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吸塵器地刷的結構主要包括一設有吸塵風道的殼體,及一安 裝在該殼體上并可繞一個一件式或者多件式鉸接軸旋轉的回轉接頭,該回轉 接頭的前端插入吸塵風道內,而后端通常被做成一個承口,其中可插入一個 地刷彎管,而地刷彎管則通過一個吸管接入真空吸塵器內。這類吸塵器地刷 的結構中由于設置了回轉接頭,既便因操作者的身高和姿勢或者因操作者手 臂的擺動使吸管與地刷間的對齊產生較大變化時,地刷底部的吸口也總是能 以最佳方式靠在地面上,保持可靠工作。
當然現有的如上述設有回轉接頭的吸塵器地刷在具體工作時,回轉接頭 并非可以不受限制的旋轉因為考慮到回轉接頭與吸塵風道間的活動配合結 構不應阻礙吸塵風道與吸管間連接的暢通,因此都會進一步對回轉接頭與吸 塵風道間的擺角進行限制。目前的吸塵器地刷中回轉接頭的回轉角度范圍通 常被限制在3(T 90°之間,而其限位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是在吸塵風道的后端面上直接設置頂部限位擋塊元件和底部限 位擋塊元件,同時將用來碰觸頂部限位擋塊元件和底部限位擋塊元件的外部 突起直接一體成形在回轉接頭的后端;這種限位結構雖然簡單易行,但存在 下述缺點即鉸接軸必須大致居中的放置在頂部限位擋塊元件與底部限位擋 塊元件之間,也就是將鉸接軸橫擋在吸塵風道內,這無疑減小了吸塵風道內 的氣流橫截面積,大大阻礙了氣流的暢通。另一方面,采用這種限位結構時, 外露的回轉接頭后端上的突起、以及吸塵風道后端面上的頂部限位擋塊元件 和底部限位擋塊元件往往也會損壞地刷整體的外觀。
第二種是將插入吸塵風道內的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直接構造成突起,同 時在與該底部前緣對應部分的吸塵風道內壁上一體成形限位擋塊表面,從而 使得突起被限制在該限位擋塊表面上活動。相對于第一種限位方式,這種限 位方式利于相對回轉接頭的總高度而偏心地設置鉸接軸,不必擔心對吸塵風 道通暢性的防礙;但仍然產生下述缺陷由于受到吸塵風道內結構的約束, 限位擋塊表面與鉸接軸之間的回轉接頭所能達到的回轉半徑較小,在實踐中,通常可達到的最大回轉半徑為30 35mm,這樣造成限位擋塊表面受到 回轉接頭上的突起的剪切力或者撞擊力矩較強,而殼體通常是由適合大批量 生產的廉價塑料制成的薄壁結構,往往無法保證有適當的抵抗上述撞擊力矩 的能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背景技術中提到不足,而提供一種殼體能夠在 工作時承受相當大的撞擊力矩,同時回轉接頭的裝配結構不會對吸塵風道的 暢通造成防礙的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包括一 設有吸塵風道的殼體,及一安裝在該殼體上并可繞鉸接軸旋轉的回轉接頭, 回轉接頭內具有氣流通道與吸塵風道連通;所述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配合在 一個形成于殼體上的凹口內,所述凹口的上緣和下緣形成擋止回轉接頭底部 前緣的限位擋塊,并由此沿兩個運動方向限制回轉接頭的回轉運動。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其附加的技術特征如下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殼體的底部殼壁上一體形成有縱向的延伸壁,凹口設 于該延伸壁上。
并且本實用新型中進一步在所述凹口上部與殼體的底部殼壁之間的延 伸壁上一體的形成有若干縱向的加強筋;當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在碰到凹口
的上緣或者下緣時,這些縱向的加強筋能夠分別經受住較大的支撐載荷和拉 伸載荷以此來提高延伸壁的強度,增強延伸壁所能承受的撞擊力,從而使得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其殼體能夠承受較大的力矩。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回轉接頭包括一構造成輪座的殼體部分,該輪座內安 裝有以鉸接軸為輪軸的至少一個行走輪,并且輪座上形成有包圍行走輪的圓 弧壁,該圓弧壁形成氣流通道的下壁,同時圓弧壁的前端形成同凹口配合的 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
并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進一步被做成楔形條并伸 入凹口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鉸接軸可以是呈一根軸狀的一件式結構,或者也可 以是具有呈軸頸狀的多件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優點是1.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這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相比現有技術, 由于依靠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同設于殼體上的凹口之間的配合來限制其回 轉運動,因此其殼體能夠在工作時承受相當大的撞擊力矩,同時回轉接頭在 裝配時,其鉸接軸無需橫擋在吸塵風道內,因此也就不會對吸塵風道的暢通 造成防礙。
2.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這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中,主要依靠 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同凹口的配合來限制其回轉運動,由于凹口是封閉的, 其不同于開孔,因此當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在凹口內活動的時候有利于確保 回轉接頭與殼體間的密封性。
3.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這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中,由于回轉 接頭的底部前緣和形成于凹口上緣和下緣上的限位擋塊均非外露,因此這樣 的限位結構相比現有技術,不會損壞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地刷的外觀。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例的主剖面圖; 圖2為
圖1實施例中殼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
圖1實施例中回轉接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
圖1實施例中回轉接頭的單獨主剖面圖。
其中1、殼體;2、吸塵風道;3、鉸接軸;4、回轉接頭;5、凹口; 6、 延伸壁;7、加強筋;8、輪座;9、行走輪;10、圓弧壁;11、楔形條;12、 氣流通道;13、承口; 14、地刷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結合
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吸塵器地刷回 轉接頭限位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它包括一設有吸塵風道2的殼體1,及 一安裝在該殼體1上并可繞鉸接軸3旋轉的回轉接頭4,該回轉接頭4內具 有氣流通道12,氣流通道12的一端具有同吸塵風道2連通的敞口,而另一 端被做成一個承口 13,其中用于插入地刷彎管14,而該地刷彎管14則可以 通過一個吸管(圖中未畫出)接入真空吸塵器內。
所述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配合在一個形成于殼體1上的凹口 5內,所 述凹口 5的上緣和下緣形成擋止回轉接頭4底部前緣的限位擋塊,并由此沿兩個運動方向限制回轉接頭4的回轉運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回轉接頭4還包括一構造成輪座8的殼體部分,該輪座 8內安裝有以鉸接軸3為輪軸的兩個行走輪9,并且輪座8上形成有包圍行 走輪9的圓弧壁10,該圓弧壁10形成氣流通道12的下壁,同時圓弧壁IO 的前端形成同凹口 5配合的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并且該底部前緣被做成 楔形條11伸入凹口 5內。
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1的底部殼壁上一體形成有縱向的延伸壁6,凹口 5設于該延伸壁6上,并且所述凹口 5上部與殼體1的底部殼壁之間的延伸 壁6上一體的形成有若干條縱向的加強筋7,當回轉接頭4上的楔形條11 在碰到凹口 5的上緣或者下緣時,這些縱向的加強筋7能夠分別經受住較大 的支撐載荷和拉伸載荷以此來提高延伸壁6的強度,增強延伸壁6所能承受 的撞擊力,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其殼體1能夠承受較大的力矩。
本實施例所述的這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相比現有技術,由于 依靠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同設于殼體l上的凹口 5之間的配合來限制其回 轉運動,因此其殼體1能夠在工作時承受相當大的撞擊力矩,同時回轉接頭 4在裝配時,其鉸接軸3無需橫擋在吸塵風道2內,因此也就不會對吸塵風 道2的暢通造成防礙。
同時本實施例由于本實施例中凹口 5是封閉的,其不同于開孔,因此當 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在凹口 5內活動的時候有利于確保回轉接頭4與殼體 1間的密封性。
同時由于本實施例中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和形成于凹口 5上緣和下緣 上的限位擋塊均非外露,因此這樣的限位結構相比現有技術,不會損壞采用 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地刷的外觀。
權利要求1. 一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包括一設有吸塵風道(2)的殼體(1),及一安裝在該殼體(1)上并可繞鉸接軸(3)旋轉的回轉接頭(4),回轉接頭(4)內具有氣流通道(12)同吸塵風道(2)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配合在一個形成于殼體(1)上的凹口(5)內,所述凹口(5)的上緣和下緣形成擋止回轉接頭(4)底部前緣的限位擋塊,并由此沿兩個運動方向限制回轉接頭(4)的回轉運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殼體(1)的底部殼壁上一體形成有縱向的延伸壁(6),凹口 (5)設于 該延伸壁(6)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口 (5)上部與殼體(1)的底部殼壁之間的延伸壁(6)上一體的形 成有若干縱向的加強筋(7)。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轉接頭(4)包括構造成輪座(8)的殼體部分,所述輪座(8)內安 裝有以鉸接軸(3)為輪軸的至少一個行走輪(9),并且輪座(8)上形成有 包圍行走輪(9)的圓弧壁(10),該圓弧壁(10)形成氣流通道(12)的下 壁,同時圓弧壁(10)的前端形成同凹口 (5)配合的回轉接頭(4)的底部 前緣。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回轉接頭(4)的底部前緣被做成楔形條(11)并伸入凹口 (5)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塵器地刷回轉接頭限位裝置,包括一設有吸塵風道的殼體,及一安裝在該殼體上并可繞鉸接軸旋轉的回轉接頭,回轉接頭內具有氣流通道同吸塵風道連通;所述回轉接頭的底部前緣配合在一個形成于殼體上的凹口內,所述凹口的上緣和下緣形成擋止回轉接頭底部前緣的限位擋塊,并由此沿兩個運動方向限制回轉接頭的回轉運動。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其殼體能夠在工作時承受相當大的撞擊力矩,同時回轉接頭在裝配時,其鉸接軸無需橫擋在吸塵風道內,因此也就不會對吸塵風道的暢通造成防礙。
文檔編號A47L9/00GK201256922SQ20082015998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4日
發明者倪祖根 申請人:金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