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治療口腔病的藥物,尤其是一種治療口腔病的粉劑及制備方法。商品名叫口腔珍珠散。
背景技術:
:引起口腔及口周皮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是單純皰疹病毒。人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當皰疹病毒接觸宿主易感細胞,病毒微粒進入細胞及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細胞核內合成蛋白質與氨基酸,并利用宿主細胞氨酸和酶,重新復制病毒微粒;然后通過胞漿、細胞膜向周圍擴散,引起急性發作的稱原發性單純皰疹;若機體在接觸該病毒后形成抗體,但量不足,當遇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感冒、過度疲勞,消化功能失調或局部機械刺激等因素,潛伏在細胞內的病毒則活躍、繁殖,引起復發,稱復發性單純皰疹。那么,口腔病毒性皰疹的癥狀有哪些呢,一是復發性皰疹性口腔炎,常見于成年人,30%-50%原發型皰疹感染后當全身抵抗力降低時發生。
復發性皰疹性口腔炎,癥狀表現為在唇紅粘膜與皮膚交界處有灼痛感、腫脹、發癢,繼之紅斑發皰,數目多,呈粟粒樣大小,常成簇。初期皰液稍黃透明,以后水皰高起擴大,相互融合,皰液變為混濁。
一般情況下,皰可持續24小時,隨后皰破裂后干涸結黃痂,痂皮脫落后不留瘢痕,但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病程約10天。
二是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單純皰疹病毒引起,6歲以下兒童多見,發病前多有與皰疹病患者接觸史。
1、潛伏期:單純皰疹進入人體后,有10天左右的潛伏期,患兒有躁動不安、發熱、頭痛、咽痛、啼哭拒食等癥狀。2~3日后體溫逐漸下降,可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出現病損,如唇、頰、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腭、牙齦和舌背。
2、水皰期:初起粘膜充血、發紅、水腫,并出現數目較多成簇的、針頭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皰,直徑約1~2mm,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繞以細窄的紅暈,也是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癥狀。
3、糜爛期:皰很快破裂,留有表淺潰瘍,可相互融合成較大的潰瘍,覆蓋黃白色膜,周圍充血發紅。此時唾液顯著增加,有劇烈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
總之,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癥狀一定要重視,從根本上做好防治工作。
治療這些病的一般方法是,服用牛黃解毒片,阿昔洛韋分散片;含服華素片,口炎靈,板藍根顆粒沖服等;注射阿昔洛韋和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后往往容易復發。
口腔病毒性皰疹的病因:
引起口腔及口周皮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是單純皰疹病毒。人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當皰疹病毒接觸宿主易感細胞,病毒微粒進入細胞及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細胞核內合成蛋白質與氨基酸,并利用宿主細胞氨酸和酶,重新復制病毒微粒;然后通過胞漿、細胞膜向周圍擴散,引起急性發作的稱原發性單純皰疹;
若機體在接觸該病毒后形成抗體,但量不足,當遇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感冒、過度疲勞,消化功能失調或局部機械刺激等因素,潛伏在細胞內的病毒則活躍、繁殖,引起復發,稱復發性單純皰疹。
舌頭潰瘍是口腔潰瘍的一種。舌頭潰瘍,民間一般稱之為“口腔上火或口瘡”,是一種以周期性反復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自愈,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腭或齒齦等處的粘膜多見,發生單個或者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表面覆蓋灰白或黃色假膜,中央凹陷,邊界清楚,周圍粘膜紅而微腫,潰瘍局部灼痛明顯,具有周期性、復發性、自限性的特征。
舌頭潰瘍的病因及致病機制仍不明確。口腔潰瘍的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潰瘍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由于病因不明,口腔潰瘍的診斷完全是基于病史及臨床表現,缺少可作為確診依據的實驗室指標。口腔潰瘍預示著機體可能有潛在系統性疾病,如胃腸、血液和內分泌系統的疾病,但臨床上大部分患者身體健康,無系統性疾病。
并發癥:可并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發病原理;雖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確口腔潰瘍的確切病因,但專家認為舌頭潰瘍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免疫、遺傳和環境可能是口腔潰瘍發病的“三聯因素”,即遺傳背景與適當的環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經體質、心理行為狀態、生活工作和社會環境等)可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而出現口腔潰瘍特征性病損。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細菌)和內源性誘導因素(激素的變化、精神心理因素、營養缺乏、系統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亂)相互作用而致病。
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
患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易發生口腔潰瘍,主要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而致病。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肝炎等有關。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潰瘍。
中醫病因機制:祖國醫學界早已對口腔潰瘍有記載。按照中醫的理論體系,口腔潰瘍有以下幾種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兩邪,燥邪干澀,易傷津液,火為陽邪,其性炎上,津傷火灼,口瘡乃發。故口瘡多在秋季及氣候突變時容易復發。二是飲食不節,由于過食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致火熱內生,循經上攻,熏蒸口舌,并常耗傷心肺腎之陰津,致口瘡發生。三是情志過極,患者素日思慮過度,心煩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腸,循經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瘡;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郁氣滯,肝氣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陰血,致沖任經脈不調,經行之時,經氣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瘡。四是素體陰虧,患者素體陰液不足,或久病陰損,虛火內生,灼傷口舌,乃至口舌生瘡。五是勞倦內傷,或久病傷脾,脾氣虛損,水濕不運,上漬口舌,而致口瘡;或郁久化熱,濕熱上蒸,亦可致口瘡。更有甚者,脾氣虛極,傷及脾陽,脾陽不足,寒濕生熱,上漬于口,可發口瘡。六是先天察賦不足,或久用寒涼,傷及脾腎,脾腎陽虛,陰寒內盛,寒濕上漬口舌,寒凝血淤,久致口舌生瘡。總之外感六淫燥火,內傷臟腑熱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臟在于心和脾(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病方法簡單、治病費用較低的一種治療口腔病的粉劑及制備方法,它彌補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珍珠1g、鹿角粉1g、冰片1g、蛤粉100-400g、朱砂2-10g、三七2-10g、赤金5-15張制成的;其制備方法是:第一步將以上藥物分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按照以上量份混合即可。
藥理分析:本發明總體性能,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用于口、咽喉腫癰;喉核腫大、口舌生瘡、牙根腫癰或出血等。
具體藥物,珍珠,具有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治療潰瘍、養肝的作用,還對一些流行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增強抵抗能力;珍珠粉還是一種補鈣劑。
鹿角粉:行血,消腫,益腎。主治,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傷,腰脊疼痛。
冰片,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冰片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
蛤粉,味咸;性寒,歸經,肺;腎;肝經;功效,清熱;化痰利濕;軟堅;清熱解毒藥;滲濕利尿藥,胃痛;痰飲喘咳;水氣浮腫;小便不通;遺精;白濁;崩中;帶下;癰腫;癭瘤;燙傷;
朱砂,用于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朱砂性寒,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內服、外用均..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
赤金,祛間剎痰瘀,血淤,氣郁,止疼,消痛腫,軟堅,殺滅癌細胞,轉化癌基因,保護好細胞的功效。
治病方法:外用,一日數次,每次適量,6天即可痊愈;重癥者可兼內服,一次1至2g,每日3次。
病例來源:幾十年,共收治960病例,其中普通門診轉來660例,專科門診轉來300例。
病例分析:在960病例中,其中男性510例,女性450例;從年齡階段劃分,10-30歲的150例;31-50歲的530例;51歲以上的280例。
痊愈標準:一般3日內疼痛消失,潰瘍面縮小,4——6天愈合,癥狀消失,無疤痕;治療期間應戒煙、酒,少吃辛辣食物。
治愈率:有效率100%;治愈率90%以上。
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發明是由珍珠1g、鹿角粉1g、冰片1g、蛤粉100-400g、朱砂2-10g、三七2-10g、赤金5-15張制成的;其制備方法是:第一步將以上藥物分別粉碎成粉末;第二步按照以上量份混合即可。
實施例2、本發明是由珍珠1g、鹿角粉1g、冰片1g、蛤粉150-350g、朱砂4-8g、三七4-8g、赤金8-12張制成的。
實施例3、本發明是由珍珠1g、鹿角粉1g、冰片1g、蛤粉200-300g、朱砂4-8g、三七4-8g、赤金8-12張制成的。
實施例4、本發明是由珍珠1g、鹿角粉1g、冰片1g、蛤粉250g、朱砂6g、三七6g、赤金10張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