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一種牙科全冠牙體預備用裝置。
背景技術:
:全冠是口腔修復科最常見的一種修復體,覆蓋整個牙冠表面,可以用來修復缺損牙齒的形態、功能和美觀,還可以用作固定義齒的固位體;牙體缺損的病因有齲病、外傷、磨損、酸蝕和發育畸形等,是口腔醫學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如果缺損過大,需要用到全冠類修復體。下面以瓷全冠為例說明全冠的過程:1.口腔準備修整鄰牙及對頜過銳、過長或形態異常又妨礙修復的牙尖及邊緣嵴。2.牙體預備①舌面預備:先用倒錐形車針沿齦緣磨出深約1.0mm的溝,作為參照。再以適當的車針消除舌隆突至齦緣處的倒凹,并按照舌面解剖外形均勻磨除1.2~1.5mm的間隙。②唇面預備:以倒錐車針沿唇測齦緣磨出深1.0mm的溝,作為參照。再選用適當的車針按唇面外形均勻磨除1.2~1.5mm的牙作組織。③鄰面預備:用細金剛砂車針靠緊患牙鄰面沿切齦方向切割,使患牙與鄰牙接觸完全分離,并消除鄰面倒凹,應避免切割鄰牙的接觸點。預備體兩鄰面軸壁向切端會聚2°~5°。上前牙鄰面消除倒凹并加約1.0mm肩臺的寬度,磨除1.9~2.3mm,下前牙鄰面磨除1.7~1.9mm。④切端及頜面預備:前牙切端應磨除1.5mm,并形成向舌側傾斜45°的圓滑斜面,而下頜牙應預備成向唇側傾斜的斜面。磨牙頜面功能尖應磨除1.5~2.0mm,非功能尖為1.2~1.5mm。⑤肩臺預備:用柱狀車針將牙頸部的唇、鄰、舌面磨成90”的肩臺,其肩臺寬度為1.0mm,各部連續一致,其高度一般平齊齦緣或齦緣稍下(<2mm)。⑥完成:各個預備面應是連續、無倒凹、無尖銳棱角。否則應加以修改。最后用適當工具將各個面形成圓鈍光滑的表面。3.取印模及模型制作①選一合適的局部義齒托盤。②排齦,止血,清潔預備體特別是肩臺表面。③選擇專用的、精細印摸材如硅橡膠類等制取工作及對頜印模。印模應清晰、完整。④用硬質石膏及時灌注模型。模型應完整,齦緣清晰,無氣泡和瘤體。除包含患牙以外,還應至少包括患牙近遠中各一個完整鄰牙,方可交技術室制作。4.臨時冠修復牙體預備及印模制取完成以后,應采用預成臨時冠或自凝樹脂做暫時冠保護預備體,并以暫時粘固劑粘接。粘接前應注意清潔和消毒預備體及暫時冠。應避免暫時冠對牙齦或咬合造成創傷。暫時冠也應具有正常的解剖外形并高度拋光。5.瓷全冠的試戴、粘固及完成(1)試戴①檢查制作完成后的全瓷冠外形及內表面是否有缺陷或瘤體。瓷冠顏色是否與原比色一致。如有問題應做相應處理。②在工作模型上檢查瓷冠的就位、穩定、密合、鄰接、咬合等情況。③取下暫時冠,清潔預備體。④將瓷冠清潔后,在口內試戴。瓷冠就位順利且無明顯松動或翹動感。瓷冠與牙體頸緣密合良好,無明顯縫隙。冠與鄰牙接觸合適。如有問題應做相應調整和修改,必要時應返工重做。⑤在口內試戴和調改過程中,如對瓷冠表面光潔度和顏色損傷較大時,應從重新上釉和著色。⑥打磨,拋光,消毒,干燥后待用(如需噴砂,超聲清洗,氫氟酸制劑酸蝕預備體和粘固面等步驟,則具體方法按生產廠家要求)。(2)粘固①口內隔濕,將冠及預備體清潔,75%乙醇消毒。必要時干燥。②選用適當的粘固劑(具體使用方法按廠家要求),調拌后均勻涂布在預備體及冠內面將冠正確就位于預備體上,用手指壓緊,初步去除過多的粘接劑,在冠咬合面上放一紗團,囑患者咬緊。③待粘固劑結固后,仔細去除牙面、齦溝、鄰間隙等處多余的粘接劑。④再次檢查咬合及鄰牙接觸點。⑤如是臨時粘固,應規定復診日期。(3)完成①如在試戴、粘固及清除過程中刺激了牙齦組織,可局部使用碘甘油制劑以預防齦緣炎。②書寫病歷及醫囑(包括全瓷冠的使用和衛生指導)。【注意事項】1.瓷全冠的牙體預備切割牙體組織多,深度可達牙本質層,因此活髓牙預備應先做局部浸潤麻醉,以減少患者的痛苦。2.采取間歇磨切手法,隨時用冷水噴霧降溫以保護牙髓,禁止在無水冷卻情況下高速、連續磨切牙體組織,特別是在牙頸部預備時,應仔細操作。3.肩臺不能做成刃狀、羽狀、淺凹及斜面,以防冠邊緣抗力形下降。4.精修完成后的牙體表面應光滑圓鈍,不允許軸壁上有任何尖銳棱角,以防止瓷冠受應力而折裂。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活髓牙不宜做瓷全冠。可見全冠修復在取模前需進行牙體預備,即在患牙上進行磨切,為全冠修復留出空間,全冠牙體預備是牙科最常見操作之一。以后牙全瓷冠牙體預備要求舉例:要求錐度合適,內角圓鈍,肩臺清晰,肩臺寬度約0.8-1.0mm,且肩臺寬度均勻一致,光滑。可見全冠的牙體預備是整個全冠修復中的一大關鍵,是相當有難度的。只有牙體預備做得好,后續的取印模、牙冠加工制作以及后續的牙冠粘接修復才能夠順利完成。目前的全冠牙體預備主要靠金剛砂車針以及鎢鋼鉆等器械來完成,而這種方法技術要求高,只有技術熟練和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全冠牙體預備。以金剛砂車針為例,其頭部鉆頭外圍附著細小的金剛砂顆粒,這些金剛砂顆粒經過去雜、去磁、滾圓、提純處理,在鋒利度及耐磨度上表現優異。現有的技術方法中以牙科高速渦輪機帶動金剛砂車針直接磨切待處理的牙齒為主,過程中需要操作者能熟練控制預備時運轉的車針的角度、力度和方向,保證均勻地磨除牙體組織,為全冠修復獲取相對均勻的間隙和空間。以上方式帶來如下問題:1、對操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經驗要求,經驗豐富的醫師尚有較高失誤率,經驗少的醫生很難駕馭;2、在牙體預備過程中,金剛砂車針不僅會對待處理的牙齒進行磨切,還會對附近不需處理的牙齒造成損傷。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牙科全冠牙體預備用裝置,以降低對操作者的經驗要求。專利方案:一種牙科全冠牙體預備用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電機、控制電機運行的控制機構、冷卻系統以及由電機驅動的環形的磨切帶,磨切帶包括光滑面和設有金剛砂的打磨面。使用時,將本發明的磨切帶套在待處理牙齒上,打磨面與待處理牙齒接觸,磨切帶、電機以及待處理牙齒構成類似傳送帶的結構,其中電機主軸為主動輥,磨切帶為帶體,待處理牙齒作為張緊輥,然后操作控制機構,電機啟動帶動磨切帶轉動,打磨面將牙齒進行快速打磨,而打磨過程中冷卻系統也會及時對打磨面及打磨碎屑等進行冷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在加工過程中,打磨面與待處理牙齒的至少三個軸面進行接觸打磨,相較于采用金剛砂車針進行圍繞待處理牙齒的周向輪廓進行打磨,本發明不僅可以同時打磨多個軸面,提高效率,保證打磨質量,還能夠自行貼緊牙齒進行打磨,過程中無需人工操縱繞牙齒周向轉動;除此之外,本發明的光滑面與不需要打磨的鄰牙或者軸面接觸,避免了金剛砂車針使用時帶來的對鄰牙的傷害。2、在加工過程中,本發明的磨切帶可與待處理的牙齒形成相對密閉的空間,磨切帶可以充當減速帶、阻隔帶,打磨產生的碎屑等不易飛濺傷害病人口腔,同時磨切帶還能夠將碎屑帶至一處,便于統一進行處理,也避免了碎屑卡在牙齒之間難以清理。3、磨切帶磨削設備簡單,與金剛砂車針磨床相比,磨切帶磨床簡單得多,這主要是因為磨切帶質量輕,磨削力小,磨削過程中震動小,對牙齒產生的震動、損傷都遠低于金剛砂車針磨床。4、磨切帶磨削操作簡便,輔助時間少,不論是手動還是機動磨切帶磨削,其操作都非常簡便。從更換調整磨切帶到被加工工件的裝夾,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5、磨切帶磨削比大,裝置利用率高,切削效率高,使得切除同等重量或體積的材料所消耗的工具和能源費用減少,占用時間短。6、磨切帶磨削非常安全,噪音小,粉屑少,且易于控制,環境效益好。7、由于磨切帶本身質量很輕,即使斷裂也不會有傷人的危險。磨切帶磨削不象金剛砂車針那樣脫砂嚴重,特別是干磨時,磨屑構成主要是被加工工件的材料,很容易回收和控制粉塵。由于采用橡膠接觸輪,磨切帶磨削不會象金剛砂車針那樣形成對工件的剛性沖擊,故加工噪音很小,通常<70db。8、本發明的磨切帶在牙齒與牙齒的縫隙之間運行,磨切帶與牙齒呈面接觸,而且整個磨切帶會受到鄰牙的較好支撐,而金剛砂車針則為懸臂結構,運行過程中與牙齒呈線接觸,不易控制且易導致操作者的疲勞。本發明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法:完全改變了現有的預備理念,用一種全新的方法預備牙齒的四個軸面及成型肩臺。與現有的預備方法相比,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相對更低,對于口腔醫師來說掌握起來更加容易。現有的用傳統金剛砂車針預備牙體軸面要求操作者技術較高,只有經過很多次練習和不斷積累的經驗才能做好全冠牙體預備的軸面部分,既要求軸面均勻預備(磨切)合適厚度的牙體組織,又要形成寬度合適的肩臺,且預備面光滑,無明顯的凸凹點,表面平滑。而本專利采用的技術方法可以降低牙體預備的難度,按照操作流程,即使相對經驗欠豐富的醫生也能夠很快掌握,預備出達到臨床治療所需的備牙效果,給后續的全冠修復打下堅實的基礎。優選方案一,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磨切帶內壁為打磨面,外壁為光滑面。本方案的效果是:能夠形成軸面均勻預備(磨切)合適厚度的牙體組織。優選方案二,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磨切帶截面為l形,僅磨切帶底面為打磨面。本方案的效果是:能夠用于形成寬度合適的肩臺,且預備面光滑,無明顯的凸凹點,表面平滑。優選方案三,作為對基礎方案、優選方案一或者優選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冷卻系統為水冷系統,水冷系統包括用于裝水的容器及將水從容器口引至磨切帶表面的輸水管路。本方案的效果是:利用水冷的方式對本裝置進行冷卻的同時,還能夠及時清理病人的口腔,而且技術成熟,成本低。優選方案四,作為對基礎方案、優選方案一或者優選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控制機構為旋鈕式或者腳踏式。本方案的效果是:方便使用者操控控制機構控制本裝置的穩定運行。優選方案五,作為對基礎方案、優選方案一或者優選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金剛砂顆粒度大小為20-30μm或53-63μm或100-120μm或121-140μm。優選方案六,作為對基礎方案、優選方案一或者優選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磨切帶厚度為0.2mm。優選方案七,作為對優選方案一的進一步優化,磨切帶寬度為4mm或7mm或10mm。優選方案八,作為對優選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底面的寬度為0.5mm或0.8mm或1.0mm。優選方案九,作為對優選方案一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磨切帶的橫截面帶有錐度,且錐度為6°。本方案的效果為:錐狀的設計更能迎合人體牙齒的構造,且更加容易從牙冠部位插入至牙根部,同時利于磨切帶均勻打磨牙齒。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示意圖;圖2為牙齒預備前后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肩臺磨切條帶的示意圖;圖4為圖3的側視圖;圖5為圖1中軸面磨切條帶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肩臺磨切條帶使用狀態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肩臺磨切條帶1、肩臺磨切條帶底部2、肩臺3、待處理牙齒4、軸面磨切條帶5、打磨面6、控制機構7。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牙科全冠牙體預備用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電機、控制電機運行的控制機構、冷卻系統以及由電機驅動的環形的磨切帶,磨切帶包括光滑面和設有金剛砂的打磨面。使用時,將本發明的磨切帶套在待處理牙齒上,打磨面與待處理牙齒接觸,然后操作控制機構,電機啟動帶動磨切帶轉動,打磨面將牙齒進行快速打磨,而打磨過程中冷卻系統也會及時對打磨面及打磨碎屑等進行冷卻,在加工過程中,打磨面與待處理牙齒的至少三個軸面進行接觸打磨,相較于采用金剛砂車針進行圍繞待處理牙齒的周向輪廓進行打磨,本發明不僅可以同時打磨多個軸面,提高效率,保證打磨質量,還能夠自行貼緊牙齒進行打磨,過程中無需人工操縱繞牙齒周向轉動;除此之外,本發明的光滑面與不需要打磨的鄰牙或者軸面接觸,避免了金剛砂車針使用時帶來的對鄰牙的傷害。整個加工過程中,本發明的磨切帶可與待處理的牙齒形成相對密閉的空間,磨切帶可以充當減速帶、阻隔帶,打磨產生的碎屑等不易飛濺傷害病人口腔,同時磨切帶還能夠將碎屑帶至一處,便于統一進行處理,也避免了碎屑卡在牙齒之間難以清理。本發明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法:完全改變了現有的預備理念,用一種全新的方法預備牙齒的四個軸面及成型肩臺。與現有的預備方法相比,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相對更低,對于口腔醫師來說掌握起來更加容易。現有的用傳統金剛砂車針預備牙體軸面要求操作者技術較高,只有經過很多次練習和不斷積累的經驗才能做好全冠牙體預備的軸面部分,既要求軸面均勻預備(磨切)合適厚度的牙體組織,又要形成寬度合適的肩臺,且預備面光滑,無明顯的凸凹點,表面平滑。而本專利采用的技術方法可以降低牙體預備的難度,按照操作流程,即使相對經驗欠豐富的醫生也能夠很快掌握,預備出達到臨床治療所需的備牙效果,給后續的全冠修復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圖2、4和5所示,本發明包括軸面磨切條帶,其內壁為打磨面,外壁為光滑面,能夠形成軸面均勻預備(磨切)合適厚度的牙體組織。磨切帶磨削設備簡單,與金剛砂車針磨床相比,磨切帶磨床簡單得多,這主要是因為磨切帶質量輕,磨削力小,磨削過程中震動小,對牙齒產生的震動、損傷都遠低于金剛砂車針磨床。磨切帶磨削操作簡便,輔助時間少,不論是手動還是機動磨切帶磨削,其操作都非常簡便。從更換調整磨切帶到被加工工件的裝夾,這一切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磨切帶磨削比大,裝置利用率高,切削效率高,使得切除同等重量或體積的材料所消耗的工具和能源費用減少,占用時間短。磨切帶磨削非常安全,噪音小,粉屑少,且易于控制,環境效益好。由于磨切帶本身質量很輕,即使斷裂也不會有傷人的危險。磨切帶磨削不象金剛砂車針那樣脫砂嚴重,特別是干磨時,磨屑構成主要是被加工工件的材料,很容易回收和控制粉塵。由于采用橡膠接觸輪,磨切帶磨削不會象金剛砂車針那樣形成對工件的剛性沖擊,故加工噪音很小,通常<70db。如圖3、6所示,本發明還包括肩臺磨切條帶,其截面為l形,僅磨切帶底面為打磨面,能夠用于形成寬度合適的肩臺,且預備面光滑,無明顯的凸凹點,表面平滑。冷卻系統為水冷系統,水冷系統包括用于裝水的容器及將水從容器口引至磨切帶表面的輸水管路。水冷系統為現有技術中常規使用的水霧冷卻的方式即可。利用水冷的方式對本裝置進行冷卻的同時,還能夠及時清理病人的口腔,而且技術成熟,成本低。控制機構為旋鈕式或者腳踏式。方便使用者操控控制機構控制本裝置的穩定運行。機架上設有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部。方便將本裝置懸空固定,避免操作者一直手持整個裝置,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使用難度,緩解了牙體預備過程中口腔醫生的疲勞。軸面磨切條帶:單側有金剛砂的磨切帶,寬度大小有4mm/7mm/10mm可選,厚度設計為0.2mm(磨切面的顆粒度大小,決定磨切條的切削能力的大小,粗顆粒度的磨切條帶主要起磨切作用,細及極細顆粒度的磨切帶起到拋光作用)金剛砂顆粒度大小:分類尺寸用途粗121-140μm用于磨切成型標準100-120μm用于磨切成型細53-63μm用于拋光極細20-30μm用于拋光肩臺磨切條帶:下緣有金剛砂的肩臺磨切條帶(用于預備體肩臺的成型和拋光)。肩臺磨切條帶截面冠為類似“l”形,下端的寬度根據預備全瓷修復體的材料設計成0.5mm,0.8mm,1.0mm,僅有下端的下表面帶有金剛砂,具有切削功能,厚度為0.2mm。驅動磨切條帶運動的高速馬達。(可設計為接觸式手壓或腳踏開關)水冷系統:位于包含用于裝水的容器及將水從容器口引至磨切條帶表面的輸水管路。因為全冠修復體材質的不同,所需的間隙也不同,預備(打磨)的牙體量是不同的。在此以二氧化鋯全瓷冠的備牙為例,介紹本技術方法的步驟。在需要全冠修復的牙齒頰面及舌(腭)面用金剛砂車針各做一平行于齦緣的深溝,深溝應作在備牙設計的肩臺位置處,這一用于定位的溝可以有效阻止運轉的磨切條帶向齦方運動,使之在牙齒的固定區域反復運動。首先使用常規條帶(即用于軸面磨切的條帶),將磨切條帶繞牙齒一圈放置,使有金剛砂的一面朝向牙體表面。打開馬達開關,磨切帶被驅動在牙面反復磨切,容器中的水也順勢流出到磨切條帶上,用于降溫。先用粗顆粒的條帶將牙齒四個軸面均勻磨削,待牙齒的軸面的切削量接近到1mm時(約2-3min)(可調控馬達轉速,初學者建議設置較低轉速,磨切時間稍長;而熟練者可調高轉速,縮短所需切削時間)換用細顆粒度的切削條帶繼續磨切,并起到修型拋光的作用,約1min,待切削厚度達1mm時停止。用牙科專用的定深的探針檢查預備牙體的量是否合適。換用肩臺磨切條帶預備,成型拋光肩臺,約1min。后用常規金剛砂車針(如火焰形,水滴型鉆頭)預備牙齒的咬合面,調磨約1.5-2mm。對比實驗結果:設計對照實驗比較常規技術手段與本技術方案,分別安排有五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醫生(15人)和實習醫生(15人)參與,分別采用金剛砂車針的常規手段和本發明行全冠牙體預備。在石膏灌注的離體牙上進行全冠的牙體預備。實習醫生組:采用本技術方法行單顆牙的全冠牙體預備所需時間明顯減少(本技術平均為19分鐘,傳統技術為38分鐘)。按照全瓷牙全冠備牙標準進行評分,備牙質量評分(平均分值)明顯高于使用常規方法的分值。五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醫生組:采用本技術方法和常規方法行全冠牙體預備所需時間無明顯區別。備牙質量評分也無明顯區別。常規技術:實習醫生完成單顆牙預備時間遠遠大于有經驗的醫生,預備質量評分(平均5.8分)遠遠低于有經驗醫生。本技術方法:實習醫生在預備時間和有經驗醫生無明顯區別,質量上略差于有經驗醫生,但是總體能達到可以接受范圍(按10分滿分的評分標準,平均7.1分)。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僅在于:軸面磨切條帶的橫截面為上寬下窄的錐狀,且錐度為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