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骨科醫療器械技術領域,詳細講是一種操作簡單、方便,手術切口小、成功率高,治療效果好、提高骨折愈合率的的經皮環扎鈦絲置入器。
背景技術:
我們知道,隨著現代外科技術的發展,微創成為主題。閉合復位微創鋼板接骨術 (MIPO) 或髓內釘技術因為其生物學的優勢,臨床愈合率高,病人功能恢復好而迅速在臨床推廣,甚至成為治療的黃金標準。但是對于某些特殊類型的骨折,如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和脛骨的長螺旋形及斜型骨折,閉合復位不易成功也難于維持,而切開復位會導致廣泛的骨膜和骨塊失血運,從而導致骨折不愈合和內植物失敗。有學者建議小切口復位鉗夾后再以髓內釘或接骨板內固定,但是,鉗夾松開后還是存在骨折移位的可能。在骨折固定前,切開復位環扎鋼絲或鈦絲可以起到復位和維持復位的作用,但同樣存在大切口、廣泛剝離、破壞血運的情況。因此,研制一種種微創經皮鈦絲置入器,既能達到骨折解剖復位和維持復位,又能滿足微創要求,從而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內置物失敗率就成為臨床面臨的重要任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手術切口小、成功率高,治療效果好、提高骨折愈合率的經皮環扎鈦絲置入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經皮環扎鈦絲置入器,包括左鉗柄、右鉗柄,其特征在于:左鉗柄、右鉗柄上部相對的設有左連接片和右連接片,右連接片上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栓,左連接片上設有與鎖緊螺栓的螺桿相配合的弧形鉸接槽口,鉸接槽口卡接在鎖緊螺栓的螺桿上、將左鉗柄和右鉗柄鉸接;左連接片和右連接片上分別設有前部呈圓弧狀的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左鉗柄和右鉗柄閉合時,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上端相對貼合。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右鉗柄下部內側鉸接有鎖定齒條,左鉗柄下部設有與鎖定齒條相配合的鎖合槽,鎖定齒條插設在鎖合槽內。鎖合槽內與鎖定齒條的齒面相對側設有與鎖定齒條的齒嚙合的定位齒,鎖定齒條卡接在定位齒上、阻止左鉗柄和右鉗柄向外分離。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鎖緊螺栓的頭部位于右連接片前側,左連接片鉸接于右連接片前側,左鉗頭管由下至上向右傾斜、下部固定在左連接片前側,右鉗頭管由下至上向左傾斜、下部固定在右連接片后側,左鉗頭管上部向后傾、呈弧形向左彎回,右鉗頭管上部向前傾、呈弧形向右彎回。使左鉗柄和右鉗柄閉合時,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上端相對貼合、圍成閉合的橢圓狀。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下端分別設有鉗頭管螺塞。未打開時,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上端相對貼合、下端分別經鉗頭管螺塞密閉,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內相對密閉,可以較長時間保持內部潔凈、避免被污染。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右鉗柄下部內側設有齒條架,鎖定齒條經轉軸鉸接在齒條架上,齒條架上側的右鉗柄下部內側設有彈片,彈片的活動彈開端位于齒條架內、彈壓在鎖定齒條的右端。鎖定齒條未受外力時,使其垂直于右鉗柄,保證齒條的功能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鎖緊螺栓前端設有鉚合孔,鉚合孔內鉚合有鉚合軸。裝配時,先將鎖緊螺栓旋入右鉗柄,之后,將鉚合軸擠入鎖緊螺母的孔中,配合緊密,不易松脫。
本實用新型使用在手術中時,在骨折斷端做一微創切口,約2厘米,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后,鈍性分離至骨膜處,以骨膜剝離子沿骨膜表面對擬進行鈦絲環扎處進行有限的剝離。將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分別通過切口從股骨或脛骨骨折處兩側插入,環抱骨折處,而后,左連接片的弧形鉸接槽口卡接在鎖緊螺栓的螺桿上、將左鉗柄和右鉗柄鉸接;合并左鉗柄和右鉗柄,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上端相對貼合;擰緊鎖緊螺栓,從左鉗頭管或右鉗頭管后端孔置入環扎鈦絲,從右鉗頭管或左鉗頭管下端孔穿出,之后,旋開鎖緊螺栓,取出左右鉗柄,扎緊鈦絲,實現對骨折的精確對位和維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手術切口小、成功率高,治療效果好、提高骨折愈合率,滿足微創手術減少骨折斷端軟組織剝離、有效保護骨折斷端血運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左鉗柄、左連接片和左鉗頭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右鉗柄、右連接片和右鉗頭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的經皮環扎鈦絲置入器,包括左鉗柄7、右鉗柄8,左鉗柄7、右鉗柄8上部相對的設有左連接片3和右連接片5,右連接片5上設有鎖緊螺孔13,鎖緊螺孔13內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栓4,左連接片3上設有與鎖緊螺栓4的螺桿相配合的弧形鉸接槽口12,鉸接槽口12卡接在鎖緊螺栓4的螺桿上、將左鉗柄7和右鉗柄8鉸接;鎖緊螺栓前端設有鉚合孔,鉚合孔內鉚合有鉚合軸。裝配時,先將鎖緊螺栓旋入右鉗柄,之后,將鉚合軸擠入鎖緊螺母的孔中,配合緊密,不易松脫。從圖中可以看出,鎖緊螺栓的頭部位于右連接片5前側,左連接片3鉸接于右連接片前側。左連接片和右連接片上分別設有前部呈圓弧狀的左鉗頭管2和右鉗頭管1;左鉗頭管2由下至上向右傾斜、下部固定在左連接片前側,右鉗頭管1由下至上向左傾斜、下部固定在右連接片后側,左鉗頭管上部向后傾、呈圓弧形向左彎回,右鉗頭管上部向前傾、呈圓弧形向右彎回。使左鉗柄和右鉗柄閉合時,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上端相對貼合、圍成閉合的類圓狀。左鉗頭管2和右鉗頭管1下端分別設有鉗頭管螺塞6。未打開時,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上端相對貼合、下端分別經鉗頭管螺塞6密閉,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內相對密閉,可以較長時間保持內部潔凈、避免被污染。右鉗柄下部內側鉸接有鎖定齒條9,左鉗柄下部設有與鎖定齒條相配合的鎖合槽,鎖定齒條插設在鎖合槽內。鎖合槽內與鎖定齒條的齒面相對側設有與鎖定齒條的齒嚙合的定位齒,鎖定齒條卡接在定位齒上、阻止左鉗柄和右鉗柄向外分離。從圖中可以看出,右鉗柄下部內側設有齒條架11,鎖定齒條9經轉軸鉸接在齒條架11上,齒條架11上側的右鉗柄下部內側設有彈片10,彈片10的活動彈開端位于齒條架內、彈壓在鎖定齒條的右端。鎖定齒條未受外力時,使其垂直于右鉗柄,保證齒條的功能性。
本實用新型使用在手術中時,在骨折斷端做一微創切口,約2厘米,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后,鈍性分離至骨膜處,以骨膜剝離子沿骨膜表面對擬進行鈦絲環扎處進行有限的剝離。將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分別通過切口從股骨或脛骨骨折處兩側插入,環抱骨折處,而后,左連接片的弧形鉸接槽口卡接在鎖緊螺栓的螺桿上、將左鉗柄和右鉗柄鉸接;合并左鉗柄和右鉗柄,左鉗頭管和右鉗頭管的前端相對貼合;擰緊鎖緊螺栓,從左鉗頭管或右鉗頭管后端孔置入環扎鈦絲,從右鉗頭管或左鉗頭管后端孔穿出,之后,旋開鎖緊螺栓,取出左右鉗柄,扎緊鈦絲,實現對骨折的精確對位和維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手術切口小、成功率高,治療效果好、提高骨折愈合率,滿足微創手術減少骨折斷端軟組織剝離、有效保護骨折斷端血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