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頭部多風頭為諸陽之會,太陽行頭之后,少陽行頭之側,陽明行頭之前,特別是太陽和少陽為氣血虛少之二經。頭為肝膽二經所布,膽經行頭之側,肝經行頭之巔,二經均主疏泄;此外,久痛入絡,這些均可引起頭部瘀血,發生頭痛,因此,頭部多瘀是諸型頭痛又一個重要的共同病因病機。頭與臟腑相通,又有諸竅與臟腑相連“五官者,五臟之閱也”,五臟有病,通過開竅以及經絡反映到頭部,而引起頭痛。常見的有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脾虛痰濕引起的頭痛。腦為髓之海若腎陰虛則髓海空虛,發生腦轉耳鳴頭痛,或陰虛陽亦衰則清陽不展,寒從內生,或腎陰不足,不能養肝則肝陽上亢,均可發生頭痛。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上注于頭因血虛或氣血兩虛不能上榮于頭,引起頭痛;脾虛則生痰濕,阻礙清陽不升,則清竅失養而引起頭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具有療效好、治療時間短、成本低、安全可靠的優點。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0-30份、半夏8-15份、白芍3-10份、森樹5-10份、云苔草1-5份、羌活2-6份、八角楓5-10份、丹參4-10份、白芷3-8份、蓽茇4-8份、冬里麻6-10份、丹參5-10份、洋甘菊6-12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4-8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4-6℃的條件下,靜置30-6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60-75℃的條件下干燥4-6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1-0.5g/ml的藥液即可。
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2-28份、半夏10-13份、白芍5-9份、森樹6-8份、云苔草2-4份、羌活3-6份、八角楓6-8份、丹參5-8份、白芷4-7份、蓽茇5-7份、冬里麻7-9份、丹參6-8份、洋甘菊7-11份。
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3份、半夏10份、白芍5份、森樹6份、云苔草3份、羌活3份、八角楓6份、丹參5份、白芷4份、蓽茇5份、冬里麻7份、丹參6份、洋甘菊6份。
優選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5份、半夏12份、白芍6份、森樹7份、云苔草4份、羌活4份、八角楓8份、丹參6份、白芷5份、蓽茇6份、冬里麻8份、丹參6份、洋甘菊8份。
優選的,所述的制備方法步驟(1)中的處理為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
優選的,所述的制備方法步驟(3)中的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的濃度為2-4g/ml。
本發明中各原料的功效如下:
鉤藤:涼;甘;歸肝、心包經。清熱平肝,息風定痙。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半夏: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濕痰;水濕去則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良藥。
白芍:微寒;苦、酸、甘;歸肝、脾經。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森樹:性味:性涼、味苦。功能:驅蟲、消積。
云苔草:味苦、辛,性平,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風濕痹痛,肝炎,痢疾,皮膚瘙癢,毒蛇咬傷等。
羌活:溫;辛、苦,歸膀胱、腎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八角楓:性溫味辛、苦,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散淤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
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主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寒濕腹痛,腸風痔漏,皮膚燥癢,疥癬等。
蓽茇:味辛、性熱,歸胃、大腸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泄瀉痢疾,頭痛,牙痛,鼻淵等。
冬里麻:為蕁麻科水麻屬植物水麻的枝葉,味辛、微苦,性涼,具有疏風止咳,清熱透疹,化瘀止血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咳血,小兒急驚風,麻疹不透,跌打損傷,婦女腹中包塊等。
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洋甘菊:可舒解焦慮、緊張、憤怒與恐懼,使人放松;同時具有止痛的功能;可緩和肌肉疼痛,尤其是因神經緊張引起的疼痛。
本發明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述各原料藥物科學配伍,通過調節肝腎,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通氣補血的方式來調理頭痛病癥,制備方法科學有效,簡便實用,適合在中藥領域大規模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2份、半夏10份、白芍5份、森樹6份、云苔草2份、羌活3份、八角楓8份、丹參8份、白芷4份、蓽茇5份、冬里麻7份、丹參6份、洋甘菊7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4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4℃的條件下,靜置3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60℃的條件下干燥4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1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2g/ml。
實施例2: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2份、半夏10份、白芍5份、森樹6份、云苔草2份、羌活6份、八角楓8份、丹參8份、白芷7份、蓽茇7份、冬里麻9份、丹參8份、洋甘菊11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5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5℃的條件下,靜置4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65℃的條件下干燥5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3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3g/ml。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2份、半夏12份、白芍6份、森樹6份、云苔草2份、羌活3份、八角楓6份、丹參5份、白芷5份、蓽茇7份、冬里麻9份、丹參6份、洋甘菊7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6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5℃的條件下,靜置4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60℃的條件下干燥4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1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4g/ml。
實施例4: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8份、半夏13份、白芍9份、森樹8份、云苔草4份、羌活6份、八角楓6份、丹參5份、白芷4份、蓽茇5份、冬里麻7份、丹參8份、洋甘菊11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6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6℃的條件下,靜置4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60℃的條件下干燥5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5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4g/ml。
實施例5: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5份、半夏12份、白芍6份、森樹6份、云苔草3份、羌活3份、八角楓6份、丹參5份、白芷4份、蓽茇5份、冬里麻7份、丹參8份、洋甘菊7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6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6℃的條件下,靜置6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60℃的條件下干燥4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1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4g/ml。
實施例6: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4份、半夏12份、白芍5份、森樹6份、云苔草3份、羌活3份、八角楓6份、丹參5份、白芷4份、蓽茇5份、冬里麻7份、丹參6份、洋甘菊7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6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5℃的條件下,靜置3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75℃的條件下干燥5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3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4g/ml。
實施例7:
一種治療頭痛的復合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鉤藤28份、半夏12份、白芍6份、森樹6份、云苔草2份、羌活4份、八角楓6份、丹參5份、白芷4份、蓽茇5份、冬里麻8份、丹參8份、洋甘菊11份。
其制備方法為:
(1)首先按重量份數稱取上述所述原料藥材,進行干燥處理與壓榨處理后粉碎成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米級顆粒的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加入量為混合粉料8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中,攪拌溶解后將乙醇溶液在6℃的條件下,靜置60小時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后將濾液在75℃的條件下干燥6小時,得干燥原料;
(3)將干燥原料加入乙醇與大麥青汁的混合液中,配制成濃度為0.3g/ml的藥液即可,其中大麥青汁在混合液中濃度為3g/ml。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