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多個攪動器的地板清潔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內容基本上涉及地板清潔機器。更特別地,本公開內容涉及包括接觸地板表面的多個攪動器或刷的地板清潔機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家用或個人抽吸清潔設備已經成為專業地毯清潔服務的流行備選方式。 這種設備對地毯或其他地板表面應用液體洗滌液,攪動地毯以移除污垢、污跡和碎屑,并且使用真空抽吸從地毯或地板表面上移除液體沾濕的物質。雖然這種設備是有效的,但是存在許多缺點。首先,由于特定清潔設備的設計和定向,在清潔期間未形成一般已知的“清掃器軌跡”。雖然缺少“清掃器軌跡”并不影響實際清潔效力,但是消費者更喜歡存在清掃器軌跡而佐證的已刷拭外觀。此外,現有技術的抽吸設備不向沉積在地毯或其它地板表面上液體清潔液提供足夠的攪動。因而,迫使消費者在染污區域上重復地拖動抽吸設備,以便于實現完全的清潔。因而,本領域中需要一種攪動器設置,其在完成清潔時提供已刷拭外觀。此外,本領域需要提供一種抽吸清潔設備,其快速有效地攪動地毯或其它地板表面,以便于增強清潔有效性。
發明內容
本公開內容在一個實施例中涉及一種地板清潔設備,該地板清潔設備克服了前述缺點,并且該地板清潔設備包括真空源、基底模塊、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的抽吸入口、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的至少一個馬達、由所述基底模塊支撐并且與所述抽吸入口和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的至少一個攪動刷。該至少一個攪動刷可操作地與所述至少一個馬達連接,用于多個刷近似圍繞將清潔的地板表面的垂直軸旋轉。所述多個刷可以設置成在所述抽吸入口內部或圍繞所述抽吸入口的側向一行或兩行,用于使得所述刷的刷毛接觸將清潔的地板表面。當只有一行所述多個刷時,在至少一行中存在至少附加的刷束,設置并排從所述抽吸入口前部向下突出,而位于可旋轉刷的行的前部。克服前述缺點的地板清潔機器的另一實施例包括真空源、基底模塊、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的抽吸入口,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的至少一個馬達,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的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和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的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所述抽吸入口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可操作地與所述至少一個馬達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圍繞第一軸旋轉。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可操作地與所述至少一個馬達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圍繞第二軸旋轉,該第二軸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軸。克服前述缺點的地板清潔機器的又一實施例包括真空源、抽吸管口、支撐抽吸管口的基底外殼、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的馬達、設置在所述基底外殼中的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以及設置在所述基底外殼中的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所述抽吸管口包括與真空源流體連通的抽吸入口。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用于以第一速度旋轉。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用于以第二速度旋轉,其中該第二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速度。此外,可以以第一轉矩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而可以以第二轉矩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其中所述第二轉矩大于所述第一轉矩。克服前述缺點的地毯抽吸器包括真空源、基底外殼、由基底外殼支撐的抽吸入口、 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的回收罐、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的馬達、可操作地與所述馬達連接并且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的第一攪動刷,以及可操作地與所述馬達連接并且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的多個第二攪動刷。所述抽吸入口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所述回收罐也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所述第一攪動刷設置在所述抽吸入口后部的位置處。所述第一攪動刷圍繞近似水平軸旋轉。所述多個第二攪動刷設置在所述抽吸入口后部的位置處。每個所述第二攪動刷均圍繞近似垂直的軸旋轉。
現在參考本公開內容的合適實施例的附圖,其僅作說明性目的圖1是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個實施例的地板清潔機器的基底模塊的等比例視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基底模塊的分解透視圖;圖3是圖1的基底模塊的攪動器組件的前側的放大上部透視圖,其中移除了保護性外殼;圖4是圖1的基底模塊的放大分解透視圖;圖5是用于圖3的攪動器組件的刷組件的放大分解視圖;圖6是收納在圖1的基底模塊中的動力傳送機構的分解視圖;圖7是根據本公開內容另一實施例的備選刷組件的等比例視圖;圖8是圖7的備選刷組件的底部等比例視圖;圖9是圖7的備選刷組件的切除等比例視圖;圖10是圖7的備選刷組件的頂視圖;圖11是圖7的備選刷組件的底視圖;圖12是根據本公開內容另一實施例的另一備選刷組件的等比例視圖;圖13是圖12的備選刷組件的切除等比例視圖;圖14是圖12的備選刷組件的頂視圖;圖15是圖12的備選刷組件的底視圖;圖16是根據本公開內容的攪動器組件的備選實施例的前側的放大上部透視圖, 其中移除了保護性外殼。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詳細說明本發明任何實施例之前,應當理解本發明并不將其應用限制于下文中所述和隨附附圖中所示的結構細節和部件設置。本發明能夠有其他實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和實施。同樣,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辭和術語出于描述性目的,并且不應當理解為限制性。本文使用“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其改變指的是包括其后所列的項目或其等效項目,以及附加項目。除非另外指明或限制,廣義地使用術語“安裝”、“連接”、 “支撐”、“耦合”及其等效,并且包括直接或間接安裝、連接、支撐和耦合。此外,“連接”和 “耦合”不局限于物理或機械連接或耦合。除了在另外指明之處,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內使用表示物理屬性的量和參數等的所有數字應當理解為由術語“約”在所有實例中得以修改。 因此,除了指為相反地,下列說明書和隨附權利要求中所述的數字參數是近似值,其可以根據將有本發明實施例獲得的所需屬性而改變。絲毫未嘗試將等效的原理的應用限制于權利要求的范圍,至少應當根據所報告的顯著數字的值、并且通過應用常規湊整技術而理解每個數值。而且,本文所公開的所有范圍應當理解為包括起始和結束范圍值,以及包含于其中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圍。 本公開內容的實施例涉及地板清潔用具,在附圖中描述了合適的實例,其中類似部件和元件在合適處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圖1示出了一種地板清潔機,其采取基地模塊 10的形式,用于垂直抽吸器型的地毯清潔器。用于垂直地毯抽吸器的任何上部可能適用于與本文所述的基底模塊10組合使用,例如1995年4月18日提交的、題為“罐運送手柄和固定插銷”的美國專利申請號No. 5,406,673,所述文獻在此引入作為參考。而且,包括真空清潔器(罐和垂直的)、清掃器等及同類的其他地板清潔機可以利用本文所公開的部件和設置。基底模塊10可以具有如圖1中所示的下部外殼12和上部外殼14。然而,應當理解,基底模塊可以近似是平坦的平臺或盤,具有或不具有一個或多個缺口或插口,以將部件固定在基地模塊上。一對輪子16可旋轉地耦合之下部外殼12,以允許減少沿著地板表面的摩擦移動。現在還參考圖2,將前部外殼18前向定位在下部外殼12和上部外殼14,并且提供用于支撐和保護攪動器組件20。在所示實施例中,下部外殼12、上部外殼14和前部外殼 18組成基底模塊10的基底外殼。前部外殼18還支撐具有抽吸入口 24的抽吸管口 22。此夕卜,前部外殼18支撐具有排氣出口 28的排氣管口 26。參考圖2,在使用期間,啟動真空源30,其通過抽吸入口 24將流體抽吸進入抽吸管口 22,并且進入回收罐32。流體可以包括空氣或者帶有液體清潔器的濕氣和/或殘余物的空氣、清水及/或沉積在將清潔的地板表面上的水。在回收罐中,可以移除濕氣和/或液體和污垢,并且通過真空源30抽吸空氣。隨后,將廢氣傳送至排氣管口 26,其后經由排氣出口 28將其引導至地板表面上。如上所述,前部外殼18封閉和支撐攪動器組件20。攪動器組件20用于攪動沉積在地板表面上的液體清潔產品,由此增加地板清潔器的清潔有效性。這些產品的沉積可以通過用于抽吸型地板清潔用具的任何分配裝置進行。例如,在2008年9 月24日提交的題為“抽吸清潔設備”的共同未決美國專利申請序列號No. 12/236,811并且公開為PCT專利申請號No. W02009/042663中公開了這種合適的液體分配系統,所述文獻在此全文完整及特別引入作為參考,并且尤其用于本文公開的液體分配系統。此外,可以通過噴霧器37將液體沉積在局部區域中將清潔的地板表面上,所述噴霧器37可以具有模式選擇器,以改變噴霧器的操作模式,例如,扇形噴霧模式、點噴霧模式、僅清洗模式等。另外,定位靠近噴霧器37協助用戶觀察噴霧圖案,可以將光源35定位至基底模塊。參考圖3,攪動器組件20包括電動馬達34,其可以選擇性地啟動。可以由用戶手動執行馬達啟動,或者可以受單板計算機電路自動控制。電力傳輸機構使馬達34和第一刷組件38以及第二刷組件40機械地互相連接。在所示實施例中,電動機34同時驅動刷組件38 和40。作為選擇,可以提供一個以上的電動機,例如,第一電動機可以驅動第一刷組件38, 而第二電動機可以驅動第二刷組件40。第一刷組件38可以定位在第二刷組件40前部,并且適于接觸諸如地毯的地板表面。在所示實施例中,刷組件38和40從抽吸入口 22和排氣出口觀后向定位。第一刷組件38包括至少一個攪動刷,其在所示實施例中是細長刷輥42,其具有相對于清潔表面的第一(近似水平)旋轉軸。在所示實施例中,僅示出了一個攪動刷作為第一刷組件38的部件;然而,可以提供一個以上的攪動刷,從而每個刷耦合至馬達34(或者各個馬達)。如果需要,刷輥可以具有近似圓柱形形狀。參考圖3,刷輥42包括其上承載多個刷毛簇或束44 的外表面。作為選擇,可以提供一個或多個曲折行的刷毛簇。應當意識到,可以采用其他結構,諸如固定至細長輥的一行或多行刷毛。如圖4中可見,刷輥42包括位于相對端上的徑向突出的環形凸緣46。在凸緣46 的軸向向外方向上,刷輥42的每端包括圓柱形凸臺48和定位與凸臺48同心的支柱52。凸臺48和支柱52由端部支架M接收,端部支架M作為維持部件,用于將刷輥42維持至基底外殼。端部之間M包括向內突出的J-形突出部分56以及具有中心孔62的中心凸臺58。 因而,圓柱形輥42的凸臺48接收在J-形突出部分56和中心凸臺58之間。圓柱形輥42 上的支柱52接收在孔62中。這樣,圓柱形輥42由端部支架M承載,并且相對于此自由旋轉。返回參考圖3,由皮帶64旋轉圓柱形輥42。在所公開的實施例中,皮帶包括多個朝向內部的齒部66,其與圓柱形輥42的齒狀部分68互相嚙合。因而,公開了沒有皮帶滑動的正向驅動。在齒狀部分68的每側上提供采取凸起的徑向突出部分的形式的一對引導裝置72,以引導皮帶64,并且保持其定位在齒狀部分上。由牢固地連接至馬達34的輸出軸 76的正齒輪74驅動皮帶64。正齒輪74包括位于其徑向外周表面上的多個齒部,其與皮帶 64的齒部66互相嚙合。這樣,正齒輪74的旋轉引起圓柱形輥42的旋轉。當皮帶64接觸刷輥42時,其由護罩78保護,其包括基本上U-形橫截面和基本上J-形整體輪廓。參考圖5,第二刷組件40包括上部外殼88和下部外殼90,其連接在一起并且收納多個刷102。在所示實施例中,上部外殼88就有六個間隔開的開口 94,每一個接收一個圓柱形的軸承96。軸向的軸98可旋轉地接收在軸承96中,其由與刷102連接的緊固件100 保持。出于下文所述的目的,一個輪軸連接至輪軸延伸部分104。此外,應當意識到,可以采用比所述數量或多或少的刷。下部外殼90包括彈性突出部106,其接收在上部外殼88相應的槽108,用于將上部外殼連接至下部外殼,并且用于將數個刷102維持在外殼之間。每個刷102包括和/或連接具有例如十個齒部的正齒輪112。參考圖3,當與輪軸延伸部分104連接的齒輪112E旋轉時,所有其他齒輪112A、112B、112C、112D和112F隨其旋轉。因而,每個刷102具有相對于正清潔的表面的垂直旋轉軸。在該連接中,關注美國專利號No. 6,009, 593,所述文獻的主題在此全文引入作為參考。返回參考圖5,正齒輪112 的中心轂111形成中空向下凸起的杯狀部114,其具有限制其底部的多個開口 116。中心轂 111包括孔113,其沿著垂直于垂直旋轉軸獲得的橫截面為非環形的(諸如,舉例而言,六邊形)。孔113接收輪軸98。每個正齒輪112具有上部齒狀輪廓118和接近上部輪廓118的下部齒狀輪廓120 ;然而,下部輪廓120尺寸較小,并且從上部輪廓118稍向內縮進,形成偏移。在所示實施例中,僅希望上部輪廓118驅動地嚙合相鄰齒輪的相應上部齒部輪廓。每個刷102包括從下部齒部輪廓120向下延伸的刷毛束122。每個刷毛束122適于接觸諸如地毯的地板表面,其中刷102的旋轉運動沿著地板表面驅動每個刷毛束122以實現清潔。刷毛束122可以質地柔軟,從而當旋轉并且接觸正清潔的表面時,刷毛束彎曲, 由此凸起的杯狀部114的底部也可以接觸正清潔的表面。隨后,洗滌劑可以通過開口 116 分配,并且直接流至正清潔的表面上。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對于直徑約為2英寸的刷來說,刷102的優選操作速度在約500和約900RPM之間。返回參考圖3,齒輪112E連接軸延伸部分104,其具有例如六邊形的軸橫截面。軸延伸部分104向上延伸,并且可旋轉地耦合至電力傳送機構,其可操作地與馬達34耦合。在所示實施例中并參考圖6,電力傳送機構收納在殼體中,其包括下部殼體部分126和上部殼體部分128,適于容納和保護齒輪和電力傳送機構的移動元件。此外,殼體部分126和128 包括多個孔,其接收和可旋轉地支撐下文將描述的各種齒輪。再參考圖3,主動軸延伸部分104從齒輪112E向上延伸,進入殼體(圖3中未示出),并且在六邊形孔穴130中(參見圖6)接收,其可以具有另一非圓形形狀,穿過從動正齒輪132形成。結果,隨著從動齒輪132旋轉,軸延伸部分104隨其旋轉。依次,軸延伸部分104的旋轉使得齒輪112E旋轉,并且通過齒輪112A-112F的互相作用,所有的刷102旋轉。從動正齒輪132與第一減速齒輪134互相嚙合,所述第一減速齒輪134可旋轉地接收在安裝于殼體部分126和128 (圖6)中的輪軸136上。第二減速齒輪138耦合至第一減速齒輪134,兩者均可旋轉地接收在輪軸136上。因而,減速齒輪134和138在輪軸136 上一起旋轉。第二減速齒輪138與蝸輪142互相嚙合,蝸輪142牢牢固定至馬達軸144,從而當啟動時,馬達34使得蝸輪142旋轉。如果需要,馬達軸76和144可以是相同的軸。因而,隨著蝸輪142旋轉,第二減速齒輪138也旋轉。該旋轉傳送至第一減速齒輪134,其依次傳送至從動齒輪132,其牢牢地連接至主動軸延伸部分104。這樣,主動軸延伸部分104的旋轉使得刷102旋轉。在所述的實施例中,單一馬達同時驅動刷組件38和40。在圖1-6中所示的實施例中,驅動第二刷組件40的蝸輪142位于馬達的一側,而驅動第一刷組件38的正齒輪74位于馬達的另一側。此外,應當明顯的是,與第一刷組件38相比,第二刷組件40受驅動相對較慢,并且進而有更多力矩。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使用蝸輪以及實現減小的旋轉速度以及因而更大的力矩的連接齒輪。當然,可以使用任何常規齒輪鏈實現該效果。同樣地,由于直接的皮帶驅動裝置,第一刷組件旋轉相對較快。在使用時,上述裝置將有效地清潔表面,并且使得地毯具有已整理的、“清掃器軌跡”外觀。此外,包括沿著不同軸旋轉的攪動器,諸如近似沿著水平軸的攪動器以及近似沿著垂直軸的另一攪動器可以向所公開的地板清潔機器提供改進的清潔有效性。在使用多次之后,攪動器組件38和40可以收集和保持污垢、毛發和其他碎屑。有時,可能需要移除和清潔攪動器組件以確保適當的性能。當從清潔設備完全移除時,最容易清理攪動器。參考圖5,第二刷組件40包括向上凸起的外部對準支柱150,其從上部外殼38向上突出,并且每一個均包括垂直延伸的細長通道152。中央對齊的支柱154也從上部外殼 88向上凸起。固定夾156(圖5中示出了一對固定夾)設置在中心對齊支柱154的相對側上。每個固定夾156包括槽型開口 158,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外部對準支柱150、中央對齊支柱IM和固定夾156與基底外殼中的部件協作而以選擇性可脫離的方式將第二刷組件 40連接至基底外殼,并且允許第二刷組件40相對于基底外殼上浮。參考圖6,包圍馬達34的上部殼體1 包括細長的外部延伸部分162,其設置在上部外殼128的相對端上。細長通道部件164相對于外部延伸部分162定位在中心,并且設置在細長延伸部分162之間的殼體128的表面上。細長通道部件164限定細長垂直延伸的通道166。彈性突出部168設置在細長通道部件164的相對側上。為了將第二刷組件40連接在基底外殼中,上部外殼88(圖幻上的外部對齊支柱 152與上部殼體1 上的外部細長延伸部分162 (圖6)協作,而細長延伸部分162接收在通道152中。此外,上部外殼88 (圖幻上的中央對齊支柱巧4接收在由通道部件164(圖6) 限定的通道166中,而突出部168支撐在形成于固定夾156中的垂直延伸槽158中。通過使得夾168 (圖6)騎跨在槽型開口 158 (圖幻中,第二刷組件40能夠相對于基底外殼上浮。而且,通過簡單地拉拔第二刷組件40遠離殼體1 和126,而實現移除第二刷組件40。而且,通過相對于槽口 108操縱夾106,可以從上部外殼98移除下部外殼90。 因此,可以移除和易于清潔刷102。在美國專利號No. 5,867,857、美國專利號No. 6,009,593 和美國專利號No. 6,189,174中描述了用于固定第二刷組件的其他裝置,所述文獻在此全文引入作為參考。現在再參考圖4,為了從基底外殼移除第一刷組件38,護罩78樞轉遠離皮帶64。 在本實施例中,護罩78—端固定至前部外殼18(圖1)以允許相對于運動的樞轉。另一端可以可脫離地固定至前部外殼18,或者可以由第一刷組件38支撐。端部支架M可旋轉地連接至刷輥42。參考圖2,前部外殼18包括位于其相對側上的固定槽170,其適于接收端部支架M。這種端部支架可以具有朝向將清潔的表面的一個或多個刷毛束,以作用為邊緣清潔器。參考圖4,位于刷輥42的每端上的圓柱形凸臺可以在J-型凸出部分62中旋轉,并且因而端部支架52可以相對于前部外殼18向下樞轉。現在,刷輥42可以向后移動,其從圓柱形輥的齒狀部分68上釋放皮帶64。端部支架52可以與刷輥42脫離,而圓柱形輥88現在可以通過固定槽170而側向移動離開刷外殼18,從而可以對其進行清潔。這樣,刷組件38和40可以快速和容易地從基底單元10移除,以便于清潔和可能需要的任何其他維護。現在參考圖7-11,示出了備選第二刷組件200。刷組件200可以代替例如第二刷組件40而在基底模塊10中使用。此外,可以使用帶有或不帶有第一刷組件的刷組件200。 刷組件200包括外殼202,其適于接收多個刷204A、204B、204C、204D、204E、204F和204G。外殼202可以具有類似于上述實施例的兩半,作為固定部件,將刷固定在基底外殼中。除了因為外殼202配置以收納兩個偏移行的刷,因而未提供對外殼的其他描述。刷204A、204B、204C、204D、204E、204F和204G與軸向軸(不可見,但是類似于圖5 中的軸向軸98)連接,并且至少一個刷(在本實施例中,刷204D)的軸向軸包括延伸部分 (不可見,但是類似于延伸部分104),其以與圖1-6中所示的實施例類似的方式,可操作地耦合至馬達,并且可以由其旋轉。
10
每個刷包括和/或連接至類似于上述的正齒輪112的正齒輪,從而當使得刷204D 旋轉時,所有其他刷相應地旋轉。因而,每個刷包括相對于清潔的表面的近似垂直旋轉軸。 與上述實施例類似,刷的中心轂可以各自形成中空向下突出的杯狀部212,類似于上述實施例,其具有限制其底部的多個開口 214。每個刷204包括向下延伸的刷毛束224,從而刷毛束適于接觸例如地毯的地板表面。刷204的旋轉運動沿著將實現清潔的表面拖動每個刷毛束224。同樣地,固定刷毛束 225可以從外殼202向下延伸,并且隨著拖動攪動器組件200經過地板而攪動地毯。刷毛束224可以具有柔軟質地,從而當旋轉和與正清潔的表面接觸時,刷毛束224彎曲,由此突出杯狀部212的底部接觸正清潔的表面。隨后,洗滌劑可以通過開口 214分配,并且直接流至正清潔的表面上。還例如作用為齒輪護罩的齒輪外殼202還可以包括七個間隔開的、集成模制的圓柱形軸承 206A、206B、206C、206D、206E、206F 和 206G。齒輪刷 204A、204B、204C、204D、204E、 204F 和 204G 的軸向軸 208A、208B、208C、208D、208E、208F 和 208G 旋轉地接收在軸承 206 中。至少一個刷齒輪(本實施例中為刷齒輪204D)的軸向軸包括延伸部分210,其可以耦合至馬達組件(未示出),并且由其旋轉。每個齒輪刷204可以配置為正齒輪,其具有例如十個齒部,互相嚙合,從而當使得齒輪刷204D旋轉時,所有其他齒輪刷相應地旋轉。因而,每個齒輪刷204包括相對于正清潔的表面的垂直旋轉軸。此外,齒輪刷204的中心轂形成中空向下凸起的杯狀部212,其具有限定其底部的多個開口 214。每個齒輪齒部216具有上部齒部輪廓218和近似上部輪廓218的下部輪廓220。 然而,輪廓220尺寸較小,并且從輪廓218稍縮進,形成偏移。僅此齒輪齒部216的輪廓218 意于驅動地嚙合相鄰齒輪刷的相應齒部輪廓。每個齒輪齒部216包括從下部齒部輪廓220向下延伸的刷毛束224。刷毛束224 適于接觸諸如地毯的地板表面,其中齒輪刷204的旋轉運動沿著將實現清潔的表面拖動每個刷毛束224。同樣地,固定刷毛束225可以從齒輪護罩202向下延伸,并且隨著拖動攪動器組件200越過地板而攪動地毯。刷毛束224可以具有柔軟質地,從而當旋轉并且與正清潔的表面接觸時,刷毛束224彎曲,由此凸起杯狀部212的底部接觸正清潔的表面。隨后, 洗滌劑可以通過開口 214分配,并且直接流至正清潔的表面上。 在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刷可以設置成兩個偏移行。第一行包括三個刷204B、204D 和204F。后部行包括四個刷204A、204C、204E和204G。該交錯結構有利地在相鄰齒輪刷之間形成更大的重疊。該結構允許用戶以更少次的通過而清潔地毯,從而節省時間。現在參考圖12-15,示出了另一備選第二刷組件300。刷組件300還可以用于基底模塊10中,代替上文公開的第二刷組件40。此外,選擇地,可以與第一刷組件一同或不與第一刷組件一同使用的刷組件300。在該實施例中,由馬達313直接驅動兩個刷(該實施例中 304E 和 304K),并且其余十個固定刷 304A、304B、304C、304D、304F、304G、304H、3041、304J 和304L可操作地與這兩個直接驅動的刷連接。由于驅動十二個齒輪刷所需的附加力矩,刷 304E與第一延伸部分310連接,而刷304K包括或連接至第二延伸部分311。延伸部分310 和311通過各個齒輪減速傳動裝置326和346以及類似于尤其在圖3中所述的傳動裝置的蝸輪348而耦合至馬達313,并由其旋轉。作為選擇,電力傳送機構可以類似下文所討論的如圖12或16的具有蝸輪336。 齒輪的外殼302或齒輪護罩302可以包括多個對齊支柱303,其接收在真空清潔器外殼中,以相對于真空外殼(未示出)而對準和側向地限制刷組件300。齒輪護罩302 還可以包括向上延伸的夾子305,其與真空外殼中的接收突出部分(未示出)協作,以將刷組件300固定至該處。齒輪護罩302還包括在兩個對齊行中的十二個間隔開的、集成模制的、圓柱形軸承 306A、306B、306C、306D、306E、306F、306G、306H、306I、306J 和 306L。齒輪刷 304A、304B、304C、304D、304E、304F、304G、304H、304I、304J、304K 和 304L 的軸向軸 308A、 308B、308C、308D、308E、308F、308G、308H、308I、308J、308K 和 308L 旋轉地接收在軸承 306 中。由于驅動十二個齒輪刷所需的附加力矩,刷齒輪304E包括第一延伸部分310,并且刷齒輪304K包括第二延伸部分311。如下文將描述的,延伸部分310和311耦合至馬達組件 313并且由其旋轉。每個齒輪刷304可以配置為正齒輪,其具有例如十個齒部,其互相嚙合,從而當一個齒輪刷304旋轉時,所有其他齒輪刷相應地旋轉。因而,每個齒輪刷304包括相對于清潔的表面的垂直旋轉軸。此外,齒輪刷304的中心轂形成中空向下凸起的杯狀部312,其具有限定其底部的多個開口 314。每個齒輪齒部316具有上部齒部輪廓318和近似上部輪廓318的下部輪廓320 (參見圖13)。然而,輪廓320尺寸較小,并且從輪廓318稍縮進,形成偏移。僅齒輪齒部316的輪廓318意于驅動地嚙合相鄰齒輪刷的相應齒部輪廓。每個齒輪齒部316包括從下部齒部輪廓320向下延伸的刷毛束324。刷毛束324 適于接觸諸如地毯的地板表面,其中齒輪刷304的旋轉運動沿著實現清潔的表面拖動每個刷毛束324。刷毛束324可以質地柔軟,從而當旋轉并且接觸正清潔的表面時,刷毛束324 彎曲,由此突出杯狀部212的底部接觸正清潔的表面。隨后,洗滌劑可以通過開口 314分配, 并且直接流至正清潔的表面上。如圖15中所示,刷304設置成每行中并排刷304的兩個對齊行。前行和后行可以包括六個齒輪刷。然而,應當意識到,根據所需的性能,可以采用比刷304所公開的數量更多或更少的。每個齒輪刷304與直接相鄰的齒輪互相嚙合。例如,齒輪刷304H與齒輪刷 304B、304G和3041互相嚙合。該結構提供了在相對小和緊密的設置中的改進清潔。特別地,隨著拖動刷組件300越過地板,由至少兩個齒輪刷攪動每個地毯區域。該結構允許用戶以更少次數的通過清潔地毯,從而節省時間。現在參考圖16,公開了攪動器組件的備選實施例,其中馬達驅動馬達的同一側的第一刷輥組件和第二刷輥組件。該備選方案尤其有助于具有如圖12-15中所示的齒輪刷的攪動器組件的改進操作。第一刷組件438類似于上述的第一刷組件38。第二刷組件440類似于上述第二刷組件40。第一刷組件438由可操作地連接至馬達434的皮帶464驅動。類似地,第二刷組件440經由齒輪減速傳動裝置436而可操作地連接至馬達434,其類似于上述的齒輪減速傳動裝置。圖9中所示的實施例與圖3中所示的實施例之間的差別在于,圖9 所示的實施例中,驅動皮帶464的正齒輪474和蝸輪542設置在馬達434的輸出軸476上, 位于馬達的同一側。這可以提供與圖3中所示的電力傳送機構相比緊密的設置。然而,圖 3中所示的電力傳送機構可以提供更平衡的整體組件。已經參考某些實施例描述了地板清潔機器。對于閱讀和理解詳細說明書的人而言,可以進行修改和改變。 本發明不局限于僅僅在前述說明書中描述的那些實施例。作為代替,本發明由隨附權利要求及其等效所更廣泛地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地板清潔機器,該地板清潔機器包括真空源;基底模塊;抽吸入口,該抽吸入口安裝至所述基底模塊,且所述抽吸入口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馬達,該馬達安裝至所述基底模塊;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該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由所述基底模塊支撐并且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馬達,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圍繞第一軸旋轉;以及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該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由所述基底模塊支撐并且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馬達,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圍繞第二軸旋轉,且該第二軸的定向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與所述抽吸入口向后間隔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與所述抽吸入口向后間隔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向前間隔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抽吸入口由第一側向端部和與第一側向端部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軸的方向上間隔開的第二側向端部限定,并且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從所述抽吸入口后向設置,并且定位在與所述第一側向端部交叉的第一垂直平面和與所述第二側向端部交叉的第二垂直平面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從所述抽吸入口后向設置,并且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定位在所述第一垂直平面和所述第二垂直平面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的運作獨立于所述基底外殼的移動方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包括多個可操作地互相連接的第二攪動刷。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該地板清潔機器還包括齒輪減速傳動裝置, 其中,該齒輪減速傳動裝置可操作地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連接至所述馬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該地板清潔機器還包括皮帶,其中,該皮帶可操作地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連接至所述馬達。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馬達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并且所述地板清潔機器還包括蝸輪和正齒輪,所述蝸輪是所述齒輪減速傳動裝置的部件,而所述正齒輪與所述皮帶連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蝸輪位于所述馬達的第一側,而所述正齒輪位于所述馬達的第二側。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蝸輪和所述正齒輪位于所述馬達的同一側。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馬達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并且所述地板清潔機器還包括位于所述馬達的第一側上的第一傳動裝置和位于所述馬達的第二側上的第二傳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而第所述二傳動裝置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
15.一種地板清潔機器,該地板清潔機器包括 真空源;抽吸管口,該抽吸管口包括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的抽吸入口 ; 基底外殼,該基底外殼支撐所述抽吸管口 ; 馬達,該馬達安裝至基底外殼;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該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設置在所述基底外殼中并且可操作地與所述馬達連接,用于以第一速度旋轉;以及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該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設置在所述基底外殼中并且可操作地與所述馬達連接,用于以第二速度旋轉,該第二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速度。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以第一力矩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并且以第二力矩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其中所述第二力矩大于所述第一力矩。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用于圍繞近似于水平軸旋轉,并且驅動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用于圍繞近似垂直軸旋轉。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相對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前向設置。
19.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抽吸入口相對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前向設置。
20.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該地板清潔機器還包括與所述基底外殼可釋放地連接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與所述基底外殼可釋放地連接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攪動刷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而所述第二攪動刷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21.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地板清潔機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攪動刷包括多個可操作地互相連接的第二攪動刷。
22.—種地毯抽吸器,該地毯抽吸器包括 真空源;基底外殼;抽吸入口,該抽吸入口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并且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 回收罐,該回收罐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并且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 馬達,該馬達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第一攪動刷,該第一攪動刷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并且所述第一攪動刷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在所述抽吸入口后部的位置處,所述第一攪動刷圍繞近似水平軸旋轉;以及多個第二攪動刷,該多個第二攪動刷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并且所述多個第二攪動刷由所述基底外殼支撐在所述抽吸入口后部的位置處,所述多個第二攪動刷各自圍繞近似垂直軸旋轉。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地毯抽吸器,其中,所述第一攪動刷通過第一力矩以第一速度旋轉,而所述多個第二攪動刷通過第二力矩以第二速度旋轉,其中所述第二速度比所述第一速度慢,而所述第二力矩大于所述第一力矩。
24.一種地板清潔機器,該地板清潔機器包括 真空源;基底模塊;抽吸入口,該抽吸入口安裝至所述基底外殼并且與所述真空源流體連通; 馬達,該馬達安裝至所述基底模塊;至少一個攪動刷組件,該至少一個攪動刷組件由所述基底模塊支撐,并且所述至少一個攪動刷組件與所述馬達可操作地連接以與具有設置成至少一行的刷毛束的附加刷一同圍繞至少近似垂直的軸而旋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用于地板清潔機器的攪動器布置包括不同的多攪動結構或包括一個具有多個刷的攪動結構以使所述多個刷繞與多個靜止向下突出件大致垂直的軸旋轉,所述刷具有刷毛束,該刷毛束并列地或無偏置地排列成至少一行。具體地,攪動組件具有多個繞近似水平軸和近似垂直軸旋轉的刷,或者具有多個以不同速度和轉矩旋轉的刷。其他結構可能包括多行的多個垂直軸的攪動器。
文檔編號A47L11/292GK102159125SQ200980120715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3日
發明者D·科特斯米爾, G·比萊克, J·路易斯, K·托馬斯, R·金茨 申請人:創科地板護理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