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涉及一種心血管內科導絲介入輔助器。
背景技術:
目前,借助于導絲治療可以有效清除心血管內的血栓和其他異物,達到治療效果,臨床上在給病人進行心血管介入穿刺時所使用的穿刺器主要是穿刺針,針體刺入穿刺部位的過程由于是手動推進,很可能因為手部給力不均造成穿刺針偏離甚至是刺破內臟的風險,通過針芯插入導絲,在這過程中容易滲出大量血液,從而影響正常操作,給醫務人員增加了極大的工作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心血管內科導絲介入輔助器,幫助醫務人員更方便的進行導絲介入手術。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心血管內科導絲介入輔助器,包括穿刺針和固定桿,其特征是:所述穿刺針通過輔助器主體的上下開口貫穿輔助器主體,所述穿刺針上設有出血腔,所述出血腔上部設有橡膠膜,所述出血腔通過軟管與存液箱連通,所述存液箱置于所述輔助器主體底部,所述存液箱底部設有出液管;所述固定桿一端與所述穿刺針固接,所述固定桿另一端設有圓柱頭一,所述圓柱頭一與傳動桿的槽口一配合,所述傳動桿另一端鉸接在所述輔助器主體內側,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上的槽口二與圓柱頭二配合,所述圓柱頭二固接在連接桿的一端,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連接通軸一端,所述通軸另一端穿過搖桿箱和所述輔助器主體后連接搖桿,所述搖桿箱通過搖桿箱支架固定于所述輔助器主體底部,所述輔助器底部對稱設有支撐腿。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出液管上設有開關閥。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支撐腿底部設有硅膠墊,所述硅膠墊上設有按摩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穿刺針上的出血腔可將穿刺過程中滲出的的血液通過軟管導入到存液箱內,同時橡膠膜可有效防止滲出的血繼續隨穿刺針的空腔上流,大大降低了對導絲介入過程的影響,本裝置通過傳動桿傳遞動力,對穿刺針施加更均勻的力,從而大大降低了穿刺針偏離,損傷周圍肌肉組織甚至內臟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機構移動到低端的狀態示意圖。
圖中,1-固定桿、2-傳動桿、3-圓柱頭一、4-槽口一、4A-輔助器主體,5-槽口二、6-圓柱頭二、7-連接桿、8-搖桿箱、9A-支撐腿、9-搖桿箱支架、10-出液管、11-存液箱、12-軟管、13-穿刺針、14-出血腔、15-橡膠膜、16-搖桿、17-通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穿刺針13和固定桿1,所述穿刺針13通過輔助器主體4A的上下開口貫穿輔助器主體4A,所述穿刺針13上設有出血腔14,所述出血腔14上部設有橡膠膜15,所述出血腔14通過軟管12與存液箱11連通,所述存液箱11置于所述輔助器主體4A底部,所述存液箱11底部設有出液管10;所述固定桿1一端與所述穿刺針13固接,所述固定桿1另一端設有圓柱頭一3,所述圓柱頭一3與傳動桿2的槽口一4配合,圓柱頭一3能夠在槽口一4內往復運動,所述傳動桿2另一端鉸接在所述輔助器主體4A內側,所述傳動桿2的另一端上的槽口二5與圓柱頭二6配合,圓柱頭二6能夠在槽口二5內往復運動,所述圓柱頭二6固接在連接桿7的一端,所述連接桿7的另一端連接通軸17一端,所述通軸17另一端穿過搖桿箱8和所述輔助器主體4A后連接搖桿16,所述搖桿箱8通過搖桿箱支架9固定于所述輔助器主體4A底部,所述輔助器底部對稱設有支撐腿9A。
所述出液管10上設有開關閥。所述支撐腿9A底部設有硅膠墊(圖中未示出),所述硅膠墊上設有按摩凸起。
使用時,首先確定需要導絲介入的部位,然后進行穿刺,將輔助器放置于需要穿刺的部位上,支撐腿9A底部與皮膚接觸,硅膠墊起到防滑的作用,通過搖桿16和連接桿7驅動傳動桿2將動力傳遞到穿刺針13上,使穿刺針13向下緩慢穿刺,穿刺結束,接著導絲穿過針芯穿破出血腔14上的橡膠膜15,進行導絲介入過程,穿刺針13上的出血腔14可將穿刺過程中滲出的的血液通過軟管12導入到存液箱11內,同時橡膠膜15可有效防止滲出的血繼續隨穿刺針的空腔上流,大大降低了對導絲介入過程的影響,本裝置通過傳動桿2傳遞動力,對穿刺針13施加更均勻的力,從而大大降低了穿刺針偏離,損傷周圍肌肉組織甚至內臟的風險,導絲介入結束,反轉搖桿16,使穿刺針13退出。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