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治療小兒血管瘤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93017閱讀:682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腫瘤外用藥物,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血管瘤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血管瘤是指發(fā)生于血管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是由于血管組織的錯構,瘤樣增生而形成。發(fā)性兩種,其中原發(fā)性占75%,繼發(fā)性25%左右。繼發(fā)性多數(shù)在嬰兒期出現(xiàn),少數(shù)在成年期發(fā)現(xiàn),病因尚不清楚。原發(fā)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體胚胎期血管網(wǎng)增生而形成,出生時即有,血管瘤較小時可無癥狀。血管瘤可發(fā)生于身體各部位,長在顏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響容貌。不同程度地壓迫、破壞周圍組織器官的功能和形態(tài),影響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有的可以反復出血、感染,極少數(shù)人會產(chǎn)生惡變,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冷凍治療和硬化劑治療等,手術治療時往往出血量極大,常常引起嚴重的失血性休克,術中需要大量輸入全血,手術難度大,危險程度高。冷凍治療,由于冷凍操作難控制強度和深度,同時組織對低溫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現(xiàn)治療不徹底,復發(fā)較高,而直接影響療效評價;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損性畸形功能障礙也不是受術者所期待的結果,但如果不出現(xiàn)此類狀況,往往治療無效。硬化劑治療,將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體組織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無菌性炎癥,腫脹消失后出現(xiàn)局部纖維化反應,使血管瘤、血管腔縮小或閉塞;常用的藥物有:①魚肝油酸鈉;②枯痔靈注射;③明礬注射液;④枯礬黃蓮注射液;⑤碳酸氫鈉注射液;⑥平陽霉素、搏來霉素類;⑦沸水注射療法;⑧尿素注射液;治療血管瘤有一定效果,但劑量如果掌握不準很容易潰爛和留疤。但上述方法通常認為不適用于嬰幼兒的治療。目前中醫(yī)治療的文獻報道主要有:鄭庸在公開號為CN1120955的發(fā)明專利申請中提供一種治療皮膚血管瘤藥及配制方法。它包括魚腥草、五倍子、山枝子、黃柏和楓楊樹葉的醫(yī)用酒精浸出液,明礬液、醫(yī)用美蘭及氮酮。其配制步驟為:取魚腥草、楓樹葉放入甲燒瓶中加醫(yī)用酒精,密封,浸泡一周后,分餾冷凝回收為甲液;五倍五打碎與黃柏、山枝子、明礬液加到一起,放入乙燒瓶中,加醫(yī)用酒精密封,浸泡一周后,用2層紗布過濾,其濾液為乙;將甲液擴乙液倒在一起后分別加入氮酮及醫(yī)用美蘭液。其治療有效率僅為65%。上海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在公開號為CN1234232的發(fā)明專利申請中提供一種治療血管瘤的外用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外用藥物組合物采用他莫昔芬或其衍生物3-羥基他莫昔芬作為活性成分,與烴類或水溶性基質(zhì)制成半固體和液體組合物,可用于治療小兒血管瘤,有明顯的療效。本發(fā)明為西藥制劑。嚴起杰和嚴峰在公開號為CN109668的發(fā)明專利申請中提供一種血管瘤注射液及其制備工藝,它由紫珠草、三氯化鐵、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組成,先取鮮紫珠草葉500g洗凈加水1000ml煎至600ml,過濾去雜質(zhì)后剩500ml,然后取100%紫珠草液20ml,加三氯化鐵49.1%利多卡因80ml或0.75%布比卡因80ml,充分拌勻后置于20大氣壓下10分鐘即制成。由此可見本品為非純中藥制劑。余開榮在授權公告號CN101244078的發(fā)明專利中提供一種治療皮膚血管瘤的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組成為生石灰、碳酸鈉和水,按質(zhì)量百分比生石灰為30%~70%,碳酸鈉為30%~70%,水適量,水的用量以將生石灰和碳酸鈉調(diào)成糊狀為準。本發(fā)明治愈率較高,但通常會留有瘢痕,甚至疤痕。綜上,現(xiàn)有的中醫(yī)中藥組合物在治療血管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存在治愈率不高、治愈時間長、對正常皮膚刺激性強、皮膚過敏、治愈后留有瘢痕或疤痕等缺點,嚴重影響了嬰幼兒身心成長。而開發(fā)治愈率高、不復發(fā)、無瘢痕或疤痕,專門針對嬰幼兒血管瘤配制的中藥組合物,是醫(yī)藥技術領域科研工作者的重大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中醫(yī)學認為血管瘤是由于熱毒內(nèi)蘊,心火妄動,血行失常,以致氣血縱橫、脈絡交錯、凝聚成形,顯露于肌膚或內(nèi)臟而成。然而傳統(tǒng)方劑君臣配方中,均含有生地、紅花、青木香等藥物,小兒依癥下方,以上藥物即使外用,藥性也堪稱虎狼之藥,但若藥性溫和,則療效較差。故本治療小兒血管瘤的藥物組合物,由以下原料藥制成,蜈蚣、全蝎、蟾酥、龜甲、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其中君藥為蜈蚣、全蝎、蟾酥、龜甲,臣藥為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佐藥為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使藥為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蜈蚣、全蝎、蟾酥、龜甲的重量份比例為3:1:2:20。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原料藥的配比為,蜈蚣3份、全蝎1份、蟾酥2份、龜甲20份、決明子10份、元胡40份、風茄花40份、血竭20份、延胡索20份、三棱8份、南沙參5份、甘松5份、川貝10份、玉竹10份、牛黃3份、熊膽3份、菖蒲8份、蔓荊子8份、桂枝6份、肉桂6份、百靈草3份、菟絲子5份、海馬3份。

進一步的,所述原料藥的配方為,蜈蚣3g、全蝎1g、蟾酥2g、龜甲20g、決明子10g、元胡40g、風茄花40g、血竭20g、延胡索20g、三棱8g、南沙參5g、甘松5g、川貝10g、玉竹10g、牛黃3g、熊膽3g、菖蒲8g、蔓荊子8g、桂枝6g、肉桂6g、百靈草3g、菟絲子5g、海馬3g。

原料藥藥理及配方原則:

蜈蚣:拉丁學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體,味辛,性溫,有毒;歸入肝、腎、心經(jīng);祛風,解毒,解痙;藥性敗毒抗癌,息風解痙。本方取其敗毒抗癌之功效,與歸心三經(jīng)的屬性。

全蝎:拉丁學名Buthus martensii Karsch.為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味辛,性平;入肝、腎、心經(jīng);藥性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方內(nèi)主鎮(zhèn)靜解毒、通絡止痛。

決明子煎劑溶出的決明素,具有抗細菌、真菌,降壓,降血脂,降血小板及抑制心臟,導瀉,利尿,收縮子宮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本方取其降壓降脂、活血通絡之功效,與歸肝、腎、心三經(jīng)的屬性。

蟾酥:拉丁學名Chinemys reevesii.龜科動物烏龜?shù)谋臣准案辜住N陡省⑿粒詼兀粴w肝、腎、心三經(jīng);藥性治疔瘡,癰疽,發(fā)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本方取其解毒止痛、抗殺腫瘤,與歸肝、腎、心三經(jīng)的屬性。

龜甲:拉丁學名Chinemys reevesii.龜科動物烏龜?shù)谋臣准案辜住N断獭⒏剩晕⒑粴w肝、腎、心經(jīng);藥性溫和、解毒平亂、固經(jīng)止崩、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yǎng)血補心。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虛風內(nèi)動,筋骨痿軟,心虛健忘,崩漏經(jīng)多。本方取其解毒平亂、固經(jīng)止崩,與歸肝、腎、心三經(jīng)的屬性。

綜上所述,本方選擇蜈蚣、全蝎、蟾酥、龜甲四味為君藥,其目的在于針對血管瘤的癥狀和小兒患者身體情況進行配伍,來達到根據(jù)病患特點來治療血管瘤的效果。血管瘤屬于中醫(yī)“熱毒內(nèi)蘊,心火妄動,血行失常,以致氣血縱橫、脈絡交錯、凝聚成形,顯露于肌膚或內(nèi)臟而成”的辨證型。現(xiàn)有中藥配方均未結合小兒患者體征特點進行藥物選擇與配比,本方藥物組分直接作用于心肝、腎臟,雖為均虎狼之藥,但用量極少又為外敷,蜈蚣、全蝎、蟾酥三味歲有毒但同時也為解毒之藥,蜈蚣、全蝎、蟾酥、龜甲的重量份比例為3:1:2,毒性相互克制抵消,龜甲溫和修補,用量大以調(diào)和其他三味君藥,龜甲將治療原則定為,固本以散心火、護肝腎為主,解表以殺腫瘤抗癌變?yōu)檩o,因此作用目標選擇明確,君藥需快速起效,并盡量繞開其他經(jīng)絡直達藥物起效臟器,所選四味原料藥中蜈蚣、全蝎、蟾酥歸入肝、腎、心三經(jīng),龜甲風兩味歸入心、腎二經(jīng),在無引藥引導下即可直達心、腎二臟器迅速起效,并護肝解毒,不牽扯無關臟器,四味協(xié)同在于蜈蚣、全蝎、蟾酥為散心火性皆涼,于腎毒不利且增肝火,龜甲量大將整體君藥四氣轉(zhuǎn)溫,其余蜈蚣、全蝎、蟾酥四味君藥味偏甘苦,龜甲味甘,四味君藥在四象五味調(diào)理上協(xié)同共濟行效。

決明子:拉丁學名Catsia tora Linn.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味甘、苦,性寒;入肝、腎、心經(jīng);藥性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決明子煎劑溶出的決明素,具有抗細菌、真菌,降壓,降血脂,降血小板及抑制心臟,導瀉,利尿,收縮子宮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本方取其活血通絡之功效,解毒凝神之功效,與歸肝、腎、心三經(jīng)的屬性。

元胡:拉丁學名Corydalis Rhizoma.味苦、微辛,性溫。入肝、胃經(jīng)。藥性活血,利氣,止痛。治胃痛,胸脅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血瘀腹痛,癥瘕,跌打損傷。現(xiàn)用于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本方取其活血通絡之功效,消除損傷之功效,與歸肝、腎、心三經(jīng)的屬性。

風茄花:拉丁學名Poria cocos Schw.多孔菌科植物的根。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嗽,食少脘悶,大便泄瀉,眩暈,心悸,失眠、夢遺、自濁、小便余瀝、帶下。云苓所含的茯苓聚糖在煎煮過程中切斷支鏈變?yōu)檐蜍叽尉厶呛螅哂袕V譜的解毒作用。本方以其引導其他藥物入心、腎二經(jīng),并能夠有效抑制君藥的毒性。

延胡索:拉丁學名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罌粟科植物延胡索塊莖。味苦、微辛,性溫;入肝、胃經(jīng);藥性功在活血,利氣,止痛;主治胃痛,胸脅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血瘀腹痛,跌打損傷。延胡索乙素已證實具有廣譜的解毒作用,并能夠有效抑制君藥的毒性,另外還具有活血利氣之功效,以適應小兒用藥后氣虛。

三棱:拉丁學名Sparganium stoloni erum,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塊莖。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jīng);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痞塊,痛經(jīng),瘀血經(jīng)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本方取其三棱破血行氣,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本藥并非對癥治療以外,對患處及周邊入心血管起到擴張調(diào)節(jié)作用。

針對小兒病患者進行血管瘤治療,解表用藥需要經(jīng)引導直達病灶,固本則需要遵循強心、補腎、護肝、行氣、活血的原則,本方選擇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五味藥材作為臣藥,其中延胡活血利氣控制血糖、云苓抑制血糖濃度并引藥入心、腎二經(jīng)、桃仁擴張血管抑制血凝、麻黃、附子一攻一補引藥入心、腎、石決明直接對抗心悸、怔忡、鬼針草活血作用,并調(diào)和引藥余毒、芡實解表治標、天花粉輔助君固本培元藥、三棱破血行氣調(diào)節(jié)周邊入心血管。

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使藥為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

南沙參:拉丁學名Radix Adenophorae.桔梗科植物輪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jīng);藥性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胃陰不足,食少嘔吐,氣陰不足,煩熱口干。本方取其平息首烏的寒性,南沙參煎劑具有降低體溫、鎮(zhèn)痛、強心等作用。

甘松:拉丁學名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敗醬科植物甘松根及根莖。味甘、辛,性溫;入脾、胃經(jīng);藥性理氣止痛,醒脾開胃,活絡通經(jīng);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用治牙痛,腳氣腫毒。本方取其活絡痛經(jīng),輔助引藥引導諸藥藥性到位。

川貝:拉丁學名Fritillaria cirrhosa.植物卷葉貝母的鱗莖。味苦、甘,性涼;入肺經(jīng);治肺熱咳嗽,肺虛久咳,咯血,肺痿,肺癰,胸膈脹痛。西貝母堿的血管擴張、心臟解痙作用類似罌粟堿。

玉竹:拉丁學名Polygonatum odoratum.百合科植物玉的根莖。味甘,性平,微涼;入肺、胃經(jīng);藥性滋陰潤燥,除煩止渴;本方用于高血壓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心絞痛。

牛黃:拉丁學名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膽囊中的結石。味苦、甘,性涼;入心、肝經(jīng);藥性清心開竅,豁痰定驚,清熱解毒;牛黃給動物口服,用抗驚厥、鎮(zhèn)靜作用,并能解熱、抗炎及刺激腸蠕動,起通便作用。本方取牛黃小抗高血糖作用及某些強心作用,去氧膽酸有鎮(zhèn)靜、抗驚厥及利膽作用。

熊膽:拉丁學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熊科動物黑熊膽囊內(nèi)的干燥膽汁。味苦,性寒;清熱解毒,明目,止痙;用于小兒熱盛驚風,癲癇,抽搐,黃疸。

牛黃、熊膽合用動物實驗對心動速度的影響,離體蛙心等量調(diào)和,牛黃多則興奮,熊膽多則抑制。

本方取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六味為佐藥,其中南沙參、甘松協(xié)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平和君藥君藥藥性,合為助佐;川貝、玉竹均為性偏涼入肺經(jīng),可消解君藥起效后的持續(xù)烈性,并調(diào)和君藥的藥性融合,合為制佐;牛黃、熊膽與君藥均為動物生藥制劑,性味相反,但所取功效相成,合為反佐。

菖蒲:拉丁學名Acorus calamus L。味苦、辛,性溫。化痰,開竅,健脾,利濕。用于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

蔓荊子:拉丁學名Vitex rotundifoliaL.V.Trifolia L。味辛、肉桂苦,性微寒。歸肺、膀胱、肝經(jīng)。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節(jié)。外感頭痛,偏正頭風,昏暈目暗,赤眼多淚,目睛內(nèi)痛,齒齦腫痛,濕痹拘攣。

桂枝:拉丁學名CinnamomumcassiaPresl。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助陽解表,溫通經(jīng)脈,通陽利水,溫通胸陽,溫中散寒。

肉桂:拉丁學名Cortex Cinnamomi Cassiae。味辛、甘,性熱。入腎、脾、肝經(jīng)。功在補腎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脈,止痛,腎陽不足,陽痿,尿頻,腰膝冷痛,低血。

百靈草:拉丁學名Marsdenia longipes W.T.Wang。味甘、微苦、澀,性溫。有毒。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痛,內(nèi)出血,支氣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菟絲子:拉丁學名Cuscutae Seme。味辛、甘,性平。歸肝、腎、脾經(jīng)。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腎虛胎漏,胎動不安,目昏耳鳴,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海馬:拉丁學名Hippocampus。味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用于陽痿,遺尿,腎虛作喘,瘕瘕積聚,跌撲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本方取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七味為使藥,并不以其藥性主治為依據(jù),其中取菖蒲引經(jīng)入心、蔓荊子引經(jīng)入血作為引經(jīng)藥,引君、臣、佐藥至心、血藥用目標;桂枝溫補腎陽、肉桂溫通經(jīng)脈作為護臟藥,在君、臣、佐藥行效的時候提供心肌腎臟保護;百靈草活血補氣、菟絲子益腎縮尿、海馬溫腎壯陽作為調(diào)和藥,使君、臣、佐藥協(xié)同共濟。

進一步的,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外敷膏劑。

其中,所述外敷膏劑的一種制備方法為傳統(tǒng)混煎濃縮,具體為:所述煎煮湯劑的制備方法為,按配方量取蜈蚣、全蝎、蟾酥、龜甲、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5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45℃的去離子水浸泡半小時后,用紗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紗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鍋中煎熬中,加入2500g水,常溫常壓下煎煮3小時,去除藥包,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鍋中煎熬15分鐘后,加入冰片、薄荷腦,調(diào)和成膏劑即得。

其中,所述煎煮湯劑的另一種制備方法為首先君、臣、佐、使飲片分類分煎,然后四象分煎藥液合并烊化后濃縮成膏,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君藥煎煮:取兩倍配方量的蜈蚣、全蝎、蟾酥、龜甲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10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45℃的去離子水浸泡1小時后,用雙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泥,用所述雙層無紡布包裹藥泥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壓力170kPa、溫度130℃下煎煮1小時,除去無紡布藥包,在藥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溫差壓下繼續(xù)煎煮2小時,至藥液濃縮為膏狀,得君藥藥膏;

(2)臣藥煎煮:取配方量的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2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45℃的去離子水浸泡半小時后,用單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無紡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壓力80kPa、溫度120℃下煎煮2小時,得臣藥藥液;

(3)佐藥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1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60℃的去離子水浸泡半小時后,將過篩后的藥末用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無紡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50g水,在常溫常壓下煎煮半小時,得佐藥藥液;

(4)使藥煎煮:取配方量的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馬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1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60℃的去離子水浸泡十五分鐘后,將過篩后的藥末用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無紡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100g水,在常溫常壓下煎煮半小時,得使藥藥液;

(5)合并:先將步驟(2)至(4)所得的臣、佐、使藥藥液混勻得混合藥液,將該混合藥液加熱至60℃,然后將步驟(1)所得的君藥藥膏加入混合藥液,在溫度60℃下,將君藥藥膏攪拌至完全烊化,再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鍋中煎熬15分鐘后,加入冰片、薄荷腦,調(diào)和成膏劑即得。

本發(fā)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軟膏劑時所需的各種常規(guī)輔料,例如潤濕劑、黏合劑等以常規(guī)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

本發(fā)明治療小兒血管瘤的藥物組合物處方藥味精簡,諸味藥物相互協(xié)同,相互促進,復合在一起在治療嬰幼兒血管瘤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目前已治愈各類患者500余例,有效率可達97%以上。本發(fā)明軟膏使用方便,均勻涂于患處,覆蓋1~2mm為宜,紗布纏裹即可,每日換藥一次2周為一療程。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試用表明,本發(fā)明組方相互協(xié)同具有涼血行瘀、散血定痛之功效。治療治療嬰幼兒血管瘤有效率高,療程短,不留瘢痕且不易復發(fā);此外,本發(fā)明中無貴重之品,所用中藥來源充足,無奇缺,其制備工藝易于掌握,使用安全可靠,無皮膚刺激,無毒副作用,易于推廣應用,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基本配方量:蜈蚣3g、全蝎1g、蟾酥2g、龜甲20g、決明子10g、元胡40g、風茄花40g、血竭20g、延胡索20g、三棱8g、南沙參5g、甘松5g、川貝10g、玉竹10g、牛黃3g、熊膽3g、菖蒲8g、蔓荊子8g、桂枝6g、肉桂6g、百靈草3g、菟絲子5g、海馬3g。

實施例1:按配方量取蜈蚣、全蝎、蟾酥、龜甲、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5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45℃的去離子水浸泡半小時后,用紗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紗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鍋中煎熬中,加入2500g水,常溫常壓下煎煮3小時,去除藥包,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鍋中煎熬15分鐘后,加入冰片、薄荷腦,調(diào)和成膏劑即得膏劑A。

實施例2:

(1)君藥煎煮:取兩倍配方量的蜈蚣、全蝎、蟾酥、龜甲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10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45℃的去離子水浸泡1小時后,用雙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泥,用所述雙層無紡布包裹藥泥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壓力170kPa、溫度130℃下煎煮1小時,除去無紡布藥包,在藥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溫差壓下繼續(xù)煎煮2小時,至藥液濃縮為膏狀,得君藥藥膏;

(2)臣藥煎煮:取配方量的決明子、元胡、風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2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45℃的去離子水浸泡半小時后,用單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無紡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壓力80kPa、溫度120℃下煎煮2小時,得臣藥藥液;

(3)佐藥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參、甘松、川貝、玉竹、牛黃、熊膽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1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60℃的去離子水浸泡半小時后,將過篩后的藥末用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無紡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50g水,在常溫常壓下煎煮半小時,得佐藥藥液;

(4)使藥煎煮:取配方量的菖蒲、蔓荊子、桂枝、肉桂、百靈草、菟絲子、海馬馬飲片,粉碎為藥末后過10目篩,將過篩后的藥末用60℃的去離子水浸泡十五分鐘后,將過篩后的藥末用層無紡布過濾得藥渣,用所述無紡布包裹藥渣后扎口,放入自動煎藥機中,加入100g水,在常溫常壓下煎煮半小時,得使藥藥液;

(5)合并:先將步驟(2)至(4)所得的臣、佐、使藥藥液混勻得混合藥液,將該混合藥液加熱至60℃,然后將步驟(1)所得的君藥藥膏加入混合藥液,在溫度60℃下,將君藥藥膏攪拌至完全烊化,再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鍋中煎熬15分鐘后,加入冰片、薄荷腦,調(diào)和成膏劑即得膏劑B。

臨床資料(資料用藥皆為實施例2所制得的膏劑B)

1.一般資料:門診病例女30例、男16例,年齡2個月至5歲,其中鮮紅斑痣24例,蔓狀血管瘤10例,混合型6例,海綿狀血管瘤6例,部位主要在顏面部。

2.治療方法:取本發(fā)明實施例1膏劑,每天換藥1次,連續(xù)兩周為一療程。

3.結果結論:

(1)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血管瘤消失;好轉(zhuǎn):血管瘤變少,顏色變淡;穩(wěn)定:用藥后血管瘤即停止生長,隨訪1個月血管瘤未見變化;無效:用藥1個療程后血管瘤繼續(xù)長大。統(tǒng)計前3項為有效。

(2)結果:痊愈28例,為61%,好轉(zhuǎn)10例,為22%,穩(wěn)定7例,占15%,無效1例,占2%,總有效率為98%。

4.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女,9個月,臉頰部2cm×3cm×0.5cm大小海綿狀血管瘤,給與本發(fā)明實施例2膏劑B涂抹治療,3周痊愈,5周后疤痕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病例2.胡某,女,3個月,右手臂處長1cm×3cm×0.3cm大小海綿狀血管瘤,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膏劑B涂抹治療,2周痊愈,4周后疤痕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病例3.賀某,男,13個月,鮮紅斑痣,經(jīng)冷凍治療后復,腮部長長1cm×4cm×0.1cm大小鮮紅斑痣,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膏劑B涂抹治療,4周痊愈,且無瘢痕。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病例4.封某,女,2歲,皮膚血管瘤,經(jīng)手術后復發(fā),左大腿下端長2.8cm×6cm×1cm大小蔓狀血管瘤,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膏劑B涂抹治療,4周痊愈,8周后瘢痕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病例5.莊某,男,3歲半,頭頂部長1.8cm×3cm×1cm大小蔓狀血管瘤,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膏劑B涂抹治療,4周痊愈,6周后瘢痕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毒性試驗(試驗用藥皆為實施例2所制得的膏劑B)

1.研究大鼠破損皮膚表面給藥的急性毒性試驗:對本發(fā)明軟膏進行了大鼠破損皮膚表面給藥急性毒性試驗。因本發(fā)明軟膏毒性太低,小鼠皮下注射亦引不出中毒反應,故大鼠皮膚毒性試驗用最大濃度(藥效學最佳濃度的10倍)給藥一次。給藥后觀察7天,和對照組比較,受試組大鼠既未出現(xiàn)死亡又未出現(xiàn)明顯中毒反應。說明本發(fā)明軟膏經(jīng)破損皮膚表面給藥毒性極低。

2.兔皮膚刺激試驗:用新西蘭白兔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進行多次性(連續(xù)涂藥7天)刺激試驗,按《新藥(西藥)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匯編(藥學、藥理學、毒理學)》評分。結果表明:多次給藥結束后,在對照區(qū)與受試區(qū)比較觀察,皮膚刺激反應強度均<0.5分,多次給藥期間也未觀察到皮膚紅斑、水腫等刺激反應。表明本發(fā)明軟膏多次給藥(7天)對兔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均無刺激性。

3.豚鼠皮膚過敏試驗:為觀察豚鼠皮膚接觸本發(fā)明軟膏后是否會產(chǎn)生過敏反應,用豚鼠30只,分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和本發(fā)明軟膏試驗組。每只豚鼠背部左側為致敏區(qū),背部右側為激發(fā)接觸區(qū)。致敏時取本發(fā)明軟膏0.2g,涂于左側脫毛區(qū),6小時后去除受試物,第7與第14天同法重復。空白對照組涂以賦形劑麻油0.2ml,陽性對照組涂以1%2,4-二硝基氯代苯0.2ml。激發(fā)接觸于末次致敏涂藥后14天時在動物背部右側去毛區(qū)涂本發(fā)明軟膏0.2g,6小時后去除受試物,立即觀察,并于24、48、72小時重復觀察涂抹部位有無紅斑和水腫等過敏反應情況。空白對照組涂以麻油0.2ml,陽性對照組涂以0.1%2,4-二硝基氯代苯0.2ml。按《新藥(西藥)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匯編(藥學藥理學毒理學)》中的標準進行評分。結果表明:激發(fā)接觸后空白對照組、本發(fā)明軟膏組豚鼠均未出現(xiàn)紅斑或水腫,兩組皮膚過敏反應平均值均為0分,致敏陽性率均為0%。陽性對照組豚鼠的皮膚過敏反應平均值于激發(fā)接觸后即刻、24、48、72小時分別為4.1、5.2、3.3和0.2分,致敏率為100%。結果顯示,本發(fā)明軟膏對豚鼠皮膚過敏試驗陰性。

4.皮膚長期毒性試驗:對豚鼠用高于最佳有效量給藥,觀察長期給藥后的局部和全身反應。將豚鼠分為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兩種試驗組,每組30只動物,皮膚表面涂藥,1日2次,共90天。對部分動物在給藥結束后繼續(xù)觀察14天。分別于給藥45天、90天及停藥后14天進行各項指標檢測(血液學8項、血液生化10項、病理檢驗24項)。結果表明:在皮膚表面連續(xù)涂抹本發(fā)明膏劑90天的條件下,無論對完整皮膚或破損皮膚組豚鼠,本發(fā)明膏劑不影響豚鼠的活動、外觀、行為及體重增長。對豚鼠血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含量、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時間均無明顯影響。不影響豚鼠肝、腎功能與骨髓造血功能。對心、肝、脾、肺、腎、腦、脊髓、垂體、視神經(jīng)、胃、十二指腸、回腸、結腸、琳巴結、胰腺、腎上腺、甲狀腺、胸腺、前列腺、皋丸及附皋、子宮、卵巢和膀膚不會使其發(fā)生器質(zhì)性病理改變。反復用藥對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均未引起增生、萎縮、癱痕形成及充血、水腫、變性及壞死性改變。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藥膏對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表面給藥90天,對豚鼠全身及局部無明顯毒性作用。

上述實施方式旨在舉例說明本發(fā)明可為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實現(xiàn)或使用,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故本發(fā)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權利要求書或說明書描述,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特點的方法、工藝、產(chǎn)品,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天全县| 赤水市| 比如县| 青龙| 南川市| 岑巩县| 宣威市| 福海县| 工布江达县| 宁夏| 沽源县| 乌拉特中旗| 甘谷县| 正镶白旗| 丘北县| 杨浦区| 孝昌县| 北宁市| 西盟| 枣阳市| 保定市| 保康县| 安塞县| 阳原县| 东辽县| 永修县| 平舆县| 达日县| 财经| 栖霞市| 彭阳县| 长白| 太保市| 家居| 崇左市| 江北区| 邯郸市| 肇庆市| 五指山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