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內窺鏡。
背景技術:
搭載在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攝像裝置通常具有圖像傳感器和安裝圖像傳感器的電路基板,貫穿插入于插入部中的多條電線與電路基板連接。
關于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攝像裝置,在圖像傳感器的背面具有電路基板,電線焊接連接在電路基板的多個面上。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62555號公報
關于上述說明的專利文獻1的攝像裝置,由于電線連接在電路基板的多個面上,所以改變電路基板的朝向而將電線與各面連接的工序較繁雜。并且,由于存在因將電線焊接連接在基板面上時的熱量而使已經焊接連接到其他的基板面上的電線脫落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對連接有電線的每個面進行變更焊接溫度的謹慎的溫度控制,對電線進行連接的工序更繁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窺鏡,容易制造而且能夠使插入部細徑化。
本發明的一方式的內窺鏡在插入到體腔內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具有攝像裝置,其中,上述攝像裝置具有:固體攝像元件,該固體攝像元件的受像面與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交叉地配置,該固體攝像元件對上述受像面上成像出的光學圖像進行光電轉換;以及電路基板,其具有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設置有連接端子的面相對置并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上述連接端子電連接的連接面,其中,設置有上述連接端子的面位于與上述受像面相反的一側,上述電路基板是沿與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觀察時形成為l字狀的剛性基板,在構成l字狀的上述電路基板的互相垂直的第1腿部和第2腿部中,在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對置的上述第1腿部的上述固體攝像元件側設置有上述連接面,在上述第2腿部的內表面上電連接有傳送線纜,其中,該內表面在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和上述寬度方向上的面積比該第2腿部的位于該內表面的相反一側的外表面的面積小。
根據本發明,由于采用了將傳送線纜與l字狀的電路基板的一個面即第2腿部的內表面連接的結構,所以即使是設置在直徑較小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的攝像裝置,也容易將傳送線纜連接在該攝像裝置的電路基板上。因此,能夠提供容易制造而且能夠使插入部細徑化的內窺鏡。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的、內窺鏡系統的一例的結構圖。
圖2是搭載在圖1的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搭載在圖1的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攝像裝置的其他角度的立體圖。
圖4是用于對圖2的攝像裝置中的固體攝像元件和電路基板的連接狀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
圖5是圖2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圖6是圖1的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和彎曲部的橫剖視圖。
圖7是圖1的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和彎曲部的縱剖視圖。
圖8是示出固體攝像元件和電路基板的連接狀態的說明圖,其中(a)示出了線纜連接部向其內表面側翹曲的情況,(b)示出了線纜連接部向其外表面側翹曲的情況。
圖9是關于因傳送線纜的配置方法不同而在線纜連接部的所需寬度尺寸上產生不同的理由的說明圖,其中(a)示出了將第1線纜配置在外側的情況,(b)示出了將第2線纜配置在外側的情況。
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其他的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標號說明
1:內窺鏡系統;2:內窺鏡;14:處置器具通道;20:攝像裝置;21:圖像傳感器(固體攝像元件);21a:受像面;24:電路基板;25:焊盤;26:連接端子;27:線纜;27l:第1線纜;27s:第2線纜;27b:屏蔽導體;28:殼體部件;30:傳感器連接部(第1腿部);30a:連接面;31:線纜連接部(第2腿部);31a:內表面;31b:外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用于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的、內窺鏡系統的一例。
內窺鏡系統1具有內窺鏡2、光源單元3以及處理器單元4。內窺鏡2具有:插入到被檢體內的插入部6、與插入部6連接的操作部7以及從操作部7延伸的通用線纜8,插入部6由前端部10、與前端部10連接的彎曲部11以及將彎曲部11與操作部7連結的軟性部12構成。
在前端部10中設置有:射出用于對觀察部位進行照明的照明光的照明光學系統、對觀察部位進行攝像的攝像裝置以及攝像光學系統等。彎曲部11構成為能夠在與插入部6的長軸垂直的方向上彎曲,彎曲部11的彎曲動作由操作部7來進行操作。并且,軟性部12構成為比較柔軟,能夠仿形于插入部6的插入路徑的形狀而變形。
在操作部7上設置有對前端部10的攝像裝置的攝像動作進行操作的按鈕和對彎曲部11的彎曲動作進行操作的旋鈕等。并且,在操作部7上設置有將電手術刀等處置器具導入的導入口13,在插入部6的內部設置有從導入口13直到前端部10的供鉗子等處置器具貫穿插入的處置器具通道14。
在通用線纜8的末端設置有連接器9,內窺鏡2經由連接器9而與光源單元3和處理器單元4連接,該光源單元3生成從與前端部10的照明光學系統射出的照明光,該處理器單元4對由前端部10的攝像裝置獲取的影像信號進行處理。處理器單元4對所輸入的影像信號進行處理而生成觀察部位的影像數據,并在監視器5中顯示或記錄所生成的影像數據。
在插入部6和操作部7以及通用線纜8的內部收納有光導和電線組。在光源單元3中生成的照明光經由光導而被引導至前端部10的照明光學系統,信號和電力經由電線組而在前端部10的攝像裝置與處理器單元4之間傳送。
圖2到圖5示出了搭載在插入部6的前端部10的攝像裝置的結構。
攝像裝置20具有:ccd(chargecoupleddevice: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或cmos(complemental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等的圖像傳感器(固體攝像元件)21;鏡筒22,其收納有攝像光學系統,該攝像光學系統使被攝體像成像于圖像傳感器21的受像面21a;傳感器保持器23,其對圖像傳感器21和鏡筒22進行保持;電路基板24,在該電路基板24上安裝有圖像傳感器21;以及金屬(導體)制的殼體部件28,其對圖像傳感器21和電路基板24的一部分進行覆蓋。
傳感器保持器23以使鏡筒22能夠沿著攝像光學系統的光軸b(圖5)移動的方式對鏡筒22進行保持,通過移動鏡筒22而能夠調整圖像傳感器21相對于攝像光學系統的位置。在進行了圖像傳感器21的定位之后,鏡筒22例如被粘接劑等固定于傳感器保持器23。
關于圖像傳感器21,其受像面21a與插入部6的長度方向交叉配置,對受像面21a上成像出的光學圖像進行光電轉換。在受像面21a的法線方向上觀察的情況下的圖像傳感器21的外徑為1mm見方以下。在圖像傳感器21的與受像面21a相反的一側的背面上設置有輸入輸出信號和電力的多個連接端子26。
電路基板24具有傳感器連接部30和線纜連接部31。傳感器連接部30具有與圖像傳感器21的設置有連接端子26的面相對置并與圖像傳感器21的連接端子26電連接的連接面30a,其中,設置有連接端子26的面位于與受像面21a相反的一側。
在傳感器連接部30的連接面30a上形成有多個焊盤25。傳感器連接部30配設在圖像傳感器21的背面,設置在圖像傳感器21的背面的連接端子26不借助電線等而與傳感器連接部30的焊盤25直接連接。
電路基板24是在與插入部6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的方向)上觀察形成為l字狀的剛性電路基板,傳感器連接部30與線纜連接部31大致垂直。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電路基板24的兩個腿部中的一個腿部(第1腿部)構成了傳感器連接部30,另一個腿部(第2腿部)構成了線纜連接部31。傳感器連接部30配設在圖像傳感器21的背面而與圖像傳感器21的受像面21a相對配置。線纜連接部31在圖像傳感器21的背后在受像面21a的大致法線方向上延伸。線纜連接部31的厚度(圖4的箭頭h所示的尺寸)大約為0.3mm。
在使電路基板24相對于圖像傳感器21投影在與插入部6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平面的情況下,該電路基板24被配置成投影最外徑端位于圖像傳感器21的投影外徑端。換言之,電路基板24被配置成完全進入到當從受像面21a側沿光軸b的方向觀察圖像傳感器21時成為圖像傳感器21的陰影的區域(參照圖4)。
在線纜連接部(第2腿部)31的內表面31a上形成有多個焊盤32,其中,該內表面31a是線纜連接部(第2腿部)31在插入部6的長度方向和電路基板24的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的方向)上的面積較小的表面,該多個焊盤32在電路基板24的寬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線纜27與各焊盤32電連接。另外,通過多條線纜27來構成傳送線纜。線纜27是中心導體27a的周圍被屏蔽導體27b電磁屏蔽的同軸線纜,焊盤32與線纜27的露出于終端部的前端部分的中心導體27a連接。安裝在電路基板24上的圖像傳感器21經由電路基板24和多條線纜27而與處理器單元4連接。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包含有直徑相對較大的兩條第1線纜27l和直徑相對較小的兩條第2線纜27s的4條線纜27構成的傳送線纜與線纜連接部31連接。第1線纜27l的直徑大約為0.3mm,第2線纜27s的直徑大約為0.2mm。這4條線纜27在線纜連接部(第2腿部)31的內表面31a上在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的方向)上并排配置,第1線纜27l配置在該寬度方向的最外側。
對于時鐘信號用線纜或輸出信號用線纜等、用于傳送容易出現波形失真問題的信號的線纜使用直徑相對較大的第1線纜27l。另一方面,對于電源用線纜或接地用線纜等、能夠進行參數調整的線纜使用直徑相對較小的第2線纜27s。
并且,第1線纜27l接近殼體部件28,它的屏蔽導體27b通過銀膏或焊接而與殼體部件28電連接。
殼體部件28具有對多條線纜27進行保持的保持部33和將圖像傳感器21和電路基板24的一部分覆蓋的蓋部34。
蓋部34由一對側壁35和架設在一對側壁35上的頂壁36構成。
一對側壁35沿著電路基板24的一對側面設置,該電路基板24的一對側面沿著圖像傳感器21的受像面21a的法線。頂壁36對電路基板24的線纜連接部31的形成有焊盤32的基板面和與焊盤32連接的線纜27的終端部進行覆蓋。
保持部33由分別設置在蓋部34的一對側壁35上的一對延長側壁37構成。一對延長側壁37配置成沿著圖像傳感器21的受像面21a的法線向蓋部34的后方延伸,并將沿著電路基板24的線纜連接部31的基板面平面狀地排列的多條線纜27在排列方向上夾入該一對延長側壁37。
在一對延長側壁37各自的前端部設置有壓片38,壓片38被配置成從線纜連接部31的與基板面相反的一側與被夾在一對延長側壁37之間的多條線纜27重疊。由此,在線纜連接部31的后方也維持了線纜連接部31的基板面上的多條線纜27的平面狀的排列。
與多條線纜27重疊的壓片38被配置在比蓋部34的頂壁36靠線纜連接部31側的位置,在壓片38與頂壁36之間形成有階差。
圖6和圖7示出了搭載有攝像裝置20的插入部6的前端部10和彎曲部11的結構。
在前端部10中,設置有上述的攝像裝置20和處置器具通道14的前端部,并且,還設置有射出經由光導40從光源單元3引導出的照明光的照明光學系統等。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入部6的長度方向上觀察,攝像裝置20被配置成電路基板24的線纜連接部31的與內表面31a相反的一側的外表面31b與處置器具通道14的側面相鄰。
對圖像傳感器21和鏡筒22進行保持的傳感器保持器23被收納在由例如不銹鋼材料等金屬材料構成的前端硬質部41中所形成的收納孔中,而被固定于前端硬質部41。處置器具通道14的前端部或照明光學系統也分別收納于前端硬質部41中所形成的收納孔,而固定于前端硬質部41。
由固定于前端硬質部41的傳感器保持器23所保持的圖像傳感器21的受像面21a被配置成與插入部6的長軸a大致垂直,相對于受像面21a大致垂直的線纜連接部31沿著長軸a配置。
彎曲部11包含沿著長軸a排列的多個環狀的片42,并通過這些片42而構成為管體,在該管體中收納有與攝像裝置20的電路基板24連接的多條線纜27和處置器具通道14以及光導40等。
相鄰的兩個片42借助配置在與長軸a大致垂直的軸線上的一對銷43而連結成能夠繞軸線轉動。通過調和各個相鄰的兩個片42的轉動,彎曲部11作為整體而彎曲。
彎曲部11通過從操作部7經軟性部12(參照圖1)而貫穿插入到彎曲部11中的一對線44進行動作。隨著由操作部7進行的操作,一對線44中的一條線44被牽引,另一條線44被放出,由此,彎曲部11進行動作而彎曲。
構成彎曲部11的多個片42中的前端部10側的開頭的片42與前端部10的前端硬質部41接合,前端部10與彎曲部11連接。攝像裝置20中,傳感器保持器23被固定在前端硬質部41上,該攝像裝置20的電路基板24和安裝在電路基板24上的殼體部件28在插入部6中被配置在作為在插入部6的軸向上與前端部10相鄰的部位的開頭的片42的內側。
對開頭的片42和與開頭的片42相鄰的片42進行連結的一對銷43各自的頭部43a向這些片42的內徑側突出。一對銷43之間在與插入部6的軸向垂直的一對銷43的對置方向上狹窄,成為狹窄部,在該狹窄部處,插入部6的與對置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內徑比在插入部6的軸向上夾著一對銷43的配置部位的前后的部位小。
配置在開頭的片42的內側的殼體部件28的保持部33被配置在插入部6的內部的狹窄部即一對銷43之間,在一對銷43之間對與電路基板24的線纜連接部31連接的多條線纜27進行保持。
如上述的那樣,本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20具有在與插入部6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的方向)上觀察形成為l字狀的電路基板24,將電路基板24的互相垂直的兩個腿部中的配設在圖像傳感器21的背后的一個腿部(第1腿部)設為傳感器連接部30,將在圖像傳感器21的受像面21a的法線方向上延伸的另一個腿部(第2腿部)設為線纜連接部31。并且,傳感器連接部30的連接面30a與圖像傳感器21的連接端子26連接,線纜連接部31的內表面31a與由4條線纜27構成的傳送線纜電連接。
這樣,構成為將貫穿插入于插入部6的多條線纜27束攏并連接在與圖像傳感器21的連接端子26連接的電路基板24的一個面(線纜連接部31的內表面31a)上,由此,與以往的將多條線纜27連接在電路基板24上的工序相比實現了大幅簡單化的容易制造的攝像裝置20。能夠通過搭載該攝像裝置20而實現容易制造而且能夠使插入部6細徑化的內窺鏡2。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圖像傳感器21的外徑為1mm見方以下,對攝像裝置20的尺寸要求較高的精度,但如上述那樣將多條線纜27連接在電路基板24上的工序與以往相比大幅簡單化,因此能夠使攝像裝置20以較高的精度小型化。
并且,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電路基板24被配置成完全進入到當從受像面21a側沿光軸b的方向觀察圖像傳感器21時成為圖像傳感器21的陰影的區域(朝向光軸b方向的投影區域)。因此,即使如圖8的(a)和圖8(b)所示,在作為電路基板24的長度部的線纜連接部(第2腿部)31上產生翹曲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翹曲方向上的攝像裝置20的大尺寸化。例如,在線纜連接部31向內表面31a側翹曲的情況下,如圖8的(a)所示,電路基板24被配置成線纜連接部31的投影最外徑位于圖像傳感器21的投影外徑端。并且,當線纜連接部31向外表面31b側翹曲的情況下,如圖8的(b)所示,電路基板24被配置成線纜連接部31的投影最外徑位于圖像傳感器21的投影外徑端。這樣,通過對圖像傳感器21與電路基板24的互相的角度進行調節,配置成電路基板24不會從成為圖像傳感器21的陰影的區域露出,由此,能夠避免攝像裝置20的大尺寸化。并且,由于電路基板24形成為l字狀,所以即使是產生了翹曲的線纜連接部31,也能夠確保成為圖像傳感器21的陰影的區域中的線纜連接部31的內表面31a與圖像傳感器21的投影外徑端之間的、供多條線纜27配設的充足的空間。
并且,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線纜連接部31的外表面31b與處置器具通道14的側面相鄰的狀態下配置攝像裝置20(參照圖7),所以能夠使內窺鏡2的插入部6最有效地細徑化。與攝像裝置20的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的方向)的尺寸容易受多條線纜27的連接精度等影響而產生偏差的情況相比,在僅受電路基板24的成形精度影響的方向(圖4和圖7的箭頭h的方向)上攝像裝置20的尺寸偏差較小。因此,通過在線纜連接部31的外表面31b與處置器具通道14的側面相鄰的狀態下配置攝像裝置20,能夠使攝像裝置20和處置器具通道14在插入部6的徑向上的合計尺寸最有效地變小。其結果是,能夠有效地使內窺鏡2的插入部6細徑化。另外,在線纜連接部31的內表面31a與處置器具通道14的側面相鄰的狀態下配置攝像裝置20也會得到同樣的效果。
并且,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包含有直徑相對較大的兩條第1線纜27l和直徑相對較小的兩條第2線纜27s的4條線纜27構成的傳送線纜與線纜連接部31電連接,第1線纜27l配置在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的方向)的最外側。由于采用了將直徑相對較大的兩條第1線纜27l配置在外側、將直徑相對較小的兩條第2線纜27s配置在其內側的結構,所以既充分確保焊盤32的設置寬度、互相相鄰的焊盤之間的剩余寬度、以及焊盤32與電路基板24的線纜連接部31的邊緣之間的剩余寬度,又使線纜連接部31的寬度尺寸(圖3的箭頭w的方向的尺寸)最小化。
以下,參照圖9對在將第1線纜27l配置在第2線纜27s的外側的情況下和配置在內側的情況下在線纜連接部31的所需寬度尺寸上產生不同的理由進行說明。這里,將互相相鄰的線纜27的間隙尺寸設為s,將第1線纜27l的直徑尺寸設為d,將第2線纜27s的直徑尺寸設為d。這些大小關系為s<d<d。
如圖9的(a)那樣在將直徑相對較大的第1線纜27l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兩個配置于外側的第1線纜27l的中心之間的距離l1是l1=2d+3s+d/2×2。另一方面,如圖9的(b)那樣在將直徑相對較小的第2線纜27s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兩個配置于外側的第2線纜27s的中心之間的距離l2是l2=2d+3s+d/2×2。這樣,前者(將第1線纜27l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的中心之間的距離l1比后者(將第2線纜27s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的中心之間的距離l2小d-d(l1<l2)。因此,在焊盤32的設置寬度和剩余寬度相同的條件下,與圖9的(b)所示的將第2線纜27s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的線纜連接部31的所需寬度尺寸w2相比,圖9的(a)所示的將第1線纜27l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的線纜連接部31的所需寬度尺寸w1較小。并且,如果使焊盤32的設置面積或剩余面積變得更大,則將第2線纜27s配置在外側的情況下的所需寬度尺寸w2比也包含4條線纜27的間隙的合計尺寸t更大(t<w2)。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9的(a)那樣將直徑相對較大的第1線纜27l配置在外側。另外,即使所需寬度尺寸w1與所需寬度尺寸w2的差為0.1mm左右,在搭載外徑為1mm見方以下的圖像傳感器21并要求0.1mm以下水平的細徑化的內窺鏡2的開發中,該差也非常大。
并且,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時鐘信號用線纜或輸出信號用線纜等用于傳送容易出現波形失真問題的信號的線纜,使用直徑相對較大的第1線纜27l,作為電源用線纜或接地用線纜等能夠進行參數調整的線纜,使用直徑相對較小的第2線纜27s。通過以這種方式混合使用直徑不同的多條線纜,與使用直徑大小全部相同的線纜的情況相比,能夠使線纜連接部31的所需寬度尺寸變小。
并且,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靠近殼體部件28的第1線纜27l的屏蔽導體27b與金屬(導體)制的殼體部件28電連接,能夠采取有效地利用了殼體部件28的靜電破壞對策。
圖10示出了上述的攝像裝置20的變形例。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電路基板24的傳感器連接部(第1腿部)30具有貫通孔30b,該貫通孔30b從連接面30a貫通到面向線纜連接部(第2腿部)31的內表面31a的空間s。在貫通孔30b內設置有由貫通配線構成的導熱部件51。在空間s內配置有固定在線纜連接部31的內表面31a的散熱部件52。散熱部件52與殼體部件28連接。導熱部件51的一端51a經由連接面30a的焊盤25等而與圖像傳感器21的連接端子26連接,另一端51b與散熱部件52連接。散熱部件52的與導熱部件51相反的一側的端部與沿著第1線纜27l和第2線纜27s延伸的散熱導線53連接。
這樣,在電路基板24上設置有導熱部件51和散熱部件52,散熱部件52與散熱導線53連接,由此,實現了能夠使來自圖像傳感器21的熱量經由導熱部件51和散熱部件52而釋放至殼體部件28和散熱導線53的熱容量充分大的散熱路徑。
根據以上說明,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窺鏡在插入到體腔內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具有攝像裝置,其中,上述攝像裝置具有:固體攝像元件,該固體攝像元件的受像面與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交叉地配置,該固體攝像元件對上述受像面上成像出的光學圖像進行光電轉換;以及電路基板,其具有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設置有連接端子的面相對置并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上述連接端子電連接的連接面,其中,設置有上述連接端子的面位于與上述受像面相反的一側,上述電路基板是沿與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觀察時形成為l字狀的剛性基板,在構成l字狀的上述電路基板的互相垂直的第1腿部和第2腿部中,在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對置的上述第1腿部的上述固體攝像元件側設置有上述連接面,在上述第2腿部的內表面上電連接有傳送線纜,其中,該內表面在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和上述寬度方向上的面積比該第2腿部的位于該內表面的相反一側的外表面的面積小。
另外,上述電路基板被配置成:在相對于上述固體攝像元件將上述電路基板向與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平面進行了投影的情況下,上述電路基板的投影最外徑端位于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投影外徑端。
另外,該內窺鏡具有與上述攝像裝置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的處置器具通道,上述處置器具通道被配置成:當沿上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觀察時,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第2腿部的上述內表面或與上述內表面相反的一側的外表面與上述處置器具通道的側面相鄰。
另外,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第1腿部具有貫通孔,該貫通孔從上述連接面貫通到與上述第2腿部的上述內表面相面對的空間,上述內窺鏡具有:導熱部件,其設置于上述貫通孔內;以及散熱部件,其配置于上述空間,與上述導熱部件連接。
另外,上述導熱部件是配線。
另外,上述傳送線纜具有包含直徑相對較大的第1線纜和直徑相對較小的第2線纜在內的4條以上的線纜,
上述4條以上的線纜在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第2腿部的上述內表面上在上述寬度方向上并排配置,上述第1線纜配置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最外側。
另外,上述第1線纜是利用屏蔽導體對中心導體的周圍進行了屏蔽的同軸線纜,上述屏蔽導體與將上述傳送線纜的一部分覆蓋的導體封裝部件電連接。
另外,上述第1線纜包含時鐘信號用線纜和輸出信號用線纜。
另外,上述電路基板的上述連接面與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上述連接端子直接連接。
另外,沿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上述受像面的法線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上述固體攝像元件的外徑為1mm見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