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與醫學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涉及防治兔巴氏桿菌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兔業得以迅速發展。養兔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方式向工廠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基本上滿足了人們對兔肉、兔毛的市場需求。然而,兔病仍然是危害和制約養兔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某些傳染病危害更甚,如兔巴氏桿菌病(俗稱兔出敗)等。該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其特征為急性敗血癥和出血性炎癥,家兔對該菌高度敏感,常引起大批家兔發病死亡,給養兔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該病菌分布廣泛,兔的帶菌率為35-70%。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我國北方多在春秋兩季,呈散發或地方流行性。現有技術中公開的用于防治兔巴氏桿菌病的藥物主要有菌苗、血清、西藥和中獸藥四大類。雖然四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有待于技術創新。如國產兔巴氏桿菌菌苗,雖有良好的預防療效,但在實踐中發現,有些養兔者在免疫程序、接種時間、接種劑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而導致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免疫失敗,更有甚者不做免疫,從而導致本病發生;市售的抗出敗多價血清可用于本病的應急防治,但因其成本較高,且在使用時仍需配合抗菌西藥治療,在臨床實踐中極少應用,至今未能大面積推廣應用;市售的西藥如抗生素類(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等)、磺胺類藥物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隨著多年長期應用,甚至亂用、濫用,其療效逐年降低,用量則逐年增加,耐藥性菌株的不斷形成已是不爭的事實,且有潛在的藥殘隱患,對兔肉食品安全構成威脅;其它市售的中獸藥如兔敗靈、兔敗康等雖無上述西藥之弊端,但在配方構成和應用方法上也存在某些技術缺陷,要么因配方不嚴謹而療效欠佳,要么在應用方法上常將藥物散劑直接拌料喂服,延緩了病兔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速率,防治效果也不盡人意。因此,很有必要對防治兔巴氏桿菌病的藥物進行技術創新。
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療效確切、治愈率較高、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且便于應用的防治兔巴氏桿菌病的純中草藥藥物。
技術實現要素:
: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發明人進行了多年試驗研究和反復驗證,付出了大量的艱辛勞動,不斷探索并篩選出多個中草藥配方,經優化設計和重復實踐,最終確定了本發明的配方,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金銀花5-15份、桉葉5-15份、生石膏5-15份、知母5-15份、辛夷4-12份、黃芩4-12份、黃柏4-12份、秦皮4-12份、紫珠3-9份、仙鶴草3-9份、藕節3-9份、茜草3-9份、大黃2-6份、梔子2-6份、甘草2-6份、大棗2-6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目篩,混拌均勻即可得本發明成品。
本發明藥物的用法用量如下:
a.用法:根據兔群數量、病情、用量稱藥粉倒入瓷缸或其它陶瓷容器內(忌用鐵、鋁等金屬容器,以免發生反應,影響療效),再加入藥粉量5-10倍沸水蓋口浸燜30-60分鐘,這樣可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待藥液溫度降至常溫時,再按沸水量或藥液量加入10%的白糖或葡萄糖和200ppm的vc原粉;目的是及時補充病兔體內的能量和體液,并有一定的解毒效力。如此配好的藥液于傍晚前一次投服,重者灌服,連用3-5天為一個療程。
b.用量:治療量1-2g/只.日,預防量0.5-1.0g/只.日,連服3-5天。
方劑解析:
本發明是根據祖國傳統的中獸醫學理論,結合兔巴氏桿菌病的特征及多年臨床實踐辨證而設計的。中獸醫認為:病兔和健康帶菌兔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可污染飼料、飲水、用具及環境,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本病。當兔體抗病力強或稱衛氣充盈時,能抑制或抵抗病菌難以侵入營血而不發病;而一旦受氣溫突變、通風不良、籠舍擁擠、長途運輸、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不好或感染其它疾病等應激因素,即可引起本病在兔群中暴發。臨床上當兔體衛外能力減弱時,病邪經口鼻侵入肺胃,熱蒸化毒,氣分毒邪不解,漸入營分、血分,邪熱漸盛,迫血妄行,以至氣滯血瘀,熱沖咽喉。故臨床表現精神萎靡、食欲減少或拒食、呼吸困難,體溫升高至41℃以上。故流漿液性膿性鼻涕,多數兔下痢,呈全身性敗血癥狀,剖檢病死兔可見呼吸系統等臟器的出血性病變。本病屬中獸醫學的溫病范疇。因此,對本病宜確立清熱解毒、瀉肺利咽、止血化瘀為治則。故本配方中首先確立金銀花、桉葉、生石膏、知母4味藥強強聯合組成主力方陣為君藥,以確保本發明清熱解毒、瀉火涼血之功效;再選善治鼻病的辛夷、善清肺熱的黃芩、除下焦濕熱之佳品黃柏、集祛痰、止咳、平喘、除濕熱、止瀉痢于一身的秦皮為臣藥,以協助君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另調紫珠、仙鶴草、藕節、茜草4味共為佐藥,意在強化止血之功效,以助君臣之藥效;又派大黃、梔子、甘草、大棗4味為使藥,旨在調和諸藥、緩和藥性,分別從消化道和泌尿道驅殘余邪毒以體外,達到攻邪而不傷正,還可免“閉門留寇”之憂。
綜觀全方,本發明配方嚴謹,緊扣治則,君、臣、佐、使各司其職,盡顯其長,且協調聯動、共奏藥功。此外,在臨床應用時,又增加了糖類和vc兩個外援藥物,既補給養、又散毒力,更強化了本發明的驅邪扶正作用。因此,本發明比其它相關藥物具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供試時間:2011年10月。
供試地點:河北省玉田縣趙文華養兔場。
供試兔群:92-105日齡,226只商品代青紫蘭兔,因氣候變化、陰雨連綿而發生兔巴氏桿菌病,飼養管理條件相同,均未接種兔巴氏桿菌疫苗。
供試藥物:即本發明的純中藥制劑,各味原料藥均購自河北省安國市東方藥城,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金銀花5份、桉葉5份、生石膏5份、知母5份、辛夷4份、黃芩4份、黃柏4份、秦皮4份、紫珠3份、仙鶴草3份、藕節3份、茜草3份、大黃2份、梔子2份、甘草2份、大棗2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目篩,混拌均勻即可得本發明成品。
試驗組:113只,用本發明藥物治療。
對照組:113只,用西藥鏈霉素治療。
試驗組步驟如下:
①稱藥:每只兔每天用藥1g,共稱取113g本發明藥物倒入瓷缸內。
②浸泡:往缸內加沸水565g,加蓋浸燜30分鐘。
③加藥:待藥汁溫度降至20-25℃時,加入56.5g白糖和0.113gvc原粉,攪拌均勻。
④投服:在傍晚喂食前,給兔群一次性投入該藥液(含藥渣),任兔群自由飲服、采食,重者灌服。
⑤療程:連續用藥5天。
對照組:采用鏈霉素肌內注射,每公斤體重1萬單位,每日2次,連用5天。
試驗結果列于下表單位:只.%
結果表明: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治愈率高出8.85個百分點。
實施例2:
供試時間:2012年3月。
供試地點:河北省遵化市劉二妮養兔場。
供試兔群:90-115日齡,282只商品代加利福尼亞兔,因氣候變化、兔群擁擠等因素發生兔巴氏桿菌病,飼養管理條件相同,均未接種兔巴氏桿菌疫苗。
供試藥物:即本發明的純中藥制劑,各味原料藥采購同實施例1,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金銀花15份、桉葉15份、生石膏15份、知母15份、辛夷12份、黃芩12份、黃柏12份、秦皮12份、紫珠9份、仙鶴草9份、藕節9份、茜草9份、大黃6份、梔子6份、甘草6份、大棗6份。加工方法同實施例1。
試驗組:141只,用本發明藥物治療。
對照組:141只,用市售中獸藥兔敗康治療。
試驗組步驟如下:
①稱藥:每只兔每天用藥2g,共稱取282g本發明藥物倒入瓷缸內。
②浸泡:往缸內加沸水2820g,加蓋浸燜60分鐘。
③加藥:待藥汁溫度降至20-25℃時,加入282g葡萄糖和0.564gvc原粉,攪拌均勻。
④投服:同實施例1。
⑤療程:連續用藥3天。
對照組:稱取兔敗康282g,每只兔用量同試驗組,直接拌精飼料投服,連續用藥3天。
試驗結果列于下表單位:只.%
結果表明: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治愈率高出8.9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