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神經內科用檢查器。
(二)
背景技術:
在神經內科,醫生要確定病人的神經損傷時,需要對病人某區域的神經或根神經進行檢查,目前通用的檢查器為針狀觸覺器,通過針刺檢查各點皮膚的知覺情況,各點的距離通過測量得知。如此,在進行兩點間觸覺檢測時,無法做到距離一點一點的延長或縮短,不便于查找出病變部位。另外,無法進行即時的距離測量,操作繁瑣。最后,針刺進皮膚時會感染細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若使用一次性針頭,成本高、更換也不方便。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方便、避免刺傷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可即時測量各檢查點之間距離的神經內科用檢查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神經內科用檢查器,包括左觸覺針和右觸覺針,其特征是:所述左觸覺針安裝于套筒底部,右觸覺針安裝于套環上,套環套設于固定塊的環形槽內,固定塊后部一體連接設有螺桿,螺桿穿過套筒能夠沿套筒行進,套筒側部設有測量盒,測量盒內設有轉軸,轉軸上纏繞有皮尺,皮尺首端與套環相連接。
所述固定塊上安裝有能夠將套環固定的鎖緊螺栓。
所述轉軸與套筒之間安裝有扭緊彈簧。
所述左觸覺針和右觸覺針上分別設有針尖套。
所述螺桿尾部安裝有叩診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一點一點慢慢尋找和檢查病變部位,且可即時進行兩點間的距離測量;操作方便、避免刺傷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小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左觸覺針,2右觸覺針,3套筒,4套環,5固定塊,6環形槽,7螺桿,8測量盒,9轉軸,10皮尺,11鎖緊螺栓,12扭緊彈簧,13針尖套,14叩診錘。
(五)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左觸覺針1和右觸覺針2,左觸覺針1安裝于套筒3底部,右觸覺針2安裝于套環4上,套環4套設于固定塊5的環形槽6內,固定塊5后部一體連接設有螺桿7,螺桿7穿過套筒3能夠沿套筒3行進,套筒3側部設有測量盒8,測量盒8內設有轉軸9,轉軸9上纏繞有皮尺10,皮尺10首端與套環4相連接。固定塊5上安裝有能夠將套環4固定的鎖緊螺栓11。轉軸9與套筒3之間安裝有扭緊彈簧12。左觸覺針1和右觸覺針2上分別設有針尖套13。螺桿7尾部安裝有叩診錘14。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神經內科用檢查器,手握套筒3,慢慢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螺桿7,即可一點一點的改變左觸覺針1和右觸覺針2之間的距離,在螺桿7轉動過程中,套環4始終會靜止不動,保證右觸覺針2始終豎直向下,然后用鎖緊螺栓11固定即可,保證檢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螺桿7在行進過程中,會通過套環4帶著皮尺10前行,可即時從測量盒8處得到左觸覺針1和右觸覺針2之間的距離,且由于扭緊彈簧12的作用,使皮尺10始終處于拉緊狀態,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這樣,檢查完一個病人后,就可以換上新的針尖套13,可避免交叉感染。螺桿7尾端通過螺紋連接有叩診錘14,可將螺桿7作為手柄,用于檢查使用,不用時,卸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