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藥液轉移器。
背景技術:
目前的藥液轉移器轉移藥液在轉移粉劑藥品時比較繁瑣,需要以下程序才能完成:現有的注射針筒抽取溶媒注入到粉劑所在的西林瓶中,待溶解后再抽回到注射器中,再回充到大輸液瓶內,再注射到患者體內。需要程序較多,比較繁瑣,因此增加了藥液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增加了藥液受環境污染的可能性。
現有的輸液轉移器還有以下不足:不能滿足西林瓶的小口徑尺寸要求,產品結構和尺寸沒有實現緊湊小巧,模具的制作難度較高,產品的注塑要求低,穿刺過程中容易產生膠塞碎屑,輸液安全性不夠高。
隨著環境的污染,空氣的質量越來越差,空氣中的有害顆粒和灰塵也就越多,現有的靜脈輸液器空氣濾膜應對當今的空氣環境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另外,進氣管的進氣口處位于插瓶錐的基部,輸液時,藥液會進入進氣管將空氣濾膜浸濕,使空氣濾膜進氣不暢,空氣難以進入瓶內,使瓶內壓力下降,造成輸液困難。
CN201120377172.2公開了一種輸液轉移器,在主體的軸心位置沿軸向設置有一個對稱的雙頭穿刺針,該雙頭穿刺針的穿刺頭方向相反,雙頭穿刺針內部沿軸向開有兩個貫通的通道,兩個通道的開口互為對稱,即每個通道的一邊開口為高通道口,則該通道另一邊開口為低通道口;每邊的雙頭穿刺針均設置有一保護帽。該實用新型輸液轉移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液體、氣體的通道達到了最短,避免了藥品在輸送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污染,保障了安全;但在其中一個穿刺頭出現堵塞或毛細管效應時,該輸液轉移器需要輕微震動,容易出現轉移工作不順暢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藥液轉移器,能有效過濾空氣和平衡內外壓力,保障輸液安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藥液轉移器,包括針體和空氣過濾器;所述針體外部設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設置有進氣孔,所述空氣過濾器設置在進氣孔內;所述空氣過濾器包括空氣過濾膜和蓋帽;所述針體內部沿軸向開有兩個貫通的通道,兩個所述通道分別為通氣通道和轉液通道;所述通氣通道與進氣孔相通,通氣通道兩端分別為高通氣孔和低通氣孔;所述轉液通道兩端分別為高通道口和低通道口,所述高通道口與低通氣孔設置在針體一端,所述低通道口與高通氣孔設置在針體另一端;所述轉液通道在靠近高通道口一端設置拐角β,所述拐角β為135~180°;所述轉液通道的孔徑從低通道口往拐角β處逐漸變窄,所述高通道口的孔徑與拐角β處的孔徑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拐角β設置在靠近高通道口一端的4/5轉液通道處。
進一步地,所述通氣通道的孔徑小于拐角β處的孔徑。
進一步地,所述通氣通道以進氣孔為界,分為高通氣通道和低通氣通道,高通氣通道和低通氣通道之間的夾角a為135~180°。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孔設置在針體中部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孔固定有疏水透氣濾膜。
進一步地,所述空氣過濾膜固定在疏水透氣濾膜外。
進一步地,所述空氣過濾膜從外至內依次設置有靜電網、核孔膜和細孔膜,所述細孔膜安裝在疏水透氣濾膜外。
進一步地,所述手持部設置有防滑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針體的橫截面為圓形,且針體從兩端至中間的直徑逐漸遞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藥液轉移器,
1)所述轉液通道的低通道口孔徑大,高通道口的孔徑小,使得轉液通道上下形成一定的負壓,藥液流動快速,拐角β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通氣通道兩端均設置通氣孔,保證平衡藥液轉移時藥瓶內部壓力,夾角a緩沖壓力;
2)空氣過濾膜設置有靜電網、核孔膜、細孔膜三重空氣濾膜,能高效的過濾有害顆粒,過濾空氣及平衡內外壓力的作用;另外,細孔膜安裝在疏水透氣濾膜外,避免空氣過濾膜被藥液浸濕,使空氣過濾膜進氣順暢,有利輸液,還在藥液倒流時,將藥液阻止,防止倒流現象的發生。
3)空氣過濾器外設置有蓋帽,密封西林瓶,便于藥液保存應用于其他患者;也用于平衡轉液系統內壓力。
4)轉移過程中,徹底避免了藥液在轉移過程中污染的可能性。該藥液轉移器操作簡單,減低了醫護人員的勞動繁瑣程度,成本低廉,為患者節省了就醫成本,使用該裝置后液體、氣體的通道既能達到最短,又有效避免污染,保障了安全,在出現通道堵塞或毛細管效應時,能有效的完成藥液轉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藥液轉移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空氣過濾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針體1、手持部2、進氣孔3、空氣過濾膜4、蓋帽5、高通氣孔61、低通氣孔62、高通道口71、低通道口72、拐角β、夾角a、疏水透氣濾膜8、核孔膜41、靜電網42和細孔膜4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藥液轉移器,包括針體1和空氣過濾器;所述針體1外部設置有手持部2,所述手持部2設置有進氣孔3,所述空氣過濾器設置在進氣孔3內;所述空氣過濾器包括空氣過濾膜4和蓋帽5;所述針體1內部沿軸向開有兩個貫通的通道,兩個所述通道分別為通氣通道和轉液通道;所述通氣通道與進氣孔相通,通氣通道兩端分別為高通氣孔61和低通氣孔62;所述轉液通道兩端分別為高通道口71和低通道口72,所述高通道口71與低通氣孔62設置在針體1一端,所述低通道口72與高通氣孔61設置在針體2另一端;所述轉液通道在靠近高通道口71一端的4/5轉液通道處設置拐角β,所述拐角β為135~180°;所述轉液通道的孔徑從低通道口72往拐角β處逐漸變窄,所述高通道口71的孔徑與拐角β處的孔徑相同。
所述通氣通道的孔徑小于拐角β處的孔徑。所述通氣通道以進氣孔3為界,分為高通氣通道和低通氣通道,所述高通氣通道和低通氣通道之間的夾角a為135~180°。
所述進氣孔設置在針體1中部位置。所述進氣孔3固定有疏水透氣濾膜8。
所述空氣過濾膜4固定在疏水透氣濾膜8外。
所述空氣過濾膜4從外至內依次設置有核孔膜41、靜電網42和細孔膜43,所述細孔膜43安裝在疏水透氣濾膜8外。
所述手持部2設置有防滑結構。所述防滑結構防止使用藥液轉移器時滑落等情況的出現。
所述針體1的橫截面為圓形,且針體1從兩端至中間的直徑逐漸遞增。
工作原理:
配藥時,將針體1插入西林瓶的膠塞中,打開蓋帽,利用液體重力,高通氣孔61和低通道口72的位置高低不同,低位置液體壓力大,液體從低通道口72流入下面的容器,由于液體流入下面的容器,下面容器的氣壓會升高,下面容器中的氣體通過低通氣孔62進入通氣通道,進一步經高通氣孔61進入西林瓶液體自動流入需要轉移的容器內,順暢后,關閉蓋帽;如果沒有流動,打開蓋帽5,空氣經過空氣過濾器進入由高通氣孔61進入西林瓶中或由低通氣孔61進入下面的容器內;將瓶內壓力進行平衡,直至需要轉移的液體完成后拔掉藥液轉移器。
空氣過濾器有效的解決在轉移過中出現的毛細管效應,有效防止由于堵塞使得藥液轉移器轉移不順利的情況。
采用一通道進液,另一通道進氣,實現轉液過程中,內部氣液互換。另外,在開始時,出現難以實現互換,則通過打開蓋帽,使得瓶內壓力平衡促進互換順利進行;設計角度a和β,一定程度改變流體的壓力、流速和方向,使得液體轉移更順暢;設計轉液通道的孔徑大小變化,使得液體的壓力隨孔徑變小而升高,流動更順暢。
轉移過程中,空氣過濾器避免空氣污染,保證用藥安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