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口腔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口腔椅旁種植修復數字化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及先進制造技術在口腔醫學領域的引入,口腔修復醫學也正在發生著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數字化診療模式已被業內公認為今后口腔修復的發展趨勢與主流技術,其中,快速、精確的數字化光學印模采集是整個數字化診療成功的前提與基礎。
目前,在臨床上絕大多數采用的是口外采集方式,即采用掃描設備對患者牙列的石膏模型進行掃描以獲取數字化印模,這種口外采集方式技術上相對容易實現,但需要醫生通過在患者口內放置種植體轉移桿,再用印模材料在口內進行取模以獲得種植體在口內的種植位點、植入深度、植入角度等種植體信息,然后利用取得的印模膠灌制石膏模型,再采用掃描設備對石膏模型進行掃描獲取數字化模型;在掃描石膏模型過程中,需要將掃描桿固定在石膏模型上的種植體替代體上,以便將種植體在口內的信息復制到數字化模型上。口內采集方式是將掃描設備伸入患者的口內直接對牙體和相關軟硬組織進行掃描測量,實時獲取數字化印模,與口外采集方式相比,其優勢顯而易見。不但省卻了大量繁瑣的傳統步驟,降低了材料和人工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它將口腔修復數字化診療推向了一個更高的水平,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無模化、數字化。
然而,通過口內采集方式獲取數字化印模仍存在很多技術難點:一方面在口內進行種植掃描時,需要使用與種植體相匹配的掃描配件,且根據修復體設計軟件的需要,制作時需要有掃描配件的虛擬數據與掃描數據進行匹配才可模擬出種植體在口內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由于現有技術還無法攻破數字化種植印模實體實現,因此在多數修復體生產過程中仍需要制作實體模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口腔椅旁種植修復數字化實現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口腔椅旁種植修復數字化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采用口內掃描設備掃描獲取患者口腔內部信息,實現數據采集;
s102、將步驟s101中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牙科修復系統中,以步驟s101中采集到的數據為基礎在牙科修復系統內形成可編輯處理及修復設計的三維口腔模型,進而將牙科修復系統中的種植體數據庫與步驟s101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數據匹配,同時在三維口腔模型中形成患者口內種植體的模擬圖像;
s103、在步驟s102中形成的三維口腔模型上進行患者的個性化基臺和牙冠的修復設計,形成種植修復體;
s104、將步驟s103中形成的種植修復體的數據傳輸至加工設備中,實現種植修復體成型;
s105、將成型后的種植修復體進行處理后直接帶入患者口內,實現患者的口內種植修復。
所述步驟s101中采用口內掃描設備獲取患者口腔內部信息,實現數據采集具體包括:首先使用口內掃描設備對患者口腔內部的待修復區域進行掃描,形成三維數字化印模,其次在待修復區域的種植體上設置與之匹配的掃描配件,然后使用口內掃描設備對修復區域的牙弓再次進行掃描以獲取種植體信息。
所述種植體信息包括種植位點、方向、以及穿齦深度。
所述步驟s104中的加工設備為切削設備或3d打印設備。
所述步驟s105中對成型后的種植修復體的處理包括氧化鋯的燒結染色、金屬材料的噴砂拋光、以及成品的清潔消毒。
所述的掃描配件包括掃描匹配部件、牙齦支撐部件、種植接口部件和中央固位螺絲,所述牙齦支撐部件高度為3mm,用于過渡連接種植接口部件和掃描匹配部件,所述掃描匹配部件的高度為6~10mm,所述掃描匹配部件、牙齦支撐部件和種植接口部件一體切削成形,且其內部中空形成螺絲孔,所述中央固位螺絲設置于上述螺絲孔中。
所述掃描匹配部件的俯視形狀為由兩個對稱圓弧面和兩個平面組成的中空結構。
所述牙齦支撐部件的形狀結構為一段由種植接口部件向掃描匹配部件圓周方向延展的光滑柱狀形,其用于支撐牙齦袖口。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種植手術后可迅速、容易的獲取患者口內的數字化種植印模,有效的避免了在傳統印模制作過程中使用印模材料取模及反復旋入轉移桿或基臺試戴等對牙齦組織所產生的不適刺激,提高了患者治療舒適度。
2、對于4顆以內的全冠種植修復類型,可實現制作全過程無模化,即不需要使用印模材料進行取模,不需要灌制石膏模型,由口內掃描數據直接形成種植修復體產品,大大降低了臨床診療和產品實現的路徑時間,減少了耗材使用,也避免了因使用硅膠材料和石膏材料進行取模時操作不當造成模型變形等問題。
3、在臨床口腔診療中將數字化印模技術應用于種植修復領域中,最大限度的利用數字化計算機掃描口內信息,并結合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制作修復體,推進了口腔數字化發展的進程。
4、本發明提供的掃描配件在種植手術后不接觸軟組織的狀態下獲取數字化種植印模,對牙齦組織無刺激,所獲取的數字化印模模型是在口內軟組織最自然的狀態下獲取的,相對于硅橡膠取模的傳統印模方式能更真實的體現口腔組織形態,獲得更為良好的修復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掃描配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掃描匹配部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掃描配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為掃描匹配部件、2為牙齦支撐部件、3為種植接口部件、4為中央固位螺絲、5為種植體、6為牙齦。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口腔椅旁種植修復數字化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采用口內掃描設備掃描獲取患者口腔內部信息,實現數據采集;
s102、將步驟s101中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牙科修復系統中,以步驟s101中采集到的數據為基礎在牙科修復系統內形成可編輯處理及修復設計的三維口腔模型,進而將牙科修復系統中的種植體數據庫與步驟s101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數據匹配,同時在三維口腔模型中形成患者口內種植體的模擬圖像;
s103、在步驟s102中形成的三維口腔模型上進行患者的個性化基臺和牙冠的修復設計,形成種植修復體;
s104、將步驟s103中形成的種植修復體的數據傳輸至加工設備中,實現種植修復體成型;
s105、將成型后的種植修復體進行處理后直接帶入患者口內,實現患者的口內種植修復。
所述步驟s101中采用口內掃描設備獲取患者口腔內部信息,實現數據采集具體包括:首先使用口內掃描設備對患者口腔內部的待修復區域進行掃描,形成三維數字化印模,其次在待修復區域的種植體上設置與之匹配的掃描配件,然后使用口內掃描設備對修復區域的牙弓再次進行掃描以獲取種植體信息。
所述種植體信息包括種植位點、方向、以及穿齦深度。
所述步驟s104中的加工設備為切削設備或3d打印設備。
所述步驟s105中對成型后的種植修復體的處理包括氧化鋯的燒結染色、金屬材料的噴砂拋光、以及成品的清潔消毒。
如圖2~4所示,本發明中的掃描配件包括掃描匹配部件1、牙齦支撐部件2、種植接口部件3和中央固位螺絲4,所述牙齦支撐部件2高度為3mm,用于過渡連接種植接口部件3和掃描匹配部件1,所述掃描匹配部件1的高度為6~10mm,所述掃描匹配部件1、牙齦支撐部件2和種植接口部件3一體切削成形,且其內部中空形成螺絲孔,所述中央固位螺絲4設置于上述螺絲孔中。
所述掃描匹配部件1的俯視形狀為由兩個對稱圓弧面和兩個平面組成的中空結構。
所述牙齦支撐部件2的形狀結構為一段由種植接口部件3向掃描匹配部件1圓周方向延展的光滑柱狀形,其用于支撐牙齦袖口。
實施例一
在患者口內種植手術完成后,首先使用口內掃描設備對患者口腔內部的待修復區域進行掃描,形成三維數字化印模,其次在待修復區域的種植體上設置與之匹配的掃描配件,然后使用口內掃描設備對修復區域的牙弓再次進行掃描以獲取種植體信息,所述種植體信息包括種植位點、方向、以及穿齦深度。掃描時應注意數字化印模圖像形成的完整性和清晰度,以及注意種植掃描配件的識別面也應完整和清晰。
然后將采集到的區域傳輸至牙科修復系統(該牙科修復系統的具體結構在中國專利cn201610662504.9進行了詳細公開)中,以采集到的數據為基礎在牙科修復系統內形成可編輯處理及修復設計的三維口腔模型,進而將牙科修復系統中的種植體數據庫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數據匹配,同時在三維口腔模型中形成患者口內種植體的模擬圖像;將形成的三維口腔模型上進行患者的個性化基臺和牙冠的修復設計,形成種植修復體;之后將種植修復體的數據傳輸至加工設備中,實現種植修復體成型,加工設備可根據使用的修復材料選擇采用切削設備或3d打印設備;對成型后的種植修復體進行處理后直接帶入患者口內,實現患者的口內種植修復,對種植修復體的處理指的是針對制作種植修復體使用的不同修復材料的處理,例如氧化鋯的燒結染色、金屬材料的噴砂拋光、以及成品的清潔消毒等處理工序。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