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骨科用的鋼絲引導器。
背景技術:
在骨折手術中,醫生常采用鋼板或鋼釬對骨折部位加以固定。在骨折的斷口處,往往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碎骨,在進行骨折手術時,只有將這些碎骨也完全復位,才能使骨折處愈合的更好。但鋼板或鋼釬只能對斷開的兩段大骨進行固定,無法對這些碎骨進行有效的固定。所以,醫生還要用鋼絲對骨折部位進行捆扎,以使碎骨復位,進行鋼絲捆扎時,需要先對骨折處的肌肉組織及骨膜進行剝離,將骨頭上的肌肉組織及骨膜完全剝離后再進行捆扎。而肌肉組織及骨膜與骨頭剝離后會嚴重影響骨折處的血運,從而影響骨折的愈合,影響患者康復的效果,延長康復時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剝離骨表面的肌肉組織及骨膜、就可以將捆扎用的鋼絲引導到骨折捆扎處的鋼絲引導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骨科用的鋼絲引導器,包括鋼絲引導管和引導鉗,所述的鋼絲引導管呈中空狀,內部套有一根鋼絲,其特征在于:鋼絲引導管的左端設有引導頭,引導頭與水平呈40-45度夾角,引導頭在夾角面上設有向內的圓弧面,所述的鋼絲在靠近引導頭處呈倒鉤狀,倒鉤的鋼絲鉤住引導頭的圓弧面,在引導鉗的鉗口處設有兩個夾頭,所述的夾頭呈半圓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由于在鋼絲引導管的左端設有引導頭,引導頭與水平呈40-45度夾角,引導頭在夾角面上設有向內的圓弧面,這樣就使鋼絲引導管的端口呈一個傾斜狀的圓弧面,使引導管端口鈍化。當鋼絲引導管在繞過骨膜表面時,引導管鈍化后的端口就不會損傷到骨膜肌肉的組織,這樣就不用剝離骨表面的肌肉組織及骨膜,就可以將捆扎用的鋼絲引導到骨折的捆扎處,減輕了手術時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影響骨折處的血運,從而加快了骨折的愈合,患者康復的效果好,康復時間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引導頭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引導鉗的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引導鉗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夾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引導頭,2-鋼絲引導管,3-鋼絲,4-夾頭,5-引導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限于實施例。
如圖1至5所示,一種骨科用的鋼絲引導器,包括鋼絲引導管和引導鉗。鋼絲引導管呈中空狀,內部套有一根鋼絲,鋼絲引導管的左端設有引導頭,引導頭與水平呈45度夾角,引導頭在夾角面上設有向內的圓弧面,鋼絲在靠近引導頭處呈倒鉤狀,倒鉤的鋼絲鉤住引導頭的圓弧面,在引導鉗的鉗口處設有兩個夾頭,夾頭呈半圓狀,兩個夾頭夾緊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圓,以夾住鋼絲引導管。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用引導鉗夾住鋼絲引導管,使鋼絲引導管繞過骨膜表面后引導鋼絲到骨折的捆扎處,然后用鉗子夾住倒鉤狀的鋼絲,將引導管拉出來,再將鋼絲捆扎在碎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