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屬于牙科種植。
背景技術:
1、種植體是一種用于替代缺失牙齒的人工牙根,它通常由鈦合金或陶瓷材料制成,通過手術植入到牙槽骨中,與骨組織融合,起到支撐和固定人工牙冠的作用。
2、種植體的植入需要考慮眾多因素,骨量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種植體的骨量要求因人而異,如果骨量不足,不僅會增加種植修復難度和風險,還會降低種植手術的成功率。因此,當骨量不足時,通常需要進行骨增量手術或選擇其他種植技術(如短種植體或骨內種植等)。
3、上頜竇是位于上頜骨內的一個空腔,也被稱為上頜竇腔或上頜竇腔隙,其大小和形態因個體而異。當上頜后牙缺失時,只有牙槽骨高度≥10mm才符合正常的種植骨量,然而大多數患者上頜骨在此處的厚度通常都不足10mm。此時可采用上頜竇提升術和同期種植體植入術或選擇其他種植技術來保證種植體的初期穩定性。如:
4、公告號為cn201303989y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對垂直骨高度不足5mm的骨板具有很好適用性的人工牙種植體,包括帶有外螺紋種植體,種植體的一端設有螺母,種植體的另一端端面內設有一螺紋孔,螺紋孔中連接有一螺紋覆蓋體。該實用新型可在上頜竇外提升術中同期植入人工牙種植體,減少了一次手術,縮短了療程;同時,螺紋覆蓋體的頂部的直徑大于種植體的外徑,使螺紋覆蓋體的頂部能對受植區骨板起到定位和限位作用,進一步保證了連結的穩定性。
5、公告號為cn?215688612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牙科短種植體組件,包括種植體、種植基臺以及中央螺栓,所述種植體外周壁設置有植體螺紋,所述種植基臺下端插接于開設在所述種植體上的凹腔中,所述凹腔內壁設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種植基臺下端設置有與第一限位部卡接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中央螺栓安裝于貫穿開設在所述種植基臺上的軸心孔中以迫使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卡緊配合。該申請通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卡接配合實現種植基臺與種植體之間的固定連接,再通過中央螺栓進一步提高種植基臺和種植體之間連接的穩定性,相較于傳統的螺紋連接或摩擦固位的連接方式,種植基臺與種植體之間通過卡接配合固定,不需要過長的接觸長度或面積,進而可以有效縮短種植體的長度,對于牙槽骨量少的人群接種,無需進行植骨或者上頜竇提升手術,有效降低牙科種植的成本。
6、目前尚未見有在剩余牙槽骨髙度≤4mm時開展種植手術能夠采用的種植體結構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該種植體適用于在不進行植骨的前提下,上頜竇底牙槽骨髙度≤4mm的患者進行種植手術,并獲得較好的前期穩定性。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包括外側面上設置有植體螺紋的植體本體、頸環和容納固定組件,所述頸環的內側面上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的容納固定組件包括兩塊以上能夠圍成一個中空通道且將植體本體脹緊安裝于其中的栓板,所述栓板的底端設置有錨固爪,所述栓板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植體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栓板的外側面上設置有若干條凹槽以及與頸環上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頸環套設于栓板的頂端。
4、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凹槽設置于栓板外側面的中部,所述的外螺紋設置于栓板外側面的頂端。
5、設置凹槽的目的是為了增大栓板與骨組織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提高種植體與骨組織的連接穩定性。凹槽的數量可以是一條或兩條以上,具體根據需要設置,優選凹槽均勻設置于栓板的外側面上。所述的凹槽可以橫向、豎向或螺旋式設置于栓板外側面的中部,優選凹槽由栓板底端向頂端延伸的方向設置于栓板外側面的中部。
6、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錨固爪的數量至少為2個,優選4~8個,分別均勻布設于所述栓板的底端。進一步優選錨固爪與栓板為一體成型結構。
7、上述技術方案中,各栓板對接后所圍成的中空通道的形狀與植體本體相應、口徑稍小于植體本體的中空通道。比如,當各栓板對接后所圍成的中空通道為直徑為4.3mm的圓柱形時,植體本體則可以是直徑為4.5~4.8mm的圓柱形。
8、本申請中,優選植體本體為柱形結構,對應的各栓板對接后所圍成的中空通道也呈柱形結構,此時,各栓板的截面呈弧形。優選栓板的數量為2塊或4塊,當栓板的數量為2塊時,2塊栓板相互對稱,截面呈弧形即半圓形;當栓板的數量為4塊時,4塊栓板相互對稱,截面呈弧形即1/4圓形。
9、本實用新型所述種植體的材質優選采用與骨組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鈦合金。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錨固爪使其抓于上頜竇底部的骨面,頸環旋入時,錨固爪會與上頜竇底部骨面緊密接觸,形成上下夾持力;進一步的,將植體本體擰入各栓板圍成的中空通道后,由于植體本體口徑稍大于該中空通道的口徑呈脹緊方式安裝于所述中空通道中,此時栓板膨脹后與周圍骨組織形成膨脹力以及因膨脹而產生的兩者之間的加強摩擦力;上述諸力共同作用使種植體本體在植入前期獲得足夠的初期穩定性,有利于種植體的固位。再者,在栓板外側面的中部加設由栓板底端向頂端延伸的豎向凹槽,增大了骨組織與栓板接觸的面積,避免了因栓板表面光滑、與骨組織接觸面積小而可能存在的骨結合不足,使種植體在保證初期穩定性的前提下,也能夠獲得植入后期的穩定性,更有利于后期骨結合的形成。上述改進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有效減少患者的痛苦,為種植手術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1.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包括外側面上設置有植體螺紋的植體本體(3),其特征是,還包括頸環(2)和容納固定組件,所述頸環(2)的內側面上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的容納固定組件包括兩塊以上能夠圍成一個中空通道且將植體本體(3)脹緊安裝于其中的栓板(1),所述栓板(1)的底端設置有錨固爪(101),所述栓板(1)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植體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栓板(1)的外側面上設置有若干條凹槽(102)以及與頸環(2)上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頸環(2)套設于栓板(1)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102)設置于栓板(1)外側面的中部,所述的外螺紋設置于栓板(1)外側面的頂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102)由栓板(1)底端向頂端延伸的方向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其特征是,所述錨固爪(101)的數量為至少2個,均勻布設于所述栓板(1)的底端。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其特征是,所述錨固爪(101)與栓板(1)為一體成型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其特征是,所述栓板(1)的數量為2塊或4塊,各栓板(1)對接后圍成一個形狀與植體本體(3)相應、口徑稍小于植體本體(3)的中空通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改進的分體錨固式上頜竇種植體,其特征是,所述植體本體(3)為柱形結構,栓板(1)的截面呈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