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止血抗菌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出血是外科手術和外傷中最常見問題之一,有效的止血方法和優良的止血材料尤為關鍵。出血過多導致死亡是常見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用敷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目前的止血材料發展尚不成熟,臨床需要也對止血材料的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止血性能要好,抑菌性要強、降解性要高、透氣透水性都要達到一定標準,這也成為新型止血材料開發的動機。因此,研究開發具備良好的細胞相容性,無毒無刺激,透氣透水性佳、抗菌性強且能減小受感染機率的止血材料勢在必行。技術實現要素: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止血抗菌材料,吸水性佳,膨脹率高,可以充分壓迫傷口,蓋住創面封閉出血點,達到止血的目的,且受感染的機率會小,同時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佳。技術方案: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2份、團葉鱗始蕨2-5份、羧甲基殼聚糖1-2份、椿皮提取物0.3-0.6份、烏欖提取物0.3-0.7份、氧化纖維素1-3份、明膠1-2份、絲素蛋白1-3份、補骨脂素0.2-0.4份、紫花地丁1-3份、多聚磷酸0.2-0.5份、丙三醇0.2-0.5份、聚乙二醇0.1-0.3份、甲醇50-80份、蒸餾水60-90份。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的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2-1.7份、團葉鱗始蕨3-4份、羧甲基殼聚糖1.2-1.8份、椿皮提取物0.4-0.5份、烏欖提取物0.5-0.6份、氧化纖維素1.5-2.5份、明膠1.2-1.8份、絲素蛋白1.5-2.6份、補骨脂素0.25-0.35份、紫花地丁1.5-2.6份、多聚磷酸0.3-0.4份、丙三醇0.26-0.42份、聚乙二醇0.15-0.25份、甲醇60-70份、蒸餾水70-80份。進一步的,椿皮提取物采用乙醇提取法,將2g冷凍干燥后粉碎的椿皮,用30ml無水乙醇和10ml蒸餾水的溶液在溫度80℃下超聲提取14小時,干燥得提取物。進一步的,烏欖提取物采用超臨界萃取法,將2g冷凍干燥后粉碎的烏欖,在萃取溫度45℃,萃取壓力35mpa下萃取3小時得提取物。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40-60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0-70℃攪拌10-30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600-900r/min下攪拌10-20分鐘;步驟4:靜置20-30分鐘,放入-20℃下預凍1-2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4小時即得。進一步優選的,步驟2中加熱至65℃,攪拌時間為15-25分鐘。進一步優選的,步驟3中轉速為700-800r/min,攪拌時間為15分鐘。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止血抗菌材料的吸水率在397.7-402.3%之間,膨脹率最高可達4.8%,膨脹性是止血材料物理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材料吸水后膨脹,不僅可以持續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且可以充分壓迫傷口,蓋住創面封閉出血點,達到止血的目的。膨脹性率越高,吸水性越好,傷口止血速度會越快,而且受感染的機率會越小。同時本材料的細胞毒性在0-1級,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大腸桿菌抑制率達到100%,抗菌性佳。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份、團葉鱗始蕨2份、羧甲基殼聚糖1份、椿皮提取物0.3份、烏欖提取物0.3份、氧化纖維素1份、明膠1份、絲素蛋白1份、補骨脂素0.2份、紫花地丁1份、多聚磷酸0.2份、丙三醇0.2份、聚乙二醇0.1份、甲醇50份、蒸餾水60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40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0℃攪拌10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600r/min下攪拌10分鐘;步驟4:靜置20分鐘,放入-20℃下預凍1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小時即得。實施例2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2份、團葉鱗始蕨3份、羧甲基殼聚糖1.2份、椿皮提取物0.4份、烏欖提取物0.5份、氧化纖維素1.5份、明膠1.2份、絲素蛋白1.5份、補骨脂素0.25份、紫花地丁1.5份、多聚磷酸0.3份、丙三醇0.26份、聚乙二醇0.15份、甲醇60份、蒸餾水70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45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5℃攪拌15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700r/min下攪拌13分鐘;步驟4:靜置25分鐘,放入-20℃下預凍1.5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5小時即得。實施例3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5份、團葉鱗始蕨3.5份、羧甲基殼聚糖1.5份、椿皮提取物0.45份、烏欖提取物0.5份、氧化纖維素2份、明膠1.5份、絲素蛋白2份、補骨脂素0.3份、紫花地丁2份、多聚磷酸0.35份、丙三醇0.35份、聚乙二醇0.2份、甲醇65份、蒸餾水75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50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5℃攪拌20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750r/min下攪拌15分鐘;步驟4:靜置25分鐘,放入-20℃下預凍1.5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5小時即得。實施例4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7份、團葉鱗始蕨4份、羧甲基殼聚糖1.8份、椿皮提取物0.5份、烏欖提取物0.6份、氧化纖維素2.5份、明膠1.8份、絲素蛋白2.6份、補骨脂素0.35份、紫花地丁2.6份、多聚磷酸0.4份、丙三醇0.42份、聚乙二醇0.25份、甲醇70份、蒸餾水80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55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5℃攪拌25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800r/min下攪拌18分鐘;步驟4:靜置25分鐘,放入-20℃下預凍1.5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5小時即得。實施例5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2份、團葉鱗始蕨5份、羧甲基殼聚糖2份、椿皮提取物0.6份、烏欖提取物0.7份、氧化纖維素3份、明膠2份、絲素蛋白3份、補骨脂素0.4份、紫花地丁3份、多聚磷酸0.5份、丙三醇0.5份、聚乙二醇0.3份、甲醇80份、蒸餾水90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60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70℃攪拌30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900r/min下攪拌20分鐘;步驟4:靜置30分鐘,放入-20℃下預凍2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4小時即得。對比例1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不含有絲素蛋白和補骨脂素。具體地說是: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份、團葉鱗始蕨2份、羧甲基殼聚糖1份、椿皮提取物0.3份、烏欖提取物0.3份、氧化纖維素1份、明膠1份、紫花地丁1份、多聚磷酸0.2份、丙三醇0.2份、聚乙二醇0.1份、甲醇50份、蒸餾水60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40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椿皮提取物、烏欖提取物、氧化纖維素、明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0℃攪拌10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600r/min下攪拌10分鐘;步驟4:靜置20分鐘,放入-20℃下預凍1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小時即得。對比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不含有椿皮提取物和烏欖提取物。具體地說是:一種止血抗菌材料,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備而成:玉米淀粉1份、團葉鱗始蕨2份、羧甲基殼聚糖1份、氧化纖維素1份、明膠1份、絲素蛋白1份、補骨脂素0.2份、紫花地丁1份、多聚磷酸0.2份、丙三醇0.2份、聚乙二醇0.1份、甲醇50份、蒸餾水60份。上述止血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將團葉鱗始蕨和紫花地丁混合,經冷凍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進行超聲提取40分鐘后進行減壓蒸餾除去溶劑;步驟2:加入玉米淀粉、羧甲基殼聚糖、氧化纖維素、明膠、絲素蛋白、補骨脂素和蒸餾水混合,加熱至60℃攪拌10分鐘;步驟3:加入多聚磷酸、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在轉速600r/min下攪拌10分鐘;步驟4:靜置20分鐘,放入-20℃下預凍1小時;步驟5:冷凍干燥3小時即得。吸水率的測定:將制備好的材料每個樣品取3個平行樣,先稱取重量m1,再分別稱取浸在水中15s的材料重量的m2,計算材料的吸水率m:m(%)=(m2-m1)/m1×100膨脹率的測定:將制備好的材料每個樣品取3個平行樣,先測量材料的體積v0,然后讓材料完全浸在水中,待浸透后瀝干,放到一定體積的去離子水中計為v1,測容器中水面的上升后的量v2,計算材料的膨脹率v:v(%)=[(v2-v1)-v0]/v0×100細胞毒性的測定根據gb/t16886.5-2003測定。抑菌率的測定采用gb/t21866-2008及gb4789.2-2010進行,并依以下公式計算抑菌率:抑菌率=(對照樣菌落數-實驗樣菌落數)/對照樣菌落數。本發明的止血抗菌材料的部分性能指標結果見下表1,其吸水率在397.7-402.3%之間,膨脹率最高可達4.8%,膨脹性是止血材料物理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材料吸水后膨脹,不僅可以持續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且可以充分壓迫傷口,蓋住創面封閉出血點,達到止血的目的。膨脹性率越高,吸水性越好,傷口止血速度會越快,而且受感染的機率會越小。同時本材料的細胞毒性在0-1級,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大腸桿菌抑制率達到100%,抗菌性佳。表1止血抗菌材料的部分性能指標產品名稱吸水率(%)膨脹率(%)細胞毒性(級)大腸桿菌抑制率(%)實施例1397.74.30-1100實施例2399.84.70-1100實施例3402.34.80-1100實施例4401.24.80-1100實施例5400.34.50-1100對比例1357.94.00-1100對比例2394.84.30-193.1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