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臂力恢復訓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運動康復訓練用臂力恢復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運動康復也稱體療,是對傷病或傷殘者采用各種運動方法,使其在身體功能和精神上獲得全面恢復,使他重返社會。
臂力指臂部肌肉的力度,臂部肌肉收縮緊繃產生的力,即臂部力量。
在運動康復中,有一種很重要的訓練,就是臂力恢復訓練,因此就有了臂力恢復訓練裝置,但目前的臂力恢復訓練裝置存在功能單一、操作復雜、訓練效果不佳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在功能齊全、操作簡單、訓練效果好的實用新型運動康復訓練用臂力恢復訓練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目前的臂力恢復訓練裝置存在功能單一、操作復雜、訓練效果不佳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功能齊全、操作簡單、訓練效果好的運動康復訓練用臂力恢復訓練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實用新型運動康復訓練用臂力恢復訓練裝置,包括有底板、第一支桿、第一齒輪、第一電機、第一連桿、第二支桿、第二齒輪、第二連桿、固定座、固定板、第二電機、轉軸、固定桿、第三連桿、環(huán)型滑軌、滑塊、圓盤、第一彈簧、手扶桿、第三支桿、放置板、第四連桿、按摩裝置、第一滑軌和第二滑塊,底板頂部右側從左自右依次設有第一支桿、第二支桿與第一滑軌,第一滑軌上滑動式設有第二滑塊,第二滑塊上設有固定板,固定板中心底部設有固定座,第一支桿頂端安裝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前側設有第一齒輪,第一齒輪前側偏心位置鉸接連接有第一連桿,第二支桿頂端設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第二齒輪前側偏心位置鉸接連接有第二連桿,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均與固定座鉸接連接,固定板頂部左右對稱設有固定桿,固定桿頂端設有環(huán)型滑軌,環(huán)型滑軌內左右對稱設有滑塊,固定板頂部中間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頂部設有轉軸,轉軸頂端設有第三連桿,第三連桿兩端與兩滑塊連接,滑塊頂部設有圓盤,圓盤頂部中間設有第三支桿,第三支桿左側上部、中部與下部均設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左端均連接有手扶桿,且中部手扶桿連接的第一彈簧數(shù)量多于下部手扶桿連接的第一彈簧數(shù)量,上部手扶桿連接的第一彈簧數(shù)量多于中部手扶桿連接的第一彈簧數(shù)量,第三支桿右側設有第四連桿與放置板,放置板在第四連桿下部,第四連桿底部右側設有按摩裝置,按摩裝置包括有安裝板、第二彈簧、電動推桿、擋板、按摩手和軟塊,安裝板設置在第四連桿底部,安裝板底部左右對稱設有擋板,擋板內側均設有電動推桿,兩電動推桿末端均設有按摩手,兩按摩手上部鉸接連接,兩按摩手上部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兩按摩手底端均設有軟塊。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風扇,第四連桿底部右側設有風扇,風扇在按摩裝置右側。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激振器,放置板底部設有激振器。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椅子,底板頂部左側設有椅子。
優(yōu)選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優(yōu)選地,第一彈簧為臂力彈簧。
優(yōu)選地,軟塊材料為海綿。
工作原理:當需要做臂力恢復訓練時,康復人員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扶桿,然后根據(jù)自身高度來調節(jié)手扶桿的高度,若手扶桿過高,控制第一電機順時針旋轉,帶動第一齒輪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第一連桿向下移動,同時,第一齒輪順時針旋轉帶動第二齒輪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第二連桿向下移動,兩者配合,帶動固定座向下移動,進而帶動固定板及其上裝置在第一滑軌上向下滑動,使得手扶桿向下移動,若手扶桿過低,控制第一電機逆時針旋轉,帶動手扶桿向上移動,如此來找到合適高度。找到合適高度后,就可以開始臂力恢復的訓練了。當康復人員訓練累了時,控制第二電機順時針旋轉180°,帶動轉軸順時針旋轉180°,進而帶動第三連桿順時針旋轉180°,使得滑塊在環(huán)型滑軌內順時針旋轉180°,此時第三支桿左右兩側互換,然后控制兩電動推桿伸長,帶動兩按摩手上部靠攏,兩按摩手下部張開,帶動兩軟塊分開,兩按摩手下部張開到合適距離后,控制電動推桿停止伸長,康復人員將手放在放置板上,并控制電動推桿收縮,帶動兩按摩手上部張開,兩按摩手下部靠攏,帶動兩軟塊靠攏,待軟塊與康復人員的雙手接觸后,再控制兩電動推桿伸長,如此反復,對工作人員的雙手進行按摩。工作完畢后,待軟塊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電動推桿停止工作,然后控制第二電機逆時針旋轉180°,帶動轉軸及其上裝置旋轉180°復位后,控制第二電機停止工作,然后控制第一電機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帶動固定板及其上裝置回到初始高度后,控制第一電機停止工作。
因為還包括有風扇,第四連桿底部右側設有風扇,風扇在按摩裝置右側,在為康復人員按摩時,控制風扇工作,可以更好的緩解康復人員的疲勞。
因為還包括有激振器,放置板底部設有激振器,在為康復人員按摩時,控制激振器工作,帶動康復人員的雙手抖動,使得按摩效果更好。
因為還包括有椅子,底板頂部左側還設有椅子,按摩時,康復人員可以坐在椅子上,椅子為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好地休息環(huán)境。
因為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為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旋轉穩(wěn)定,更適合這里工作。
因為第一彈簧為臂力彈簧,臂力彈簧是訓練臂力的最好彈簧,是做臂力恢復訓練用彈簧的最佳選擇。
因為軟塊材料為海綿,海綿柔軟,有彈性,可以更好地為康復人員按摩。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一種實用新型運動康復訓練用臂力恢復訓練裝置,該裝置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到了康復人員的身體狀況,將訓練與休息很好的結為一體,達到了功能齊全、操作簡單、訓練效果好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手扶桿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按摩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板,2-第一支桿,3-第一齒輪,4-第一電機,5-第一連桿,6-第二支桿,7-第二齒輪,8-第二連桿,9-固定座,10-固定板,11-第二電機,12-轉軸,13-固定桿,14-第三連桿,15-環(huán)型滑軌,16-第一滑塊,17-圓盤,18-第一彈簧,19-手扶桿,20-第三支桿,21-放置板,22-第四連桿,23-按摩裝置,231-安裝板,232-第二彈簧,233-電動推桿,234-擋板,235-按摩手,236-軟塊,24-第一滑軌,25-第二滑塊,26-風扇,27-激振器,28-椅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實用新型運動康復訓練用臂力恢復訓練裝置,如圖1-6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桿2、第一齒輪3、第一電機4、第一連桿5、第二支桿6、第二齒輪7、第二連桿8、固定座9、固定板10、第二電機11、轉軸12、固定桿13、第三連桿14、環(huán)型滑軌15、滑塊、圓盤17、第一彈簧18、手扶桿19、第三支桿20、放置板21、第四連桿22、按摩裝置23、第一滑軌24和第二滑塊25,底板1頂部右側從左自右依次設有第一支桿2、第二支桿6與第一滑軌24,第一滑軌24上滑動式設有第二滑塊25,第二滑塊25上設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中心底部設有固定座9,第一支桿2頂端安裝有第一電機4,第一電機4前側設有第一齒輪3,第一齒輪3前側偏心位置鉸接連接有第一連桿5,第二支桿6頂端設有第二齒輪7,第二齒輪7與第一齒輪3嚙合,第二齒輪7前側偏心位置鉸接連接有第二連桿8,第二連桿8與第一連桿5均與固定座9鉸接連接,固定板10頂部左右對稱設有固定桿13,固定桿13頂端設有環(huán)型滑軌15,環(huán)型滑軌15內左右對稱設有滑塊,固定板10頂部中間設有第二電機11,第二電機11頂部設有轉軸12,轉軸12頂端設有第三連桿14,第三連桿14兩端與兩滑塊連接,滑塊頂部設有圓盤17,圓盤17頂部中間設有第三支桿20,第三支桿20左側上部、中部與下部均設有第一彈簧18,第一彈簧18左端均連接有手扶桿19,且中部手扶桿19連接的第一彈簧18數(shù)量多于下部手扶桿19連接的第一彈簧18數(shù)量,上部手扶桿19連接的第一彈簧18數(shù)量多于中部手扶桿19連接的第一彈簧18數(shù)量,第三支桿20右側設有第四連桿22與放置板21,放置板21在第四連桿22下部,第四連桿22底部右側設有按摩裝置23,按摩裝置23包括有安裝板231、第二彈簧232、電動推桿233、擋板234、按摩手235和軟塊236,安裝板231設置在第四連桿22底部,安裝板231底部左右對稱設有擋板234,擋板234內側均設有電動推桿233,兩電動推桿233末端均設有按摩手235,兩按摩手235上部鉸接連接,兩按摩手235上部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232,兩按摩手235底端均設有軟塊236。
還包括有風扇26,第四連桿22底部右側設有風扇26,風扇26在按摩裝置23右側。
還包括有激振器27,放置板21底部設有激振器27。
還包括有椅子28,底板1頂部左側設有椅子28。
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11均為伺服電機。
第一彈簧18為臂力彈簧。
軟塊236材料為海綿。
工作原理:當需要做臂力恢復訓練時,康復人員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扶桿19,然后根據(jù)自身高度來調節(jié)手扶桿19的高度,若手扶桿19過高,控制第一電機4順時針旋轉,帶動第一齒輪3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第一連桿5向下移動,同時,第一齒輪3順時針旋轉帶動第二齒輪7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第二連桿8向下移動,兩者配合,帶動固定座9向下移動,進而帶動固定板10及其上裝置在第一滑軌24上向下滑動,使得手扶桿19向下移動,若手扶桿19過低,控制第一電機4逆時針旋轉,帶動手扶桿19向上移動,如此來找到合適高度。找到合適高度后,就可以開始臂力恢復的訓練了。當康復人員訓練累了時,控制第二電機11順時針旋轉180°,帶動轉軸12順時針旋轉180°,進而帶動第三連桿14順時針旋轉180°,使得滑塊在環(huán)型滑軌15內順時針旋轉180°,此時第三支桿20左右兩側互換,然后控制兩電動推桿233伸長,帶動兩按摩手235上部靠攏,兩按摩手235下部張開,帶動兩軟塊236分開,兩按摩手235下部張開到合適距離后,控制電動推桿233停止伸長,康復人員將手放在放置板21上,并控制電動推桿233收縮,帶動兩按摩手235上部張開,兩按摩手235下部靠攏,帶動兩軟塊236靠攏,待軟塊236與康復人員的雙手接觸后,再控制兩電動推桿233伸長,如此反復,對工作人員的雙手進行按摩。工作完畢后,待軟塊236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電動推桿233停止工作,然后控制第二電機11逆時針旋轉180°,帶動轉軸12及其上裝置旋轉180°復位后,控制第二電機11停止工作,然后控制第一電機4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帶動固定板10及其上裝置回到初始高度后,控制第一電機4停止工作。
因為還包括有風扇26,第四連桿22底部右側設有風扇26,風扇26在按摩裝置23右側,在為康復人員按摩時,控制風扇26工作,可以更好的緩解康復人員的疲勞。
因為還包括有激振器27,放置板21底部設有激振器27,在為康復人員按摩時,控制激振器27工作,帶動康復人員的雙手抖動,使得按摩效果更好。
因為還包括有椅子28,底板1頂部左側還設有椅子26,按摩時,康復人員可以坐在椅子28上,椅子28為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好地休息環(huán)境。
因為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11均為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旋轉穩(wěn)定,更適合這里工作。
因為第一彈簧18為臂力彈簧,臂力彈簧是訓練臂力的最好彈簧,是做臂力恢復訓練用彈簧的最佳選擇。
因為軟塊236材料為海綿,海綿柔軟,有彈性,可以更好地為康復人員按摩。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