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造口袋,尤其涉及一種舒適型造口袋。
背景技術:
兩件式造口袋底盤一面與皮膚粘貼,另一面通過凸緣與透明袋體相連 ,既不透氣,又不漏液,更換時只需將透明袋體在凸緣處分離取下即可,不用反復粘貼皮膚,利于切口愈合;可令患者與常人一樣出行方便,有效收集排泄物。但目前兩件式造口袋在臨床大量使用后發現如下缺陷:一、當患者下床活動時,透明袋體前后左右晃動,導致與透明袋體接觸的人體皮膚易出現磨損、紅腫等癥狀;二、當排泄物量較大,患者在下床活動時,易導致底盤與皮膚出現松脫;三、透明袋體便于醫護人員觀察患者,及時了解患者病情,但不雅觀令患者尷尬;四、腰帶與凸緣連接的扣體,因硬度大、棱角比較尖銳,硌患者皮膚,令患者感到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保護患者肌膚,保護患者隱私,避免粘接松脫的舒適型造口袋。
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舒適型造口袋,其包括兩件式造口袋、連接在兩件式造口袋兩側的腰帶、掛于腰帶上并能將兩件式造口袋下部收容的套袋;套袋后端面設有平整的體敷層,對應兩件式造口袋的中部至下部位置處的套袋前端面設有可開合的窗口。
進一步的,兩件式造口袋包括底盤和透明袋體,透明袋體的中部和下部置于套袋內;透明袋體后端面設有與底盤相連的凸緣,凸緣兩側各設有一個固定扣孔,皮帶兩端各設有一個與固定扣孔相配合的活動扣;底盤兩側各設有一個貼耳,貼耳對應位于相扣的固定扣孔和活動扣的正后方。
進一步的,貼耳內側寬度大于外側寬度,貼耳的外端面呈連續弧狀,貼耳內側與底盤連接處有向內凹陷的弧形口。
進一步的,貼耳的長度為固定扣孔和活動扣配合總長度的1.5至2倍。
進一步的,貼耳前端面設有軟質層。
進一步的,貼耳周邊匹配固定有呈連續弧狀的粘貼條。
進一步的,套袋底部設有拉口。
由于實施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通過設置掛于腰帶上并能將兩件式造口袋下部收容的套袋,可輔助承擔排泄物重量,避免兩件式造口袋與人體皮膚粘接松脫,同時遮蓋部分透明袋體,造型美觀,消除患者尷尬,當醫護人員需要通關觀察排泄物了解病情時,打開窗口即可,方便快捷;通過套袋后端面平整的體敷層,與人體肌膚完美貼合,令患者感到舒適,保護肌膚。
附圖說明:本申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圖1是本申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套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底盤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透明袋體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例:1.腰帶,2.套袋,3.體敷層,4.窗口,5.底盤,6.透明袋體,7.凸緣,8.固定扣孔,9.活動扣,10.貼耳,11.弧形口,12.粘貼條,13.拉口,A.貼耳的長度,B.固定扣孔和活動扣配合總長度。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舒適型造口袋包括兩件式造口袋、連接在兩件式造口袋兩側的腰帶1、掛于腰帶1上并能將兩件式造口袋下部收容的套袋2;套袋2后端面設有平整的體敷層3,對應兩件式造口袋的中部至下部位置處的套袋2前端面設有可開合的窗口4。
使用時,先將兩件式造口袋按照現有技術粘貼于造口處;接著將套袋2一端與腰帶1相連;接著將腰帶1該端與兩件式造口袋相連,調整套袋2位置,令其將兩件式造口袋收容;接著將腰帶1另一端與兩件式造口袋相連;最后將套袋2另一端與腰帶1相連,并調整連接位置,令套袋2內端面底部高度略低于兩件式造口袋外端面底部。這樣可在排泄物量大時,排泄物重量部分由套袋2過渡至腰帶1承擔,避免兩件式造口袋與人體皮膚粘接處出現松脫。套袋2遮蓋兩件式造口袋的中下部位,可以遮擋排泄物,外形美觀,消除患者尷尬,改善病人心態;當醫護人員需要通關觀察排泄物了解病情時,打開窗口4即可觀察內部,方便快捷。當患者下床活動時,肌膚與平整的體敷層3接觸,避免出現肌膚磨損、紅腫等癥狀,保護肌膚,令患者感到舒適。體敷層3可采用水膠體敷料制成。
如圖1、3、4所示,兩件式造口袋包括底盤5和透明袋體6,透明袋體6的中部和下部置于套袋2內;透明袋體6后端面設有與底盤5相連的凸緣7,凸緣7兩側各設有一個固定扣孔8,皮帶兩端各設有一個與固定扣孔8相配合的活動扣9;底盤5兩側各設有一個貼耳10,貼耳10對應位于相扣的固定扣孔8和活動扣9的正后方。現有的用于連接腰帶1和凸緣7的扣體(即本申請中的固定扣孔8和活動扣9),硬度較大、棱角比較尖銳,容易硌患者皮膚,令患者感到不適,嚴重的還會出現劃傷劃痕;固定扣孔8和活動扣9通過貼耳10的設置,有效與肌膚隔離,即使走路晃動、棱角尖銳,在貼耳10的緩沖作用下,患者也不會感到不適;貼耳10可采用與帶蘆薈原液的水膠體敷料,與底盤5上的現有水膠體敷料可一體成型,與患者肌膚完美貼合,且不易產生副作用。兩件式造口袋為現有公知公用技術,底盤5和透明袋體6通過凸緣7相連,凸緣7由兩個可相互匹配嵌入的膠環組成,其中一個膠環固定在底盤5正端面,另一個膠環固定在透明袋體6后端面,這樣更換透明袋體6時只需通過凸緣7分離即可,不用反復粘貼皮膚,利于切口愈合。
如圖1、3所示,貼耳10內側寬度大于外側寬度,貼耳10的外端面呈連續弧狀,貼耳10內側與底盤5連接處有向內凹陷的弧形口11。這樣患者在進行走路、彎腰等動作時,局部肌肉擠壓收縮,弧形口11的設計能較好的貼合該處擠壓收縮的肌肉,令患者感到舒適。
如圖1、3所示,貼耳的長度A為固定扣孔和活動扣配合總長度B的1.5至2倍。
貼耳10前端面設有軟質層。這樣能對固定扣孔8和活動扣9起到更好的緩沖作用,患者在行走、運動時,尖銳部分可完全陷入軟質層,保護患者肌膚。
如圖1、3所示,貼耳10周邊匹配固定有呈連續弧狀的粘貼條12。這樣貼耳10可通過粘貼條12更牢靠的粘貼在肌膚上。
如圖1、2所示,套袋2底部設有拉口13。這樣無需拆卸腰帶1和套袋2,打開拉口13即可進行兩件式造口袋內排泄物排出工作。
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申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