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結核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和影響生活質量的重大傳染病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結核病疫情在全球又呈上升、蔓延之勢。我國目前約有活動性結核患者60萬,位居世界第二,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結核病,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形勢十分嚴峻。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都存在著較大的毒副作用,如異煙肼有肝毒性;利福平有肝毒性、胃腸反應;吡嗪酰胺有肝毒性,胃腸反應,痛風樣關節炎等毒副作用等。而且化療還有治療時間長,使用后易產生耐藥性,常需聯合用藥等缺陷。因此,從豐富的天然資源中尋找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結核分支桿菌耐藥菌株,提供一種抗結核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療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少等優點。本發明提供的抗結核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成分組成:皂角20-50、紫硵砂10-30、槐花10-30、阿膠5-10、胡黃連5-10。優選地,所述抗結核藥物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成分組成:皂角35、紫硵砂15、槐花15、阿膠8、胡黃連8。上述藥物組合物可以采用常規的制備工藝制成適合于臨床使用的任何一種劑型,例如:湯劑、散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丸劑、膏劑、合劑、糖漿劑等。例如,可以將所述藥物粉碎成細粉,滅菌后制成散劑沖服;也可以按照最傳統的方式,將所述藥物用水熬成湯劑服用;還可以將藥物經過提取后加入輔料制成劑型。為了提高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好是將皂角在使用前用醋進行浸泡處理。體外細胞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能抑制結核分支桿菌的生長,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對耐藥性肺結核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本發明能促使痰菌轉陰,與化療藥物相比不僅轉陰率更高,而且起效速度更快,不良反應率僅為23.5%,明顯低于化療藥物,肺部治療有效率為88.2%,明顯優于化療藥物。對頸淋巴結核病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本發明能使腫大淋巴結消失,全身及局部癥狀消失,血沉恢復正常,治療總有效率為96%,明顯優于化療藥物。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地說明。實施例1一種抗結核藥物組合物,它由以下原料組成:皂角35g、紫硵砂15g、槐花15g、阿膠8g、胡黃連8g。制備方法:取皂莢,用食醋浸泡12小時,取出后干燥,然后與剩余四味一起粉碎成粉末。實施例2一種抗結核藥物組合物,它由以下原料組成:皂角50g、紫硵砂10g、槐花10g、阿膠10g、胡黃連10g。制備方法:取皂莢,用食醋浸泡6小時,取出后干燥,然后與剩余四味一起粉碎成粉末。實施例3一種抗結核藥物組合物,它由以下原料組成:皂角20g、紫硵砂30g、槐花30g、阿膠5g、胡黃連5g。制備方法:取皂莢,用食醋浸泡24小時,取出后干燥,然后與剩余四味一起粉碎成粉末。實施例4一種抗結核藥物組合物,它由以下原料組成:皂角35g、紫硵砂15g、槐花15g、阿膠8g、胡黃連8g制備方法:以上五味一起粉碎成粉末。實施例5體外抗菌效果試驗1.試驗用材料的準備(1)試驗藥物的準備:稱取實施例1中的藥物粉末50g,置100ml蒸餾水中,用水煮沸30min,去藥渣,藥液濃縮成原來總量的1/10(10m1),裝瓶,冰箱保存,備用。(2)試驗菌種的準備:取分離培養并進行鑒定的結核分支桿菌,試驗前用無菌0.5%吐溫80生理鹽水,稀釋成5×106CFU/ml,制成混懸液。(3)試驗用培養基的制備:稱取天門冬素4.0g,枸櫞酸2.0g,K2HPO40.5g,Mg2SO4·7H2O0.5g,枸櫞酸鐵銨0.05g,甘油60ml,加入1000ml蒸餾水中,加熱溶解,待冷卻后,加入600ml雞卵,混勻后,分裝試管,每管5ml,并藥液:培養基為1:1、1:2、1:3、1:4、1:5、1:6的體積比,稀釋上述藥液濃縮液,消毒滅菌,置冰箱保存,備用。2試驗方法培養基制備好后,取制備好的結核分支桿菌菌懸液0.1ml,均勻分布于培養基斜面,并將接種好的培養基置平面擺好,待表面的接種菌液干后,再直立于試管架上。每個濃度要接種2種,每次試驗要設立空白對照2支(即不加藥的培養基)。結核分支桿菌接種好后,將管口塞緊,置35~37℃培養箱,培養25~30天。在培養時間內,前10天,3~4天觀測一次,10天后,每天觀測一次,待空白對照的菌落長到培養基斜面的2/3時,終止培養,記錄結果。3、試驗結果見表1。表1本發明抗結核分枝桿菌的試驗結果結果表明:當空白對照的菌落長到培養基斜面的2/3時,本發明實施例1的各稀釋組均未見結核分支桿菌生長,實施例2的1:6稀釋組有菌落生長,實施例3和實施例4的1:5、1:6稀釋組有菌落生長,說明本發明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實施例1活性最強。實施例6本發明對耐藥性肺結核的臨床研究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①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痰結核菌培養藥效試驗,選擇的研究對象對乙胺丁醇、鏈霉素、利福平和異煙肼等藥物中的一項以上具有耐藥性;②患者經胸部CT及X線片檢查,患者肺部均有空洞形成或浸潤性病變,均證實患者為結核病患者。排除標準:①對妊娠和哺乳期的患者予以排除;②排除嚴重的肝、腎并發癥患者;③對有精神病、矽肺、癲癇病病史的患者予以排除。根據臨床納入及排除標準對患者進行篩選,選擇了68例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在19~60歲之間,平均年齡34.5歲;病程在5個月~11年之間,平均病程6.5年。患者經痰結核菌培養藥效試驗,得出耐藥情況:單純耐利福平7例;單純耐異煙肼5例;耐利福平、異煙肼12例;耐利福平、鏈霉素6例;耐乙胺丁醇、利福平、異煙肼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在18~62歲之間,平均年齡35.1歲;病程在6個月~13年之間,平均病程6.7年。患者經痰結核菌培養藥效試驗,得出耐藥情況:單純耐利福平9例;單純耐異煙肼4例;耐利福平、異煙肼11例;耐利福平、鏈霉素5例;耐乙胺丁醇、利福平、異煙肼5例。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及患者的耐藥情況等基本臨床資料進行比較,患者無顯著差異,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療方法對照組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西藥治療,根據患者病情使用利福噴汀、左氧氟沙星、力克肺蒺、吡嗪酰胺、丙硫異煙胺等藥物聯合治療。觀察組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治療。方劑組成為:皂角35g、紫硵砂15g、槐花15g、阿膠8g、胡黃連8g。1劑/d,3次/d,水煎服。3.結果(1)痰菌轉陰情況:按照研究的分組和上述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治療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1~6個月的痰菌陰轉率進行比較,觀察組第6個月時觀察組的痰菌陰轉率為91.2%,對照組的痰菌陰轉率為64.7%。觀察組較對照組不僅轉陰率更高,而且起效速度更快。表2兩組研究對象6個月的痰菌轉陰情況n=34。(2)不良反應及肺部變化: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僅有1例患者出現輕微的胃腸道反應有惡心、嘔吐,3例肝功能異常,2例食欲下降,1例皮疹,1例關節疼痛,癥狀輕微,無需治療自愈,不良反應率為23.5%;對照組患者3例患者出現輕微的胃腸道反應有惡心、嘔吐,5例肝功能異常,2例食欲下降,2例皮疹,1例關節疼痛,癥狀較觀察組重,經治療后痊愈,不良反應率為38.2%。通過胸部CT和X線檢查分析,按照明顯好轉,好轉,無明顯效果及惡化等幾個等級進行比較。對患者的好轉率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好轉率為88.2%;對照組患者的好轉率為67.6%,觀察組較對照有明顯優勢。具體數據如表3。表3兩組患者肺部變化比較組別明顯好轉/例好轉/例無明顯變化/例惡化/例有效率(%)觀察18124088.2對照1499267.6n=34。實施例7本發明對頸淋巴結核病的臨床研究1.一般資料選取頸淋巴結核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31.6±12.5歲。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齡35.7±1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2.治療方法對照組實施抗結核藥物常規治療,具體用藥為:利福平,1次/d,0.45g/次;異煙肼,1次/d,0.3g/次;吡嗪酰胺,1次/d,1.5g/次;乙胺丁醇,1次/d,0.75g/次。觀察組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方劑組成為:皂角35g、紫硵砂15g、槐花15g、阿膠8g、胡黃連8g。1劑/d,3次/d,水煎服,連續服用3個月。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療效判定標準:頸淋巴結核患者的腫大淋巴結消失,全身及局部癥狀消失,血沉恢復正常為治愈。頸淋巴結核患者的腫大淋巴結縮小至原包塊>25%,癥狀基本消失,血沉接近正常為顯效。頸淋巴結核患者的腫大淋巴結縮小至原包塊>10%,全身及局部癥狀不同程度好轉,血沉較治療前下降為有效。頸淋巴結核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全身及局部癥狀無一好轉,血沉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4.結果服藥3個月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觀察組治愈率優于對照組且有顯著差異。表5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療效比較組別例數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251563196%對照組25785580%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