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擔架,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客船或客滾船接收和后送傷病員的船用多功能擔架推車。
背景技術:
戰爭、自然災害通常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許多傷病員需要向后方醫院轉送。為避免對病人產生二次傷害,并減輕搬運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搬運效率,通常需要利用擔架推車作為輔助裝置實施傷病員后送。大批量傷病員通過水路向后方醫院遠距離后送時,往往需要臨時征用客船或客滾船來實施,由于大部分客船和客滾船未設置無障礙通道,也無醫療專用電梯,要求擔架推車具備順利通過船上通道拐角、跨越凸起障礙、上下船內樓梯、乘坐船內電梯等功能,并能夠與不同陸上救護車快速換乘傷病員。平時,居民樓里的病人需送醫院搶救時,也需要擔架推車具備上下樓梯、乘坐普通電梯、換乘救護車等功能,使病人能夠利用擔架推車順利由事發地點送至醫院。市面上的擔架推車種類很多,形式各異,實現的功能也各不相同。目前,國內外雖然已研制出能夠上下樓梯的擔架推車,但只適用于坐姿病人下樓梯,不能上樓梯,更不能滿足臥姿病人上、下樓梯。專利文獻201239269公開了一種內科用擔架推車,其特征在于在擔架支架(9)的四個角的支桿的底端分別設置有萬向輪(6),所說的萬向輪(6)設置在支桿的下端,在支桿和萬向輪(6)連接處的支桿外部套設有減震彈簧(7);在擔架支架(9)上方的兩側設置有用來和擔架卡接的卡槽(5),在所說的擔架支架(9)的內部一側靠下的位置設置有液壓升降器(8)。專利文獻2836777公開了一種擔架推車式手術臺,其特征是:車架(6)固定連接推車腿(7),推車腿(7)上分別設置有帶制動萬向輪(2)和車輪(3),推車腿(7)上擰有定位螺栓(5),擔架床(1)固定連接擔架腿(4),擔架腿(4)插在推車腿(7)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船用多功能擔架推車,可以使傷病員能夠快速通過樓梯或普通電梯上下客船或客滾船不同甲板層,順利通過通道拐角,并且能夠快速換乘不同運載工具。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船用多功能擔架推車,其特征是:包括鏟式擔架、減振支架和復合支腿,所述鏟式擔架通過減振支架與復合支腿連接,所述鏟式擔架能夠沿其縱向呈折起或收縮狀態;所述復合支腿包括支腿架、折式支撐桿、萬向輪和履帶輪,所述支腿架上端與減振支架鉸接,支腿架中部設置有支腿架小支耳,下端安裝有萬向輪,內側鉸接有履帶輪;所述折式支撐桿上端與減振支架兩端鉸接,其下端與支腿架小支耳鉸接;所述履帶輪設置為兩組,其中一組位于另一組內側,并通過橫桿鉸接成整體,橫桿沿滑道滑動,構成部分重疊或全部展開的履帶輪行走結構。
所述鏟式擔架沿其橫向分成左、右鏟式擔架,左、右鏟式擔架通過連接套管套接形成一體,鏟式擔架前部和中部分別設有用于鏟式擔架前部翻起和鎖止的鉸接接頭和調節扣以及用于前部和中部剛性連接的插銷,所述鏟式擔架前部和中部之間呈復合連接方式,形成平直一體平面;所述鏟式擔架后部通過兩縱桿插接在中部,呈伸縮調整狀態。
所述鏟式擔架左右兩邊對稱設置多個扶手孔和卡箍孔,兩側設置三組綁帶,采用卡扣或粘扣連接。
所述減振支架包括承載架、鋼絲繩彈簧組件、扶手和輸液架,所述承載架由縱梁和橫梁焊接而成,縱梁上設置大支耳和小支耳,分別與支腿架頂端鉸接;所述鋼絲繩彈簧組件包括兩根過渡連接桿和六組鋼絲繩彈簧,過渡連接桿通過鋼絲繩彈簧與承載架的縱梁連接,縱梁上焊接有U形扶手;一側縱梁上安裝有輸液架。
所述復合支腿的折式支撐桿分上下兩節,通過不對稱鉸鏈連接,收起時呈單向180°彎曲狀態,展開后呈平直桿件狀態;復合支腿的萬向輪共四個,均可360°轉動,并設置制動器。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優勢在于:1)傷病員承載平臺采用鏟式擔架結構,鏟運傷病員,鏟式擔架可快速拆卸和固定,實現快速平穩換乘;2)鏟式擔架可折起、伸縮,能夠滿足普通電梯、通道拐角等小空間通行要求;3)整體框架采用減振支架結構,能夠提高傷病員舒適性,緩減鏟式擔架無泡沫緩沖墊帶來的不適感;4)行走機構采用復合支腿結構,通過切換萬向輪和履帶輪,滿足上下樓梯、平路通行和快速切換需要。本實用新型也可推廣應用于陸地上下普通居民樓,滿足居民樓內病人送醫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收起狀態的主視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上下緩坡樓梯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上下陡坡樓梯的示意圖。
圖中:1、鏟式擔架,1-1、鉸接接頭,1-2、調節扣,1-3、插銷,1-4、綁帶,1-5、卡箍孔,2、減振支架,2-1、承載架,2-1-1、大支耳,2-1-2、小支耳,2-2、鋼絲繩彈簧組件,2-2-1、過渡連接桿,2-2-2、鋼絲繩彈簧,2-3、扶手,2-4、輸液架,3、復合支腿,3-1、支腿架,3-2、折式支撐桿,3-3、萬向輪,3-4、履帶輪,3-5、支腿架小支耳,3-6、橫桿,3-7、滑道,3-8鎖扣,3-9、制動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見附圖,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船用多功能擔架推車,包括鏟式擔架1、減振支架2和復合支腿3,所述鏟式擔架通過減振支架與復合支腿連接,所述鏟式擔架能夠沿其縱向呈折起或收縮狀態;所述復合支腿包括支腿架3-1、折式支撐桿3-2、萬向輪3-3和履帶輪3-4,所述支腿架上端與減振支架鉸接,支腿架中部設置有支腿架小支耳3-5,下端安裝有萬向輪,內側鉸接有履帶輪;所述折式支撐桿上端與減振支架兩端鉸接,其下端與支腿架小支耳鉸接;所述履帶輪設置為兩組,其中一組位于另一組內側,并通過橫桿3-6鉸接成整體,橫桿沿滑道3-7滑動,并通過鎖扣3-8鎖止,構成部分重疊或全部展開的履帶輪行走結構。
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是,所述鏟式擔架沿其橫向分成左、右鏟式擔架,左、右鏟式擔架通過連接套管套接形成一體,鏟式擔架前部和中部分別設有用于鏟式擔架前部翻起和鎖止的鉸接接頭1-1和調節扣1-2以及用于前部和中部剛性連接的插銷1-3,所述鏟式擔架前部和中部之間呈復合連接方式,形成平直一體平面;所述鏟式擔架后部通過兩縱桿插接在中部,呈伸縮調整狀態。所述鏟式擔架左右兩邊對稱設置多個扶手孔和卡箍孔1-5,兩側設置三組綁帶1-4,采用卡扣或粘扣連接。
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是,所述減振支架包括承載架2-1、鋼絲繩彈簧組件2-2、扶手2-3和輸液架2-4,所述承載架由縱梁和橫梁焊接而成,縱梁上設置大支耳2-1-1和小支耳2-1-2,分別與支腿架頂端鉸接;所述鋼絲繩彈簧組件包括兩根過渡連接桿2-2-1和六組鋼絲繩彈簧2-2-2,過渡連接桿通過鋼絲繩彈簧與承載架的縱梁連接,縱梁上焊接有U形扶手;一側縱梁上安裝有輸液架。
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是,所述復合支腿的折式支撐桿3-2分上下兩節,通過不對稱鉸鏈連接,收起時呈單向180°彎曲狀態,展開后呈平直桿件狀態;復合支腿的萬向輪共四個,均可360°轉動,并設置制動器3-9。
具體結構分析
船用多功能擔架推車的鏟式擔架用于承載傷病員,滿足小空間需要;減振支架用于形成主體框架,以承載鏟式擔架和連接復合支腿;復合支腿用于推車上下樓梯和平路行走,可快速切換成萬向輪和履帶輪,滿足不同使用場合需要。
(1)鏟式擔架
鏟式擔架橫向上可分成左右兩塊,分開后從兩側將傷病員鏟起,然后通過連接套管套接形成一體,用于實施救護車、固定床鋪等與擔架推車之間的換乘轉運作業,避免對傷病員產生二次傷害。縱向上可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可折起,后部可伸縮,用于調整傷病員姿態和縮短擔架推車縱向尺寸,以滿足普通電梯、通道拐角等小空間通行需要。
鏟式擔架前部和中部之間連接方式為復合連接,由鉸接接頭、插銷、調節扣組成,鉸接接頭和調節扣用于鏟式擔架前部翻起和鎖止,插銷用于前部和中部剛性連接,形成平直一體平面。鏟式擔架后部通過兩縱桿插接在中部,可伸縮調整,滿足不同身高傷病員鏟運需要。鏟式擔架左右兩邊對稱設置多個扶手孔和卡箍孔,分別用于人力抬運和卡箍固定。兩側設置三組綁帶,采用卡扣或粘扣連接,用于固定傷病員上身、下身和腳部。
(2)減振支架
減振支架由承載架、鋼絲繩彈簧組件、扶手、輸液架等組成。承載架由縱梁和橫梁焊接而成,縱梁上設置大支耳和小支耳,與支腿頂端鉸接;鋼絲繩彈簧組件包括兩根過渡連接桿和六組鋼絲繩彈簧,過渡連接桿通過鋼絲繩彈簧與承載架縱梁連接。兩縱梁上各焊接一根U形扶手;輸液架安裝在一側縱梁上,可折疊收放。承載架、彈簧連接桿均采用方管制作,扶手、輸液架采用圓管或扁圓管制作。
(3)復合支腿
復合支腿由支腿架、折式支撐桿、萬向輪、履帶輪組成。支腿架上端與減振支架縱梁大支耳鉸接,中部設置有小支耳,下端安裝有萬向輪,內側鉸接有履帶輪。折式支撐桿上端與減振支架縱梁小支耳鉸接,下端與支腿架小支耳鉸接;折式支撐桿分上下兩節,通過不對稱鉸鏈連接,收起時可單向180°彎曲,展開后為平直桿件。萬向輪共4個,均可360°轉動,并設置制動器;履帶輪共兩組,每組通過橫桿連接,其中一組位于另一組內側,并通過橫桿鉸接在一起,橫桿可沿滑道滑動,并通過鎖扣鎖止;兩組履帶輪可折起,也可部分重疊和全部展開,折起時用于萬向輪行走狀態,部分重疊時用于履帶輪上下樓梯狀態,當擔架推車折疊收起存放時,兩組履帶輪全部展開至最長狀態。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了三個技術問題:一是實現臥姿傷病員上下樓梯,二是滿足普通電梯、通道拐角等小空間通行要求;三是能夠快速換乘不同運載工具。
1.實現臥姿傷病員上下樓梯
上樓梯時,擔架推車由正常行走狀態切換至上樓梯狀態,即由萬向輪切換成履帶輪,保持后支腿不動,將前部可折支撐桿折起180°,使前支腿架與承載架縱梁平行,然后將履帶輪展開并重疊,履帶輪鉸鏈桿沿滑道滑至內側終端,兩履帶輪平面處于同一平面內,鎖住滑道外側終端,使兩鉸鏈履帶輪形成剛性連接,并與擔架上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當剛性連接的兩履帶輪平面沿樓梯臺階行走時,利用多個臺階棱做支撐,形成一個斜面,如同在平地上行走,因而能夠平穩上樓梯。
下樓梯:擔架推車由正常行走狀態切換至下樓梯狀態,保持前支腿不動,將后部可折支撐桿折起180°,使后支腿架與支架縱梁平行,然后同上樓梯一樣對履帶輪進行操作,即可實施下樓梯作業。
樓梯平臺過渡:在擔架推車處于樓梯之間的過渡平臺時,將原保持不動支腿的可折支撐桿折起一定角度,另一可折支撐桿伸展一定角度,使擔架推車上平面、履帶輪、地面三者平行,利用履帶輪實現樓梯過渡平臺的行走。
2.滿足普通電梯、通道拐角等小空間通行要求
鏟式擔架縱向設計成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和中部之間連接方式為復合連接,由鉸接接頭、插銷和調節扣組成,鉸接接頭用于鏟式擔架前部翻起,調節扣用于調整和鎖定不同角度,插銷用于前部和中部剛性連接,使鏟式擔架形成平直平面。鏟式擔架后部通過兩縱桿插接在中部,可伸縮調整,滿足不同身高傷病員鏟運需要。鏟式擔架前部翻起、尾部收縮時,可滿足絕大部分普通電梯、通道拐角等小空間通行要求。
3.能夠快速換乘不同運載工具
鏟式擔架橫向上設計成可分離的左右對稱兩塊,分開后從兩側將傷病員鏟起,然后通過連接套管套接形成一體,用于實施救護車、固定床鋪等與擔架推車之間的換乘轉運作業,避免對傷病員產生二次傷害。鏟式擔架左右兩邊對稱設置多個扶手孔和卡箍孔,分別用于人力抬運和卡箍固定,可迅速安裝和拆卸,使傷病員在擔架推車和不同運載工具之間快速換乘。
上述參照實施例對該一種船用多功能擔架推車進行的詳細描述,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圍列舉出若干個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總體構思下的變化和修改,應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