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提高了強度的電動吸塵器。
背景技術:
以往,普通的電動吸塵器將把手操作管安裝在與吸塵器主體連接的軟管上,用戶一邊握住設在把手操作管上的柄部一邊進行清掃。例如,提出了通過做成在把手操作管上具備封閉區域的形狀來提高強度,并且提高了操作性的電動吸塵器的方案(參照專利文獻I)。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10-148688號公報但是,在專利文獻I記載的電動吸塵器中,在用戶出錯而從把手操作管放開手的場合,把手操作管落到地面上,存在較強的沖擊施加在軟管或把手操作管的下部(靠近地面偵D而導致破損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不損害把手操作管的操作性地實現強度提高的電動吸塵器。本發明是一種電動吸塵器,其具備吸塵器主體、通過軟管將一端連接在上述吸塵器主體上的把手操作管,該電動吸塵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操作管具有向連接有上述軟管的后方延伸,并且具有側視為大致三角形的封閉區域的把手,上述把手在與上述軟管之間具備構成上述封閉區域的一部分的下面罩。本發明的效果如下。根據本發明,能夠得到能夠不損害把手操作管的操作性地實現強度提高的電動吸塵器。
圖I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動吸塵器的整體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表示電動吸塵器的把手操作管的外觀側視圖。圖3是表示電動吸塵器的把手操作管的外觀立體圖。圖4是表示電動吸塵器的把手操作管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把手操作管的下面罩單體的外觀立體圖。圖6是圖2的A-A放大剖視圖。圖7是表示電動吸塵器的把手操作管的縱剖視圖。圖8是圖2的B-B放大剖視圖。圖9是放大了把手操作管的后端部的分解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動吸塵器的使用狀態的圖,(a)是第一使用狀態,(b)是第二使用狀態。圖中I一電動吸塵器,2—吸塵器主體,3—軟管,4一把手操作管,5—延長管,6—吸口,41一操作管主體,4Ia—筒狀部,4Ib—把手主體部,4Ib I—第一傾斜部,4lb2—第二傾斜部,41b3—水平部,41c 一螺紋凸臺,42—上面罩,42a—第一傾斜面,42b—第二傾斜面(傾斜面),42bl—直線部,42e—螺紋凸臺,43—下面罩,43a—水平板部,43b—彎曲部,43c—凸部,43c2—表面,43d—螺釘插通部,44一柄部,45—把手,46—把手操作開關,49一可動扳機,51—旋轉管,51a—突起部,51b—凸緣部,52—軟管罩,52a—覆蓋部,52al—槽部,52a2—后端部,52s一外周面,60a、60b、60c—螺釘,70一防脫銷,G一間隙,HI、H2、H3一截面高度,Ml—流道,R—封閉區域,T一頂點部(大致頂點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另外,以下的說明的前后的方向以吸塵器主體2為基準,將吸塵器主體2吸引的空氣的上游側作為前側, 將下游側作為后側。另外,就構成本實施方式的電動吸塵器I的把手操作管4的前后上下方向而言,在圖2所示的狀態下,左表示前側(上游側),右表示后側(下游側),在圖2所示的狀態下,將上作為上側,將下作為下側。如圖I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動吸塵器I構成為具備吸塵器主體2、軟管3、把手操作管4、延長管5及吸口 6。吸塵器主體2在內部具備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鼓風機(未圖示)、及容納利用該電動鼓風機的吸引力收集的塵埃的集塵部等(未圖示)。在吸引堆積在被清掃面(地面等)上的塵埃時,從吸口 6吸引塵埃,塵埃借助于延長管5通過操作管4的內部,經過軟管3被收集在吸塵器主體2中。軟管3是表面形成為蛇腹狀的具有撓性的部件,上游側的端部能旋轉地連接在把手操作管4上,下游側的端部裝卸自如地連接在吸塵器主體2上。延長管5通過外管5a和內管5b連接而構成,為長度能夠自如地調整而使用戶容易使用的伸縮結構。另外,在延長管5上具有解除伸縮時的外管5a和內管5b之間的配合狀態的鎖定解除按鈕5c。吸口 6例如由容納與被清掃面(地面等)接觸的旋轉式毛刷(未圖示)的殼體6a、轉動自如地與該殼體6a連接且能裝卸地與延長管5連接的管部6b等構成。另外,管部6b以能旋轉到與被清掃面平行的角度的方式連接在殼體6a上。如圖2所示,把手操作管4具有與延長管5 (參照圖I)連接的連接部4a、具有用戶用手握住的柄部44的把手45。例如如圖所示,用戶在用手握住柄部44的狀態下進行清掃。另外,把手45構成為側視具有大致三角形(佩刀形狀)的封閉區域R。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構成封閉區域R的把手45的部位,在與軟管3的軸向正交的方向上最遠離的部位(最高的位置)相當于頂點部T (大致頂點部分)。另外,頂點部T由于是用手指握住來進行操作的部分,因此優選不是點,而是構成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寬度。另外,在把手45上設有向封閉區域R內突出的可動扳機49,該可動扳機49能在大致前后方向上滑動地被支撐在把手45上,在用戶握住柄部44的狀態下,通過勾住食指并向后方拉可動扳機49,作為規定動作,解除上述鎖定解除按鈕5c (參照圖I)的配合狀態。例如,通過用戶一邊用腳踩住吸口 6,一邊操作可動扳機49,能夠使延長管5伸縮。由此,用戶不需要提起延長管5 (參照圖I)等來操作鎖定解除按鈕5c (參照圖I)。另外,通過使手指離開可動扳機49,可動扳機49返回初期狀態。由此,在握住柄部44操作把手操作管44時,不會產生用戶錯誤地操作可動扳機49,另外,能夠手不會離開柄部44而放心地進行延長管5的伸縮動作。另外,作為利用可動扳機49的操作的規定動作,未限定于鎖定解除按鈕5c的解除動作,可以是延長管5和吸口 6的鎖定解除,或把手操作管4和延長管5的鎖定解除,能夠進行種種變更。如圖3所示,在把手操作管4的上表面,在柄部44的前方設有把手操作開關46,該把手操作開關46由運轉的開始/停止、吸引力的調整等多個按鈕構成。通過這樣在柄部44的前方設置把手操作開關46,在握住柄部44操作把手操作管4時,能夠防止用戶錯誤地操作把手操作開關46。另外,在把手操作管4的上表面,在把手操作開關46的前方設有用于裝卸延長管5 (參照圖I)的裝卸按鈕47。 另外,把手操作管4具備在容納電動吸塵器I時而取下延長管5和把手操作管4時被鉤在延長管5的前端或各個部分上的容納鉤48。另外,把手操作管4通過后述的旋轉管51及覆蓋旋轉管51的軟管罩52與軟管3連接,軟管3、旋轉管51及軟管罩52能旋轉地相對于把手操作管4連接。另外,對該部分的詳細的結構將于后述。這樣,由于旋轉管51能旋轉地連接在把手操作管4上,因此即使軟管3扭曲,通過旋轉管51旋轉,也能夠防止軟管3扭曲。如圖4所示,把手操作管4具備操作管主體41、上面罩42和下面罩43,內置把手操作開關46用的開關電路板46a等。該開關電路板46a具備檢測把手操作開關46的推壓操作的多個觸覺開關等。另外,在圖4中,對把手操作管4內的結構除了螺釘固定用的部件,其他省略圖示。另外,把手操作管4內置用于裝卸延長管5的裝卸按鈕47的第一鎖定解除機構、可動扳機49的第二鎖定解除機構等。第一鎖定解除機構構成為,具備具有軸47a的支撐部47b,在支撐部47b的一方以從上面罩42的貫通孔42s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操作部47c,在另一方形成有與延長管5 (參照圖I)配合的配合部47d。若對操作部47c進行推壓操作,則支撐部47b以軸47a為支點進行翹翹板式動作而使配合部47d上升,解除與延長管5的被配合部(未圖示)的配合狀態(鎖定)。另外,若從操作部47c松開手(手指),則支撐部47b利用未圖示的彈簧部件的彈力復位到初期狀態。第二鎖定解除機構由與用戶的手指觸摸的操作部49a連接的第一桿49b、與該第一桿49b連接的聯桿部件49c、與該聯桿部件49c連接的第二桿49d等構成。另外,第二桿49d通過延長管5側的桿(未圖示)連接在鎖定解除按鈕5c (參照圖I)上。若對操作部49a進行操作,則聯桿部件49c通過第一桿49b進行動作,通過第二桿49d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動,解除鎖定解除按鈕5c。另外,通過從操作部49a放開手指,利用未圖示的彈簧部件的彈性力返回到初期狀態(鎖定狀態)。操作管主體41具備具有連通延長管5 (參照圖I)和旋轉管51 (軟管3)的流道Ml(參照圖7)的筒狀部41a和與該筒狀部41a —體地形成且構成上述把手45的主體部41b。
主體部41b構成為其前部位于筒狀部41a的上部,向連接有軟管3的一側(后方)延伸。另外,主體部41b構成為把手45的封閉區域R位于比筒狀部41a的后端41al靠后方。即,主體部41b —體地形成有從筒狀部41a的前端41a2向后方在離開筒狀部41a(軟管3)的方向上傾斜的第一傾斜部41bl、向靠近軟管3的方向傾斜的第二傾斜部41b2、連接第一傾斜部41bl和第二傾斜部41b2的水平部41b3,從構成封閉空間(封閉區域R)。第一傾斜部41bl及第二傾斜部41b2朝向內側形成為剖視大致凸狀(參照圖8),水平部41b3形成為大致板狀。另外,水平部41b3相對于筒狀部41a的流道Ml (參照圖7)、旋轉管51及軟管3平行地形成。另外,水平部41b3在軟管3的外周的上方附近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而形成(參照圖2)。
另外,主體部41b的后端部41s呈水平部41b3朝向后方向上方彎曲的形狀。由此,主體部41b的后端部41s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位于比水平部41b3靠上方。另外,在主體部41b上,螺紋凸臺41c向上突出地形成在第一傾斜部41bl和第二傾斜部41b2的邊界部(頂點部T)。另外,在主體部41b內形成有螺紋凸臺41d (參照圖7)及螺釘插通孔41e (參照圖7及圖9 )。上面罩42形成為大致弓形,形成為從操作管主體41的前端覆蓋到后端的整體,構成把手操作管4的上面整體。S卩,上面罩42具有沿主體部41b的第一傾斜部41bl的第一傾斜面42a、沿第二傾斜部41b2形成的第二傾斜面42b(傾斜面)。另外,第一傾斜面42a及第二傾斜面42b朝向上方形成為剖視大致凸狀(參照圖8)。這樣,由于在整個把手操作管4的全長LI (參照圖4)上構成上面罩42,因此在從上方觀察把手操作管4整體時,不會在中途切斷上面罩,通過對上面罩42進行上色、使用摻金屬的樹脂而實施涂飾,能夠提高意匠性。另外,在上面罩42上,在第一傾斜面42a和第二傾斜面42b的邊界的頂點部T,在與螺紋凸臺41c對應的位置形成有插入螺釘固定用的螺釘60a的螺釘安裝孔42c,在第一傾斜面42a上形成有插入螺釘固定用的螺釘60b的螺釘安裝孔42d。在螺釘安裝孔42c、42d內形成有供螺釘60a、60b插通的螺釘插通孔42cl、42dl (參照圖7)。另外,在上面罩42的內側的后端部向下突出地形成有螺紋凸臺42e。下面罩43與主體部41b的水平部41b3 —起構成密封區域R的一部分,與水平部41b3的下面側重合地配置,構成為與軟管3及軟管罩52相對。另外,下面罩43連續一體地形成有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直線狀地延伸的水平板部43a、在該水平板部43a的后端部向離開軟管3的方向(向上)彎曲的彎曲部43b。在水平板部43a上向下形成有朝向與軟管罩52相對的面突出的凸部43c。在彎曲部43b的內側向上突出地形成有圓筒狀的螺釘插通部43d。如圖4所示,旋轉管51呈大致圓筒形狀,在內部沿軸向形成有直線狀的流道。另夕卜,旋轉管51在軸向的前側隔開間隔地形成一對環狀的突起部51a、51a,在軸向的大致中央部沿軸向隔開間隔地形成一對環狀的凸緣部51b、51b。軟管罩52覆蓋連接了旋轉管51和軟管3的接合部外周(參照圖7),具有大致半圓筒形狀的一對覆蓋部52a、52a,構成為將覆蓋部52a、52a組合為圓筒狀。另外,在覆蓋部52a的前端的內側邊緣部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凹狀的槽部52al。通過由凸緣部51b、51b形成的槽和槽部52al嵌合,將軟管罩52組裝在旋轉管51上。另外,作為覆蓋部52a、52a彼此的組裝機構,例如能夠由能互相配合的配合部(未圖示)構成。由此,由于能為配合部沒有露出到外部的結構,因此能夠提高意匠性。另外,未限定于配合部,可以采用螺釘固定、粘接、熱粘等各種方法。如圖5所示,形成在下面罩43上的凸部43c從水平板部43a的前端到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下形成為凸條。另外,該凸部43c從前端延伸到與軟管罩52的后端部52a2相對的位置(參照圖7)。在本實施方式中,為軟管罩52的后端部52a2與下面罩43的凸部43c抵接的結構。另外,在圖5 (圖6)中,為了方便說明,以稍微離開的狀態進行圖示。如圖6所示,凸部43c的與軟管罩52相對的表面43c2以沿著軟管罩52的外周面52s的圓弧形狀的方式形成為圓弧狀。另外,表面43c2的曲率和外周面52s的曲率設定為相同,構成為表面43c2和外周面52s以面抵接。然而,在用戶萬一手離開把手操作管4的柄部44而使把手操作管4落到地面上的場合,由于該落下的沖擊,軟管罩52的根部(槽部52al側)過度地變形,軟管罩52有可能破損。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由于把手操作管4落下到地面上時的沖擊,軟管罩52以根為支點向把手45側(向上)變形,由于軟管罩52的后端部52a2 (外周面52s)與下面罩43的凸部43c抵接,因此能將軟管罩52的變形抑制為最小限,能夠防止軟管罩52破損。由此,不需要為了防止軟管罩52的變形而利用強度高的部件構成軟管罩52。另外,下面罩43的凸部43c、與該凸部43c相對的軟管罩52的外表面52s (參照圖6)分別形成為圓弧狀,構成為互相在圓弧形狀部分抵接,因此即使由于落下的沖擊,作用在軟管罩52上的力施加到凸部43c上,也能夠通過以面抵接而使力分散,因此能夠防止凸部43c及軟管罩52破損。另外,如圖6所示,下面罩43的水平板部43a能滑動地插入而安裝在水平部41b3上。即,操作管主體41 (主體部41b)的水平部41b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向下且向內側折回,形成為剖視大致C字狀。并且,下面罩43從水平部41b3的后部插入水平部41b3,在水平板部43a的兩端部43al、43al抵接的狀態下能滑動地插入形成在水平部41b3內的兩端部的凹部41f、41f內。由此,通過利用水平部41b3和下面罩43構成封閉空間R1,能夠提高操作管主體41 (把手操作管4)的強度。另外,通過將水平部41b3形成為剖視大致C字狀,并能滑動地組裝下面罩43,幾乎看不見水平部41b3和下面罩43的連接縫,能夠實現強度提高,并且提高外觀的意匠性。另外,通過使水平部41b3和下面罩43如上述那樣構成,即使軟管罩52 —邊與下面罩43抵接一邊旋轉,下面罩43也不會在寬度方向上偏離。另外,如圖6所示,下面罩43的凸部43c的寬度尺寸W2比水平部41b3的寬度尺寸Wl形成得短,構成為凸部43c形成在水平部41b3 (下面罩43)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由此,在凸部43c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形成有由水平部41b3、凸部43c的側面43cl、軟管罩52的外周面52s構成的大致凹形狀的間隙G。然而,由于軟管罩52為了防止軟管3的扭曲而能相對于把手操作管4 (操作管主體41)旋轉地安裝,因此若在用戶保持軟管罩52的狀態下軟管罩52旋轉,則有夾住手指、夾入手掌的皮膚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間隙G設定為規定尺寸(例如5_)而防止夾入。即,若比上述規定尺寸大則用戶的手指被夾入而感到疼痛,另外,若比上述規定尺寸小,則用戶的手掌的皮膚被夾入而感到疼痛。這樣,通過在下面罩43的凸部43c的兩側具有規定尺寸(大致5mm)的間隙G,即使軟管罩52向左旋轉或向右旋轉,也能夠防止夾住手指、夾住手掌的皮膚。如圖7所示,旋轉管51將軟管3固定在其外周面上,并且能旋轉地安裝在把手操作管4上。另外,軟管3通過未圖示的防脫機構而被相對于旋轉管51固定,并且通過未圖示的密封部件確保旋轉管51和軟管3的氣密性。在構成筒狀部41a內的流道Ml的壁面上形成有旋轉管51的前端(前端)抵接的臺階部41g,旋轉管51的前端部滑動自如地插入該臺階部41g。另外,臺階部41g和旋轉管51的前端通過未圖示的密封部件防止空氣從把手操作管4和旋轉管51的間隙露出。另外,旋轉管51的前部插入操作管41的筒狀部41a內,軟管罩52的前端面與筒狀部41a的后端41al抵接。另外,通過將防脫銷70插入操作管主體41內,將防脫銷70的前端插入形成在突起部51a、51a間的槽中,防止旋轉管51從操作管主體41脫落。由此,旋轉管51相對于把 手操作管4與軟管3 —體地旋轉,另外,軟管罩52與軟管3及旋轉管51 —體地旋轉。另外,如圖7所示,把手45的柄部44形成為截面高度Hl在封閉區域R的頂點部T處最薄。另外,柄部44由于通過用戶利用手握住而使用,因此根據截面形狀,握住容易度變化。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柄部44的頂點部T的截面高度Hl做成最小的尺寸(例如,大致27mm),提高用戶的食指部分的握住容易度。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柄部44的寬度W3 (參照圖8)構成為在柄部44的哪個位置都為大致均勻。另外,柄部44的截面高度Hl比柄部44的中央部的截面高度H2及后端部的截面高度H3形成得薄,截面高度H3比截面高度H2形成得厚。由此,柄部44構成為從頂點部T朝向柄端變粗。這樣,由于能夠與高爾夫棒等相同地小拇指側的握住部分粗而緊緊地握住,因此在安裝吸口 6或延長管5的狀態下,在握住柄部44并提起時,容易提起。另外,如圖7及圖8所示,在柄部44的頂點部T,螺釘固定操作管主體41和上面罩42。S卩,從上面罩42的螺釘安裝孔42c插入螺釘60a,進一步插通到螺釘插通孔42cl,通過將螺釘60a螺紋結合在操作管主體41的螺紋凸臺41c上,將上面罩42固定在操作管主體41的上部。另外,柄部44的操作管主體41通過將樹脂形成為厚壁而提高強度。另外,如圖8所示,在操作管主體41和上面罩42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由于邊緣部41h、42h彼此通過嵌合而組裝,因此操作管主體41和上面罩42不會在寬度方向上位置偏離。另外,通過將上面罩42固定在操作管主體41上,在操作管主體41和上面罩42之間形成封閉空間R2,因此能夠提高把手操作管4的強度。另外,如圖7及圖9所示,在柄部44的后端部,螺釘固定操作管主體41和上面罩42及下面罩43。S卩,從下面罩43的螺釘插通部43d插入螺釘60c,并插通到螺釘插通孔43dl、操作管主體41的螺釘插通孔41e,通過將螺釘60c螺釘結合在上面罩42的螺紋凸臺42e上,一并固定操作管主體41、上面罩42和下面罩43這三個部件。這樣,通過構成為從下側插入螺釘60c,在從上部觀察把手操作管4時能夠提高意匠性,并且,通過借助于螺釘60c將下面罩43固定在操作管主體41上,能夠進一步提高把手操作管4的強度。尤其把手操作管4的后端部是在彎曲或扭轉柄部44時最需要強度的部分,但通過同時連接三個部件,能夠提高強度。
然而,使構成把手操作管4的上面罩42及下面罩43與操作管主體41的外觀的形狀一致是非常重要的,若產生臺階或間隙,則有可能對用戶的手帶來不適感。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過為三部件結構并利用螺釘60c連接,能夠使三部件的形狀不形成臺階及間隙地可靠地一致,因此能夠將三部件的間隙做成最小限。由此,在握住柄部44時不會產生不適感,并且能夠提高外觀的意匠性。如圖7所示,在電動吸塵器I中,操作管主體41的筒狀部41a的流道Ml、與該筒狀部41a連接的旋轉管51、與該旋轉管51連接的軟管3、軟管罩52及下面罩43構成為完全平行地配置。然而,以往若流道在筒狀部和旋轉管之間彎曲,則導致吸入力下降,由于在內部流動的塵埃與內壁碰撞,因此塵埃附著的可能性高。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筒狀部41a、旋轉管51和軟管3完全沿中心線Q直線狀地配置,由于構成為不存在流道彎曲的部分,因此能夠防止電動吸塵器I的吸引力下降,能夠提供吸入力強的電動吸塵器I。另外,由于在內部流動的塵埃與內壁碰撞的可能性也小,因此能夠減少塵埃附著而抑制流道面積的減小,從而能夠抑制吸入力下降。
另外,若把手操作管4有角度而彎曲,則在用戶出錯而使把手操作管4落下到地面的場合,過度的應力施加在軟管或軟管安裝部分上,軟管或連接軟管和把手操作管的部分有可能破損。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能將筒狀部41a的流道Ml、旋轉管51、軟管3、軟管罩52及下面罩43配置為完全平行,在把手操作管4落下時,能夠防止過度的應力作用在軟管罩52的根部分或旋轉管51的前端部分,另外,由于能將軟管罩52的位移量抑制為最小限,因此能夠防止軟管3、把手操作管4、旋轉管51及軟管罩52破損。另外,如圖7所示,把手操作管4的構成柄部44的第二傾斜面42b具有直線部42bI0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直線部42bl如兩箭頭所示,從柄部44的中央部到柄端而形成。這樣,通過具有直線部42bl,在安裝有吸口 6或延長管5的狀態下握住柄部44而提起時,手掌與直線部42bl貼緊而能夠以較寬的面積支撐,因此提起變得容易,能夠提供使用方便的電動吸塵器I。另外,如圖10 (a)所示,在清掃與地面的距離短的床B下(或沙發下)等的里部時,需要使延長管5下降到與地面大致平行來進行操作。此時,若在筒狀部41a和旋轉管51上帶有側視具有為 < 字狀的角度而彎曲,則在軟管3與地面強烈地碰撞的狀態下接觸而使使用麻煩。由于軟管3和地面的摩擦,軟管3有可能破損。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清掃較低的床B下等的里部時,即使將延長管5下降到與地面大致平行,軟管3也不會與地面接觸,或即使接觸,也只產生較小的摩擦力,使用方便,軟管3不會破損。另外,由于下面罩43及軟管罩52也構成為完全平行于中心線Q,因此外觀上的凹凸少,能夠提高意匠性。另外,由于使下面罩43的后端部為向上彎曲的形狀,因此在清掃床B下等時,不需要握住柄部44的整體地進行操作,如圖10 (b)所示,將食指鉤在柄部44的后端的V字形狀的角部,使大拇指與上面罩42抵接,使中指的側面與下面罩43抵接,通過利用三根手指支撐把手操作管4,能夠穩定地保持把手操作管4地進行清掃。 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電動吸塵器I,把手操作管4具備具有封閉區域R的把手45,把手45在與軟管3相對的位置具備構成封閉區域R的一部分的下面罩43,因此能夠在與構成密封區域R的操作管主體41之間構成密封區間,因此能夠實現把手操作管4的強度提高。另外,由于把手45具備密封區域R,因此能夠防止用戶的手從把手操作管4脫落,從而不會損害操作性。然而,若是軟管3相對于把手操作管4旋轉自如的結構,則軟管3和把手操作管4的接合部分最弱,產生破損的可能性也高。若軟管3與地面碰撞,則使接合部分彎曲的應力作用在把手操作管4上,因此接合部分最容易破損。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具備旋轉管51和軟管罩52且軟管3相對于把手操作管4旋轉自如的結構中,由于構成為下面罩43的凸部43c與軟管罩52抵接,因此能夠實現能旋轉地安裝在把手操作管4上的軟管安裝部分(軟管罩52的根、旋轉管51的前端部等)的強度提高。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把手操作管4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下面罩43的凸部43c,在凸部43c的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防止手指的夾入的規定的間隙G,因此能夠防止能旋轉地安裝在把手操作管4上的軟管安裝部分破損,且能夠防止用戶將手指或手掌的皮膚夾入旋轉的軟管罩52中。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下面罩43的凸部43c的表面43c2和軟管罩52的外周 面52s的形狀分別形成為圓弧狀,軟管罩52的外周面52s和下面罩43互相與圓弧狀部分抵接,因此分散軟管罩52與凸部43c碰撞時的力,能夠防止下面罩43或軟管罩52等破損。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具備構成把手操作管4的上表面的上面罩42,從下面罩43的下側貫通把手操作管4的操作管主體41而螺釘固定下面罩43和上面罩42,因此提高了從上表面觀察把手操作管4時外觀的意匠性,并且通過使下面罩43 —體地螺紋連接操作管主體41及罩42上,能夠實現封閉區域R的強度提高。本發明未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利用種種方式進行實施。例如,通過設置下面罩43,軟管3與操作管主體41直接抵接的情況變少,通過使下面罩43的材質為比操作管主體41的材質軟質的材料,能夠防止軟管3的損傷,能夠長期地使用電動吸塵器I。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吸塵器,其具備吸塵器主體、通過軟管將一端連接在上述吸塵器主體上的把手操作管,該電動吸塵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操作管具備向連接上述軟管的一側延伸,并且具有側視為大致三角形的封閉區域的把手, 上述把手在與上述軟管相對的位置具有構成上述封閉區域的一部分的下面罩。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具備在上述把手操作管上與上述軟管一體地旋轉的旋轉管;以及 覆蓋上述軟管和上述旋轉管的接合部外周,并與上述軟管及上述旋轉管一體地旋轉的軟管罩, 上述下面罩具有向上述軟管側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與上述軟管罩抵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面罩的凸部形成在上述把手操作管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在上述凸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規定的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將上述下面罩的凸部和上述軟管罩的外周面分別構成為圓弧狀, 上述軟管罩和上述下面罩在各自的圓弧狀部分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I 4任一項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操作管具備構成上表面的上面罩, 通過從上述下面罩的下側貫通上述把手操作管的操作管主體,螺釘固定上述下面罩和上述上面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能夠不損害把手操作管的操作性地實現強度提高的電動吸塵器。軟管(3)通過旋轉管(51)及軟管罩(52)能旋轉地連接在把手操作管(4)上。設在把手操作管(4)上的把手(45)具有封閉區域(R),在與軟管(3)相對的位置具有構成封閉區域(R)的一部分的下面罩(43)。在下面罩(43)上形成有向軟管(3)側突出的凸部(43c),軟管罩(52)與該凸部(43c)抵接。另外,凸部(43c)和軟管罩(52)的表面是互相以面抵接的圓弧形狀。
文檔編號A47L9/00GK102835933SQ20121020802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0日
發明者鈴木龍路, 藤森惠一, 清原壽子 申請人:日立空調·家用電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