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廢粉濕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顆粒物、粉塵的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屬于廢粉濕排機。
背景技術:
浙青攪拌站在進行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粉,排出的廢粉一部分用于代替石粉加入浙青砼,大部分不經處理直接排出。粉塵排出產生的灰塵對周圍的農田、牲畜、居民帶來嚴重影響,該型設備如果不改變既有的灰粉排放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廢粉濕排機,將粉塵由干式排放變為濕式排放,提高廠區及周邊的空氣質量,達到環保控制的指標要求,處理效果高。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廢粉濕排機,包括有箱體,箱體的前端上部設有粉料導流管、進水管,箱體后端的下部設有泥漿出口,箱體內設有兩個轉軸,各個轉軸上分別安裝有相互交錯排布的螺旋狀葉片, 轉軸的外傳動連接有電動機。所述箱體放置于工作臺上,箱體后端的下部泥漿出口伸出工作臺外側。所述的螺旋狀葉片呈扇形狀,且呈螺旋狀分別于轉軸上。本發明廢棄的粉塵通過粉料導流管進入到濕排機的箱體前端,進入到箱體中的粉塵由兩排螺旋葉片向后端的排放口推進,在箱體頂部裝有噴淋水管不斷地向被推進中的粉塵噴灑霧狀水,利用螺旋葉片的攪拌作用,使粉塵和水充分混合,變成顆粒狀或泥漿形態, 最后從排放口排出進入泥漿池,經過濕排機的處理,廢粉從灰塵狀態變成了固態或流體狀物質,不僅大大改善了浙拌站周圍的空氣質量,同時也避免了廢粉在運輸和二次排放過程中的污染。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附圖,廢粉濕排機,包括有箱體1,箱體1的前端上部設有粉料導流管2、進水管3,箱體后端的下部設有泥漿出口 4,箱體內設有兩個轉軸5,各個轉軸上分別安裝有相互交錯排布的螺旋狀葉片6,螺旋狀葉片6呈扇形狀,且呈螺旋狀分別于轉軸上,轉軸的外傳動連接有電動機7 ;箱體放置于工作臺8上,箱體后端的下部泥漿出口伸出工作臺8外側。
權利要求
1.廢粉濕排機,包括有箱體,其特征在于箱體的前端上部設有粉料導流管、進水管, 箱體后端的下部設有泥漿出口,箱體內設有兩個轉軸,各個轉軸上分別安裝有相互交錯排布的螺旋狀葉片,轉軸的外傳動連接有電動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粉濕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放置于工作臺上,箱體后端的下部泥漿出口伸出工作臺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粉濕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狀葉片呈扇形狀,且呈螺旋狀分別于轉軸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廢粉濕排機,包括有箱體,箱體的前端上部設有粉料導流管、進水管,箱體后端的下部設有泥漿出口,箱體內設有轉軸,轉軸上安裝有螺旋狀葉片,轉軸的端部安裝有電動機。本發明將粉塵由干式排放變為濕式排放,提高廠區及周邊的空氣質量,達到環保控制的指標要求,處理效果高。
文檔編號B08B15/00GK102553372SQ2012100056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馮海珍, 危培松, 景雙喜, 李仲峰, 楊高傳, 段羅文, 江勁松, 胡宗旭, 鄧能偉, 顧劍剛 申請人: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