對管道內的氣體進行有效消毒,能夠對管道內病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升降桿和轉桿上的固定環能夠對管道進行良好的固定,防止出現管道間相互纏繞的情況;當管道內氣體流量出現較大的變化或者波動時,氣體流量傳感器能夠進行監測并通過報警器報警,有助于醫護人員及時知曉;底座底部的萬向輪使得支架能夠更方便地進行移動。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會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