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貼膜劑的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339331閱讀:368來源:國知局
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貼膜劑的制備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治療奶牛乳房炎的藥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貼膜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現(xiàn)狀:奶牛乳房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環(huán)境、飼養(yǎng)管理等因素綜合作用引起的奶牛乳腺炎癥,中獸醫(yī)稱為乳癰。奶牛乳房炎常造成奶牛泌乳量下降、鮮奶質(zhì)量降低、治療費用增加、牛群更替成本增加、影響人體健康等危害。作為奶牛生產(chǎn)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奶牛乳房炎給奶牛業(yè)造成了巨大損失。我國奶牛子宮內(nèi)膜乳房炎的發(fā)病率達20%~70%。我國對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現(xiàn)已取得了一定成績。研究顯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以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霉形體為主。發(fā)病過程為:微生物入侵—乳腺內(nèi)建立感染—乳房形成炎癥。奶牛乳房炎治療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奶牛乳房炎常用的治療措施有:全身治療、局部治療(乳房灌注、乳房軟膏劑涂抹)和封閉治療。全身性治療主要有飼喂或灌服抗生素、中草藥散劑或湯劑,或注射大劑量抗菌藥物。全身用藥時乳房局部的藥物難以達到或維持有效濃度,且大量使用抗生素可導致血液和奶產(chǎn)品中抗生素殘留量超標。局部治療主要采用乳房灌注或乳房涂抹軟膏劑。局部治療雖有利于增加藥物利用率,但仍有乳房灌注操作繁瑣,對乳房形成刺激,軟膏劑不易保持,損失藥物的缺點。中醫(yī)對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簡況:中獸醫(yī)認為,奶牛乳房炎屬乳癰范疇。多因肝氣郁滯,乳汁瘀積,兼感風寒之邪結(jié)聚而發(fā)。治宜舒肝理氣,活血清熱,通乳散結(jié)。根據(jù)中醫(yī)藥學理論,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組方,不僅可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而且可以解決抗生素和激素殘留、耐藥菌株產(chǎn)生等問題。故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分析藥材現(xiàn)代藥理研究,采用治療乳癰的金銀花、蒲公英、等中藥材配合活血清熱、通乳散結(jié)的藥材,用于治療奶牛乳房炎,分析嚴謹,思路新穎,具有明顯優(yōu)勢,可制成療效確切、能廣泛應用于市場的新藥,填補國內(nèi)空白。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改善病牛的癥狀,無激素殘留,無耐藥菌株產(chǎn)生,提高用藥安全性。本發(fā)明還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貼膜劑的制備方法,可以延長作用時間、增加藥物利用率、避免藥物損失、減少乳房刺激。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金銀花20~40份、蒲公英40~80份、紫花地丁40~80份、蜂房8~16份、漏蘆16~30份、栝樓16~30份、黃芩15~25份、木通0~24份、絲瓜絡0~30份、薄荷腦0~3份。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主治奶牛乳汁瘀滯,乳頭破損,致乳汁排出不暢,余乳積存,致使乳絡閉阻,乳汁瘀滯,日久敗乳蓄積,化熱而成癰腫。奶牛乳癰,多為頻繁擠奶所致乳房受損、皮膚受損,加之環(huán)境影響,后繼邪毒入侵,發(fā)乳房紅腫硬痛,乳汁狀態(tài)改變,并可能出現(xiàn)體溫升高、反芻減少、沉郁等全身癥狀。治宜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通乳排毒,消腫定痛。方以金銀花為君,其性甘、寒善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本草正》:“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潰。但其性緩,用須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搗汁摻酒頓飲,或研爛拌酒厚敷。”主治癰腫疔瘡及多種感染性疾病。蒲公英、紫花地丁、栝樓、漏蘆均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共為臣藥。絲瓜絡、木通通經(jīng)下乳,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蜂房祛風止痛,諸藥疏經(jīng)通絡,消腫止痛,共為佐藥。薄荷腦為使,辛涼走竄,即疏散風熱,疏肝行氣,又助藥力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之功。優(yōu)選的,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原料中,木通12~24份、絲瓜絡16~30份、薄荷腦1~3份。優(yōu)選的,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組合物原料中,金銀花30份、蒲公英60份、紫花地丁60份、蜂房12份、漏蘆24份、栝樓24份、黃芩20份,木通18份、絲瓜絡24份、薄荷腦2份。上述中藥組合物的中藥制劑,所述制劑類型為內(nèi)用制劑或外用制劑;所述內(nèi)用制劑包括顆粒劑、片劑、膠囊、丸劑、煎膏劑、糖漿劑、露劑;所述外用制劑包括貼膜劑、粉劑、溶液劑、軟膏劑、糊劑、酊劑、凝膠劑。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貼膜劑,其特殊之處在于:原料還包括防腐劑0~3重量份、聚乙烯醇178820~40重量份、羧甲基纖維素鈉8~16重量份、保濕劑10~40體積份、促滲劑3~8體積份、聚乙烯醇17990~40重量份、吐溫-800~5體積份,重量份的單位為g,體積份的單位為ml。具體的,上述保濕劑為甘油,防腐劑為苯甲酸鈉,促滲劑為氮酮。優(yōu)選的,上述苯甲酸鈉1~3重量份、聚乙烯醇179920~40重量份、吐溫-802~5體積份。優(yōu)選的,上述苯甲酸鈉1重量份、聚乙烯醇178830重量份、羧甲基纖維素鈉12重量份、聚乙烯醇179930重量份、甘油30體積份、氮酮5體積份、吐溫-803體積份。上述貼膜劑的制備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按照時間順序的以下步驟:(1)各中藥原料分別稱重;(2)將蒲公英、紫花地丁、蜂房、漏蘆、栝樓、黃芩混合,有木通和絲瓜絡時,一塊混合加水煎煮;(3)過濾步驟2的煎煮液,將濾液靜置后,取上清液;(4)步驟3得到的上清液濃縮至每毫升含藥材0.8-1.2g,加入金銀花,停止加熱,自然冷卻,過濾;(5)向步驟4的濾液中加入聚乙烯醇1788浸泡溶脹;(6)將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步驟5得到的溶液中,邊加邊攪拌,溶脹;(7)將加入聚乙烯醇1788、羧甲基纖維素鈉的藥液水浴加熱,攪拌混勻;(8)向步驟7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防腐劑、保濕劑、吐溫-80、促滲劑,水浴加熱,攪拌混勻;原料中有薄荷腦時,再向水浴加熱后的溶液中加入薄荷腦快速攪勻;(9)將步驟8得到的溶液平鋪在涂抹過液體石蠟的水平板上,使每平方厘米含藥材0.03-0.045g;(10)放置干燥,形成藥膜;(13)將藥膜揭下,敷于防粘紙上。優(yōu)選的,上述貼膜劑的制備方法中,步驟10和13之間還保護步驟11和步驟12,步驟(11)將聚乙烯醇1799加水浸泡溶脹,加入保濕劑,水浴加熱至均一透明膠體;步驟(12)將步驟11得到的透明膠體平鋪至步驟10得到的干燥的藥膜上,放置干燥。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試驗表明本發(fā)明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提取液具有優(yōu)良的抑菌效果。①抑菌圈測定試驗表明貼膜劑藥材提取液對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對大腸桿菌中度敏感。②最低抑菌濃度試驗表明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對金黃色葡萄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大腸桿菌,其MIC分別為8mg/mL、31mg/mL。③最低殺菌濃度試驗結(jié)果顯示,藥材提取液對2種試驗菌均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其中對金黃色葡萄菌的殺菌效果優(yōu)于對大腸桿菌的殺菌效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殺菌濃度為31mg/mL,對大腸桿菌的最低殺菌濃度為125mg/mL。(2)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抗炎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制備的中藥組合物及中藥制劑具有優(yōu)良的抗炎效果。給藥1h、2h后,與空白組比較,在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均有顯著性減小。且貼膜劑與等劑量提取液比較,在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均有顯著性減小。(3)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與西藥特別是抗生素類藥物相比,殘留量小,毒副作用小,可避免耐藥性和藥物殘留的發(fā)生;各藥材配伍發(fā)揮綜合作用、可扶正祛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藥物殘留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制備的中藥組合物及中藥制劑藥物殘留量不影響乳液發(fā)酵,可克服抗生素殘留影響;貼膜劑在給藥及停藥過程中病牛牛乳均發(fā)酵正常,外觀均勻凝固,其乳酸菌發(fā)酵不受影響。急性毒性與皮膚刺激性試驗表明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毒副作用小。(4)本發(fā)明制成的中藥貼膜劑:能夠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相對恒定的血藥濃度。貼膜劑直接作用于發(fā)病部位,貼膜劑的有效成分經(jīng)皮膚吸收直接進入體內(nèi),可避免藥物的“首過效應”及胃腸道反應,故而收效快,又在延長作用時間、增加藥物利用率、避免藥物損失、減少對乳房刺激等方面具有優(yōu)于灌注劑和軟膏劑的優(yōu)勢;具有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減少工作時間與勞動量。(5)本發(fā)明中藥貼膜劑的制備工藝:采用雙層膜制備工藝,利用不同規(guī)格聚乙烯醇的物理性能差異,使含藥的內(nèi)層吸水溶脹迅速,利于貼敷于乳房表面,使外層的膜光潔致密,起到保護內(nèi)層、防水及防污的作用。附圖說明圖1混合對照品HPLC色譜圖(327.0nm);圖2混合對照品HPLC色譜圖(280.0nm);圖3貼膜劑樣品HPLC色譜圖(327.0nm);圖4貼膜劑樣品HPLC色譜圖(280.0nm);圖5金銀花陰性貼膜劑樣品HPLC色譜圖(327.0nm);圖6黃芩陰性貼膜劑樣品HPLC色譜圖(280.0nm)。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原料見表A:表A:中藥組合物原料實施例1.1-1.8中的中藥原料可以做成內(nèi)用制劑或外用制劑;所述內(nèi)用制劑包括顆粒劑、片劑、膠囊、丸劑、煎膏劑、糖漿劑、露劑,內(nèi)用制劑都需將原料煎煮;煎煮方法可以采用現(xiàn)有常規(guī)煎煮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各中藥原料分別稱重;(2)除金銀花以外的中藥原料混合,按10、8、6倍加水量煎煮3次,煎煮時間分別為1h、1h、0.5h;(3)以80-120目(優(yōu)選100目)濾布過濾煎煮液,濾液靜置過夜,上清液合并;(4)步驟3得到的上清液濃縮至每毫升含原藥材0.8-1.2g,優(yōu)選1g,加入金銀花,停止加熱,自然冷卻,過濾;實施例1.1-1.8中的中藥原料還可以做成外用制劑;所述外用制劑包括貼膜劑、溶液劑、軟膏劑、糊劑、酊劑、凝膠劑,優(yōu)選制成貼膜劑,在實施例1.1-1.8的中藥原料的基礎上加入表B中的輔料組分,可以制成貼膜劑。表B: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分制成貼膜劑所需的輔料組分輔料組分實施例2.1實施例2.2實施例2.3苯甲酸鈉0g2g6g聚乙烯醇178840g60g80g羧甲基纖維素鈉16g23.2g32g聚乙烯醇17990g60g80g甘油20ml60ml80ml吐溫-800ml5ml10ml氮酮6ml10ml16ml制成貼膜劑的具體方法包括前述步驟1-4,還包括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以下步驟:(5)步驟4的濾液加入聚乙烯醇1788,浸泡12小時左右;(6)將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邊加邊攪拌,溶脹12小時左右;(7)將加入聚乙烯醇1788、羧甲基纖維素鈉的藥液水浴加熱,攪拌混勻;(8)加入苯甲酸鈉、甘油、吐溫-80、氮酮,水浴加熱,攪拌混勻;(9)原料中有薄荷腦時,加入薄荷腦快速攪勻,平鋪至75%酒精消毒、涂抹液體石蠟的水平玻璃板上,使每平方厘米含藥材0.03-0.045g,優(yōu)選0.039g;(10)放置干燥,形成藥膜;(13)將藥膜揭下,敷于防粘紙上,裁剪為10×14cm2的片狀藥貼100片,自封口塑料袋包裝。上述步驟制成的貼膜劑是單層膜,該單層膜含藥,吸水溶脹迅速,具粘合力,可直接貼敷于乳房表面,但是在外力下不易保持。因此,在上述步驟10和步驟13之間,加入步驟11和12,此時,制成的貼膜劑是雙層膜(在內(nèi)層膜的基礎上加了外層膜)。外層膜具有光潔致密的特點,起到保護內(nèi)層、防水、防污的作用。(11)將聚乙烯醇1799加水浸泡過夜,加入甘油,水浴加熱至均一透明膠體;(12)將步驟11得到的透明膠體平鋪至步驟10得到的干燥的藥膜上,放置干燥。以下通過實驗證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抑菌效果試驗。1.1材料1.1.1藥材提取液的制備按照上述步驟1-4,制備實施例1.1-1.8的藥材提取液,下面以1.2為例,驗證抑菌效果。1.1.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泰樂菌素、林可霉素、慶大霉素對照品(編號分別為K0160911、K0100708、W-Z-5-02,含量分別為1026、843、635μ/mg,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適量,滅菌水稀釋為1000μ/mL;精密稱取粘菌素對照品(編號K0270905,含量22156μ/mg,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號)適量,滅菌水稀釋為25000μ/mL。1.1.3菌液的制備1.1.3.1取生長于普通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腸埃希菌CMCC(B)44102(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用接種環(huán)蘸取少量菌落,接種到5mL的MH肉湯中,37℃200r/min振蕩培養(yǎng)4~6h;1.1.3.2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菌液,用滅菌生理鹽水將濃度調(diào)至0.5標準麥氏比濁管,使其含菌量約1~2×108CFU/mL;1.1.3.3再將上述菌液用滅菌生理鹽水進行1:1000稀釋,此時菌液濃度約為1~2×105CFU/mL,稀釋好的菌液應在15min內(nèi)使用。1.2方法1.2.1抑菌圈的測定以打孔器制作直徑6.5mm的濾紙圓片,160℃干烤滅菌。將試驗菌液均勻接種于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皿上,用滅菌鑷子夾取濾紙片,排列貼附于瓊脂表面,用微量移液器向濾紙片滴加藥材提取液、對照品溶液20μL,做好標記,37℃培養(yǎng)24小時,用游標卡尺測抑菌圈的直徑,以抑菌圈直徑來評定藥物的抑菌效果,每株菌種重復六次,取平均值。1.2.2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的(MBC)測定采用連續(xù)倍比試管稀釋法。取MH肉湯培養(yǎng)基按說明配制,于121℃高壓滅菌30min,取10支滅菌試管,各管分別加入MH肉湯1mL;用無菌槍頭吸取ImL藥材提取液于第1管中,混勻后吸取ImL于第2管中,依次稀釋到第8管,第8管混勻后吸取ImL棄去,第9、10管不加藥材提取液做對照;在第1管至第9管中分別加入己稀釋好的菌液O.1mL,使每管的最終菌液濃度約為1~2×104CFU/mL,此時第1管至第8管的藥物濃度分別為500、250、125、63、31、16、8、4mg/mL,第9管做陽性對照,在第10管中加入O.1mL滅菌生理鹽水做陰性對照;將接種好的稀釋管塞好塞子,置37℃培養(yǎng)箱中孵育16~20h,肉眼觀察,不發(fā)生渾濁變化的最高藥物稀釋倍數(shù)為該藥物的MIC值;用移液器從各個清晰無細菌生長的試管中吸取0.1mL培養(yǎng)液接種于普通營養(yǎng)瓊脂平板,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8~24h,以菌落數(shù)不超過5個的最低藥物濃度為該藥物的MBC值;每組藥物均應做三次重復試驗,取平均值。連續(xù)倍比試管稀釋法試驗操作詳見表1。表1連續(xù)倍比試管稀釋法注:“-”表示不加該種試劑。1.3試驗結(jié)果1.3.1抑菌圈測定結(jié)果藥材提取液對2種試驗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對大腸桿菌中度敏感;各抗生素對照品對2種細菌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抑菌效果,結(jié)果見表2。表2抑菌圈測定結(jié)果(直徑mm)藥材提取液泰樂菌素林可霉素粘菌素慶大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16.5819.7818.93/24.08大腸桿菌10.99//11.7518.30注:抑菌圈直徑<10mm為耐藥(-),10~15mm為中度敏感(+),15mm以上為高度敏感(++);“/”為未出現(xiàn)抑菌圈。1.3.2貼膜劑藥材提取液對試驗菌株的MIC測定結(jié)果藥材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對金黃色葡萄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大腸桿菌。其MIC分別為8mg/mL、31mg/mL,結(jié)果見表3。表3貼膜劑藥材提取液MIC測定結(jié)果注:“+”表示試管有菌生長,“-”表示試管無菌生長1.3.3藥材提取液對試驗菌株的最低殺菌濃度(MBC)測定結(jié)果最低殺菌濃度試驗結(jié)果顯示,藥材提取液對2種試驗菌均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其中對金黃色葡萄菌的殺菌效果優(yōu)于對大腸桿菌的殺菌效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殺菌濃度為31mg/mL,對大腸桿菌的最低殺菌濃度為125mg/mL,結(jié)果見表4。表4貼膜劑藥材提取液MBC測定結(jié)果注:“-”表示試管無菌生長抑菌圈直徑測定、MIC和MBC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制劑對奶牛乳房炎的2種主要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較泰樂菌素、林可霉素、粘菌素抑菌范圍廣。結(jié)合其他實施例抑菌實驗的結(jié)果,得出以下結(jié)論:實施例1.1-1.8均有明顯的抗菌效果,實施例1.6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其他實施例,但經(jīng)濟效益低;實施例1.1-1.4的抗菌效果均略次于實施例1.6,實施例1.7的抗菌效果次于實施例1.1-1.4,實施例1.5的抗菌效果最差。2、本發(fā)明的貼膜劑對小鼠的抗炎作用。2.1試驗方法SPF級KM小鼠,日齡25~30d,體質(zhì)量18~22g,雌雄各半,購自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魯)20140002。取小鼠300只隨機分為10組,1組為空白組,2~4組分別為提取液A、B、C組(提取液A、B、C組是將實施例1.3組方的中藥提取液濃縮成不同的濃度,用藥量為40μL,耳殼雙面涂抹,給藥量分別相當于原藥材0.04g、0.02g、0.01g),5~7組為實施例1.3的中藥組分及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貼膜劑大、中、小面積組(耳殼雙面黏貼,面積分別為0.7×0.7cm2×2片,0.5×0.5cm2×2片,0.35×0.35cm2×2片,給藥量分別相當于原藥材0.04g、0.02g、0.01g),8組為地塞米松對照組(20μL,耳殼雙面涂抹),9~10組為實施例1.2的中藥組分和實施例1.1的中藥組分分別與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缺少藥材貼膜劑組(貼劑A組為缺少薄荷腦藥材組,貼劑B組為缺少薄荷腦、木通、絲瓜絡組,制備方式與貼膜劑制備方式相同,但缺少相應藥材。中面積給藥,給藥量相當于原藥材0.017g)。各組小鼠均于右耳正反面均勻涂抹二甲苯40μL[1],,左耳作為空白對照。致炎1h后,分別在各組小鼠右耳按試驗設計給藥。于給藥1h后,每組處死15只小鼠;給藥2h后,處死剩余15只小鼠。小鼠處死后,剪下雙耳,耳緣對齊,用打孔器在同一部位摘取耳片,分別稱量左右耳質(zhì)量,計算小鼠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2]。左右耳片差值=右耳質(zhì)量-左耳質(zhì)量腫脹率=(右耳質(zhì)量-左耳質(zhì)量)/左耳質(zhì)量腫脹抑制率=(空白組腫脹率-腫脹率)/空白組腫脹率2.2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表示,多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齊,組間均值兩兩比較采用S-N-K法,若方差不齊,組間均值兩兩比較采用DunnettT3法。所有統(tǒng)計均由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完成,α=0.05。2.3結(jié)果結(jié)果見表5。可知,給藥1h后,與空白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1)。與等劑量提取液比較,左右耳片差值方面,給藥量0.01g貼膜劑有顯著性減小(P<0.05),給藥量0.04g、0.02g貼膜劑有顯著性減小(P<0.01);腫脹率方面,給藥量0.01g貼膜劑有顯著性減小(P<0.05),給藥量0.04g、0.02g貼膜劑有顯著性減小(P<0.01);腫脹抑制率方面,給藥量0.02g貼膜劑有顯著性減小(P<0.01),給藥量0.04g、0.01g貼膜劑有顯著性減小(P<0.05)。全方組與缺少薄荷藥材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5);與缺少薄荷腦、木通、絲瓜絡3味藥材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1)。缺少薄荷藥材組與缺少薄荷腦、木通、絲瓜絡3味藥材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5)。給藥2h后,與空白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1)。與等劑量提取液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貼膜劑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1)。全方組與缺少薄荷藥材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5);與缺少薄荷腦、木通、絲瓜絡3味藥材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1)。缺少薄荷藥材組與缺少薄荷腦、木通、絲瓜絡3味藥材組比較,左右耳片差值、腫脹率、腫脹抑制率方面,各給藥組、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小(P<0.05)。表5小鼠耳腫脹試驗結(jié)果(n=15)注: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同等劑量提取液比較:▲P<0.05,▲▲P<0.01;與貼劑中面積組比較:△P<0.05,△ΔP<0.01;與貼劑B組比較:○P<0.05。結(jié)論:同等用藥劑量,貼膜劑的抗炎效果優(yōu)于提取液的抗炎效果;同等原料用量的前提下,缺少薄荷腦的貼膜劑效果次于全方貼膜劑,缺少薄荷腦、木通、絲瓜絡的貼膜劑效果次于缺少薄荷腦的貼膜劑。3、貼膜劑對健康家兔的急性毒性與皮膚刺激性試驗。3.1透皮貼膜劑急性毒性試驗貼膜劑組方以傳統(tǒng)治療乳癰的中藥驗方為基礎,按照中醫(yī)藥理論,結(jié)合清熱解毒中藥,采用現(xiàn)代制藥方式制備的外用中藥復方制劑。組方中各藥材藥理學研究結(jié)果均顯示藥物作用溫和。為驗證新制劑技術對藥理作用的影響,故采用家兔按臨床給藥途徑進行急性毒性試驗。3.1.1實驗材料家兔,雌雄兼用,2.2-2.5kg,購自購自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魯)20140002。貼膜劑(自制,批號20140411,每平方厘米相當于原藥材0.039g)。空白輔料膜(自制)。3.1.2.方法與結(jié)果取健康白色家兔20只,雌雄兼用,體重2.2-2.5kg,于給藥前24h,將家兔背部兩側(cè)用剃毛器剃去被毛,去毛面積分別為5Ocm2。皮膚損傷組用手術刀在剃毛區(qū)皮膚上劃出“井”切口,深度為2-3mm,以不損傷皮下組織并有滲血為止。第1組為空白對照組,敷空白輔料膜,藥膜面積7cm×7cm×2片;第2組為實施例1.3的中藥組分與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貼膜劑大劑量組(完整皮膚),貼敷藥膜面積為7cm×7cm×2片(相當于3.82g原藥材);第3組為貼膜劑小劑量組(完整皮膚),貼敷藥膜面積為5cm×5cm×2片(相當于1.95g原藥材)。第4組,第5組分別為破損皮膚大、小劑量組,劑量設置同2、3組。取出貼膜劑,以溫水涂抹含藥層,使貼膜劑溶脹恢復粘性,貼于剃毛區(qū),固定,保持24h后,除去貼膜劑,清理殘留藥物,觀察動物1,24,48,72h至第7天的體重、飲食、大小便、活動、皮膚、毛發(fā)、眼、粘膜和呼吸等癥狀,并與對照組比較。結(jié)果見表6。表6貼膜劑對皮膚的急性毒性實驗由結(jié)果可知,貼膜劑在急性毒性實驗中,無論是完整皮膚還是破損皮膚,給藥劑量為3.82g原藥材每只時,家兔無一死亡和異常反應,證明貼膜劑對家兔無急性毒性。3.2貼膜劑的皮膚局部刺激試驗3.2.1實驗材料家兔,雌雄兼用,2.2-2.5kg,購自購自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魯)20140002。實施例1.3的中藥組分與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貼膜劑(自制,批號20140411,每平方厘米相當于原藥材0.039g)。空白輔料膜(自制)。3.2.2方法與結(jié)果取成年健康白色家兔16只,雌雄各半,體重2.2-2.5kg,將家兔背部脊柱兩側(cè)被毛剃除,剃毛面積每側(cè)約為25cm2。隨機分為4組,完整皮膚高、低劑量組與破損皮膚高、低劑量組。破損皮膚組用手術刀在左側(cè)脫毛區(qū)皮膚上劃出“井”切口,深度為2-3mm,以不傷皮下組織并有輕度滲血為止。采用同體左右兩側(cè)自身對比,右側(cè)去毛區(qū)敷貼膜劑,面積為3cm×3cm(相當于原藥材0.35g),左側(cè)去毛區(qū)敷空白輔料膜作為對照,面積為3cm×3cm。取出貼膜劑,以溫水涂抹含藥層,使貼膜劑溶脹恢復粘性,貼于剃毛區(qū),固定。高劑量組每日早、晚各給藥1次,低劑量組每日早上給藥1次,每次給藥保持時間4h,連續(xù)給藥7日。每次貼敷結(jié)束后,除去藥貼,清潔貼藥部位,一小時后觀察皮膚狀況并評分。末次給藥結(jié)束后,記錄去除受試藥物后24,48,72h的貼藥部位皮膚狀況并評分。評分標準見表7,評分結(jié)果見表8。表7皮膚刺激反應評分標準表8對家兔皮膚刺激分值表9皮膚刺激性強度評價標準由以上結(jié)果可見,無論高劑量還是低劑量,完整皮膚組受試兔均未出現(xiàn)紅斑和水腫,分值均記分為0,按評分標準判斷為未受刺激;破損皮膚組受試兔皮膚均未出現(xiàn)水腫,出現(xiàn)的輕微紅斑不在一只受試兔上,且下次觀察評分時均消褪,平均分值記為0.25,根據(jù)評分標準判定為無刺激性。在試驗的一周內(nèi),16只受試兔精神良好,采食、尿液及糞便均正常,未見中毒或異常癥狀。說明透皮貼膜劑無皮膚刺激性。4、貼膜劑穩(wěn)定性試驗。采用加速試驗進行貼膜劑穩(wěn)定性考察。加速試驗在超常條件下進行,通過加速中藥、天然藥物的化學或物理變化,探討其穩(wěn)定性,為中藥、天然藥物制劑的審評、工藝改進、包裝、運輸及貯存提供必要的資料。4.1儀器與材料4.1.1儀器:HPS—250生化培養(yǎng)箱(哈爾濱東聯(lián)電子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4.1.2材料:實施例1.3的中藥組分與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貼膜劑3批(批號:20140306、20140412、20140505,自制);包裝材料:塑料袋,密封;Na2CrO4飽和溶液(30℃,RH64.8%)4.2方法:取3批制劑,在30℃±2℃、RH65%±5%的條件下放置6個月。在試驗期間第0、1、2、3、6個月末取樣,按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項目檢測。4.3結(jié)果:各時間點貼膜劑性狀外觀、主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試驗結(jié)果均符合質(zhì)量標準要求,結(jié)果見表10。表10貼膜劑穩(wěn)定性試驗結(jié)果試驗表明,在密封情況下,貼膜劑性狀外觀、主成分含量均無明顯變化,微生物限度符合質(zhì)量標準要求。5.貼膜劑治療中牛奶藥物殘留對乳酸菌發(fā)酵的影響5.1材料與方法5.1.1試驗藥物實施例1.3的中藥組分與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貼膜劑(自制,批號20140411,每平方厘米相當于原藥材0.039g),放置于4℃冰箱中,備用。注射用氯唑西林鈉,上海康復特獸用化學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0.5g,批號20140301。5.1.2試驗動物于煙臺市萊山奶牛場選擇同處于泌乳期、日均產(chǎn)奶量相當?shù)拿谌槟膛#?jīng)CMT乳房炎診斷試劑檢測呈強陽性的奶牛8頭。5.1.3試驗設計8頭奶牛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用貼膜劑外貼給藥,每天3次(每次擠奶后均貼敷),另一組用氯唑西林鈉灌注給藥,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均連用4天。分別采集用藥前和用藥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的乳樣,經(jīng)消毒滅菌后,按3%接種量接種保加利亞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呈1:1的混合物,42℃培養(yǎng)3.5h后觀察酸乳樣外觀,并按照《GB5413.34-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測定》測定酸度。5.2結(jié)果與分析不同藥物治療對酸奶生產(chǎn)的影響如表11所示,氯唑西林鈉治療后第2天的乳樣進行培養(yǎng)時,發(fā)酵受到嚴重抑制,不能產(chǎn)生足夠的酸度使牛奶凝固,停藥后抑制逐漸降低,酸度增加,至停藥后第4天恢復至正常;而貼膜劑在給藥及停藥過程中均發(fā)酵正常,外觀均勻凝固。表11不同藥物治療對酸奶生產(chǎn)的影響本發(fā)酵試驗表明,與氯唑西林鈉治療相比,貼膜劑治療奶牛乳腺炎的乳樣,其乳酸菌發(fā)酵不受影響。6、實施例1.3的中藥組分與實施例2.2的輔料組分制成的貼膜劑主成分含量6.1儀器、試藥6.1.1儀器: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柱溫箱,在線脫氣機,自動進樣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美國安捷倫公司),AgilentZORBOXSB-C18色譜柱(5μm,4.6mm×250mm,美國安捷倫公司),XS105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U-20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公司),DHL-1001型電熱恒溫干燥箱(龍口市先科儀器公司),SK8200H超聲清洗器(上海科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6.1.2試藥:綠原酸(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53-201314,ID:AK2V-A9LL,含量96.6%);黃芩苷(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15-201318,ID:CT96-7QL7,含量93.3%);乙腈(色譜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開發(fā)中心);水為三蒸水,其余試劑為分析純。貼膜劑(自制,批號20140411,規(guī)格:每貼4.5g,含金銀花原藥材0.6g、黃芩原藥材0.4g),金銀花、黃芩陰性貼膜劑樣品(自制)。6.2方法與結(jié)果6.2.1溶液制備6.2.1.1混合對照品溶液:精密稱取綠原酸36.08mg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0ml,黃芩苷38.42mg加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濃度為348.5μg/ml、716.9μg/ml的綠原酸、黃芩苷對照品溶液。將上述對照品溶液按1:1比例混合,得混合對照品溶液。混合對照品溶液中綠原酸、黃芩苷含量分別為:174.3μg/ml、358.5μg/ml。6.2.1.2供試品溶液及陰性樣品溶液:將貼膜劑剪碎,稱取4.5g,加蒸餾水40ml浸泡溶解,用鑷子將不溶的保護層取出,蒸餾水沖洗,洗液合并至浸泡溶液中,將溶液轉(zhuǎn)移至50ml容量瓶中,蒸餾水定容。精密量取浸泡液5ml至50ml離心管中,加無水乙醇30ml,搖勻,5000r/min離心10min,上清液轉(zhuǎn)移至蒸發(fā)皿中,水浴蒸干。加甲醇20ml研勻,轉(zhuǎn)移至25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超聲提取20min,搖勻,0.45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備用。同法制備不含金銀花與黃芩的陰性貼膜劑樣品溶液。6.2.2色譜分析條件的優(yōu)選經(jīng)比較文獻所采用的測定綠原酸、黃芩苷的方法[2、3、4、5],發(fā)現(xiàn)有雜質(zhì)峰不能與綠原酸良好分離。為能達到同時測定樣品中綠原酸、黃芩苷兩種成分的目的,采用梯度洗脫方式,以二極管陣列檢測器進行檢測。通過系統(tǒng)優(yōu)化,確定色譜條件為:乙腈:0.2%磷酸水溶液20:80-60:40,30min線性梯度洗脫,流速:1.00ml/min,柱溫:40.0℃,檢測波長分別為綠原酸327.0nm,黃芩苷280.0nm,進樣量10μl。在此條件下,樣品分離效果好,其他成分對綠原酸、黃芩苷的測定無干擾(與相鄰共存物之間的分離度大于2.6),綠原酸、黃芩苷保留時間分別為3.5min、10.4min左右,理論塔板數(shù)均大于6000。混合對照品溶液與樣品溶液色譜圖見圖1、圖2、圖3、圖4。6.2.3空白對照實驗按組方比例分別制得缺金銀花(綠原酸)和缺黃芩(黃芩苷)的兩種陰性樣品,按6.2.1.2項下方法制備2種陰性樣品溶液,按6.2.2項下色譜條件進樣,記錄色譜圖,結(jié)果在綠原酸、黃芩苷對照品峰相對應處未出現(xiàn)色譜峰,見圖5、圖6。表明按本實驗條件,處方中的其他成分不干擾綠原酸、黃芩苷的測定。6.2.4線性關系考察精密量取混合對照品溶液1.00ml、2.50ml、5.00ml、7.50ml、10.00ml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至刻度,混勻,制成分別含綠原酸為7.0、17.4、34.9、52.3、69.7μg/ml,黃芩苷為14.3、35.8、71.7、107.5、143.4μg/ml的標準溶液。按6.2.2項下優(yōu)選出的色譜條件進樣,記錄液相色譜圖、峰面積。結(jié)果見表12、表13。表12綠原酸線性關系試驗結(jié)果表13黃芩苷線性關系試驗結(jié)果對表12、表13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回歸,得綠原酸標準曲線為:Y=725.1690X-0.8790,r=0.9996;黃芩苷標準曲線為Y=2098.2640X-24.8078,r=0.9999。結(jié)果表明在此色譜條件下,綠原酸在0.14~1.39μg范圍內(nèi),黃芩苷在0.29~2.87μg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6.2.5精密度試驗取綠原酸濃度為34.9μg/ml,黃芩苷濃度為71.7μ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按6.2.2項下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5次,測定峰面積值,結(jié)果見表14。表14精密度試驗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6.2.6穩(wěn)定性試驗取供試液,室溫下自然放置,分別于0、2、4、8、16小時,按6.2.2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峰面積值,結(jié)果見表15。表15穩(wěn)定性試驗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樣品溶液在16小時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6.2.7重現(xiàn)性試驗取同一批次樣品6份,按6.2.1.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液,按6.2.2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結(jié)果見表16。表中各成分含量為相當于每g制劑所含該成分的mg數(shù)。表16重現(xiàn)性試驗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此方法重現(xiàn)性良好。6.2.8加樣回收試驗稱取已知含量的貼膜劑6份,每份約0.45g,精密加入綠原酸、黃芩苷混合對照品溶液(綠原酸濃度為174.3μg/ml,黃芩苷濃度為358.5μg/ml)10.00ml,浸泡混合均勻。按6.2.1.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液,按6.2.2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計算回收率,結(jié)果見表17、表18。表17綠原酸加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表18黃芩苷加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本法測定供試品中綠原酸、黃芩苷含量加樣回收率良好。6.2.9綠原酸、黃芩苷含量測定結(jié)果按上述含量測定方法,測定不同批次貼膜劑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結(jié)果見表19。表中各成分含量為相當于每g制劑所含該成分的mg數(shù)。表19樣品含量測定結(jié)果(mg·g-1,n=3)7、臨床試驗研究為表明本發(fā)明的貼膜劑對奶牛乳房炎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經(jīng)144例臨床應用,對臨床型乳房炎治療總治愈率達79.4%,總有效率為91.2%;對隱性乳房炎治療總治愈率82.5%,總有效率92.5%。分別在煙臺市各縣市區(qū)奶牛養(yǎng)殖場進行了推廣試驗,從推廣應用的情況看,該制劑具有使用方便,療效可靠等優(yōu)點,值得進一步擴大應用。7.1臨床型乳房炎在煙臺市萊山奶牛場、山東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有限公司選擇臨床型病例患病奶牛,共64頭,依診斷標準區(qū)分為急性乳房炎型22頭和亞急性乳房炎型42頭,每型分別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以貼膜劑治療,一組以氯唑西林鈉乳房灌注治療。臨床型乳房炎診斷標準:(1)急性乳房炎。突然發(fā)病,乳房發(fā)紅、腫脹、變硬、疼痛,乳汁顯著異常和減少,出現(xiàn)全身癥狀。病牛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反芻減少,脈搏增速,脫水,全身衰弱、沉郁。(2)亞急性乳房炎。病牛一般沒有全身癥狀,最明顯的異常是乳汁中有絮片、凝塊,并呈水樣。乳房有輕微發(fā)熱、腫脹和疼痛。使用方法:對病牛的患病乳區(qū),先擠干奶,再將乳房洗凈擦干。取出貼膜劑,以溫水涂抹含藥層,使貼膜劑溶脹恢復粘性。選擇乳房被毛稀薄、表皮輕薄區(qū)域,將本品貼敷在患病乳區(qū)上,輕按保持數(shù)十秒,使貼膜劑與奶牛乳房表皮接合緊密。每個乳房兩貼,保持至下次擠奶。擠奶后重復貼敷。每天3次(每次擠奶后均貼敷),連用3~4天。使用注意:(1)本品為外用藥,不可內(nèi)服。(2)乳房壞疽、損傷性乳房出血忌用。(3)如有嚴重性的全身癥狀,應配合其它藥物進行綜合對癥治療。(4)對急性病例,發(fā)病初期,只能冷敷。對亞急性病例,在使用本品前進行熱敷,可增強本品療效。(5)使用前一定要將乳房洗凈擦干,以免影響粘合效果并最終影響療效。效果評價標準:(1)痊愈:凡治療后病牛乳房紅腫消退,乳汁恢復正常,產(chǎn)奶量恢復病前水平,精神食欲等恢復正常。(2)有效或好轉(zhuǎn):乳房紅、腫、熱、痛基本消失,乳汁尚有少量凝塊,產(chǎn)奶量回升。(3)無效:病牛乳房癥狀無好轉(zhuǎn)或轉(zhuǎn)為慢性炎癥。治療效果:在對重癥病例治療過程中,治愈率只有75.0%(9/12),而對輕癥病例治愈率為81.8%(18/22),總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79.4%(27/34)和91.2%(31/34);與此相對比,氯唑西林鈉灌注對照組,對重癥病例和輕癥病例治愈率可分別為80%(8/10)和85.0%(17/20),總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83.3%(25/30)和90.0%(28/30))。結(jié)果見表20。表20“貼膜劑”對臨床型乳房炎臨床治療結(jié)果從表中可以看出,貼膜劑對臨床乳房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與同是局部給藥的氯唑西林鈉灌注治療對照相比,治愈率略低,有效率略高,差異不顯著。但中藥貼膜劑不存在抗生素殘留、耐藥性問題,對后期牛奶收購影響較小。該結(jié)果也提示我們,對嚴重的臨床型病例可配合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絕對排除抗生素也是不合理的。7.2隱性乳房炎在煙臺市萊山奶牛場、山東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有限公司選擇臨床型病例患病奶牛,共80頭。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以貼膜劑治療;另一組作為對照,不加處置。隱性乳房炎診斷標準:用CMT乳房炎診斷試劑檢測陽性程度在“++”以上為隱性乳房炎病例。使用方法:對病牛的患病乳區(qū),先擠干奶,再將乳房洗凈擦干。取出貼膜劑,以溫水涂抹含藥層,使貼膜劑溶脹恢復粘性。選擇乳房被毛稀薄、表皮輕薄區(qū)域,將本品貼敷在患病乳區(qū)上,輕按保持數(shù)十秒,使貼膜劑與奶牛乳房表皮接合緊密。每個乳房兩貼,保持至下次擠奶。擠奶后重復貼敷。每天3次(每次擠奶后均貼敷),連用6~8天。效果評價標準:(1)痊愈:經(jīng)治療后,用CMT檢測,凡從“+++”(強陽性)轉(zhuǎn)為“-”、“±”(陰性或可疑)判為治愈;(2)有效或好轉(zhuǎn):“+++”~“+”為好轉(zhuǎn);(3)凡“+++”“++”在治療后不變的為無效。治療效果:分別測定治療當日、治療第6天和治療第8天的測定結(jié)果。治療6天后,治愈率達65.0%(26/40),有效率達82.5%(33/40);至治療8天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別達82.5%(33/40)和92.5%(37/40)。對照組未見一頭好轉(zhuǎn)。結(jié)果見表21。表21“貼膜劑”對隱性乳房炎臨床治療結(jié)果從表可以看出,貼膜劑對隱性乳房炎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治療8天后,總治愈率達到了82.5%(33/40),總有效率為92.5%(37/40)。根據(jù)該結(jié)果,在使用貼膜劑治療隱性乳房炎時,宜治療6~8天,可獲滿意療效。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禄劝| 凤庆县| 青川县| 阳朔县| 望都县| 志丹县| 昭苏县| 阿尔山市| 南澳县| 偏关县| 保靖县| 中西区| 岳池县| 宽甸| 满洲里市| 新丰县| 金门县| 保山市| 班玛县| 文化| 正蓝旗| 克东县| 浦江县| 泗洪县| 庆元县| 宜宾县| 千阳县| 望奎县| 庄河市| 凤城市| 宁强县| 永春县| 乌兰察布市| 芷江| 龙州县| 崇阳县| 乌审旗| 永胜县| 太和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