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提取方法

文檔序號:1473831閱讀:43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提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與食用菌中油提取方法,特別是一種印度塊菌油(Tuber indicum)的超臨界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塊菌(truffles)為一類塊狀地下真菌(hypogeous fungi)的通稱。塊菌屬(Tuber F.H.Wigg)隸屬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塊菌目塊菌科(Tuberaceae)。迄今全球描述的塊菌屬真菌在60種以上,為北半球廣布屬,分布于北緯40°~47°,海撥100~1000m的地區,全球80%以上塊菌種類均分布于歐洲地區,主要分布于西歐地區,其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為塊菌的主要分布區,保加利亞、葡萄牙、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歐洲一些國家不僅成為全球商業塊菌及其初級產品的生產和集散地,也是塊菌的主要消費國。
塊菌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山西、遼寧、吉林、福建等省區也陸續發現有塊菌的分布。據統計,我國自80年代中期以來先后發現了26種塊菌,其中中國塊菌T.sinense K.Tao et Liu、太原塊菌T.taiyuanse Liu等,目前我國出口歐洲的塊菌種類主要是西南出產的印度塊菌T.indicum Cooke et Mas。我國塊菌資源的多樣性也證明了我國地下菌資源具有較廣闊的開發前景。
塊菌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其子囊果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是稀有的美味佳肴,其商業價值為世人所矚目。塊菌在歐洲除可作為營養食品,還用于釀酒、提取煙用香料及配制一些高檔香水和化妝品。目前,國外塊菌化學成分的研究只涉及到揮發性香味成分,主要是特征性含硫化合物,如(CH3)2S、(CH3S)2CH2等。這些揮發性物質賦予了白塊菌和黑塊菌獨特的香氣,使它們在歐洲倍受崇尚。更為有趣的是,對塊菌散發出一種重要的痕量香氣信號物質——雄甾體信息素(芳香引誘劑)的發現,為揭開動物,如野豬、野兔及狗作為一種探測工具發掘地下“黑鉆石”塊菌的秘密提供了證據(高錦明著《高等真菌代謝產物》,200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為了探討化學成分與保健功能的關系,高錦明等(Lipids,2001,36(5)521-527和36(12)1365-1370;Steroids,2001,66(10)771-775)對印度塊菌子實體進行了系統化學研究,從中分離鑒定了24個化合物。同時,對該塊菌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鑒定了其中18種蛋白氨基酸及5種脂肪酸,為進一步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植物與食用菌中油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機溶劑提取法。有機溶劑提取易將菌塊中脂溶性色素等提取出來,且出油率低,使用的有機溶劑不僅對環境有害,而且產品中的溶劑殘留易對人體造成危害。
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是一種適宜于分離生物有效成分的技術。處于超臨界狀態下的二氧化碳對生物中的特定成分有獨特的溶解能力,而且其臨界點低,故有操作溫度低,無污染、無有機溶劑殘留、提取效率高、操作簡單等優點,不僅可保證有效成分及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又能保持植物原有成分的活性和原有氣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比傳統化學溶劑法生產工藝有非常大的優越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提取技術中存在油脂得率低、質量差、活性物質易破壞、溶劑存在污染等缺陷或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提取方法,該方法采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印度塊菌中脂溶性活性成分,使得處于超臨界狀態下的二氧化碳對生物樣品中的特定成分有獨特的溶解能力,適宜分離生物,而且其臨界點低,不僅可保證有效成分及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又能保持植物原有成分的活性和原有氣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將采收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陰干或低溫烘干,使含水量為11%~13%,用粉碎機粉碎成Φ18mm以下的細粉;步驟二,將上述細粉投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中,萃取釜壓力為30~40MPa,溫度為35℃~40℃,時間110min~120min,并將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的第一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8.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35℃;第二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5.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24.0℃;二氧化碳流量控制為17L/h~20L/h;步驟三,從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的第一分離釜中收集萃取液,稱重,即可得到印度塊菌油。
本發明具有操作溫度低,無毒無害、無殘留、提取效率高、操作簡單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對采收的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陰干或低溫烘干,使其含水量為11%~13%,用粉碎機粉碎成Φ18mm以下的細粉。
(2)將上述細粉投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中,調節萃取溫度、壓力、時間,控制CO2流量進行萃取;(3)從第一分離釜中收集萃取液,稱重,即可得到印度塊菌油,而且印度塊菌油提取率為68.7%~72.3%。
超臨界萃取條件對印度塊菌油的提取效果影響很大,經過單因素和響應曲面分析法試驗設計進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印度塊菌中油提取方法與油提取率與壓力、溫度、時間之間的數學模型。提取率(%)={脂肪成分的質量(g)/[投料質量(g)×菌塊脂肪含量(%)]}×100%其中采用GB/T 14772-1993方法測定菌塊中脂肪含量為4.66%。
表1試驗自變量因素編碼及水平

*x1=(X1-35)/30;x2=(X2-80)/10;x3=(1/X3-40)/10表2試驗設計與結果

表3回歸模型方差分析

表4回歸模型系數顯著性檢驗(F檢驗)

按照上述建立的印度塊菌中提取油的方法與數學模型,超臨界流體技術提取印度塊菌油提取率與壓力、溫度、時間的二次多元回歸模型為Y=-36.50-3.27x1+2.03x2+2.01x3+0.15x12+0.064x22-3.893E-03x32-0.15x1x2-0.012x1x3-0.014x2x3經F檢驗,模型達到顯著水平,失擬檢驗為不顯著,模型的確定系數為0.9515,模型的調整確定系數為0.8891,均說明該模型已達到實驗要求,能夠描述印度塊菌在超臨界提取中提取率隨壓力、溫度、時間的變化過程。
采用顯著性檢驗結果(P<0.05)簡化模型為Y=-36.50+2.03x2+2.01x3+0.15x12-3.893E-03x32-0.15x1x2將簡化模型以提取率最高優化計算超臨界CO2提取優化條件為萃取釜壓力為30MPa~40MPa,溫度為35℃~40℃,時間110min~120min,第一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8.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35℃;第二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5MPa,分離溫度設置為24℃,CO2的流量為17L/h~20L/h進行實驗,在上述條件下的提取率高達68.7%~72.3%。
本發明與現有油脂提取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1)操作簡單,提取條件可控性強。采用該技術可實現機械化生產,操作簡單,條件可控。
(2)印度塊菌油提取率高。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提取率可達68.7%~72.3%,高于有機溶劑的提取率約50%。
(3)印度塊菌油質量好。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提取技術具有選擇性強、有效成分破壞少等特點,用該方法提取的菌塊油為黃色半透明油狀物,含有菌塊原有的正常氣味,不需再次處理。
(4)效率高,對環境友好。采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提取技術無溶劑殘留,提取時間短,提取效率高。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1)對采收的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陰干或低溫烘干,其含水量為11%~13%,用粉碎機粉碎成Φ18mm以下的細粉。
(2)將上述細粉投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中,調節萃取溫度、壓力、時間,控制CO2流量進行萃取,其中萃取釜壓力為30MPa,溫度40℃,時間120min,第一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8.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35.0℃;第二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5.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24.0℃,CO2流量為18L/h。
(3)從第一分離釜中收集萃取液,稱重,得到印度塊菌油,提取率高達71.3%。
實施例2(1)對采收的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陰干或低溫烘干,含水量11%~13%,用粉碎機粉碎成Φ18mm以下的細粉。
(2)將上述細粉投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中,調節萃取溫度、壓力、時間,控制CO2流量進行萃取,其中萃取釜壓力為40MPa,溫度35℃,時間120min,第一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8.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35.0℃;第二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5.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24.0℃,CO2流量為20L/h。
(3)從第一分離釜中收集萃取液,稱重,得到印度塊菌油,提取率高達72.3%。
實施例3(1)對采收的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陰干或低溫烘干,含水量11%~13%,用粉碎機粉碎成Φ18mm以下的細粉。
(2)將上述細粉投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中,調節萃取溫度、壓力、時間,控制CO2流量進行萃取,其中萃取釜壓力為40MPa,溫度38℃,時間117min,第一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8.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35.0℃;第二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5.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24.0℃,CO2流量為18L/h。
(3)從第一分離釜中收集萃取液,稱重,得到印度塊菌油,提取率高達70.2%。
權利要求
1.一種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將采收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陰干或低溫烘干,使含水量為11%~13%,用粉碎機粉碎成φ18mm以下的細粉;步驟二,將上述細粉投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中,萃取釜壓力為30~40Mpa,溫度為35℃~40℃,時間110min~120min,并將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的第一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8.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35℃;第二分離釜分離壓力設置為5.0MPa,分離溫度設置為24℃;CO2流量控制為17L/h~20L/h;步驟三,從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釜的第一分離釜中收集萃取液,稱重,即可得到印度塊菌油。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印度塊菌油的超臨界提取方法,該工藝高效、可靠、安全、無污染,產品清澈、無溶劑殘留、提取率高,適宜工業化生產。本方法將采收印度塊菌經清洗風干或低溫烘干,先將菌粉粉碎到一定粒度后裝入超臨界提取裝置,調節萃取溫度、壓力、時間,控制CO
文檔編號C11B1/00GK101077989SQ20071001808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9日
發明者高錦明, 王敏, 王軍, 薛少平, 張鞍靈, 張增強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昌都县| 进贤县| 景泰县| 泗水县| 房产| 宝山区| 广汉市| 布拖县| 故城县| 南川市| 卓尼县| 罗源县| 施秉县| 封开县| 孝昌县| 长治县| 资中县| 江川县| 城固县| 鸡西市| 蒲城县| 永顺县| 乌兰察布市| 巧家县| 隆德县| 泗阳县| 栖霞市| 辽阳县| 蒲城县| 教育| 获嘉县| 长海县| 满城县| 鄂尔多斯市| 巍山| 湖南省| 睢宁县| 龙泉市| 淮北市|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