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腸內營養的導管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親水超潤胃腸管。
背景技術:
腸內營養(enteralnutrition,EN)是經胃腸道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腸內營養的途徑有口服和經導管輸入兩種,其中經導管輸入多采用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鼻空腸管和胃空腸造瘺管。腸內營養具有比腸外營養均衡、能改善胃腸道功能、改善各項生理功能、操作相對簡單等優勢,因此越來越多地收到臨床重視并被廣泛采用。胃腸管是通過鼻腔或口腔插管通過胃部插入至腸內進行腸內營養。但是,傳統的胃腸營養管由于自身材質、結構原因,胃腸內壁插管阻力大,通過幽門拐角時的阻力就更大,即使在X光透視下插管,也無法確保能夠完全置管到位,同時,由于插管困難,所以醫生操作時間較長,工作效率低,病人極不舒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置管簡單快捷、容易到位,在提高醫生工作效率的同時又能大大減輕病人不適的親水超滑胃腸管。
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包括直管形管體,所述管體一端連接雙腔多功能接頭及魯爾接頭,另一端向上彎曲后形成彎角,所述另一端的端部設有開口,所述管體的內壁、外壁上均涂覆有PVP涂層。
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其中所述彎角相對于管體軸向的彎曲角度β為5~90度。
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其中所述管體的內腔管徑為1.0~3.8mm。
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其中所述管體由聚氨酯、聚氯乙烯或硅橡膠中的任一種制成。
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可在X光透視下較輕松地通過幽門到達腸內進行給養,置管成功率大大提高且操作簡單快捷,既提高了醫生工作效率又在更大程度上減輕了病人的不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親水超滑胃腸管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了省略畫法的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的主視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為與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配套使用的導絲的主視剖視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2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親水超滑胃腸管包括直管形管體3,管體3左端連接雙腔多功能接頭1及魯爾接頭2,雙腔多功能接頭1主腔可連接注射器或營養接頭往腸內注入營養液,魯爾接頭2可連接注射器或其他魯爾接頭進行沖洗、注入和抽吸。管體3的右端端頭向上彎曲后形成彎角6。彎角6的度數為5~90度,即該彎角6相對于管體3軸向的彎曲角度β為5~90度,方便置管時管體3右端能較容易地通過幽門拐角。管體3的內腔管徑為1.0~3.8mm,能較好地滿足營養液有足夠的流量腔道,避免管體3堵塞。管體3由聚氨酯、聚氯乙烯或硅橡膠中的任一種制成,故管體3可在X光透視下顯影。管體3的內壁上涂覆有PVP涂層4。PVP為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的簡稱,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發生聚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是白色有吸濕性的粉末,無臭或微臭,可溶于水、乙醇、氯仿和多數有機溶劑,不溶于乙醚,毒性較小。使用時,只需通過雙腔多功能接頭1注入少量的無菌水或生理鹽水浸泡幾十秒鐘即可,PVP涂層4具有溶脹超滑的性能,有效地防止了管體3與導絲9之間產生較大摩擦阻力,避免了置管到位后插拔導絲9時管體3因上述摩擦阻力而被帶出,極大地方便了導絲9的插拔,同時超滑的PVP涂層4也有效地避免了營養物質粘附管體3內壁上造成堵塞。同理,管體3外壁上也涂覆有PVP涂層4,涂覆該親水性超滑涂層后,插管前只需用無菌水或生理鹽水浸泡管體3幾十秒即可,利用PVP涂層4溶脹超滑的性能,大大減小了整個置管過程管體3與胃腸粘膜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保證了插管的輕松快捷。管體3右端端部設置有開口7,這樣的設計,使得營養物質注入后不易殘留粘附在管壁上,有效地避免了堵管。上述導絲9上帶有導絲手柄8,可輔助支撐插管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親水超滑胃腸管在管體3的內壁和前端外壁上涂上親水性超滑涂層PVP涂層4,并將管體3右端做了彎曲設計,同時設計了合理的管體3內徑腔道直徑,使用過程只需水潤浸泡管體3,由于PVP涂層4優良的潤滑性能,管體3在X光下即可輕松通過幽門置管至腸內,從而進行腸內營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親水超滑胃腸管,管體3浸水潤滑后可大大減小整個置管過程中管體3與胃腸粘膜之間的阻力,使得插管輕松快捷。同時,管體3右端為彎曲設計,更易穿過幽門,而管體3內壁、外壁的超滑涂層浸水后,大大地方便了導絲9的插拔,確保了置管成功,大大提高了醫生工作效率,降低了醫生勞動強度,更大程度地減輕了病人的不適。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