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涉及一種遠紅外灸療器。
背景技術:
艾灸療法在中國己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被人們視為有神奇功效的自然養生法,它是運用艾條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使熱氣透達經絡,起到溫氣穴、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調節陰陽、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能促進新陳代謝,艾灸的好處也越來越多的體現在現代應用上,但現在大都是人工手持艾條對著穴位施灸,長時間的施灸手不僅疲勞,而且背部的穴位也很難進行施灸,燃燒過程中的燃灰掉落造成局部皮膚灼傷和燒壞衣物等安全問題,從而限制了其應用和發展。為此,便有紅外線治療儀如頻譜儀的產生,但現有的頻譜儀輻射面較大,不能達到灸療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遠紅外灸療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輻射面大導致灸療效果不佳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遠紅外灸療器,包括一座體、設于該座體一側的具有一開口端的外罩、設于該座體內的一固定座、設于固定座上并收容于外罩內的紅外電熱元件、罩設于該紅外電熱元件上的高頻電磁套管、設于該高頻電磁套管外圍的聚熱反射罩及擋設于該聚熱反射罩上的凸透鏡,所述聚熱反射罩設于該紅外電熱元件的底端并向外呈凹面鏡的形狀延伸,該聚熱反射罩用于將紅外電熱元件經由高頻電磁套管而向外輻射的遠紅外線反射后平行射向凸透鏡,所述凸透鏡用于將聚熱反射罩反射過來的遠紅外線匯聚后并經由外罩的開口端射出后聚焦。
優選方案為,還包括一控制設備,該控制設備包括與紅外電熱元件電連接的光量控制電路、與光量控制電路分別電連接的CPU及電源電路、與CPU分別電連接的傳感器放大器及輸入按鍵、及與傳感器放大器連接的溫度傳感器。
優選方案為,所述光量控制電路由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構成,用于控制電源電路供給的電流及紅外電熱元件的通斷。
優選方案為,所述CPU內還設有計時器。
優選方案為,所述高頻電磁套管外設有用于增強熱輻射的熱輻射涂層。
優選方案為,所述熱輻射涂層的厚度為0.1-0.2㎜。
優選方案為,所述外罩對應紅外電熱元件的周圍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透氣孔,所述固定座的背側間隔設有一冷卻扇,該冷卻扇與電源電路電連接。
優選方案為,所述外罩包括一筒體部及由筒體部的末端向外呈漸縮狀延伸形成的一錐臺形的灸療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遠紅外灸療器通過紅外電熱元件經由高頻電磁套管向外輻射的遠紅外線束,該遠紅外線束先經由聚熱反射罩反射后呈平行狀態,再經由凸透鏡折射形成匯聚的遠紅外線束后,由外罩的開口端射出,其由外罩的灸療端射出的遠紅外線束匯聚的焦點位于灸療端外側,即聚焦輻射于人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使這一部位肌膚表面溫度升高,肌肉纖維產生振動,以達成對人體進行較好的灸療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遠紅外灸療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紅外電熱元件部分所連接的控制設備的功能模塊圖。
圖中:
100、遠紅外灸療器;10、座體;20、外罩;30、固定座;50、紅外電熱元件;60、高頻電磁套管;70、聚熱反射罩;80、凸透鏡;21、筒體部;22、灸療端;23、透氣孔;40、冷卻扇;90、控制設備;91、光量控制電路;92、CPU;93、電源電路;94、傳感器放大器;95、輸入按鍵;96、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該遠紅外灸療器100包括一座體10、設于該座體10一側的具有一開口端的外罩20、設于該座體10內的一固定座30、設于固定座30上并收容于外罩20內的紅外電熱元件50、罩設于該紅外電熱元件50上的高頻電磁套管60、設于該高頻電磁套管60外圍的聚熱反射罩70及擋設于該聚熱反射罩70上的凸透鏡80。
該外罩20包括一筒體部21及由筒體部21的末端向外呈漸縮狀延伸形成的一錐臺形的灸療端22。該外罩20的筒體部21上對應紅外電熱元件50的周圍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透氣孔23。
該固定座30螺合固定于座體10內,該固定座30的背側間隔設有一冷卻扇40,其一側設有一控制設備90。該紅外電熱元件50由固定座30上向外延伸,該高頻電磁套管罩60設于紅外電熱元件50上。該高頻電磁套管60外設有用于增強熱輻射的熱輻射涂層,該熱輻射涂層的厚度為0.1-0.2㎜。
該聚熱反射罩70設于紅外電熱元件50的底端外圍并呈凹面鏡的形狀向外延伸。該聚熱反射罩7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座30上,另一端固定于外罩20的內壁上。該聚熱反射罩70用于將紅外電熱元件50經由高頻電磁套管60而向外輻射的遠紅外線反射后平行射向凸透鏡80。所述凸透鏡80用于將聚熱反射罩70反射過來的遠紅外線匯聚后并經由外罩20的灸療端22射出后聚焦,以對外進行灸療。
請同時參閱圖2,該控制設備90包括與紅外電熱元件50電連接的光量控制電路91、與光量控制電路91分別電連接的CPU92及電源電路93、與CPU92分別電連接的傳感器放大器94及輸入按鍵95、及與傳感器放大器94連接的溫度傳感器96。該電源電路93與冷卻扇40電連接。
該光量控制電路91由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構成,用于控制電源電路93供給的電流及紅外電熱元件50的通斷。該輸入按鍵95用于向CPU92輸入信息以通過光量控制電路91控制紅外電熱元件50的開關。具體實施時,該CPU92內還可設有計時器,以計算紅外電熱元件50的接通時間,在一定時間后自動關閉紅外電熱元件50。該溫度傳感器96用于設定于人體所定的位置并將檢測的溫度傳送給傳感器放大器94,CPU92根據傳感器放大器94的輸出,控制光量控制電路91的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使在人體所定位置的溫度沒有超過設定的溫度,從而防止燙傷人體。該冷卻風扇40可通過電源電路93供給電源,對紅外電熱元件50進行冷卻,防止其高溫。
具體實施時,還可于外罩20下設有一轉桿,該轉桿可轉動連接有一支桿,該支桿的底端連接有一底座。
使用時,通過紅外電熱元件50經由高頻電磁套管60向外輻射的遠紅外線束,該遠紅外線束先經由聚熱反射罩70反射后呈平行狀態,再經由凸透鏡80折射形成匯聚的遠紅外線束后,由外罩20的灸療端射出,其由外罩20的灸療端射出的遠紅外線束匯聚的焦點位于灸療端外側,即聚焦輻射于人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使這一部位肌膚表面溫度升高,肌肉纖維產生振動,以達成對人體進行較好的灸療效果。該控制設備90的設置,可以控制供給紅外電熱元件50電流量來控制其對外的熱量,從而防止因高溫而燙傷人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