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艾灸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
背景技術:
1、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通過燃燒艾草產生的熱量刺激人體特定穴位,以達到調理氣血、平衡陰陽、祛病強身的目的,艾灸是目前治療脾胃疾病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它通過對中脘穴、關元穴、天樞穴等肚臍眼周圍的穴位進行艾灸來調理脾虛,見效快,副作用小。
2、目前使用的艾灸裝置一般功能較為單一,通常只能實現單一的艾灸功能,而對于一些需要進行脾胃調理的患者使用時,單純的進行艾灸,對脾胃的調理效果不理想,因此一般會配合對腹部的按摩來提高對脾胃的調理效果,通過按摩可以減輕腹脹、促進消化、加快新陳代謝,并且還能幫助放松肌肉、緩解痙攣、緩解疼痛,但是目前在對患者腹部按摩來輔助脾胃的調理時,可能需要護理人員在艾灸結束或開始之前通過手部掌心或其他按摩工具對腹部進行按揉,無法再艾灸的同時進行按摩,使用較為不便。
3、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以解決上述提到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包括艾灸筒、按摩頭以及支撐環,所述艾灸筒的上方可拆卸連接有封蓋,所述封蓋的下方設有插針,所述插針用于對艾條進行固定,且所述艾灸筒的下方設有出煙孔,所述按摩頭設于艾灸筒的底部,且所述按摩頭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按摩頭圍繞艾灸筒的中心軸線等距設置,所述支撐環與艾灸筒的下端外壁螺紋連接,所述支撐環用于將艾灸筒架空,通過按摩頭可對腹部進行按揉運動,在艾灸的同時可進行按摩,提高治療效果,并且可根據治療需要,將轉動支撐環向下運動,將艾灸筒架起,使按摩頭脫離與腹部接觸,從而進行單獨的艾灸治療。
3、進一步的,所述艾灸筒的底部設有隔離件,所述隔離件包括攔灰網以及接灰板,所述接灰板連接于攔灰網的圓周外側,所述攔灰網位于插針的正下方,通過攔灰網對艾條燃燒時掉落的煙灰進行攔截,避免直接掉落在皮膚上造成燙傷。
4、進一步的,所述攔灰網呈向上拱起的凸起狀,所述接灰板呈向下凹陷的凹陷狀,可以將煙灰向接灰板內進行導向,避免煙灰堆積在攔灰網上影響艾條的熱量傳遞。
5、進一步的,所述艾灸筒的外壁上方以及下方分別開設有上氣孔以及下氣孔,所述艾灸筒的上端外壁上螺紋連接有封堵環,所述封堵環用于對上氣孔進行封堵,通過封堵環來調節上氣孔的孔徑大小,從而調節艾條的燃燒程度。
6、進一步的,所述插針的外壁上設有多個輔助針,且多個所述輔助針圍繞插針的中心軸線等距設置,對艾條的固定更加穩定,避免艾條掉落。
7、進一步的,所述封蓋與艾灸筒螺紋連接,且所述封蓋上設有連接把手,用于帶動艾條上下調節,使艾條的燃燒端更加接近于穴位附近。
8、進一步的,所述艾灸筒的外壁上開設有透明觀察窗,便于在調節艾條位置時對艾條進行觀察。
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艾條位于攔灰網的正上方,使艾條燃燒時艾火方向與穴位垂直,更好的集中熱量和藥力,提高調理效果,同時掉落的煙灰會順著攔灰網滑落至接灰槽內,避免煙灰堆積在攔灰網上影響艾條的熱量傳遞,并通過手持艾灸筒可帶動按摩頭對腹部進行按揉運動,在艾灸的同時可進行按摩,治療效果更好,并且可根據治療需要,將轉動支撐環向下運動,將艾灸筒架起,使按摩頭脫離與腹部接觸,從而進行單獨的艾灸治療,可隨意切換治療模式,更加方便。
1.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筒(1)的底部設有隔離件(4),所述隔離件(4)包括攔灰網(41)以及接灰板(42),所述接灰板(42)連接于攔灰網(41)的圓周外側,所述攔灰網(41)位于插針(12)的正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攔灰網(41)呈向上拱起的凸起狀,所述接灰板(42)呈向下凹陷的凹陷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筒(1)的外壁上方以及下方分別開設有上氣孔(5)以及下氣孔(51),所述艾灸筒(1)的上端外壁上螺紋連接有封堵環(52),所述封堵環(52)用于對上氣孔(5)進行封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針(12)的外壁上設有多個輔助針(6),且多個所述輔助針(6)圍繞插針(12)的中心軸線等距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蓋(11)與艾灸筒(1)螺紋連接,且所述封蓋(11)上設有連接把手(7),用于帶動艾條上下調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脾胃調理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筒(1)的外壁上開設有透明觀察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