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止瀉的由中藥組合物制作而成的貼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腹瀉有很多病因其中有虛寒型腹瀉、濕熱型腹瀉、脾腎虛寒瀉。脾虛致瀉大多先耗傷脾氣,繼而傷及脾陽,日久脾損及腎,導致脾腎陽虛。在西藥盛行的多年來我國中藥研究的步伐也在大步邁進,因為西藥藥性較烈其針對性強,但長期服用容易使人體產生藥物抗體,從而使人的抵抗力逐步下降,而中藥藥性較為溫和,主要講究滋養調和,通過中藥調和后的人體對外界病毒的抵抗力更強。在如今的中藥研究領域,針對止咳的中藥組合配方非常多,當然其中也是魚龍混雜,另一方面就現有的已經公開或者已經申請專利的中藥組合配方都較為復雜,且大部分通過現代化制藥工藝加工成湯劑、丸劑或散劑,在后期服用過程中再根據服用人的年齡大小進行定量服用。雖然中藥相對于西藥藥性較為溫和,但是人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所以在不同年齡段如果服用劑量出錯很容易造成效果不明顯或者產生副作用的問題;另一方面尤其是對嬰幼兒來說湯劑、丸劑或散劑都是通過內服進行藥物吸收的,嬰幼兒本身抵抗力差使用內服的方法容易對嬰幼兒來說藥性也稍有強烈,長期的內服也會對嬰幼兒本身造成一定不良影響。所以尤其對嬰幼兒來說通過現代工藝制作而成的湯劑、丸劑或散劑也不太適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配方簡潔、制作工藝簡單易于獲得、藥性作用溫和、治療效果明顯的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肉桂28—32份、蒼術28—32份、白術18—22份、陳皮18—22份、制半夏8—12份、薏仁18—22份、車前子28—32份。本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洗凈:將權利要求1中所敘述到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進行水洗清潔,以去除藥材表面明顯的雜質或污染物;(2)烘干:將洗凈后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進行烘干;(3)研磨及過篩:將烘干后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逐個磨碎呈細粉,并經過篩網篩得顆粒均勻的藥物粉末;(4)調和制膏:將經過步驟(3)研磨及過篩后的中藥粉末按照權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數取藥進行摻攪混合,形成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然后將混合中藥組合物使用食醋進行調和攪拌制成藥膏;(5)輻照滅菌:將步驟(4)中制成的藥膏放置于紫外燈下輻照20—40min進行滅菌,制得成藥。所述步驟(4)調和制膏中,每取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的粉末為一劑用藥量,每一劑用藥量中調和加入的食醋量為1—1.5ml。將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與1—1.5ml食醋調和而成的藥膏在經過輻照滅菌后涂覆在穴位貼上制成易于體外貼敷的貼膏。其中各藥物成分的藥理如下:肉桂:性味歸經:辛、甘,熱。歸腎、脾、心、肝經;功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主治:用于腎陽不足,陽瘺宮冷,脘腹冷腹,寒痹腰痛,寒疝腹痛,寒凝血瘀,經閉痛經,胸痹心痛。蒼術: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經;功效:燥濕健脾,辟穢,祛風濕;主治:用于濕濁中阻,腹脹嘔惡,風寒濕痹,足膝腫痛,風寒感冒,雀目夜盲。白術: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治:用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痰飲水腫,表虛自汗,胎動不安。陳皮: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肺經;功效: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滿悶,頭目眩暈,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秘結,乳癰瘡癬,中魚蟹毒、酒毒。制半夏: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用于濕痰咳嗽,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癭瘤痰核,癰疽腫毒。薏仁:性味歸經: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功效: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祛濕除痹,清熱排膿;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脾虛泄瀉,風濕痹痛,筋脈攣急,肺癰,腸癰。車前子: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肝、肺經;功效:利水通淋,利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淋證,暑濕泄瀉,肝熱目赤,肺熱咳嗽。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組方科學合理,整方配伍君臣佐使齊全、藥力精專、應用靈活,具有較明顯的中醫特色。本配方配藥簡潔但通過中藥之間的相互輔佐產生最大化的治療效果,且本藥劑最終制成貼膏,用于人體穴位藥性溫和且配合人體穴位用藥使藥性滲透力強見效極快,不僅適用于成年人對嬰幼兒用藥更有保護作用。本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治療腹瀉的臨床觀察:本醫療機構收治腹瀉病例60例。其中長期腹瀉病例30例、驟急腹瀉病例30例;長期慢性咳嗽的30個病例中1.5—5歲10例;6—18歲8例;19—30歲6例;30歲以上6例。典型病例:1、河南省濮陽市閃某,年齡4歲,于2016年12月13日就診,病狀為長期腹瀉,,針對病狀,?。喝夤?8份、蒼術28份、白術18份、陳皮18份、制半夏8份、薏仁18份、車前子28份,將以上中藥材料經過洗凈、烘干、研磨及過篩、調和制膏、輻照滅菌的步驟制得成藥。取2.3g成藥為一劑用藥量,其中每一劑用藥量中所含食醋為1ml,重量為1g,中藥成分重量為1.3g;將以上所取的一份成藥藥膏涂抹在穴位貼的藥槽內,并將涂抹有藥膏的穴位貼帖敷在閃某的神闕穴,涂抹有成藥的穴位貼作用20小時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完畢后閃某的長期腹瀉得到明顯好轉,兩個療程完畢后閃某病情得到根除。2、河南省濮陽市李某光,年齡18歲,于2016年12月16日就診,病狀為急性腹瀉,針對病狀,取:肉桂30份、蒼術32份、白術20份、陳皮19份、制半夏9份、薏仁21份、車前子32份,將以上中藥材料經過洗凈、烘干、研磨及過篩、調和制膏、輻照滅菌的步驟制得成藥。取2.3g成藥為一劑用藥量,其中每一劑用藥量中所含食醋為1ml,重量為1g,中藥成分重量為1.3g;將以上所取的一份成藥藥膏涂抹在穴位貼的藥槽內,并將涂抹有藥膏的穴位貼帖敷在李某光的神闕穴,涂抹有成藥的穴位貼作用20小時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完畢后李某光的急性腹瀉得到好轉,兩個療程完畢后李某光病情得到明顯好轉,三個療程完畢后李某光的急性腹瀉得到根除。就本醫療機構所接收的長期腹瀉病例在以上藥物的作用下,其治療效果統計表格如下:年齡階段療程數接診人數痊愈數量有效數量無效數量1.5—5歲31010006—18歲3880019—30歲3651030歲以上36411在用藥時每一貼成藥重量為2.3±0.3g,三貼同時且分別作用于天突穴、左肺俞穴和右肺俞穴。1—18歲受眾,每貼作用20小時為一個療程。就本醫療機構所接收的長期腹瀉病例在以上藥物的作用下,其治療效果統計表格如下:年齡階段療程數接診人數痊愈數量有效數量無效數量1.5—5歲31010006—18歲3880019—30歲3660030歲以上36510在用藥時每一貼成藥重量為2.3±0.3g,三貼同時且分別作用于天突穴、左肺俞穴和右肺俞穴。1—18歲受眾,每貼作用20小時為一個療程。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肉桂28份、蒼術28份、白術18份、陳皮18份、制半夏8份、薏仁18份、車前子28份。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洗凈:將權利要求1中所敘述到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進行水洗清潔,以去除藥材表面明顯的雜質或污染物;(2)烘干:將洗凈后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進行烘干;(3)研磨及過篩:將烘干后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逐個磨碎呈細粉,并經過篩網篩得顆粒均勻的藥物粉末;(4)調和制膏:將經過步驟(3)研磨及過篩后的中藥粉末按照權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數取藥進行摻攪混合,形成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然后將混合中藥組合物使用食醋進行調和攪拌制成藥膏;(5)輻照滅菌:將步驟(4)中制成的藥膏放置于紫外燈下輻照20—40min進行滅菌,制得成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調和制膏中,每取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的粉末為一劑用藥量,每一劑用藥量中調和加入的食醋量為1.3ml。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與1.3ml食醋調和而成的藥膏在經過輻照滅菌后涂覆在穴位貼上制成易于體外貼敷的貼膏。將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與1.3ml食醋調和而成的藥膏在經過輻照滅菌后涂覆在穴位貼上制成易于體外貼敷的貼膏。實施例2: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肉桂30份、蒼術30份、白術20份、陳皮20份、制半夏9份、薏仁22份、車前子32份。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洗凈:將權利要求1中所敘述到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進行水洗清潔,以去除藥材表面明顯的雜質或污染物;(2)烘干:將洗凈后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進行烘干;(3)研磨及過篩:將烘干后的肉桂、蒼術、白術、陳皮、制半夏、薏仁、車前子逐個磨碎呈細粉,并經過篩網篩得顆粒均勻的藥物粉末;(4)調和制膏:將經過步驟(3)研磨及過篩后的中藥粉末按照權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數取藥進行摻攪混合,形成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然后將混合中藥組合物使用食醋進行調和攪拌制成藥膏;(5)輻照滅菌:將步驟(4)中制成的藥膏放置于紫外燈下輻照20—40min進行滅菌,制得成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調和制膏中,每取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的粉末為一劑用藥量,每一劑用藥量中調和加入的食醋量為1ml。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由中藥組合物制作的止瀉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與1ml食醋調和而成的藥膏在經過輻照滅菌后涂覆在穴位貼上制成易于體外貼敷的貼膏。將1.3g混合中藥組合物粉末與1ml食醋調和而成的藥膏在經過輻照滅菌后涂覆在穴位貼上制成易于體外貼敷的貼膏。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