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產科用助產裝置。
背景技術:
臨床上在待產產婦分娩前,會經歷開骨縫階段,此階段給待產產婦需要承受極大的痛苦,骨縫開到一定程度進入待產室待產,現有的待產室內的床位為普通的病床,待產產婦在此期間沒有裝置進行握持使用,不能滿足待產產婦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產科用助產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產科用助產裝置,包括T形桿,所述T形桿后端設置有升降桿,所述升降桿底端設置有固定桿,所述升降桿和固定桿通過氣囊相連,所述固定桿底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微型電機,所述氣囊和微型電機通過連接管相連,所述連接管上設置有密封塞;所述T形桿前端設置有滑道。
所述滑道兩端均設置有滑塊,所述滑道中間設置有固定閥。
所述滑道底部兩端均設置有手環,所述手環和滑塊通過伸縮桿相連,所述伸縮桿上設置有調節閥。
所述滑道底部中間位置上設置有橡膠球,所述橡膠球和固定閥通過連接繩相連。
所述底座底端設置有萬向輪。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簡單,使用微型電機代替傳統人工調節升降桿高度,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設置有手環和橡膠球,可減輕待產產婦開骨縫階段的痛苦;設置有萬向輪,移動方便;手環之間距離可調節,可滿足不同身高產婦需求,可廣泛普機至各大醫院使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與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T形桿1,所述T形桿1后端設置有升降桿15,所述升降桿15底端設置有固定桿12,所述升降桿15和固定桿12通過氣囊11相連,所述固定桿12底端設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設置有微型電機8,所述氣囊11和微型電機8通過連接管7相連,所述連接管7上設置有密封塞6;所述T形桿1前端設置有滑道14;所述滑道14兩端均設置有滑塊3,所述滑道14中間設置有固定閥2;所述滑道14底部兩端均設置有手環5,所述手環5和滑塊3通過伸縮桿4相連,所述伸縮桿4上設置有調節閥13;所述滑道14底部中間位置上設置有橡膠球16,所述橡膠球16和固定閥2通過連接繩17相連;所述底座10底端設置有萬向輪9。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移至待產病床床頭處。打開微型電機8,氣囊11充氣帶動升降桿15升高,升至所需高度關閉微型電機8,使用密封塞6將連接管7密封;需降低升降桿15高度時,打開密封塞6進行放氣,降至所需高度時,使用密封塞6將連接管7密封。兩端手環5之間距離可滑動滑塊3調節,手環5高低根據調節閥13調節固定,調節完后,產婦雙手分別握住兩個手環5,咬住橡膠球16,用力生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