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居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預防生褥瘡的床。
背景技術:
癱瘓的人,不時常翻身,一個睡姿久了,很容易生痱子,血脈不通,甚至皮膚會發生潰爛,這種疾病叫褥瘡,很難治愈。對稱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預防生褥瘡的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預防生褥瘡的床。
一種預防生褥瘡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床體,與第一床體配合使用的第二床體,與第一床體連接的靠背,以及對第二床體進行升降的手搖升降機構;
所述第一床體包括有長板、頭板和第一短板,所述頭板兩端固定連接兩個長板,兩塊長板之間固定連接多個等間距排列的第一短板,第一床體下端四個角可拆卸連接有床腳;所述兩個長板下端中部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
所述靠背下端與頭板上端鉸接;
所述第二床體包括有連接板,以及均勻等間距、固定連接在連接板上端且插入第一短板之間的第二短板;所述連接板下端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套管;所述第二短板的厚度比相鄰兩個第一短板之間的距離小1-4mm;所述第一短板的厚度比相鄰兩個第二短板之間的距離小1-4mm;第一短板和第二短板厚度3-10cm;
所述手搖升降機構包括安裝在第二床體下方的傳動裝置安裝箱,一端固定連接在傳動裝置安裝箱后端外壁上的支撐桿,與傳動裝置安裝箱連接的轉動桿,以及用于轉動轉動桿的搖柄;所述傳動裝置安裝箱內安裝有傳動裝置,傳動裝置輸入軸與轉動桿一端連接,傳動裝置輸出軸上端插接在套管內;支撐桿另一端與第一支撐板下端固定連接,轉動桿另一端與第二支撐板下端轉動連接,轉動桿另一端穿過第二支撐板與搖柄連接。手搖升降機構的傳動裝置為現有技術。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動搖動搖柄,通過轉動桿、傳動裝置,使得傳動裝置輸出軸,上下移動,從而使得第二床體上端高于第一床體上端或低于第一床體上端或與第一床體上端相平,如此躺在床上的癱患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躺在第一床體的第一短板上,一定時間內躺在第二床體的第二短板上,如此癱患者同一部位就不會一直壓在床上,這樣就避免了長時間血脈不通,不會生褥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
圖3是第一床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二床體結構示意圖。
1、第一床體;11、長板;111、第一支撐板;112、第二支撐板;12、頭板;13、第一短板;14、床腳;2、第二床體;21、連接板;22、第二短板;211、套管;23、第二床腳;3、靠背;4、手搖升降機構;41、傳動裝置安裝箱;42、支撐桿;43、轉動桿;44、輸出桿;45、搖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根據圖1-4所示,本實施例一種預防生褥瘡的床,包括有第一床體,與第一床體1配合使用的第二床體2,與第一床體1連接的靠背3,以及對第二床體2進行升降的手搖升降機構4;
所述第一床體包括有長板11、頭板12和第一短板13,所述頭板12兩端固定連接兩個長板11,兩塊長板11之間固定連接多個等間距排列的第一短板13,第一床體1下端四個角可拆卸連接有床腳14;所述兩個長板11下端中部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111和第二支撐板112。
所述靠背3下端與頭板12上端鉸接。
所述第二床體2包括有連接板21,以及均勻等間距、固定連接在連接板上端且插入第一短板之間的第二短板22;所述連接板21下端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套管211;第一短板和第二短板厚度10cm;第二短板22的厚度比相鄰兩個第一短板13之間的距離小4mm;所述第一短板13的厚度比相鄰兩個第二短板22之間的距離小34mm。
所述手搖升降機構4包括安裝在第二床體2下方的傳動裝置安裝箱41,一端固定連接在傳動裝置安裝箱后端外壁上的支撐桿42,與傳動裝置安裝箱41連接的轉動桿43,以及用于轉動轉動桿43的搖柄45;所述傳動裝置安裝箱內安裝有傳動裝置,傳動裝置輸入軸與轉動桿一端連接,傳動裝置輸出軸44上端插接在套管211內;支撐桿42另一端與第一支撐板111下端固定連接,轉動桿43另一端與第二支撐板112下端轉動連接,轉動桿另一端穿過第二支撐板與搖柄45連接。
手動搖動搖柄,通過轉動桿、傳動裝置,使得傳動裝置輸出軸,上下移動,從而使得第二床體上端高于第一床體上端或低于第一床體上端或與第一床體上端相平,如此躺在床上的癱患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躺在第一床體的第一短板上,一定時間內躺在第二床體的第二短板上,如此癱患者同一部位就不會一直壓在床上,這樣就避免了長時間血脈不通,不會生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