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汽缸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修復的新型汽缸套結構。
背景技術:
發動機汽缸由于種種原因,會產生破碎、漏水等損壞;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發動機報廢,成本較高,浪費嚴重;二是對破碎、漏水的發動機進行修復;對修復一般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法。焊接時,無論是氣焊、電焊,因汽缸孔徑限制,焊接工具進入困難,勉強進入,也影響焊接質量,進一步機械加工困難;采用粘接方式,一是粘接劑難以達到汽缸工作的強度和精度,二是粘接后不能有效抵抗汽缸工作的高溫和長時間水的浸泡,達不到修復汽缸的目的。
申請號為CN01261557.9的專利,公開了修復的破損發動機汽缸,其包括缸體和工作缸套,特征是缸體和工作缸套之間嵌入固定缸套,固定缸套和缸體采用過盈配合,工作缸套置于固定缸套中;由于固定缸套和缸體采用過盈配合,而缸體、工作缸套和固定缸套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熱量會膨脹,導致缸體、工作缸套和固定缸套的受力過大使其破損,降低了缸體、工作缸套和固定缸套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修復的新型汽缸套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提供一種用于修復的新型汽缸套結構,包括發動機汽缸缸體和汽缸套,所述發動機汽缸缸體內部嵌入設有汽缸套,所述發動機汽缸缸體與汽缸套之間采用過渡配合;
所述汽缸套包括缸套一和缸套二,所述缸套二設于缸套一的內部,缸套一與缸套二之間采用過盈配合,所述缸套二的外壁中部設有螺旋狀凹槽,所述螺旋狀凹槽的底部設有與缸套二內部相通的輸送孔一,所述缸套二的上端面設有與螺旋狀凹槽相通的輸送孔二。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狀凹槽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圓弧形、V形或U形。
進一步地,所述缸套二的內壁表面鍍有鉻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發動機汽缸缸體和汽缸套在使用過程中受熱會導致膨脹,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缸套二外壁設有螺旋狀凹槽,可以將發動機汽缸缸體與汽缸套受熱產生的膨脹變形進行有效地釋放,從而有效地釋放了發動機汽缸缸體和汽缸套變形應力。
(2)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缸套二外壁設有螺旋狀凹槽,將潤滑油、黃油等潤滑劑通過輸送孔二輸入螺旋狀凹槽中,發動機缸體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熱量時,潤滑劑可以在螺旋狀凹槽中流通,同時也可以通過螺旋狀凹槽的底部的輸送孔一進入缸套二內部,起到對汽缸活塞潤滑的作用,減小了汽缸活塞與缸套二的摩擦,提高了汽缸活塞的做功效率。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在汽缸二上螺旋狀凹槽減輕了汽缸套的重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缸體修復和汽缸套制造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發動機汽缸缸體與汽缸套裝配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發動機汽缸缸體與汽缸套裝配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汽缸套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修復發動機汽缸的汽缸套俯視圖。
圖中:1.發動機汽缸缸體,2.汽缸套,3.缸套一,4.缸套二,5.螺旋狀凹槽,6.輸送孔一,7.輸送孔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實施例1
如附圖1~4所示,提供一種用于修復的新型汽缸套結構,包括發動機汽缸缸體1和汽缸套2,所述發動機汽缸缸體1內部嵌入設有汽缸套2,所述發動機汽缸缸體1與汽缸套2之間采用過渡配合;
所述汽缸套2包括缸套一3和缸套二4,所述缸套二4設于缸套一3的內部,所述缸套一3與缸套二4之間采用過盈配合,所述缸套二4的外壁中部設有螺旋狀凹槽5,螺旋狀凹槽5橫截面為橢圓形、圓弧形、V形或U形,所述螺旋狀凹槽5的底部設有與缸套二4內部相通的輸送孔一6,所述缸套二4的上端面設有與螺旋狀凹槽5相通的輸送孔二7;缸套二4的內壁表面鍍有鉻層。
由于發動機汽缸缸體1和汽缸套2在使用過程中受熱會導致膨脹,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缸套二4外壁設有螺旋狀凹槽5,可以將發動機汽缸缸體1與汽缸套2受熱產生的膨脹變形進行有效地釋放,從而有效地釋放了發動機汽缸缸體1和汽缸套2變形應力。
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缸套二4外壁設有螺旋狀凹槽5,將潤滑油、黃油等潤滑劑通過輸送孔二7輸入螺旋狀凹槽5中,發動機缸體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熱量時,潤滑劑可以在螺旋狀凹槽5中流通,同時也可以通過螺旋狀凹槽5的底部的輸送孔一6進入缸套二4內部,起到對汽缸活塞潤滑的作用,減小了汽缸活塞與缸套二4的摩擦,提高了汽缸活塞的做功效率;使用方便,通過在汽缸二上螺旋狀凹槽5減輕了汽缸套2的重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缸體修復和汽缸套2制造的成本。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