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內鏡粘膜剝離術專用粘膜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是指利用各種電刀對>2 cm病變進行粘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并提供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隨著內鏡器械的不斷發展,ESD已成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ESD治療胃早癌可實現較高的整塊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總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別為96.2%~97.1%和100%。
現有內鏡粘膜剝離術的手術刀請參照申請號為201220180625.7、201220180637.X、201220180623.8、201220180463.7的實用新型專利,采用切除針頭或切除剪頭去除病變的粘膜,部分患者的病變粘膜面積較大,容易粘附在胃壁上,切除針頭或切除剪頭不容易切斷或剪斷,手術難度較大,手術時間過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鏡粘膜剝離術專用粘膜牽引裝置,能夠提高手術速度,縮短手術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內鏡粘膜剝離術專用粘膜牽引裝置,包括固定手柄、活動手柄、導管、牽引鋼絲以及刀頭,所述固定手柄設置有滑孔,所述活動手柄位于滑孔內并與固定手柄滑動配合,所述導管與固定手柄的端部相連,所述牽引鋼絲的一端與活動手柄相連,另一端伸入導管并與刀頭相連;
所述活動手柄包括切除手柄和剝離手柄,所述牽引鋼絲包括切除牽引鋼絲和剝離牽引鋼絲,所述切除手柄和剝離手柄均與固定手柄滑動配合,所述導管的連接端和自由端均呈Y形,所述切除牽引鋼絲和剝離牽引鋼絲均設置于導管內,且所述切除牽引鋼絲的一端與切除手柄相連,另一端與刀頭相連,所述剝離牽引鋼絲的一端與剝離手柄相連,另一端設置有剝離夾,所述剝離夾上固定連接有牽引繩,所述牽引繩的端部延伸至固定手柄。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繩的一端捆綁在剝離夾上。
進一步地,所述導管的外壁設置有從導管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所述牽引繩設置于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了剝離夾,使用時,先利用剝離手柄控制剝離牽引鋼絲帶動剝離夾運動,使剝離夾將粘膜的邊緣夾住,控制剝離牽引鋼絲松開剝離夾,使剝離夾停留在粘膜上,拉動牽引繩,牽引繩帶動剝離夾和粘膜邊緣脫離胃壁,使粘膜整體與胃壁之間呈一定的角度,避免了粘膜粘在胃壁上,此時,再通過切除手柄控制切除牽引鋼絲,帶動刀頭運動至粘膜與胃壁的連接處,將粘膜完全切除。最后拉動牽引繩,將粘膜和剝離夾拉出體外。本裝置,能夠提高粘膜的切除效率,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1—固定手柄;2—導管;3—刀頭;4—切除手柄;5—剝離手柄;6—切除牽引鋼絲;7—剝離牽引鋼絲;8—剝離夾;9—牽引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鏡粘膜剝離術專用粘膜牽引裝置,包括固定手柄1、活動手柄、導管2、牽引鋼絲以及刀頭3,所述固定手柄1設置有滑孔,所述活動手柄位于滑孔內并與固定手柄1滑動配合,所述導管2與固定手柄1的端部相連,所述牽引鋼絲的一端與活動手柄相連,另一端伸入導管2并與刀頭3相連;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動手柄包括切除手柄4和剝離手柄5,所述牽引鋼絲包括切除牽引鋼絲6和剝離牽引鋼絲7,所述切除手柄4和剝離手柄5均與固定手柄1滑動配合,所述導管2的連接端和自由端均呈Y形,所述切除牽引鋼絲6和剝離牽引鋼絲7均設置于導管2內,且所述切除牽引鋼絲6的一端與切除手柄4相連,另一端與刀頭3相連,所述剝離牽引鋼絲7的一端與剝離手柄5相連,另一端設置有剝離夾8,所述剝離夾8上固定連接有牽引繩9,所述牽引繩9的端部延伸至固定手柄1。
固定手柄1、切除手柄4、切除牽引鋼絲6、刀頭3采用現有技術,導管2的兩端均由直線改進為Y形,具有兩個進出口,分別用于容納切除牽引鋼絲6和剝離牽引鋼絲7。切除牽引鋼絲6和剝離牽引鋼絲7帶動刀頭3和剝離夾8運動的原理參照現有技術。使用時,先利用剝離手柄5控制剝離牽引鋼絲7帶動剝離夾8運動,使剝離夾8將粘膜的邊緣夾住,控制剝離牽引鋼絲7松開剝離夾8,使剝離夾8停留在粘膜上,拉動牽引繩9,牽引繩9帶動剝離夾8和粘膜邊緣脫離胃壁,使粘膜整體與胃壁之間呈一定的角度,避免了粘膜粘在胃壁上,此時,再通過切除手柄4控制切除牽引鋼絲6,帶動刀頭3運動至粘膜與胃壁的連接處,將粘膜完全切除。最后拉動牽引繩9,將粘膜和剝離夾8拉出體外。本裝置,能夠提高粘膜的切除效率,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繩9的一端捆綁在剝離夾8上,操作方便。
牽引繩9可設置于導管2的內部,導管2的內外徑較小,粘膜切除后,為了方便地將粘膜和剝離夾8拉出體外,所述導管2的外壁設置有從導管2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所述牽引繩9設置于凹槽內。
某醫院采用上述方法對15例病患進行內鏡粘膜剝離術,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齡47歲,病灶平均大小3.6CM(2-6CM)。所有患者都與本院或者當地醫院確診患有胃粘膜病變,病理提示有高級別瘤變,其中,胃體胃粘膜病變7例,胃底胃粘膜病變5例,胃竇粘膜病變2例。術后遲發性出血0%,平均住院時間5天。患者術后無出血、穿孔及其他消化道不適癥狀,痊愈出院,隨訪過程中的局部復發情況未見復發。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