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濾油菜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盛菜用的盤子,尤其是一種能將油和菜分離開的盤子。
技術背景
在我國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廢食用油產生量也連年增多,2007年約消費了 2250萬噸食用油,2010已超過3000萬噸。因人體吸收油脂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油脂過多攝入,易造成油脂堆積,進而引發肥胖,帶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腦梗塞等各種慢性疾病。
此外,我國每年約產生廢食用油500萬噸,一部分廢食用油被回收利用于鍋爐燃料等,但由于廢食用油的回收處理體系不完善,再加上不斷高漲的對食用油的需求,一部分廢食用油被不法利用,經加工處理成“地溝油”又回到餐桌上。“地溝油”經過簡單的提煉用很低的成本就能再利用或再販賣,利潤空間大,致使不法業者屢禁不止。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將油和菜分離開的盤子,既通過管理提高剩油的收集杜絕“地溝油”流入社會,又達到了健康飲食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菜盤本體, 在菜盤本體內水平放置帶有濾油孔的濾油內襯,所述濾油內襯形狀與菜盤本體相應且內徑小于等于菜盤本體開口處內徑,所述濾油內襯通過至少3個支點置于菜盤本體的底面上。 所述支點與濾油內襯底部自成一體或者以其他結構獨立存在。
濾油內襯的制作材料可采用金屬瓷、硬質塑料、竹、木、天然石材等一切無毒無害物質制作,濾油內襯大小及形狀根據已有菜盤配置,普通的有圓形、長方形、方形等,特殊的如荷花瓣形、牡丹花形等各種藝術圖形,濾油孔直徑根據菜肴品種確定,通常不大于10毫米。
或者本發明采用另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活動盛菜層、濾油孔、 菜盤盛油層及菜盤底,活動盛菜層上設有濾油孔,所述活動盛菜層的內徑大于菜盤底內徑, 活動盛菜層置于菜盤內與菜盤底之間形成菜盤盛油層。
新型濾油菜盤的制作材料可采用金屬瓷、硬質塑料、竹、木、天然石材等一切無毒無害物質制作,活動盛菜層直徑比菜盤盛油層直徑大至少2毫米,濾油孔直徑不大于10毫米。
當用餐完畢,只要先將剩菜倒出,再將濾油分開倒入容器內,集中運送到法定的油脂處理廠加工成其他非食用油類。既便于加強專項管理,又提高了剩油的收集能力,更是取得了健康飲食的新概念,杜絕“地溝油”流入社會,為人們健康飲食奠定了良好的剩油提煉工藝程序,利國利民。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采用本發明的結構,很容易將油和菜分離開,既通過管理提高剩油的收集杜絕“地溝油”流入社會,又達到了健康飲食的目的。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濾油內襯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濾油內襯a-a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2c-c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 結合附圖1、附圖2做進一步詳述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菜盤本體,在菜盤本體內水平放置帶有濾油孔1的濾油內襯2,所述濾油內襯2形狀與菜盤本體相應且內徑小于等于菜盤本體開口處內徑,所述濾油內襯2通過與其自成一體的3個支點3置于菜盤本體的底面上。
實施例2 結合附圖3、附圖4做進一步詳述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活動盛菜層 4、濾油孔1、菜盤盛油層5及菜盤底6,活動盛菜層4上設有濾油孔1,所述活動盛菜層4的內徑大于菜盤底內徑,活動盛菜層4與菜盤底6之間形成菜盤盛油層5,菜盤側壁上設有凸緣或凸點,所述活動盛菜層4置于凸緣或凸點上。
實施例1、實施例2所涉及的濾油孔的存在形態可以互換,且可以為其他形狀,凡是不脫離本發明的主題思想,任何在本發明的主要結構上所作的類似改變,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菜盤本體,其特征在于在菜盤本體內水平放置帶有濾油孔(1)的濾油內襯(2),所述濾油內襯(2)形狀與菜盤本體相應且內徑小于等于菜盤本體開口處內徑,所述濾油內襯(2)通過至少3個支點(3)置于菜盤本體的底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油菜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點(3)與濾油內襯(2)底部自成一體或者以其他結構獨立存在。
3.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活動盛菜層(4)、濾油孔(1)、菜盤盛油層(5)及菜盤底 (6),其特征在于活動盛菜層(4)上設有濾油孔(1),所述活動盛菜層(4)的內徑大于菜盤底(6)內徑,活動盛菜層(4)置于菜盤內與菜盤底(6)之間形成菜盤盛油層(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油菜盤,其特征在于菜盤側壁上設有凸緣或凸點。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盛菜用的盤子,尤其是一種能將油和菜分離開的盤子。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1、在已有菜盤內配置帶有濾油孔的濾油內襯;2、一種新型濾油菜盤,包括活動盛菜層、濾油孔、菜盤盛油層及菜盤底,活動盛菜層上設有濾油孔,所述活動盛菜層的內徑大于菜盤底內徑,活動盛菜層置于菜盤內與菜盤底之間形成菜盤盛油層。本發明的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既通過管理提高剩油的收集杜絕“地溝油”流入社會,又達到了健康飲食的目的。
文檔編號A47G19/02GK102499559SQ20111037612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3日
發明者付潔, 周雙喜, 夏磊, 姚志勇, 揭保如, 揭建剛, 李玨, 熊劍, 蔡慧 申請人:江西創行高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