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潛水醫學,具體涉及一種動物水下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潛水醫學又稱水下醫學,是研究和解決水下爆破、援潛救生和水下勘探等潛水作業過程中各種醫學問題的一門學科。在其科學研究過程中,通常需要先進行動物試驗,得出相應數據。然后,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逐漸過渡到有人試驗,從而為水下生產實踐提供安全參數等。水下醫學試驗通常采用新西蘭兔、比格犬、荷蘭豬等陸上動物。因此,試驗時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動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目前國內外對動物專用水下呼吸裝置研究較少。中國專利文獻CN 101843529 B公開了一種動物水下呼吸系統。該專利設計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動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但是同時也存在相應不足:1、裝置穩定性、抗爆性均較低,可承受最大壓力僅有5MPa;2、供氣源位于岸上,極大地限制了裝置的試驗范圍;3、供氣源只有一個,可供動物水下呼吸時間較短;4、動物分組較少,可布放位點少,每次試驗動物較少,且試驗時動物只能采取立姿;5、呼吸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卷車、吊車配合,比較復雜;6、系統功能單一,無法搭載其他水下醫學科研設備。因此,為了充分模擬有人實驗,使水下動物試驗更加接近有人試驗條件,保證水下動物試驗的安全性、科學性及穩定性,亟須研究一種相對簡單、穩定性及抗爆性均較高的動物水下試驗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動物水下試驗裝置,不僅可以保證動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而且全鋼體結構大大增加了裝置的穩定性及抗爆性。本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供多只動物同時試驗;多個供氣源增加了供氣量,延長了動物在水下的呼吸時間;同時裝置設有載體平臺,可搭載傳感器、水下高速攝影系統等科研設備,豐富了水下科研試驗的功能范疇。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水下試驗支架、水下呼吸系統和載體平臺。水下試驗支架包括固定框、吊桿、試驗臂和動物固定支具;水下呼吸系統由壓縮空氣罐、通氣管和水下呼吸面罩依次連接而成。相鄰兩個試驗臂之間、固定框上設置有載體平臺,共4個,為正方形鋼板,邊長1m,厚8mm,可搭載其他科研設備。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框為長方形結構,分上邊、下邊、左邊、右邊,上下邊長8m,左右邊長2m,上下邊采用寬200mm工字鋼制成,兩側邊采用內徑76mm圓鋼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吊桿位于固定框上方,為三角形結構,上方設有直徑5cm鋼制圓環,可通過鋼絲繩索與吊車連接,便于裝置的上下吊裝,下方通過三角形結構的兩個斜邊及垂線與固定框上邊焊接相連,垂線固定于固定框上邊正中,長1.8m,兩個斜邊分別固定于固定框上邊1/4及3/4處,長2.7m,垂線及兩個斜邊均采用內徑76mm圓鋼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試驗臂共5根,長1.7m,在固定框內依次排列,相鄰試驗臂間隔2m,試驗臂上方焊接固定于固定框上邊,下方焊接動物固定支具,所有試驗臂均采用內徑76mm圓鋼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動物固定支具共5套,每套均由四組座椅式結構焊接而成,高0.5m,寬0.6m,背部凹為弧形,采用鋼筋制成,鋼筋之間間隔5cm,底部前伸0.2m,采用8mm厚鋼板制成,距固定框下邊0.3m,動物通過繩索固定于支具上。每個支具可同時固定四只動物,動物在水下可采取坐姿、立姿、面朝前式、背朝前式等姿勢。
進一步地,所述壓縮空氣罐固定于固定框上邊,容積12.3L,公稱工作壓力20MPa,水壓試驗壓力30MPa,高0.7m,外徑0.3m,壁厚12.2mm,采用鋁合金材料,重量15.3kg,通過減壓閥、通氣管與水下呼吸面罩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通氣管長2m,內徑8mm,外徑16mm,采用橡膠制成,內有編織鋼絲支撐,一端通過螺紋與壓縮空氣罐上減壓閥相連接,另一端為金屬結構,將其表面磷化后再熱噴涂聚合物,與水下呼吸面罩牢固連接,試驗時通氣管用鐵絲固定于試驗臂上。
進一步地,所述水下呼吸面罩為漏斗形,長10cm,壁厚3mm,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材料拉伸強度3-3.5GPa。面罩一端連接通氣管,內徑16mm,為進氣口,另一端為圓形,直徑為10cm,稍伸出外沿2cm,采用橡膠圈包裹,與動物嘴部皮毛緊密接觸,保證面罩密閉,同時降低動物不適感。動物水下試驗裝置采用正壓通氣,在保證呼吸的同時,可以保持水下呼吸面罩內有一定壓力,可將意外漏進面罩內的水排出。面罩底部安裝有單向通氣閥,水進入面罩時,可因氣壓作用通過單向通氣閥及時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可以保證比格犬等試驗動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2)裝置全部采用鋼體結構,通氣管內有編織鋼絲支撐,穩定性高,抗爆性強,并在水下沖擊傷試驗中得到證實,在1-8kgTNT水下爆炸試驗中,以比格犬為試驗動物。經多次動物試驗證實,該裝置可至少承受水下20MPa的沖擊壓力;(3)壓縮空氣罐固定于固定框上邊,縮短了通氣管的長度,增加了裝置穩定性;而且與將氣源置于陸上相比,大大增加了裝置活動范圍;(4)該裝置使用5個壓縮空氣罐同時供氣,供氣量大,可供動物水下呼吸時間長;(5)該裝置下設5根試驗臂,可將試驗動物分為5組,動物可布放位點多;可同時裝吊20只動物進行試驗,遠多于前期發明;(6)試驗中動物可采取立姿、坐姿、面朝前式、背朝前式等姿勢,為不同姿勢下動物試驗研究提供可能;(7)該裝置設置有載體結構,可搭載傳感器、水下高速攝影系統等科研設備,豐富了水下醫學科研試驗的功能范疇,科學性好。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以利用吊車直接升降,適合應用于減壓病、水下沖擊傷等潛水醫學科研試驗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下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水下試驗支架,2、固定框,3、吊桿,4、試驗臂,5、動物固定支具,6、水下呼吸系統,7、壓縮空氣罐,8、通氣管,9、水下呼吸面罩,10、載體平臺,11、圓環,12、減壓閥,13、單向通氣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水下試驗支架1、水下呼吸系統6和載體平臺10。水下試驗支架1包括固定框2、吊桿3、試驗臂4和動物固定支具5;水下呼吸系統6由壓縮空氣罐7、通氣管8和水下呼吸面罩9依次連接而成。相鄰兩個試驗臂4之間、固定框2上設置有載體平臺10,共4個,為正方形鋼板,邊長1m,厚8mm,可搭載其他科研設備。
本實施例中,固定框2為長方形結構,分上邊、下邊、左邊、右邊,上下邊長8m,左右邊長2m,上下邊采用寬200mm工字鋼制成,兩側邊采用內徑76mm圓鋼制成。
本實施例中,吊桿3位于固定框2上方,為三角形結構,上方設有直徑5cm鋼制圓環11,可通過鋼絲繩索與吊車連接,便于裝置的上下吊裝,下方通過三角形結構的兩個斜邊及垂線與固定框2上邊焊接相連,垂線固定于固定框上邊正中,長1.8m,兩個斜邊分別固定于固定框上邊1/4及3/4處,長2.7m,垂線及兩個斜邊均采用內徑76mm圓鋼制成。
本實施例中,試驗臂4共5根,長1.7m,在固定框2內依次排列,相鄰試驗臂4間隔2m,試驗臂4上方焊接固定于固定框2上邊,下方焊接動物固定支具5,所有試驗臂4均采用內徑76mm圓鋼制成。
本實施例中,動物固定支具5共5套,每套均由四組座椅式結構焊接而成,高0.5m,寬0.6m,背部凹為弧形,采用鋼筋制成,鋼筋之間間隔5cm,底部前伸0.2m,采用8mm厚鋼板制成,距固定框下邊0.3m,動物通過繩索固定于支具上。每個支具可同時固定四只動物,動物在水下可采取立姿、坐姿、面朝前式、背朝前式等姿勢。
本實施例中,壓縮空氣罐7固定于固定框2上邊,容積12.3L,公稱工作壓力20MPa,水壓試驗壓力30MPa,高0.7m,外徑0.3m,壁厚12.2mm,采用鋁合金材料,重量15.3kg,通過減壓閥12、通氣管8與水下呼吸面罩9相連接。
本實施例中,通氣管8長2m,內徑8mm,外徑16mm,采用橡膠制成,內有編織鋼絲支撐,一端通過螺紋與壓縮空氣罐7上減壓閥12相連接,另一端為金屬結構,將其表面磷化后再熱噴涂聚合物,與水下呼吸面罩9牢固連接,試驗時通氣管8用鐵絲固定于試驗臂4上。
本實施例中,水下呼吸面罩9為漏斗形,長10cm,壁厚3mm,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材料拉伸強度3-3.5GPa。面罩一端連接通氣管8,內徑16mm,為進氣口,另一端為圓形,直徑為10cm,稍伸出外沿2cm,采用橡膠圈包裹,與動物嘴部皮毛緊密接觸,保證面罩密閉,同時降低動物不適感。動物水下試驗裝置采用正壓通氣,在保證呼吸的同時,可以保持水下呼吸面罩9內有一定壓力,可將意外漏進面罩內的水排出。面罩底部安裝有單向通氣閥13,水進入面罩時,可因氣壓作用通過單向通氣閥13及時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動物水下試驗裝置,不僅可以保證試驗動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而且裝置全部采用鋼體結構,穩定性高,抗爆性強,至少可承受水下20MPa的沖擊壓力,5個壓縮空氣罐同時供氣,可供動物水下呼吸時間長,同時動物可布放位點多,可同時裝吊多只動物。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以利用吊車直接升降,適合應用于減壓病、水下沖擊傷等潛水醫學科研試驗中。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除上述實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