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手術臺。
背景技術:
現有手術床通常床身與頭板通過頭板插桿連接在一起,但是頭板和頭板插桿是固定連接的,頭板不能翻轉,而在實際的手術過程中,特別是在頭部的手術過程中,為了方便手術,醫生需要對患者頭部方位進行變化,而現有的手術床尚不具備相關功能,尤其是不能實現二級調整。上述問題,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電動手術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電動手術臺,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設置有立柱,立柱上設置有手術臺,所述手術臺的一端設置有頭板,所述頭板包括頭板本體以及用于插接在手術臺上的頭板插桿,所述頭板插桿的尾端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內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內側固定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環形槽,所述連接桿上套接設置有固定座,所述頭板本體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方,所述環形槽內豎直設置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的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固定座內,在所述固定座上遠離所述固定架的側面設置有凹槽,所述連接桿上套接有甲環體和乙環體,所述甲環體與所述乙環體的相向面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牙,所述連接桿的尾端旋轉設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根部設置有凸輪,手柄在旋轉的過程中通過所述凸輪頂靠所述乙環體,進而將所述甲環體緊靠到所述凹槽內。這樣設置,在需要對頭板本體的角度和高度調整時,手柄處于釋放狀態,調整頭板本體和下方的固定座一起旋轉,待調整到位后,通過旋轉手柄,手柄在旋轉的過程中通過凸輪頂靠乙環體,進而將甲環體緊靠到所述凹槽內,將固定座頂死,固定座就不會旋轉了,實現了二級調整,固定精度高,操作快捷,方便實用。
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在所述固定座上遠離所述固定架的側面設置有凹槽,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鍵槽,所述鍵槽內設置有平鍵,所述乙環體的內側面設置有缺口,所述平鍵的上端部分卡入所述缺口內。這樣設置,平鍵起著導向和限位的作用。
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甲環體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每個所述銷孔內均插入有銷,所述銷的另一端垂直設置于所述固定架內。這樣設置,通過銷與銷孔配合,甲環體就不會旋轉,便于鎖緊。
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甲環體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通孔,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甲環體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沉孔,在所述固定座與所述甲環體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內,另一端位于所述沉孔內。這樣設置,翻轉頭板本體的過程中,彈簧將甲環體從凹槽內頂開,便于固定塊旋轉。
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頭板本體上端面設置有用于粘接海綿的粘接塊。這樣設置,方便在手術臺上粘接海綿等醫用載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對頭板本體的角度和高度調整時,手柄處于釋放狀態,調整頭板本體和下方的固定塊一起旋轉,待調整到位后,通過旋轉手柄,手柄在旋轉的過程中通過凸輪頂靠乙環體,進而將甲環體緊靠到所述凹槽內,將固定塊頂死,固定塊就不會旋轉了,實現了二級調整,固定精度高,操作快捷,方便實用,有利于醫生實施手術,解決了醫療活動的實際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動手術臺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頭板的整體示意圖。
圖3是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去除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去除固定座和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去除固定座,手柄和甲環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手術臺的一種具體實施例。一種電動手術臺,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設置有立柱2,立柱1上設置有手術臺3,所述手術臺3的一端設置有頭板4,所述頭板4包括頭板本體40以及用于插接在手術臺3上的頭板插桿41,所述頭板插桿41的尾端設置有支架42,所述支架42內設置有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的內側固定設置有連接桿44,所述連接桿44周向上設置有環形槽440,所述連接桿44上套接設置有固定座5,所述頭板本體40設置于所述固定座5上方,所述環形槽440內豎直設置有限位桿45,所述限位桿45的一端固定設置于所述固定座5內,在所述固定座5上遠離所述固定架43的側面設置有環形凹槽50,所述連接桿44上套接有甲環體61和乙環體62,所述甲環體61與所述乙環體62的相向面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牙,所述連接桿44的尾端旋轉設置有手柄7,所述手柄7的根部設置有凸輪70,手柄7在旋轉的過程中通過所述凸輪70頂靠所述乙環體62,進而將所述甲環體61緊靠在所述環形凹槽50內。這樣,在需要對頭板本體40的角度和高度調整時,手柄7處于釋放狀態,調整頭板本體40和下方的固定座5一起旋轉,待調整到位后,通過旋轉手柄7,手柄7在旋轉的過程中通過凸輪70頂靠乙環體62,進而將甲環體61緊靠到所述凹槽50內,將固定座5頂死,固定座5就不會旋轉了,實現了二級調整,固定精度高,操作快捷,方便實用。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連接桿44上設置有鍵槽442,所述鍵槽442內設置有平鍵6,所述乙環體62的內側面設置有缺口620,所述平鍵6的上端部分卡入所述缺口620內。這樣,平鍵6起著導向和限位的作用。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甲環體61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銷孔610,每個所述銷孔610內均插入有銷60,所述銷60的另一端垂直設置于所述固定架43內。這樣,通過銷60與銷孔610配合,甲環體61就不會旋轉,便于鎖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座5靠近所述甲環體61的側面對稱設置有兩個沉孔51,在所述固定座5與所述甲環體61之間設置有彈簧8,所述彈簧8的一端頂靠在所述甲環體61的側面,另一端位于所述沉孔51內。這樣設置,翻轉頭板本體40的過程中,彈簧8將甲環體61從凹槽50內頂開,便于固定座5旋轉。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頭板本體40上端面設置有用于粘接海綿的粘接塊400。這樣,方便在手術臺上粘接海綿等醫用載體。
以上列舉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