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組織的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依據病程的長短和病理改變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癥,常繼發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體發炎之后或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慢性咽炎主要為咽黏膜慢性炎癥,彌漫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其他性炎癥的一部分,局限性炎癥則多伴有咽淋巴樣組織的炎癥。
常用藥物為口服apc或肌注安痛定等,保持口腔清潔,用堿性含漱劑可適當溶化咽部的黏稠分泌物,常采用復方硼砂液含漱。在發病初期,可用1%碘甘油或2%硝酸銀涂擦咽壁,有促進炎癥消退的作用。若炎癥侵及喉部或氣管,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或激素霧化吸入治療。病情嚴重者,首選青霉素肌注或靜滴。并隨時更換效力強的抗生素。
目前在針對咽炎疾病的臨床治療中,西醫多采用祛除病因,戒除煙酒,避免粉塵和有害氣體等,內服主要使用碘劑(碘化鉀,0.1~0.2g,2~3次/d,多飲水,),可促進分泌增加,改善干燥癥狀。服用維生素a,b2,c,e等藥物,可促進黏膜上皮生長。必要時使用激光,射頻等外治法,用轉移因子分點注射于咽部治療慢性咽炎。轉移因子作為一種免疫增強劑,一是改善和消除局部炎證,二是調節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但西藥的療效不確切,使用燒灼法雖然對咽部異物感有所改善,但因破壞了黏膜的腺體分泌及疤痕攣縮等原因,往往會帶來咽干,咽痛加重,
授權公告號為cn102166298b,名稱為“慢性咽炎制劑”的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05560576a,名稱為“一種咽炎霧化劑”;申請公布號為cn104435747a,名稱為“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噴霧劑及其制備方法”及申請公布號為cn104491384a,名稱為“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等專利文獻,均從臨床醫療用藥需求及中醫組方辯證原則出發對慢性咽炎的治療藥物提出了一些包括湯劑、片劑、丸劑、噴霧劑等中藥組合物。上述中藥組合雖然對咽炎有一定的療效,但是由于其藥物的功能所限,除只能針對慢性咽炎進行治療外,還存在有治療周期長、不能根治、易復發等不足,而且傳統的治療咽炎的噴劑是噴到口腔內,對口腔有較強的刺激性。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及其制備方法,目的是在克服現有治療咽炎藥物不足的基礎上,研究一種可供急、慢性咽炎患者使用的外用噴劑藥物,直接作用在咽部頸部處,并達到無刺激、無副作用,滲透力強,療效確切的效果。
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由下述中藥組分構成:沒藥、大黃、冰片、樟腦、白蘞、澤蘭、黃芪、蒲公英、沙棘、苦參、地丁、金銀花、細辛。
優選地,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由下述中藥組分和重量份制成:
沒藥20-40份,大黃10-30份,冰片5-15份,樟腦15-35份,白蘞10-30份,澤蘭10-30份,黃芪8-20份,蒲公英20-50份,沙棘30-60份,苦參20-50份,地丁15-35份,金銀花16-42份,細辛5-15份。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由下述中藥組分和重量份制成:
沒藥22-37份,大黃12-27份,冰片7-12份,樟腦12-32份,白蘞12-27份,澤蘭12-27份,黃芪10-17份,蒲公英22-47份,沙棘32-57份,苦參22-47份,地丁17-32份,金銀花21-35份,細辛7-12份。
再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由下述中藥組分和重量份制成:
沒藥25份,大黃19份,冰片9份,樟腦26份,白蘞18份,澤蘭16份,黃芪10份,蒲公英40份,沙棘50份,苦參45份,地丁30份,金銀花26份,細辛7份。
上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原料藥材中的沒藥、大黃、白蘞、澤蘭、黃芪、蒲公英、沙棘、苦參、地丁、金銀花凈選切碎混合放置到煮沸鍋內,加入軟化水浸沒藥物,浸泡時間60分鐘;
2、采用煎煮法將煮沸鍋加熱至煮沸,煮沸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停止加熱,冷卻;
3、將冷卻后的藥液放入儲存罐,用過濾器打入配料罐;
4、取樟腦、冰片搗碎研成粉末備用;
5、取細辛洗凈,干燥,碾細粉備用;
6、將樟腦粉末、冰片粉末和細辛細粉加入到配料罐內,攪拌均勻后經上料泵,過濾器打入暫存罐,再經全自動灌裝機一次充裝到消毒過的噴藥瓶中。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由多種中藥配制而成,對于咽炎患者而言,由于采用將中藥直接作用于咽部頸部處,減少了內服藥物的刺激性,而且無副作用。本發明的外用中藥噴劑用于患者的病灶處,其滲透力強,具有顯著的療效。本發明中所選用的中藥藥物可直接由市場采購,其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解釋本發明,公開本發明的目的旨在保護本發明范圍內的一切變化和改進,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是按照燥濕消熱、散血消腫、定痛生肌、活血通經、清熱止痛、活血化瘀、行水消腫、抗菌消炎的藥物機理,采用沒藥、大黃、冰片、樟腦、白蘞、澤蘭、黃芪、蒲公英、沙棘、苦參、地丁、金銀花、細辛13味中藥原料組合制成。本發明中13味中藥原料藥的藥理是:
沒藥:味苦,氣微寒,燥濕清熱,散血消腫,定痛生肌;
大黃: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腸、三焦經,通便瀉火,消癰散腫,活血通經;
冰片:性涼,味辛、苦、無毒,入心、肺經,功能回蘇開竅,清熱止痛;
樟腦:性熱,味辛,入心、脾經,功能通竅、辟穢,殺蟲、除癢止痛;
白蘞: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澤蘭:性微溫,味苦,活血化瘀,行水消腫;
黃芪:黃芪性溫,味甘,收汗固表,托瘡生肌,補肺益氣;
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沙棘:性溫味酸澀,活血散瘀,化痰寬胸,生津止渴,清熱止瀉;
苦參:味苦性寒,抗菌消炎;
地丁:性寒解毒,癰腫疔瘡,外敷內服;
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疏風散熱功效,主治咽喉腫痛、口腔炎癥和癰腫瘡癤初起等癥;
細辛:氣味辛溫,發散風寒、袪風止痛,即能外散風寒,又能內袪陰寒,鎮咳功效較佳。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其中藥組分和重量份如下:
組方1:沒藥20-40份,大黃10-30份,冰片5-15份,樟腦15-35份,白蘞10-30份,澤蘭10-30份,黃芪8-20份,蒲公英20-50份,沙棘30-60份,苦參20-50份,地丁15-35份,金銀花16-42份,細辛5-15份。
組方2:沒藥22-37份,大黃12-27份,冰片7-12份,樟腦12-32份,白蘞12-27份,澤蘭12-27份,黃芪10-17份,蒲公英22-47份,沙棘32-57份,苦參22-47份,地丁17-32份,金銀花21-35份,細辛7-12份。
組方3:沒藥25份,大黃19份,冰片9份,樟腦26份,白蘞18份,澤蘭16份,黃芪10份,蒲公英40份,沙棘50份,苦參45份,地丁30份,金銀花26份,細辛7份。
上述按組方1、組方2、組方3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原料藥材中的沒藥、大黃、白蘞、澤蘭、黃芪、蒲公英、沙棘、苦參、地丁、金銀花凈選切碎混合放置到煮沸鍋內,加入軟化水浸沒藥物,浸泡時間60分鐘;
2、采用煎煮法將煮沸鍋加熱至煮沸,煮沸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停止加熱,冷卻;
3、將冷卻后的藥液放入儲存罐,用過濾器打入配料罐;
4、取樟腦、冰片搗碎研成粉末,備用;
5、取細辛洗凈,干燥,碾細粉備用;
6、將樟腦、冰片粉末和細辛細粉加入到配料罐內,攪拌均勻,經上料泵、過濾器打入暫存罐,再經全自動灌裝機一次充裝到消毒過的噴藥瓶中。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咽炎的外用中藥噴劑,用于咽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直接將藥物作用在患者外咽部頸部,其藥物的滲透力強,無刺激性,無毒副作用,減少且避免了內服或內噴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及其他藥物反應。經過幾年的實驗表明,本發明的中藥噴劑具有明顯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