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康復器械領域,具體是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將使用者移動并可靠限位在其中,以便使用者進行站立和行走鍛煉,以及坐著休息的輔助器械,特指一種多功能助行器。
背景技術:
對于行走不便或下肢功能受損的患者來說,在康復期內及時的進行功能訓練,盡早的恢復穩(wěn)定的站立和行走能力,極為重要。而患者在早期的訓練過程中,由于自身健康狀況的限制,很多時候難以把握身體的平衡,容易形成磕碰甚至摔倒的危險,因此需要強有力的護理人員時刻對患者進行足夠的保護。這就給患者家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也很大,非常辛苦,而且對于患者本身,在訓練過程中也會有所顧忌,對訓練的時間,效果等等造成不好的影響。
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助行器對于使用者的自身條件要求較高,只能給使用者提供輔助支撐,而那些處于康復初期,身體條件較差,暫時無法協(xié)調自身平衡的患者來說,就無法使用。而且,大部分助行器無法滿足使用者自主訓練和自行休息的要求,必須要有陪護人員進行輔助,才能完成訓練和休息的狀態(tài)轉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多功能助行器。利用高度調節(jié)機構使助行器滿足不同高度人員的使用需求,利用安全固定裝置對使用者進行可靠的限位,利用省力牽拉裝置極大的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利用上小下大的框架和斜向支撐的萬向輪防止使用者在任何方向的傾倒,利用高度可調的T型結構多用座椅和安全固定裝置滿足使用者練習和休息狀態(tài)的自主轉換。護理人員在助行器框架上安裝絞盤,絞盤架,支架,將安全帶固定在使用者腋下,用鋼索上的安全掛鉤連接安全帶上的安全扣,轉動絞盤,通過鋼索將使用者逐漸拉起,進入助行器框架內,到達預定位置時,通過定位裝置將絞盤固定,將上圍上的安全掛鉤連接到安全帶上,將T型多用座椅的前端穿過使用者兩腿之間,固定在框架前端,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框架的兩側,脫開鋼索和安全帶的連接,取下支架和絞盤,絞盤架。使用者即可自行訓練,并在疲勞時自主休息。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設有一種多功能助行器,包含上圍,框架,高度調節(jié)機構,省力牽拉裝置,安全固定裝置,多用座椅,腳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圍為后端開口的整體結構U型管,通過高度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框架上;所述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為可伸縮套管結構,以鎖銷或螺栓定位;所述的省力牽拉裝置包括支架,絞盤,絞盤架,鋼索,所述的支架以三點支撐在所述的上圍上,所述的絞盤用所述的絞盤架固定在裝有所述的上圍的框架上,所述的鋼索纏繞在絞盤軸上,一端與絞盤軸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的支架上的支點,端部裝有安全掛鉤;所述的安全固定裝置為至少帶有一個安全扣的安全帶;所述的多用座椅為T型結構,以三個支點安裝在所述的框架上,支點端部有限位裝置,保證多用座椅的可靠定位;所述的框架在安裝多用座椅的位置有高度不同的支撐桿,以對所述的多用座椅的使用高度進行調整;所述的支架,所述的絞盤,所述的鋼索,所述的絞盤架可以方便的安裝到所述的框架上,當使用者被所述的安全固定裝置可靠的限位在助行器中后,所述的支架,所述的絞盤,所述的鋼索,所述的絞盤架可以從所述的框架上取下;所述的框架底部安裝有腳輪,全部為萬向輪。
所述的框架為上小下大的形式,所有安裝腳輪的支腳均伸向斜向,每個支腳都能提供正向和側向的支撐。
所述的絞盤在轉動牽引鋼索時,可以被可靠的固定在多個不同的位置,以便護理工作。
所述的上圍U型管外表面包覆有軟墊,上圍U型管上至少固定安裝有一個安全掛鉤。
所述的多用座椅上方有可拆卸的座墊,下方有可拆卸的便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功能助行器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功能助行器的側視圖。
附圖中標注說明:1-萬向輪 2-框架 3-伸縮套管 4-安全帶 5-上圍 6-支架 7-絞盤 8-絞盤架 9-多用座椅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所有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多功能助行器包含包覆有軟墊的上圍(5),帶有伸縮套管(3)以調節(jié)高度的框架(2),上圍(5)與伸縮套管(3)的內管連為一體,框架(2)的支腳上都裝有萬向輪(1),所有的支腳均伸向斜向,同時對正向和側向提供支撐。上圍(5)上固定有安全掛鉤,可以與安全帶(4)上的安全扣相連。框架(2)的兩側靠后以及前端中間的中部位置有高度不同的支撐桿,用于安裝T型結構三點支撐的多用座椅(9),高度可調。支架(6)以前面和兩側的三點支撐在上圍(5)上,支架(6)上有支點,鋼索穿過支點,一端固定安裝有安全掛鉤,另一端固定安裝在絞盤(7)的轉軸上,絞盤(7)通過絞盤架(8)固定安裝在框架(2)上,絞盤(7)的表面有多個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圓孔,用于對絞盤(7)在多個周向位置可靠固定。支架(6),絞盤架(8),多用座椅(9)均可以很方便的安裝到框架(2)上以及從框架(2)上拆下。
使用時,首先根據(jù)使用者的身高情況調節(jié)伸縮套管(3),使上圍(5)保持水平,并且高度略低于使用者的下腋位置。使用者處于坐位或者臥位,起立困難時,將安全帶(4)束縛到使用者胸部位置,松緊程度適當。框架(2)上不安裝多用座椅(9),安裝支架(6),絞盤架(8)以及固定在絞盤架(8)上的絞盤(7)和鋼索,將鋼索上的安全掛鉤與安全帶(4)上的安全扣相連,轉動絞盤(7),即可在消耗護理人員較少體力的情況下將使用者安全的牽拉到框架(2)中相應的位置。使用者在框架(2)中接近直立狀態(tài)時,利用絞盤(7)圓周上的孔將絞盤固定,護理人員將上圍(5)上的安全掛鉤連接到安全帶(4)的安全扣上,將多用座椅(9)根據(jù)使用者的身高安裝到框架(2)上相應的支撐桿上,支撐位置可靠固定。此時可以拆下支架(6),絞盤(7)和絞盤架(8)以及其上的鋼索,使用者在連接到上圍(5)的安全帶(4)和安裝到框架(2)上的多用座椅(9)的支撐和保護作用下即可安全的利用多功能助行器進行站立和行走的鍛煉。
上圍(5)的高度超過使用者的重心高度,給使用者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另外,由于框架(2)的所有支腳均伸向斜向,形成了一個長度和寬度均大于框架(2)中部尺寸的較大的支承面,同時所有的支腳上都裝有萬向輪,即使使用者在鍛煉過程中重心不穩(wěn),出現(xiàn)跌倒的趨勢,也能被助行器可靠的保護,不會造成傷害。T型的多用座椅(9)僅有一根桿在使用者兩腿之間,不會對使用者的鍛煉產生影響,而當使用者需要休息時,只需要直接向下向后坐下即可。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