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醫用引流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66459閱讀:295來源:國知局
醫用引流固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引流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上,腦科危重病人常需行腰大池引流或腦室外引流術,引流血液、腦脊液或感染性腦液,要求引流瓶的引流管口保持在外耳道口平面以上約10~15cm,每小時引流量約10ml,以便保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引流過度導致低顱壓誘發出血等事件,引流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醫護人員要仔細觀察引流通暢情況、保持引流管口恒定的高度及引流液性狀、引流量。該類危重病人多為昏迷狀態,容易并肺部感染、褥瘡、深靜脈栓塞,按護理常規,需要每2小時翻身拍背,以促進排痰、防褥瘡及深靜脈栓塞。該類患者同時需嚴密監測中心靜脈壓(cvp),將床頭搖高約30度左右,目的是降低顱內壓。

其中,目前腦科病人術后翻身拍背流程如下:(1)關閉腦室外引流管或腰大池引流管,將床頭搖平,翻身拍賣背;(2)搖高床頭約30度左右(目測,估計角度),重新調整引流瓶的引流管口高度(用直角尺度量,常規高于外耳道平面口約10~15cm),再開放引流管。常規每個患者兩小時搖平床頭翻身拍背,每天12次,每次用于開關閉引流管及重新調整引流瓶的引流管口高度的時間3分鐘,每天耗費時間為36分鐘,存在操作復雜及耗費時間長的缺點。

再者,目前腦科病人術后測中心靜脈壓(cvp)臨床操作流程如下:(1)測中心靜脈壓(cvp)時,首先關閉引流管,搖平床頭,調整腋中線為零點,測中心靜脈壓(cvp);(2)重新將床搖高約30度左右(目測,估計角度),重新調整引流瓶的引流管口高度(用直角尺度量,常規高于外耳道平面口約10~15cm),再開放引流管。假如一個患者每天測中心靜脈壓(cvp)每4小時一次,則要重復上述操作6次,則每次用于開關閉引流管及重新調整引流管高度的時間4分鐘,每天需耗時18分鐘,合計每一例患者耗費時間54分鐘,也存在操作復雜及耗費時間長的缺點。

另外,現有的上述操作還存在以下弊端:(1)容易忘記關閉引流管,可能會導致反流,增加顱內感染概率;也容易忘記開放,增加顱內壓,可能誘發腦疝事件;(2)床頭角度憑目測,不準確,誤差大;(3)直角尺度量中心靜脈壓(cvp)及調整腦室引流瓶的引流管高度也有不少的誤差,造成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的豎直距離調整誤差較大,顱內壓、中心靜脈壓(cvp)度量不準確。

因此,急需要一種醫用引流固定裝置來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用引流固定裝置,該醫用引流固定裝置操作簡單快捷,耗時少,在操作過程中無需再進行開閉引流瓶的引流管的操作,床頭搖高角度更為準確,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的豎直距離調整更為準確,顱內壓、中心靜脈壓(cvp)度量更為準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醫用引流固定裝置,包括:

固定夾;

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固定于所述固定夾上;

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繞一垂直所述第一支撐桿的第一水平軸呈可轉動調整的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上;

第一掛座,所述第一掛座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

標尺,所述標尺的頂部繞一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軸的第二水平軸自由轉動的樞接于所述第一掛座上,所述標尺上具有零刻度線、位于零刻度線的下方的負刻度線及位于零刻度線上方的正刻度線;

第二掛座,所述第二掛座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所述標尺上;

引流瓶,所述引流瓶可拆卸的設于所述第二掛座上;

旋轉基座,所述旋轉基座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所述標尺上;

旋轉安裝座,所述旋轉安裝座繞所述標尺的軸心線可轉動調整的設于所述旋轉基座上;

對位指示燈,所述對位指示燈沿所述旋轉安裝座的徑向固定于所述旋轉安裝座上;

角度盤,所述角度盤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的頂部,且所述角度盤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軸;及

指針,所述指針繞一垂直所述角度盤的第三水平軸自由轉動的樞接于所述角度盤上并指示所述角度盤上的刻度。

較佳地,所述第一水平軸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所述第一支撐桿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軸上。

較佳地,所述醫用引流固定裝置還包括第一樞接座及第二樞接座,所述第一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撐桿的頂部,所述第二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底部,所述第一水平軸固定于所述第二樞接座上,所述第一樞接座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軸上。

較佳地,所述第一掛座上設有第一快拆夾,所述第一快拆夾夾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

較佳地,所述第二掛座上設有第二快拆夾,所述第二快拆夾夾緊固定于所述標尺上;所述旋轉基座上設有第三快拆夾,所述第三快拆夾夾緊固定于所述標尺上。

較佳地,所述醫用引流固定裝置還包括限位導向板,所述限位導向板沿平行所述角度盤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管上,所述標尺的下端滑動抵觸于所述限位導向板上。

較佳地,所述旋轉基座的頂部形成有環形連接座,所述環形連接座上形成有環形臺階,所述旋轉安裝座可轉動的套設于所述環形臺階上。

較佳地,所述環形臺階的底部向上凸伸形成有若干沿所述環形臺階的圓周方向間隙開布置的弧形凸塊,所述旋轉安裝座的底部開設有環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塊卡合所述環形凹槽內。

較佳地,所述弧形凸塊的頂部形成有朝上的第一嚙合齒排,所述環形凹槽的槽底形成有朝下的第二嚙合齒排,所述第一嚙合齒排嚙合于所述第二嚙合齒排。

較佳地,所述環形臺階的頂部沿所述環形臺階的徑向向外凸伸形成有限位凸塊,所述旋轉安裝座的內側壁上形成有避讓通道;所述避讓通道遠離于所述限位凸塊時,所述限位凸塊阻擋所述限位凸塊脫離于所述環形臺階;所述避讓通道對位于所述限位凸塊時,所述限位凸塊可卡入所述避讓通道而允許所述旋轉安裝座脫離于所述環形臺階。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的第一支撐桿固定于固定夾上,第二支撐桿繞一垂直第一支撐桿的第一水平軸呈可轉動調整的連接于第一支撐桿上;第一掛座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第二支撐桿上,標尺的頂部繞一平行于第一水平軸的第二水平軸自由轉動的樞接于第一掛座上,標尺上具有零刻度線、位于零刻度線的下方的負刻度線及位于零刻度線上方的正刻度線;第二掛座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標尺上,引流瓶可拆卸的設于第二掛座上;旋轉基座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標尺上,旋轉安裝座繞標尺的軸心線可轉動調整的設于旋轉基座上,對位指示燈沿旋轉安裝座的徑向固定于旋轉安裝座上;角度盤固定于第二支撐桿的頂部,且角度盤垂直于第一水平軸,指針繞一垂直角度盤的第三水平軸自由轉動的樞接于角度盤上并指示角度盤上的刻度。故,在使用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時,只需通過固定夾夾緊固定于床板的位于水平位置的床頭位置上,此時第一支撐桿及第二支撐桿均處于豎直位置,指針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轉動至指示角度盤上的0度位置。操作搖高床板的床頭,至觀察到指針指示角度盤上所需的角度位置,則指示床頭搖高至所需角度。故,通過指針和角度盤能夠方便準確的觀察床頭搖高的角度,避免目測床頭搖高角度帶來的誤差,保障床頭搖高角度準確,減小誤差。然后,再將第二支撐桿轉動調整至豎直狀態,使得標尺也處于豎直狀態,再調整對位指示燈至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所需的距離,再調整第一掛座在第二支撐桿上的豎直位置,以調整標尺在第二支撐桿上的豎直位置,使得對位指示燈對準病人的外耳道口或腋中線,通過對位指示燈的指示,更為方便醫護人員觀察進行對位的操作,從而實現調整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至所需的豎直距離,操作簡單,方便,且更為快捷,并使得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的豎直距離調整更為準確,減少誤差。其中,當需要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時,將床板的床頭搖至水平位置,因床頭的角度變化較小,則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變化極小,并保持在允許的變化范圍內,故仍然能夠保持引流通暢,及保持正常的引流液性狀和引流量,能夠保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引流過度導致低顱壓誘發出血等事件和引流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的情況,故,在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的操作過程中不用進行開閉引流瓶的引流管,也不用重新調整引流瓶的引流管口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操作更為簡單快捷,大大縮短了操作所需的時間,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通過標尺能夠準確度量顱內壓或中心靜脈壓(cvp)數值。另外,在操作過程中無需再進行開閉引流瓶的引流管的操作,避免導致反流,并降低顱內感染概率,以及避免增加顱內壓而誘發腦疝事件,減少不良醫療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的旋轉基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的旋轉安裝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包括固定夾10、第一支撐桿20a、第二支撐桿20b、第一掛座30a、標尺40、第二掛座30b、引流瓶50、旋轉基座60、旋轉安裝座70、對位指示燈80a、角度盤80b及指針80c,第一支撐桿20a固定于固定夾10上,固定夾10優選為彈簧夾,結構簡單,使用更為方便,但并不以此為限。第二支撐桿20b繞一垂直第一支撐桿20a的第一水平軸91呈可轉動調整的連接于第一支撐桿20a上;第一掛座30a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上,標尺40的頂部繞一平行于第一水平軸91的第二水平軸92自由轉動的樞接于第一掛座30a上,標尺40上具有零刻度線、位于零刻度線的下方的負刻度線及位于零刻度線上方的正刻度線,其中,在本實施例中,較優是,測量顱內壓及中心靜脈壓(cvp)的刻度線均位于標尺40的正面,結構更為簡單緊湊。第二掛座30b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標尺40上,引流瓶50可拆卸的設于第二掛座30b上,較優是,引流瓶50可拆卸的夾緊固定于第二掛座30b上;旋轉基座60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標尺40上,旋轉安裝座70繞標尺40的軸心線可轉動調整的設于旋轉基座60上,對位指示燈80a沿旋轉安裝座70的徑向固定于旋轉安裝座70上;角度盤80b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的頂部,且角度盤80b垂直于第一水平軸91,指針80c繞一垂直角度盤80b的第三水平軸93自由轉動的樞接于角度盤80b上并指示角度盤80b上的刻度。故,在使用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時,只需通過固定夾10夾緊固定于床板的位于水平位置的床頭位置上,此時第一支撐桿20a及第二支撐桿20b均處于豎直位置,指針80c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轉動至指示角度盤80b上的0度位置。操作搖高床板的床頭,至觀察到指針80c指示角度盤80b上所需的角度位置,則指示床頭搖高至所需角度。故,通過指針80c和角度盤80b能夠方便準確的觀察床頭搖高的角度,避免目測床頭搖高角度帶來的誤差,保障床頭搖高角度準確,減小誤差。然后,再將第二支撐桿20b轉動調整至豎直狀態,使得標尺40也處于豎直狀態,對位指示燈80a位于標尺40的零刻度線上,再調整對位指示燈80a至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所需的距離,再調整第一掛座30a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豎直位置,以調整標尺40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豎直位置,使得對位指示燈80a對準病人的外耳道口或腋中線,通過對位指示燈80a的指示,更為方便醫護人員觀察進行對位的操作,從而實現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至所需的豎直距離,操作簡單,方便,且更為快捷,并使得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的豎直距離調整更為準確,減少誤差。其中,當需要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時,將床板的床頭搖至水平位置,因床頭的角度變化較小,則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變化極小,并保持在允許的變化范圍內,故仍然能夠保持引流通暢,及保持正常的引流液性狀和引流量,能夠保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引流過度導致低顱壓誘發出血等事件和引流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的情況,故,在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的操作過程中不用進行開閉引流瓶50的引流管51,也不用重新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操作更為簡單快捷,大大縮短了操作所需的時間,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通過標尺40能夠準確度量顱內壓或中心靜脈壓(cvp)數值。另外,在操作過程中無需再進行開閉引流瓶50的引流管51的操作,避免導致反流,并降低顱內感染概率,以及避免增加顱內壓而誘發腦疝事件,減少不良醫療事故。具體地,如下:

其中,第一水平軸91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上,第一支撐桿20a樞接于第一水平軸91上。具體地,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還包括第一樞接座20c及第二樞接座20d,第一樞接座20c固定于第一支撐桿20a的頂部,第二樞接座20d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的底部,第一水平軸91固定于第二樞接座20d上,第一樞接座20c樞接于第一水平軸91上。以實現第一水平軸91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上,第一支撐桿20a樞接于第一水平軸91上的安裝結構,結構更為牢固可靠。

較優者,第一掛座30a上設有第一快拆夾94,第一快拆夾94夾緊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上,以方便快捷的調整第一掛座30a在第二支撐管上的安裝位置,結構更為合理。且,第一快拆夾94優選為一體成型于第一掛座30a上,結構更為牢固可靠。

較優者,第二掛座30b上設有第二快拆夾95,第二快拆夾95夾緊固定于標尺40上,以方便快捷的調整第二掛座30b在標尺40上的安裝位置,結構更為合理。較優是,掛座上還形成有掛鉤31,以供掛置醫療器械等,使用更為方便。旋轉基座60上設有第三快拆夾96,第三快拆夾96夾緊固定于標尺40上,以方便快捷的調整旋轉基座60在標尺40上的安裝位置,結構更為合理。

較優者,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還包括限位導向板20e,限位導向板20e沿平行角度盤80b的方向固定于第二支撐管上,標尺40的下端滑動抵觸于限位導向板20e上,以導向標尺40擺動方向,放置標尺40朝靠近第二導向桿的方向擺動,保障標尺40能夠準確測量使用。

請參閱圖3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基座60的頂部形成有環形連接座61,環形連接座61上形成有環形臺階62,旋轉安裝座70可轉動的套設于環形臺階62上,以實現旋轉安裝座70轉動調整的設于旋轉基座60上的結構。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環形臺階62的底部向上凸伸形成有若干沿環形臺階62的圓周方向間隙開布置的弧形凸塊63,旋轉安裝座70的底部開設有環形凹槽71,弧形凸塊63卡合環形凹槽71內,使得旋轉安裝座70與環形臺階62的安裝連接結構更為牢固可靠。較優是,在本實施例中,弧形凸塊63的頂部形成有朝上的第一嚙合齒排64,環形凹槽71的槽底形成有朝下的第二嚙合齒排72,第一嚙合齒排64嚙合于第二嚙合齒排72,通過第一嚙合齒排64嚙合于第二嚙合齒排72的結構實現旋轉安裝座70與環形臺階62之間的定位,防止旋轉安裝座70的意外轉動,結構更為合理。更優是,在本實施例中,環形臺階62的頂部沿環形臺階62的徑向向外凸伸形成有限位凸塊65,旋轉安裝座70的內側壁上形成有避讓通道73;避讓通道73遠離于限位凸塊65時,限位凸塊65阻擋旋轉安裝座70脫離于環形臺階62;避讓通道73對位于限位凸塊65時,限位凸塊65可卡入避讓通道73而允許旋轉安裝座70脫離于環形臺階62。從而方便旋轉安裝座70的安裝或拆卸于環形臺階62。且在旋轉安裝座70轉動時,限位凸塊65阻擋于旋轉安裝座70的頂部,避免旋轉安裝座70脫離于環形臺階62,結構更為安全可靠。

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詳細說明:

在使用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時,只需通過固定夾10夾緊固定于床板的位于水平位置的床頭位置上,此時第一支撐桿20a及第二支撐桿20b均處于豎直位置,指針80c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轉動至指示角度盤80b上的0度位置。

接著,操作搖高床板的床頭,至觀察到指針80c指示角度盤80b上所需的角度位置,在本實施例中以30度為例,但并不以此為限,則指示床頭搖高至30度。

然后,使第二支撐桿20b朝豎直位置轉動調整,直至指針80c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指示角度盤80b上的0度位置,則第二支撐桿20b恢復至豎直位置,標尺40也處于豎直狀態。

接著,操作第三快拆夾96調整旋轉基座60在標尺40上的位置,以調整對位指示燈80a對準標尺40的零刻度線,同時,操作第二快拆夾95調整第二掛座30b在標尺40上的位置,以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對位指示燈80a到所需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以10~15cm度為例,但并不以此為限,再操作第一快拆夾94以調整第一掛座30a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豎直位置,以調整標尺40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豎直位置,使得對位指示燈80a對準病人的外耳道口,從而實現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至所需的豎直距離10~15cm,并且能夠準確的度量顱內壓。其中,可以通過轉動調整旋轉安裝座70來調整對位指示燈80a的朝向,以使得對位指示燈80a更準確的對準病人的外耳道口,且使用更為方便。

其中,當需要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時,將床板的床頭搖至水平位置,因床頭的角度變化較小,則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變化極小,并保持在允許的變化范圍10~15cm內,故仍然能夠保持引流通暢,及保持正常的引流液性狀和引流量,能夠保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引流過度導致低顱壓誘發出血等事件和引流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的情況,故,在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的操作過程中不用進行開閉引流瓶50的引流管51,也不用重新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操作更為簡單快捷,大大縮短了操作所需的時間,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再者,當需要進行腰大池引流操作時,調整標尺40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位置,使得對位指示燈80a對準病人的腋中線,再調整引流瓶50至對位指示燈80a至所需的距離,通過標尺40上的刻度線來觀察引流瓶50至對位指示燈80a距離刻度值,從而實現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腋中線至所需的豎直距離。同樣,在進行腰大池引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用進行開閉引流瓶50的引流管51,也不用重新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腋中線的豎直距離,操作更為簡單快捷,同樣能夠大大縮短了操作所需的時間,以及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的第一支撐桿20a固定于固定夾10上,第二支撐桿20b繞一垂直第一支撐桿20a的第一水平軸91呈可轉動調整的連接于第一支撐桿20a上;第一掛座30a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上,標尺40的頂部繞一平行于第一水平軸91的第二水平軸92自由轉動的樞接于第一掛座30a上,標尺40上具有零刻度線、位于零刻度線的下方的負刻度線及位于零刻度線上方的正刻度線;第二掛座30b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標尺40上,引流瓶50可拆卸的設于第二掛座30b上;旋轉基座60呈位置可調整的夾緊固定于標尺40上,旋轉安裝座70繞標尺40的軸心線可轉動調整的設于旋轉基座60上,對位指示燈80a沿旋轉安裝座70的徑向固定于旋轉安裝座70上;角度盤80b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0b的頂部,且角度盤80b垂直于第一水平軸91,指針80c繞一垂直角度盤80b的第三水平軸93自由轉動的樞接于角度盤80b上并指示角度盤80b上的刻度。故,在使用本發明的醫用引流固定裝置100時,只需通過固定夾10夾緊固定于床板的位于水平位置的床頭位置上,此時第一支撐桿20a及第二支撐桿20b均處于豎直位置,指針80c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轉動至指示角度盤80b上的0度位置。操作搖高床板的床頭,至觀察到指針80c指示角度盤80b上所需的角度位置,則指示床頭搖高至所需角度。故,通過指針80c和角度盤80b能夠方便準確的觀察床頭搖高的角度,避免目測床頭搖高角度帶來的誤差,保障床頭搖高角度準確,減小誤差。然后,再將第二支撐桿20b轉動調整至豎直狀態,使得標尺40也處于豎直狀態,再調整對位指示燈80a至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所需的距離,再調整第一掛座30a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豎直位置,以調整標尺40在第二支撐桿20b上的豎直位置,使得對位指示燈80a對準病人的外耳道口或腋中線,通過對位指示燈80a的指示,更為方便醫護人員觀察進行對位的操作,從而實現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至所需的豎直距離,操作簡單,方便,且更為快捷,并使得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或腋中線的豎直距離調整更為準確,減少誤差。其中,當需要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時,將床板的床頭搖至水平位置,因床頭的角度變化較小,則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變化極小,并保持在允許的變化范圍內,故仍然能夠保持引流通暢,及保持正常的引流液性狀和引流量,能夠保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引流過度導致低顱壓誘發出血等事件和引流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的情況,故,在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翻身拍背或監測中心靜脈壓(cvp)的操作過程中不用進行開閉引流瓶50的引流管51,也不用重新調整引流瓶50的引流管口52至外耳道口平面的豎直距離,操作更為簡單快捷,大大縮短了操作所需的時間,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通過標尺40能夠準確度量顱內壓或中心靜脈壓(cvp)數值。另外,在操作過程中無需再進行開閉引流瓶50的引流管51的操作,避免導致反流,并降低顱內感染概率,以及避免增加顱內壓而誘發腦疝事件,減少不良醫療事故。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滨海县| 县级市| 许昌县| 尖扎县| 桐城市| 和平县| 武邑县| 英山县| 永清县| 那坡县| 思茅市| 和硕县| 华安县| 河南省| 保康县| 离岛区| 延吉市| 潜江市| 鹤山市| 新疆| 中牟县| 三亚市| 永福县| 类乌齐县| 临漳县| 宜兴市| 德安县| 尚志市| 铜山县| 塘沽区| 邯郸县| 教育| 台中县| 葵青区| 合江县| 靖西县| 丹凤县| 彰化县| 乐业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