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除臭技術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除臭方法、除臭劑。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許多城鄉由于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及惡化,不少地方出現黑臭河涌和富營養化湖泊,不時發出陣陣惡臭。工業污水處理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污水和污泥發出的臭氣和異味,也令人惡心和反胃。垃圾中轉站和垃圾場飄出的令人不愉快的異味怪味,也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生產環境有機污染物的腐變更干擾工作環境、影響產品質量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遇見和眾所周知的事實。
當前,我國黨和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環境治理,生態的破壞已得到有效的扼制,環境治理也走向正軌。但臭氣和異味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另外,現有的治理方法,大都采用大量的化學試劑和芳香劑,異味的源頭未能根本得到根治,并且存在二次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臭方法,該除臭方法能夠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且能夠防止臭源再次散發出惡臭。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臭劑,該除臭劑通過各組分相互之間有效的配合使用,能夠徹底抑制臭源產生臭味。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提出一種除臭方法,其包括:向臭源噴灑化學除臭劑以減少產生臭氣的微生物的數量,然后在預設時間后向噴灑有化學除臭劑的臭源投放微生物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包括硫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除臭劑包括酸、堿、強氧化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提出一種除臭劑,包括用于在對臭源進行除臭時被分別獨立地且依次使用的化學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包括硫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除臭劑包括酸、堿、強氧化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除臭方法、除臭劑的有益效果是:
傳統單一的化學除臭劑除臭,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學除臭劑,且除臭微生物容易重新滋生,同時大量的化學除臭劑對環境易造成二次污染;單一的微生物除臭劑除臭由于臭源中含有大量的產臭微生物,除臭功能菌株投加后很難占據有利的生態位,只能通過增加接種量以提高除臭效果,而增加菌劑接種量則直接增加了除臭運行成本;單一的植物萃取液除臭只能作用于已經釋放的惡臭物質,且作用效果短,不能從源頭抑制或減少惡臭物質的產生。
本發明依次獨立地使用化學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對臭源進行除臭處理。先通過較低濃度的化學除臭劑對臭源中的產臭微生物滅活,同時利用其酸堿性和強氧化性對臭源中的惡臭物質進行中和、氧化。再通過添加微生物除臭劑,利用其迅速占據臭源中的主要生態位,進一步抑制產臭微生物生長,功能菌株能惡臭物質吸收轉化為水、二氧化碳等物質,從根源上避免臭味物質的產生,再利用植物萃取液對已經釋放的臭氣物質除臭,使除臭達到最優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除臭方法、除臭劑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除臭方法,其包括:向臭源噴灑化學除臭劑以減少產生臭氣的微生物的數量,然后在預設時間后向噴灑有化學除臭劑的臭源投放微生物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包括硫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除臭劑包括酸、堿、強氧化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除臭方法可針對生活中常見的臭源,例如垃圾場、農場動物圈養地、污水池等臭源進行除臭。先向臭源中噴灑化學除臭劑,化學除臭劑利用酸、堿、強氧化劑等各自的化學作用,將臭味物質(例如硫化氫、氨氣、甲硫醇、甲胺、甲基硫等)經過氧化、還原、中和等反應除去。化學除臭劑的化學環境不利于產臭微生物的生長,產臭微生物的數量大幅度減少(若使用的化學除臭劑濃度較高,也可能滅活全部的產臭微生物)。在經過預設時間后,化學除臭劑的化學環境減弱,可能會產生新的產臭微生物。此時向臭源投放微生物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中所含有的微生物數量遠大于產臭微生物,使得微生物除臭劑能夠迅速將產臭微生物產生的少量臭味物質快速分解,并抑制產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最終破壞產臭微生物的存活環境,從根源上避免臭味物質的產生。
硫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的配合使用,能夠使微生物除臭劑達到更好的除臭效果,各個微生物能夠針對性的分解特定的臭味物質,達到更快速的除臭效果。例如,硫細菌可將硫化物,例如硫化氫,最終氧化為硫酸鹽等無臭物質。芽孢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具有原始光能合成體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厭氧條件下進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細菌的總稱,其廣泛存在于地球生物圈的各處。它能夠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熱為能源,將土壤中的硫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質為無害物質。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機物、有害氣體(硫化氫等)及二氧化碳、氮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等。是肥沃土壤和促進動植物生長的主要力量。芽孢菌的代謝物質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還可以成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養分。芽孢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會增殖。例如:va菌根以芽孢菌分泌的氨基酸為食餌,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與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化學除臭劑常用的酸有次氯酸、鹽酸、草酸、硫酸等,酸可選用一種或多種酸的混合物。常用的堿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等,堿可以選用一種或多種堿的混合物。常用的強氧化劑有高鐵酸鹽、臭氧、高錳酸鉀、次氯酸鹽或是任意幾者的混合物。
臭源在投放微生物除臭劑之前所經過的預設時間為3~7天(即3~7d)。若在噴灑化學除臭劑后立即投放微生物除臭劑,此時化學除臭劑的化學環境也會影響微生物除臭劑中微生物的生長,最后達到的除臭效果也不夠理想。若預設時間過長,則新出現的產臭微生物數量會較為龐大,投放少量的微生物除臭劑可能達不到除臭的效果,投放大量的微生物除臭劑成本又會過高。因此,選擇合適的預設時間不僅能夠為微生物除臭劑中的微生物提供較好的存活環境,還能利用較少的微生物除臭劑達到徹底止臭的目的。較佳地,預設時間可以為4~6天。
較優地,強氧化劑可以選用高鐵酸鹽(例如高鐵酸鈉、高鐵酸鉀等)。高鐵酸鹽是六價的鐵鹽,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強氧化性可以滅活大部分微生物,減少產臭微生物的數量,有利于后期微生物除臭劑作用于臭源。高鐵酸鹽除臭主要是氧化掉諸如硫化氫、甲硫醇、甲基硫、氨氣等惡臭物質,將其轉化為安全無味的物質。由于高鐵酸鹽在整個ph值范圍都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因而對于各個領域的除臭,尤其是淤泥除臭,其效果都較為理想。
當化學除臭劑噴灑至臭源上時,可選地將化學除臭劑霧化后再噴灑至臭源。霧化后的化學除臭劑能夠進一步增加與臭源的接觸面積,更容易到達臭源內部,進行更徹底的除臭。
較優地,采用風炮機將化學除臭劑進行霧化并噴灑至臭源。在噴灑過程中,可選地變換風炮機朝向臭源的貯存區域內的俯仰角,以加強化學除臭劑在臭源內的滲透程度,達到更好的除臭效果。當然,也可以通過翻動臭源改變貯存區域與風炮機的相對角度。
通過改變風炮機內的霧化壓力,可控制化學除臭劑的霧化程度。化學除臭劑的霧化程度越大,其與臭源的接觸面積、反應面積就越大,達到的除臭效果更好,對產臭微生物的抑制、破壞效果也更好,提高后期微生物除臭劑中微生物的競爭優勢。
當然,例如在垃圾場新堆放的垃圾還未發出臭味,此時垃圾中含有的產臭微生物可能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此時可以選擇只投放微生物除臭劑,使微生物除臭劑中微生物的數量遠大于產臭微生物的數量,便可達到徹底除臭的目的。這種在臭源發出臭味前提前處理臭源的方式,進一步減少了化學試劑的使用,對環境和人體均有益。
為了使臭源周圍的環境更好,還可以在投放微生物除臭劑后,向臭源噴灑具有香氣的植物萃取液。植物萃取液在改善空氣的同時,對人體也無害。
植物中具有除臭作用的有效成分包括多酚類物質、黃酮類化合物、鞣質類的單體等。例如綠茶萃取液、姜科萃取液、槐樹萃取液、桑葉萃取液、蒲公英萃取液、蘑菇萃取液、橄欖葉萃取液等均含有豐富的有效除臭成分。若單獨采用具有香氣的植物萃取液除臭,只能對已經釋放出的臭味物質進行除臭,不能從根源上除去臭味的源頭。當然,本發明實施例中已經事先采用化學除臭劑和微生物除臭劑對臭源進行了徹底的除臭,因此,植物萃取液的選擇也可以更多樣化。可選用不含有效除臭成分的植物萃取液作為改善空氣的芳香劑,例如薰衣草萃取液、玫瑰萃取液等。也可以選用綠茶萃取液、姜科萃取液、槐樹萃取液、桑葉萃取液、蒲公英萃取液、蘑菇萃取液、橄欖葉萃取液等富含有效除臭成分的植物萃取液中的一種或多種作為改善空氣的芳香劑。當然,選用綠茶萃取液、姜科萃取液、槐樹萃取液、桑葉萃取液、蒲公英萃取液、蘑菇萃取液、橄欖葉萃取液等萃取液的混合液時,空氣質量的改善效果更好。
本發明提供的除臭方法的具體實施步驟舉例如下:
(1)將酸、堿或者強氧化劑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配制得到10~20g/l的化學除臭劑,備用。
(2)將發酵培養好的硫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中的一種或多種菌液混合,得到微生物除臭劑,其中菌體含量0.5~5×108cfu/ml。
(3)將步驟(1)制備得到的化學除臭劑按一定比例稀釋后均勻噴灑于需要脫臭的臭源中,化學除臭劑使用量為5~30g/m3臭源。其中臭源可以是果蔬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池厭氧污泥等。酸、堿能提供一個較高或則較低的ph環境,能抑制并殺死大部分產臭氣微生物,同時酸和堿能吸收中和臭源中的氨氣和硫化氫,從而減少惡臭氣體的排放。強氧化劑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滅活殺死大部分微生物,減少產臭微生物的數量,強氧化劑主要是氧化諸如硫化氫、甲硫醇、甲基硫、氨氣等惡臭物質,將其轉化為安全無味的物質。
(4)噴灑化學除臭劑3~7d后,將步驟(2)制備得到的微生物除臭劑按一定比例稀釋后均勻噴灑于臭源中,微生物除臭劑使用量為0.1~1×108cfu/m3臭源。在經過預設時間后,化學除臭劑的化學環境減弱,可能會產生新的產臭微生物。此時向臭源投放微生物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中所含有的微生物數量遠大于產臭微生物,使得微生物除臭劑能夠迅速將產臭微生物產生的少量臭味物質快速分解,并抑制產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最終破壞產臭微生物的存活環境,從根源上避免臭味物質的產生。
(5)噴灑微生物除臭劑后,可根據化學除臭劑的除臭效果,將適量的植物萃取液稀釋后噴灑于臭源表面,植物萃取液使用量為5~50ml/m3臭源。植物萃取液中含有酚類物質、黃酮類化合物、鞣質類的單體等具有除臭作用的物質,在已經投放化學除臭劑和微生物除臭劑的臭源表面噴灑植物萃取液能進一步的對已經釋放排除的惡臭物質進行除臭,同時選用含有芳香氣味的植物萃取液能改善臭源周邊空氣環境,使除臭效果達到最大化。
(6)定期對臭源除臭效果進行評價,在有新的臭源物質加入或則除臭效果有所降低時,可適量補加微生物除臭菌劑和植物萃取液。
其中,步驟(3)、(4)中噴灑化學除臭劑和微生物除臭劑可采用風炮機霧化或灑水器直接噴灑,且噴灑過程中較優地可對臭源堆體不斷翻堆,使化學除臭劑和微生物除臭劑與臭源混合均勻。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除臭劑,包括用于在對臭源進行除臭時被分別獨立地且依次使用的化學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微生物除臭劑包括硫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除臭劑包括酸、堿、強氧化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除臭劑各組分的配合使用,能夠達到更徹底的除臭效果。單一采用化學除臭劑除臭,其用量較大,且其除臭效果只能保持一段時間。由于用量大,也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有悖于環保的理念。結合微生物除臭劑使用時,只需使用濃度較小的化學除臭劑,例如1~2ppm,既避免了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也能達到除臭的目的,且除臭效果更好,除臭更徹底。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征和性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配制含10g/l氫氧化鈉的化學除臭劑溶液,備用。選用植物乳酸菌和生香酵母菌作為微生物除臭劑的有效成分,其中植物乳酸菌含量3.2×108cfu/ml,酵母菌0.5×108cfu/ml,然后按照1:2比例混合得到微生物除臭劑。
在100l的有機玻璃反應器中裝入80kg果蔬、生活垃圾,將100ml的化學除臭劑溶液稀釋5倍至500ml,經噴霧器噴灑至垃圾表面、噴灑過程中不斷翻堆盡量保證噴灑均勻,等待4天后,將制備好的100ml生物除臭劑稀釋5倍至500ml,然后用噴霧器均勻噴灑于垃圾堆體中,噴灑過程中不斷翻堆。
本實施例中氫氧化鈉可采用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等代替。
實施例2
配制含10g/l高鐵酸鈉、5g/l高錳酸鉀的化學除臭劑溶液,備用。選用硫微螺菌和紅螺菌作為微生物除臭劑的有效成分,其中硫微螺菌含量1.5×108cfu/ml,紅螺菌1.0×108cfu/ml,然后按照1:1比例混合得到微生物除臭劑。
將10l的化學除臭劑溶液稀釋5倍至50l,經風炮機霧化后噴灑至面積100m2,厚度0.5m的垃圾堆上,在噴灑過程中需用鏟車對堆體不斷翻堆使其混合均勻,等待3天后,將制備好的10l微生物除臭劑稀釋至50l,然后用風炮機噴灑至堆體中,噴灑過程中需不斷翻堆。
本實施例中,化學除臭劑溶液中還可以加入次氯酸鹽溶液。
實施例3
配制濃度為2%的次氯酸溶液,備用。選用硫化葉菌、生香酵母菌、芽孢桿菌作為微生物除臭劑的有效成分,將發酵好的3種菌液按照體積比2:3:1混合得到微生物除臭劑。
將10l的次氯酸溶液稀釋10倍至100l,經灑水器直接噴灑至面積100m2,厚度0.5m的豬糞糞便堆體中,噴灑過程同時翻堆。等待5天后,微生物除臭菌劑稀釋至100l,然后均勻噴灑至豬糞堆體中,噴灑過程同時對豬糞翻堆。翻堆結束后在堆體表面噴灑桑葉萃取液、蒲公英萃取液、蘑菇萃取液、橄欖葉萃取液的混合物500ml。
本實施例中的次氯酸也可用鹽酸代替。
實施例4
配制濃度為2%的硫酸、10g/l的高錳酸鉀溶液,備用。選用植物乳酸菌、紅螺菌、芽孢桿菌、酵母菌作為微生物除臭劑的有效成分,將發酵好的4種菌液按照體積比1:2:1:1混合得到微生物除臭劑。
將10l的化學除臭劑溶液稀釋至80l,經灑水器直接噴灑至面積100m2,厚度0.5m的豬糞糞便堆體中,噴灑過程同時翻堆。等待7天后,將10l微生物除臭菌劑稀釋至80l,然后均勻噴灑至豬糞堆體中,噴灑過程同時對豬糞翻堆。翻堆結束后在堆體表面噴灑綠茶萃取液、姜科萃取液、槐樹萃取液、桑葉萃取液、蒲公英萃取液、蘑菇萃取液、橄欖葉萃取液的混合物300ml。
對比例
購買市售的高鐵酸鈉除臭劑(濃度3mol/l,用量2l),稀釋至100l后均勻噴灑至面積100m2,厚度0.5m的豬糞糞便堆體中,噴灑過程同時翻堆。
試驗例
噴灑化學除臭劑后,分別于0d、3d、10d、20d、50d用惡臭分析儀檢測實施例1~4和對比例的堆體周圍惡臭物質濃度,結果如下所示:
表1為各實施例和對比例的臭氣強度對比結果,其中臭氣強度單位為ou。1級為無氣味;2級為能夠確定氣味性質的較弱氣味;3級為很容易聞到明顯氣味;4級為較強的氣味;5級為很強的氣味。表2為各實施例和對比例的氨氣濃度對比結果,氨氣濃度單位為mg/m3。表3為各實施例和對比例的硫化氫濃度對比結果,硫化氫濃度為mg/m3。
表1臭氣強度對比
表2氨氣濃度對比
表3硫化氫濃度對比
由以上結果對比可知,本發明提供的除臭方法以及除臭劑能夠長時間抑制臭味,并達到除去臭味物質、抑制臭味物質再生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