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攀巖、爬樹、探洞、救援及登山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用于運送裝備、人員,可實現上升、下降功能的繩索上的絞繩器。
背景技術:
無論是在極限運動,消防救援或者野外救援,諸如攀巖、登山等,或者是探險、消防、救援的行動中,需要向高處攀登或者運輸物資,在該過程中,均需要采用提升系統,目前都是采用組合滑輪形式或者制作省力系統,比如一個人需要將200斤物資提升50米,中途不容許停留,一次性提升,按照平行拉力40斤(包含摩擦系數)計算,需要做一個1:5的滑輪組,至少需要260米繩索跟幾個滑輪來完成,如果沒有準備這么多的繩索,那就需要中途反復安裝系統,不管采取何種方法,都需要大量的繩索和裝備來完成,勞民傷財,費時費力,安裝次數越多,安全系數越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僅設置單滑輪,單滑輪可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實現上升或下降功能的無端限絞繩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無端限絞繩器,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
滑輪,設于第一、第二側板之間且可相對二者轉動,滑輪的圓周面內設有絞繩槽,在滑輪其中一表面內設有變速內齒腔,變速內齒腔的圓周面設有復數個齒部,滑輪設置變速內齒腔的表面與第一側板的內表面相貼合;
連接軸,用于將第一、第二側板及滑輪連接在一起,所述滑輪套設于連接軸上;
小齒輪軸及小齒輪,小齒輪軸設于第一側板上,小齒輪設于小齒輪軸的內端部上,且小齒輪位于變速內齒腔內并與齒部相嚙合,小齒輪軸的外端部設于徑向的操縱桿鎖銷孔,小齒輪軸及小齒輪均可相對第一側板轉動;
棘爪裝置,包括設于第一側板上的轉動桿,設于轉動桿外端部的控制開關手柄,設于轉動桿內端部的棘爪,一端設于第一側板內表面上的回位彈簧,回位彈簧另一端與棘爪的下端相連接,棘爪位于變速內齒腔內;
定位鎖銷,一端設于第二側板內表面上,另一端與設于第一側板其中一端的鎖銷缺口相結合;
制動銷,設于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側板另一端部設有第一上掛孔,所述第一上掛孔與設于第二側板其中一端部的第二上掛孔對齊;第二側板的另一端部設有下掛孔。
優選地,所述絞繩槽截面形狀呈V型,在絞繩槽的兩側內壁上設有復數個斜向的渦旋偏心槽。
優選地,所述定位鎖銷的自由端部設有環形槽,第一側板上的鎖銷缺口的邊緣與環形槽相結合;定位鎖銷的鎖桿段上套設有一個導繩軸承。
滑輪的中心軸孔內設有一個軸套,所述軸套設于連接軸上。
所述棘爪上端與變速內齒腔內的齒部相嚙合,此時,小齒輪軸只能順時針或逆時針單向旋轉,并帶動小齒輪轉動,小齒輪帶動滑輪順時針或逆時針單向轉動,滑輪轉動時,棘爪上端在齒部的上端面上滑動。
有益技術效果:利用杠桿原理,在小齒輪軸的操縱桿鎖銷孔處插接操縱桿,操縱桿長度可調整,一般為小齒輪軸直徑的數倍,操縱桿帶動小齒輪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用較小的力即可帶動與小齒輪相嚙合的齒部轉動,此時棘爪上端與齒腔內的齒部相嚙合,滑輪只能在一個方向轉動,還可防止滑輪在重物作用下反向轉動,滑輪帶動設于絞繩槽上的繩索向上移動;絞繩槽自身截面呈V型,在絞繩槽的兩側內壁上設有復數個斜向的渦旋偏心槽,位于絞繩槽內的繩索段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絞繩槽底部擠壓,渦旋偏心槽與繩索兩側相接觸,每個渦旋偏心槽的內端均斜著指向絞繩槽底部,外端開口位于滑輪的圓周面上,所有的渦旋偏心槽形成一個渦旋狀的容納繩索的空間;提升重物時,位于繩索與滑輪相互接觸且受力的起點位置的渦旋偏心槽的外端都是往上斜,內端斜著指向滑輪中心,也就是絞繩槽底部,渦旋偏心槽受力,將繩索鉸向絞繩槽底部卡死,防止繩索在滑輪上打滑;當繩索繼續運行到終點位置時,此時繩索與絞繩槽即將分離,終點處的渦旋偏心槽外端則都是往下斜,終點位置的渦旋偏心槽因受力方向改變與繩索的咬合力變小,在導繩軸承的作用下將繩索與絞繩槽分離,從而將掛在繩索上面的重物拉升到指定位置;下放重物時,轉動控制開關手柄,使棘爪上端與齒部脫離,解除棘爪對滑輪的單向鎖定,將繩索掛在制動鎖銷上,利用摩擦力,結合掛在下掛孔上面的下降器共同完成,同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多個滑輪組成的提升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省力,所需繩索長度較短,而且結構簡單,安全系數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側板內表面所設置零件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滑輪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上升時的實施例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下降時的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與滑輪相結合后,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上與滑輪貼合的表面為內表面,反之為外表面。相應地,其他零部件位于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之間的一端則定義為內端部,反之則為外端部。
如圖1-6所示,無端限絞繩器包括,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
滑輪3,設于第一、第二側板1、2之間且可相對二者轉動,滑輪3的圓周面內設有絞繩槽301,在滑輪其中一表面內設有變速內齒腔302,變速內齒腔302的圓周面設有復數個齒部303,滑輪3設置變速內齒腔的表面與第一側板1的內表面相貼合;
連接軸4,用于將第一、第二側板1、2及滑輪3連接在一起,所述滑輪3套設于連接軸上;
小齒輪軸5及小齒輪6,小齒輪軸5設于第一側板1上,小齒輪6設于小齒輪軸5的內端部上,且小齒輪6位于變速內齒腔302內并與齒部303相嚙合,小齒輪軸5的外端部設于徑向的操縱桿鎖銷孔501,小齒輪軸5及小齒輪6均可相對第一側板1轉動;
棘爪裝置,包括設于第一側板上的轉動桿7,設于轉動桿外端部的控制開關手柄8,設于轉動桿內端部的棘爪9,一端設于第一側板1內表面上的回位彈簧10,回位彈簧另一端與棘爪的下端相連接,棘爪9位于變速內齒腔302內;
定位鎖銷11,一端設于第二側板2內表面上,另一端與設于第一側板1其中一端的鎖銷缺口101相結合;
制動銷12,設于第二側板2的內表面上。
回位彈簧10,起分離和連接作用,當控制開關手柄8位于“開”的位置時,即棘爪9與變速內齒腔內的齒部303分離,整個系統起變速滑輪作用;當控制開關手柄8位于“合”的位置時,棘爪9與變速內齒腔內的齒部303嚙合,在回位彈簧10給棘爪上施加作用力,滑輪3只能單方向運行,整個系統起單向滑輪作用。
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側板1另一端部設有第一上掛孔102,所述第一上掛孔與設于第二側板2其中一端部的第二上掛孔201對齊;第二側板2的另一端部設有下掛孔202。
所述絞繩槽301兩側內壁上設有復數個渦旋偏心槽301a。
所述定位鎖銷11的自由端部設有環形槽1101,第一側板上的鎖銷缺口101的邊緣與環形槽相結合;定位鎖銷的鎖桿段上套設有一個導繩軸承13。
滑輪的中心軸孔304內設有一個軸套14,所述軸套設于連接軸4上。軸套14是一個自帶潤滑油的銅套,其相當于一個軸承,銅套是鑲在滑輪的中心軸孔內,當連接軸4穿過滑輪時,軸套設于連接軸上,并配合連接軸轉動。
當需要提升重物時,所述棘爪9上端與變速內齒腔內的齒部303上端面相接觸,此時,小齒輪軸5只能順時針旋轉并帶動小齒輪6轉動,小齒輪帶動滑輪3順時針轉動,滑輪3轉動時,棘爪9上端在齒部303的上端面上滑動。
定位鎖銷11,起連接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的作用,定位鎖銷上的導繩軸承13,當繩索負重上升受力鉸在絞繩槽301上面,導繩軸承13起到將繩索與絞繩槽301分離的作用,同時對繩索起導向作用。
制動銷12,當繩索負重下降時,將上端的繩索用力橫向拉向制動銷,這時繩索在制動銷12的作用下變成L形,利用增加摩擦力的原理降低下降速度,如圖8所示。
本實施例中,采用順時針轉動實現重物提升,很顯然,調整滑輪3安裝方向及棘爪裝置的棘爪9,也可通過逆時針方向轉動小齒輪軸,進而帶動滑輪逆時針轉動實現重物提升。
利用杠桿原理,在小齒輪軸5的操縱桿鎖銷孔處501插接操縱桿,操縱桿長度可調整,一般為小齒輪軸直徑的數倍,操縱桿帶動小齒輪6順時針轉動,用較小的力即可帶動與小齒輪6相嚙合的齒部303轉動,此時棘爪9上端與齒腔內的齒部303相嚙合,滑輪3只能在一個方向轉動,還可防止滑輪在重物作用下反向轉動,滑輪3帶動設于絞繩槽上的繩索15向上移動;絞繩槽301自身截面呈V型,在絞繩槽的兩側內壁上設有復數個斜向的渦旋偏心槽301a,位于絞繩槽301內的繩索段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絞繩槽底部擠壓,渦旋偏心槽301a與繩索兩側相接觸,每個渦旋偏心槽的內端均斜著指向絞繩槽底部,從而使作用于操縱桿上面的力帶動小齒輪、聯動的齒部、滑輪上面的絞繩槽采取向心滑動的原理對繩索進行鉸死,外端開口位于滑輪3的圓周面上,所有的渦旋偏心槽301a形成一個渦旋狀的容納繩索的空間。
如圖2及圖6-7所示,提升重物時,位于繩索15與滑輪相互接觸且受力的起點位置a的渦旋偏心槽301a的外端都是往上斜,內端斜著指向滑輪中心,也就是絞繩槽底部,渦旋偏心槽受力,將繩索15鉸向絞繩槽底部卡死,防止繩索15在滑輪3上打滑;當繩索繼續運行到終點位置b時,此時繩索15與絞繩槽301即將分離,終點處的渦旋偏心槽301a外端則都是往下斜,終點位置的渦旋偏心槽因受力方向改變與繩索的咬合力變小,在導繩軸承13的作用下將繩索與絞繩槽301分離,從而將掛在繩索上面的重物拉升到指定位置。
如圖8所示,下放重物時,轉動控制開關手柄8,使棘爪9上端與齒部脫離,解除棘爪9對滑輪的單向鎖定,將繩索15掛在制動銷12上,利用摩擦力,結合掛在下掛孔上面的下降器16共同完成。
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實用新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本實用新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權利要求包括這些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