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位器,尤其是一種骨表面入點定位器。
背景技術:
骨科手術中經常使用到螺釘、克氏針、骨圓針等內固定物,而當在堅硬的骨表面使用電鉆、克氏針、骨圓針鉆孔時經常會出現滑移,從而影響內固定物的入點的準確性,甚至會造成手術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骨表面入點定位器,其可輔助內固定物實現入點定位,提高內固定物的安放精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骨表面入點定位器,其包括一個定位件和一個施力桿。定位件包括一個本體和數個定位齒針。本體具有一個通孔,通孔連通的本體的兩個端面分別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具有一個對接部。數個定位齒針設置于第二端面且環繞通孔均勻分布。施力桿的一端能夠抵靠于對接部。
在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另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對接部為環繞通孔的環形凹臺;施力桿抵靠對接部的一端具有對應環形凹臺的環形端面。藉此,對接部可限制施力桿在其徑向上的移動,避免在施力過程中發生偏移。
在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再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環形凹臺連通通孔,以方便零件加工。
在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環形凹臺為與通孔間隔設置的環形槽。
在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施力桿為中空管。
在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骨表面入點定位器還包括一個手柄,其設置于施力桿未抵靠對接部的一端,以便于操作者持握。
在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骨表面入點定位器還包括兩個牽引繩,本體還具有兩個連接孔,兩個牽引繩分別藉由各連接孔連接于本體;手柄包括兩個繩連接部,兩個牽引繩未連接本體的一端能夠藉由各繩連接部連接于手柄。藉此提高施力桿和定位件對接后的穩固性,且便于在使用完畢后將定位件從骨表面拽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骨表面入點定位器,輔助內固定物實現入點精確定位,提高了內固定物的安放精度和成功率。
下文將以明確易懂的方式,結合附圖說明優選實施例,對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上述特性、技術特征、優點及其實現方式予以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圖1為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和圖3為圖1所示的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分解狀態圖。
圖4為圖1所示的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剖視圖。
圖5用于說明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另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
標號說明
10 定位件
20 本體
21 第一端面
22 第二端面
23 通孔
24 對接部
25 連接孔
30 定位齒針
40 施力桿
50 手柄
51 繩連接部
60 牽引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結構相同或結構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不應將在本文中被描述為“示意性”的任何圖示、實施方式解釋為一種更優選的或更具優點的技術方案。
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它們并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另外,為使圖面簡潔便于理解,在有些圖中具有相同結構或功能的部件,僅示意性地繪示了其中的一個,或僅標出了其中的一個。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彼此的區分,而非表示它們的重要程度及順序等。
圖1為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骨表面入點定位器包括一個定位件10和一個施力桿40。定位件10包括一個本體20和數個定位齒針30。其中,定位齒針30的數量可根據需要設置,優選地不低于三個。
圖2和圖3為圖1所示的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分解狀態圖。圖2和圖3的視圖角度不同。如圖所示,本體20具有一個通孔23,通孔23連通的本體20的兩個端面分別為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第一端面21上具有一個對接部24。數個定位齒針30設置于第二端面22且環繞通孔23均勻分布。施力桿40的一端能夠抵靠于對接部24,以便將力傳遞給本體20。
圖4為圖1所示的骨表面入點定位器的剖視圖。結合圖1至圖4,該骨表面入點定位器使用時,首先將定位件10擺放于骨表面合適的位置,其中定位齒針30朝向骨表面,通過通孔23觀察擺放位置是否合適。擺放完成后,將施力桿40的一端抵靠于對接部24(即如圖1和圖4所示狀態),敲擊施力桿40的另一端,力依次通過施力桿40和本體20傳遞至定位齒針30,致使定位齒針30嵌入骨表面,完成定位件10的固定。取下施力桿40,即完成骨表面入點的定位。電鉆、克氏針、骨圓針等設備即可通過定位件10上的通孔23完成鉆孔及內固定物的安裝。
該骨表面入點定位器輔助內固定物實現入點精確定位,提高了內固定物的安放精度和成功率。
在本示意性實施方式中,對接部24為環繞通孔23的環形凹臺(見圖2),且環形凹臺連通通孔23。施力桿40抵靠對接部24的一端具有對應環形凹臺的環形端面(見圖3)。對接部可限制施力桿在其徑向上的移動,避免在施力過程中發生偏移。在其他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環形凹臺可以不連通通孔,例如圖5所示環形凹臺為與通孔23間隔設置的環形槽。環形凹臺連通通孔是為了方便零件加工。此外,對接部還可以設置為其他形狀,例如環繞通孔的環形凸臺,相應地施力桿抵靠對接部的一端可設置有對應該環形凸臺的環形凹槽。在另外的示意性實施方式中,對接部可僅通過一個平面接觸施力桿,因此不具有限制施力桿在其徑向上移動的作用,而僅用于力的傳導。
在示意性實施方式中,施力桿40為中空管。
在示意性實施方式中,骨表面入點定位器還包括一個手柄50,其設置于施力桿40未抵靠對接部24的一端。便于操作者持握。
在示意性實施方式中,骨表面入點定位器還包括兩個牽引繩60(見圖1和圖2,圖3和圖4中省略了牽引繩),本體20還具有兩個連接孔25,兩個牽引繩60分別藉由各連接孔25連接于本體20;手柄50包括兩個繩連接部51,兩個牽引繩60未連接本體20的一端能夠藉由各繩連接部51連接于手柄50。使用時,可通過將牽引繩60綁至手柄50的繩連接部51(如圖1所示),提高施力桿40和定位件10對接后的穩固性。此外,牽引繩60還可在使用完畢后,用于將定位件10從骨表面拽出。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是按照各個實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案或變更,如特征的組合、分割或重復,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