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針灸領域,特別是一種艾灸裝置。
背景技術:
艾灸是針灸(針刺和灸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最古老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艾灸的作用途徑包括艾燃燒過程中產生熱量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作用、艾絨燃燒時產生揮發物的藥理作用等眾多環節。傳統的艾灸主要分為兩類:艾柱灸和艾條灸。但是,不論是艾柱灸還是艾條灸,施灸時釋放的煙霧都非常大,并且燃燒的速度和溫度也難以控制,為患者和醫生難以接受。同時,艾灸過程中存在燃燒著的灰燼散落燙傷患者的危險。此外,或者由于艾柱或艾條沒有容器包覆,艾絨和火力大部分被浪費,而且艾灸過程中溫度不穩定,影響療效;或者艾柱或艾條有容器包覆,但艾灸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和有效揮發物質因容器自身原因,不能有效的輻射和集聚到施灸部位而白白流失,仍然造成損失和浪費,而且容器調節施灸距離和調節通風大小進而控制施灸溫度的地方在容器同一部位,不能有效科學兼容,嚴重影響這兩方面調節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操作也不方便,影響治療;或者有容器包容也解決了調節距離和通風部位的分離,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能量輻射和集聚到施灸部位的問題,但由于成本問題、設計的科學性實用性問題和灸療的安全衛生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它的臨床使用。綜上所述,以上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艾灸的日常療效和推廣應用。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艾灸盒雖然在一定很度上可控制燃燒的速度和溫度,但調節范圍有限,不精準也不精確,或調節距離和風口在同一部位,調節也不方便,或熱能和有效揮發物不能很好輻射集聚,整體效應不明顯,或在一定程度解決了調距、調風和輻射集聚問題,但成本過高、設計科學性和安全衛生等都有問題,而且艾柱安裝也不方便,一般必須從內部拆開安裝等存在眾多的問題。因此,艾灸裝置的改進和創新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解決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艾灸裝置,可有效解決現有艾灸裝置調節范圍有限,不精準也不精確,或調節距離和風口在同一部位,調節也不方便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炙筒本體、灸筒蓋、灸筒座和艾柱,灸筒座上安裝有炙筒本體,炙筒本體外部罩裝有灸筒本體罩,灸筒本體上端連接有灸筒蓋,灸筒蓋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頂壁內中空結構處設置有艾柱安裝座,艾柱安裝座上裝有艾柱,艾柱通過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結構懸置于炙筒本體內,灸筒本體上設置有第一進氣口,灸筒本體罩上設置有出氣口,灸筒座上設置有第二進氣口。
本發明使用方便,通風良好,艾柱燃燒充分,產生的煙霧少,進行艾灸時,艾柱和皮膚之間保持安全隔離,并且還可以進行放大施灸距離的調節,從而不會對患者造成燙傷、起泡、感染等不良后果,是艾灸裝置上的創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組裝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灸筒蓋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灸筒本體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磁場分布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能量集聚分布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結構組裝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結構組裝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實施例4結構組裝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5結構組裝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6結構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12給出,本發明包括炙筒本體、灸筒蓋、灸筒座和艾柱,灸筒座15上安裝有炙筒本體10,炙筒本體10外部罩裝有灸筒本體罩11,灸筒本體10上端連接有灸筒蓋8,灸筒蓋8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頂壁內中空結構處設置有艾柱安裝座,艾柱安裝座上裝有艾柱5,艾柱5通過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結構懸置于炙筒本體10內,灸筒本體10上設置有第一進氣口13,灸筒本體罩11上設置有出氣口12,灸筒座15上設置有第二進氣口14。
為了保證使用效果,所述的磁力吸附結構由活動片1和固定片6-2構成,活動片1和固定片6-2由一對磁片或由一個磁片、一個鐵磁性金屬片構成,活動片1和固定片6-2以相互吸附方式從灸筒蓋外部自由抽插拆卸連接,固定片6-2置于灸筒蓋8頂壁上的環狀凸臺上,活動片1與艾柱安裝座上端相固定,固定片6-2采用耐高溫環保膠粘接在灸筒蓋8頂壁的環狀凸臺上,活動片1與導磁針相連接,固定片6-2與活動片1之間設有環狀封套6-1。
所述的活動片1和導磁針均由鐵磁性材料制成,且固定片6-2為圓環狀,活動片1為圓餅狀金屬片,圓餅狀金屬片的徑向半徑大于艾柱基座木塞3橫截面的徑向半徑。
所述的艾柱安裝座由活動片1、導磁針2、艾柱基座木塞3和艾柱固定套4構成,活動片1上固定有導磁針2,導磁針2垂直活動片1表面并向灸筒本體10下端延伸,艾柱固定套4一端與活動片1和艾柱基座木塞3相固定,導磁針2伸入艾柱基座木塞3內,艾柱固定套4內徑小于艾柱5的外徑,艾柱5一端插裝固定在艾柱固定套4上,且在艾柱5插裝固定的同時,用耐高溫環保膠將其粘接在艾柱固定套4內的艾柱基座木塞3上。
所述的灸筒本體罩為球面罩杯狀或圓臺型喇叭口狀,灸筒座15、灸筒本體10下端均為圓柱形筒狀,其中灸筒本體內通過艾柱安裝座懸置有艾柱,所述艾柱通過外部抽插方式和磁力吸附結構可從外部自由插入或拔出安裝在灸筒頂端,艾柱安裝座內還設置有向灸筒下端延伸的導磁針,該導磁針穿設在艾柱基座木塞中,磁力吸附結構的磁場通過所述導磁針被引導出灸筒下端與懸置的艾柱一道作用于人體施灸部位處。
所述的灸筒本體罩為一體型上口細下口大的圓臺狀,灸筒座15為上口細下口大的圓臺狀,且灸筒本體10通過自身一段圓臺型筒壁套裝在灸筒座15上端。
所述的灸筒蓋8、灸筒本體10和灸筒座15整體形狀均為圓筒狀,灸筒蓋8和灸筒本體10通過螺紋或以抽插方式套裝或插裝連接,灸筒本體10和灸筒座15通過抽插方式套裝或插裝連接。
所述的灸筒本體10靠近下端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勻分布的第一進氣口13,灸筒本體罩11靠近上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勻分布的出氣口12,灸筒座15靠近上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第二進氣口14;艾柱5燃燒時從第一進氣口13流進氣體從出氣口12排出氣體,使用該艾灸裝置進行艾灸時,可通過調節進氣口的大小來調節艾柱燃燒的速度,從而達到對艾灸溫度、艾灸時間的調節和控制。
所述的第一進氣口13的軸向相對高度大于或小于第二進氣口14,第一進氣口13的周向相對寬度等于第二進氣口14,當灸筒本體10封蓋或插蓋在灸筒座15上時,在灸筒座與灸筒本體相對轉動時第一進氣口13和第二進氣口14可以徑向開放、部分開放或完全不相通。
所述的艾柱固定套4中還設置有艾柱隔熱結構,該結構用于阻擋艾柱5燃燒時的的熱量傳遞到灸筒蓋8頂壁;該隔熱結構為艾柱基座木塞3,艾柱基座木塞3為圓柱體狀或圓臺、圓柱體結合在一起構成,相應的,灸筒蓋8頂壁與艾柱安裝相接的中空部位形狀為圓筒狀或漏斗口狀,從而實現楔入式插入和拔出,使艾柱安裝座部位的密封性和穩定性更好。
所述的灸筒蓋8經筒壁螺紋旋轉套裝或插裝在灸筒本體10上端,使灸筒蓋8和灸筒本體10通過螺紋相對旋轉轉動,可以相對精確的調節艾柱5到人體施灸的位置,保證人體最適宜的施灸距離。同時沿軸向調整灸筒本體10與灸筒座15相互重疊部位的長短,還可以輔助調節艾柱5到人體施灸的位置,從而對人體最適宜的施灸距離做有益的補充調節。
所述的第一進氣口13、第二進氣口14及出氣口12均設置有2-6個。
所述的灸筒蓋8和灸筒本體10經螺紋連接或抽插式連接,灸筒本體10通過自身一段筒壁插裝或套裝在灸筒座15上端,且沿灸筒本體軸線方向與灸筒座部分重疊,第一進氣口位于灸筒本體與灸筒座相互重疊部位處,并沿徑向同時貫穿灸筒本體和灸筒座,使灸筒座與灸筒本體可以相對轉動,從而對進氣口的大小進行相對精準調節。通過相對旋轉可以調節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離,另一方面通過調整灸筒本體與灸筒座相互重疊部位的軸向距離還可以輔助和補充調節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離。
所述的灸筒本體10通過自身一段筒壁插裝或套裝在灸筒座15上端,第二進氣口14位于灸筒座15上與位于灸筒本體10上的第一進氣口13可以相互重疊,第二進氣口14與第一進氣口13可沿徑向同時貫穿灸筒座15和灸筒本體10,這樣,使灸筒座15相對灸筒本體10轉動,可對第一進氣口13或第二進氣口14的通徑大小進行調節,以控制灸筒本體10內空氣的流通量,并進而控制艾柱5的燃燒速度達到調節艾灸溫度的目的。
所述的灸筒本體罩11罩裝在灸筒本體10的中間部位,灸筒本體罩11的側壁內部為球面罩杯狀結構,并且其表面無縫銜接有金屬鍍層和熱量反射膜,可使艾柱5燃燒時的的熱量及揮發物傳遞到罩面后反射匯聚到人體施灸部位,起到灸療、藥療和物理治療作用,同時部分煙塵等通過出氣口排除。
所述的灸筒座15下端部設置有中部有通孔的環狀底座17,灸筒座15底部與環狀底座17之間設置有覆蓋其中部通孔的篩狀隔板16,篩狀隔板16上密布若干個通孔,艾柱5燃燒時所產生的灸療等作用可透過篩狀隔板上的通孔施加到人體施灸部位,將篩狀隔板16設置在環狀底座17上表面上,利用環狀底座17可將篩狀隔板16下表面與人體皮膚有效隔離,避免出現燒傷或燙傷。另外,篩狀隔板16的通孔孔徑不可過大,以防止艾柱5燃燒后產生的灰燼穿過通孔掉落到人體皮膚上,而造成燙傷或燒傷。
所述的灸筒座15底部裝有醫用膠帶18,醫用膠帶18中心有通孔,經通孔套裝在灸筒座15上,環狀底座17帶有徑向凸出灸筒座15外表面的凸緣,與醫用膠帶18通孔相匹配,醫用膠帶18通過壓靠在凸緣上表面上而將整個艾灸裝置固定在患者施炙部位處。
所述的灸筒本體10上端、灸筒本體罩11、灸筒蓋8均由塑料材質或金屬材質添加磁性遠紅外負離子粉一體注塑而成,灸筒本體10、灸筒本體罩11內壁上設有金屬鍍層和熱量反射膜,灸筒蓋8、灸筒座15、環狀底座17及篩狀隔板16內表面上均設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金屬鍍層和阻燃性膜,灸筒本體10的下端插接部分,灸筒座15、篩狀隔板16、環狀底座17均由硬紙板制成,灸筒本體10上端、灸筒本體罩11、灸筒蓋8除了能夠釋放負氧離子和遠紅外線外,可使艾柱燃燒產生的能量和揮發物的輻射集聚到向人體施灸部位,從而實現對人體施灸部位的灸療、藥療、磁療和理療同時進行,設置熱量反射膜和阻燃性膜后,既降低艾灸裝置的熱量散失,提高灸療效果,又提高艾灸裝置的使用安全性。
本發明的使用情況是,艾柱5通過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結構可從外部自由插入或拔出安裝在炙筒本體10內,艾柱安裝座內還設置有向灸筒下端延伸的導磁針,該導磁針穿設在艾柱基座木塞中,磁力吸附結構的磁場通過所述導磁針被引導出灸筒下端與懸置的艾柱一道作用于人體施灸部位處,并配合灸筒本體罩結構等其他部位的功能對人體施灸部位的進行灸療、藥療、磁療和理療等。導磁針2由上至下軸向貫穿在艾柱基座木塞3中,同時用于固定木塞3構成艾柱基座,艾柱5燃燒后產生的灰燼以艾柱5包裹段的側面為基礎團聚在基座木塞膠粘連接處,避免下落漏出篩狀隔板16燙傷患者。該導磁針2穿設在艾柱基座木塞3中,磁力吸附結構的磁場通過導磁針2被引導到灸筒本體下端而作用到人體施灸部位處,從而使人體施灸部位的灸療和磁療同時進行,所述的灸筒本體10側壁的制作材質內添加有負離子遠紅外成分,它能夠持久釋放負氧離子和遠紅外線,不僅可以去除艾絨燃燒釋放出來的有害氣味、煙味等異味,清新和凈化空氣;同時它可以吸收外界及艾灸釋放的能量并儲存起來,再向人體反饋,從而使人體有溫熱感,進而增加灸筒本體罩弧面的能量集聚效應;另外,遠紅外輻射還具有活化細胞、增加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等保健作用,而在灸筒本體罩的輔助下艾柱5燃燒時起到灸療和理療的作用。
使用本發明進行艾灸時,既可以通過灸筒蓋的螺紋旋轉轉動調節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離,也可通過調整灸筒本體與灸筒座相互重疊部位的軸向距離進而輔助和補充調節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離,更可通過調節灸筒座出氣口的大小來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最終實現有效施灸距離和進風大小的分部位精準和輔助調節,進而達到對艾灸溫度、艾灸時間的相對精準控制,并且灸筒本體中間部位采用球面罩杯狀灸筒本體罩構造能使釋放能量和有效揮發物出現輻射集聚效應,減少浪費和增加治療效果。同時,灸筒本體精選材質中添加了納米負離子遠紅外成分使其具有很好的凈化異味、醫療保健和疊加治療作用的效果。
本發明使用方便,通風良好,艾柱燃燒充分,產生的煙霧少,進行艾灸時,艾柱和皮膚之間保持安全隔離,并且還可以進行放大施灸距離的調節,從而不會對患者造成燙傷、起泡、感染等不良后果,是艾灸裝置上的創新,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