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腰部康復訓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腰部康復訓練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大多數腰部損傷患者來說,在康復初期多伴隨肌力不足的情況,且行動十分不便,此時患者并不適合過早的進行主動康復訓練,而通常采用人工肢體按摩的方式,或是采用傳統的簡單器械進行被動康復訓練,但是,上述常規的被動康復訓練方式很難滿足腰部的全方位訓練要求。
[0003]為了滿足患者腰部的全方位訓練要求,可以使用訓練機。而市場上現有的訓練機大多采用人體站立式完成訓練,通過提拉式減重帶等機構來減少患者腰椎負荷,但是在訓練過程中往往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再有,此類訓練機只是單純活動患者腰部,并未考慮腿部活動,降低了腰部與腿部的動作協調性,導致患者不能很好維持日后無器械的主動鍛煉,增大了腰部損傷復發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腰部康復訓練機,可使患者在臥式姿態下進行康復訓練,通過臥式姿態降低腰椎負荷,提高患者的舒適感,可完成腰部的多自由度活動,同時還可進行腿部活動,提高腰部與腿部的動作協調性。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腰部康復訓練機,包括機架、頭肩板、胸部板、腰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所述頭肩板、胸部板、腰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依次設置在機架頂部;所述頭肩板與胸部板相鉸接,所述腰部板位于胸部板與大腿板之間,所述大腿板與小腿板相鉸接;所述頭肩板相對于胸部板具有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胸部板相對于機架具有豎直軸向擺轉自由度和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腰部板相對于機架具有豎直軸向平移自由度及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大腿板相對于機架具有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小腿板相對于大腿板具有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
[0006]所述頭肩板與胸部板之間通過銷軸相鉸接,且在胸部板下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一驅動電機,在第一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固連有第一蝸桿,在所述頭肩板下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一蝸輪,第一蝸輪與第一蝸桿相嚙合,所述頭肩板與胸部板之間的銷軸與蝸輪同心設置。
[0007]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L型回轉軸和第二驅動電機,所述L型回轉軸分為水平軸段和豎直軸段,在水平軸段上固定套裝有第二蝸輪,在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固連有第二蝸桿,第二蝸桿與第二蝸輪相嚙合。
[0008]所述L型回轉軸的豎直軸段與胸部板相連,在豎直軸段上固定套裝有從動錐齒輪;在所述胸部板下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三驅動電機,在第三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固定套裝有主動錐齒輪,主動錐齒輪與從動錐齒輪相嚙合。
[0009]在所述機架下部設置有第四驅動電機,在第四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固連有絲杠,在絲杠上套裝有絲母;所述腰部板安裝在腰部板安裝架上,腰部板與腰部板安裝架之間通過銷軸相鉸接;在所述機架上豎直安裝有導軌,在導軌上安裝有滑塊,滑塊與腰部板安裝架固定連接;在所述腰部板安裝架與絲母之間連接有傳力桿,傳力桿一端鉸接在絲母上,傳力桿另一端鉸接在腰部板安裝架上。
[0010]所述大腿板一側通過銷軸鉸接在機架上,大腿板另一側通過銷軸與小腿板相鉸接;在所述大腿板下表面設置有第一支桿座,在第一支桿座與機架之間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第一電動伸縮桿上端與第一支桿座相鉸接,第一電動伸縮桿下端與機架相鉸接。
[0011]在所述小腿板下表面設置有第二支桿座,在第二支桿座與第一支桿座之間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第二電動伸縮桿上端與第二支桿座相鉸接,第二電動伸縮桿下端與第一支桿座相鉸接。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3]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使患者在臥姿狀態下進行康復訓練,通過臥姿可降低腰椎負荷,同時提高患者的舒適感。通過本發明可進行挺腰動作訓練、扭腰動作訓練、側彎腰動作訓練以及抬腿動作訓練,不但滿足了腰部的多自由度活動需要,有效豐富了康復訓練內容,腰部運動結合腿部運動后,還有效提高了腰部與腿部的動作協調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腰部康復訓練機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6]圖3為圖1中A-A剖視圖;
[0017]圖中,I一機架,2—頭肩板,3—胸部板,4一腰部板,5—大腿板,6—小腿板,7—第一驅動電機,8—第一蝸桿,9一第一蝸輪,10—L型回轉軸,11一第二驅動電機,12—第二蝸輪,13—第二蝸桿,14一從動維齒輪,15—第二驅動電機,16一主動維齒輪,17—第四驅動電機,18—絲杠,19 一絲母,20—腰部板安裝架,21—導軌,22—滑塊,23—傳力桿,24—第一支桿座,25—第一電動伸縮桿,26—第二支桿座,27—第二電動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9]如圖1、2、3所示,一種腰部康復訓練機,包括機架1、頭肩板2、胸部板3、腰部板4、大腿板5及小腿板6,所述頭肩板2、胸部板3、腰部板4、大腿板5及小腿板6依次設置在機架I頂部;所述頭肩板2與胸部板3相鉸接,所述腰部板4位于胸部板3與大腿板5之間,所述大腿板5與小腿板6相鉸接;所述頭肩板2相對于胸部板3具有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胸部板3相對于機架I具有豎直軸向擺轉自由度和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腰部板4相對于機架I具有豎直軸向平移自由度及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大腿板5相對于機架I具有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所述小腿板6相對于大腿板5具有水平軸向擺轉自由度。
[0020]所述頭肩板2與胸部板3之間通過銷軸相鉸接,且在胸部板3下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一驅動電機7,在第一驅動電機7的電機軸上固連有第一蝸桿8,在所述頭肩板2下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一蝸輪9,第一蝸輪9與第一蝸桿8相嚙合,所述頭肩板2與胸部板3之間的銷軸與蝸輪9同心設置。
[0021]在所述機架I上設置有L型回轉軸10和第二驅動電機11,所述L型回轉軸10分為水平軸段和豎直軸段,在水平軸段上固定套裝有第二蝸輪12,在所述第二驅動電機11的電機軸上固連有第二蝸桿13,第二蝸桿13與第二蝸輪12相嚙合。
[0022]所述L型回轉軸10的豎直軸段與胸部板3相連,在豎直軸段上固定套裝有從動錐齒輪14;在所述胸部板3下表面固定安裝有第三驅動電機15,在第三驅動電機15的電機軸上固定套裝有主動錐齒輪16,主動錐齒輪16與從動錐齒輪14相嚙合。
[0023]在所述機架I下部設置有第四驅動電機17,在第四驅動電機17的電機軸上固連有絲杠18,在絲杠18上套裝有絲母19;所述腰部板4安裝在腰部板安裝架20上,腰部板4與腰部板安裝架20之間通過銷軸相鉸接;在所述機架I上豎直安裝有導軌21,在導軌21上安裝有滑塊22,滑塊22與腰部板安裝架20固定連接;在所述腰部板安裝架20與絲母19之間連接有傳力桿23,傳力桿23—端鉸接在絲母19上,傳力桿23另一端鉸接在腰部板安裝架20上。
[0024]所述大腿板5—側通過銷軸鉸接在機架I上,大腿板5另一側通過銷軸與小腿板6相鉸接;在所述大腿板5下表面設置有第一支桿座24,在第一支桿座24與機架I之間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25,第一電動伸縮桿25上端與第一支桿座24相鉸接,第一電動伸縮桿25下端與機架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