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塵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吸塵器,包括提供吸力的電機,電機具有第一進風口,所述電機置于電機腔,所述電機腔上設有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設有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可在電機腔內轉動以打開或關閉第二進風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在實現(xiàn)風道相互轉換時依靠電機開啟狀態(tài)自動實現(xiàn),不需要手動調節(jié)或者另外增加動作調節(jié)機構,同時零件體積小,質量輕,安裝簡單,在整機裝配工藝中屬于順工位操作,且三個位置通用,不會錯裝。
【專利說明】吸塵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吸塵器,特別涉及具有多個電機的吸塵器。
【背景技術】
[0002]適用于工業(yè)使用的吸塵器通常需要比普通吸塵器提供更大的吸力來更快更好得進行大面積的清潔,因此產生了配置有多個電機的吸塵器。此種吸塵器可以容納兩個以上的電機,每個電機都有對應的進風口,根據清潔面積等因素可以選擇只開啟一個電機或同時開啟多個電機進行清潔作業(yè),而當只使用一個電機時,吸塵器的風道需要轉換,將未開啟的電機進風口關閉,否則吸塵器內部或外部氣流可能會通過未關閉的電機進風口進入在運轉狀態(tài)的電機的進風口,從而導致吸塵器內部氣流流向紊亂,造成吸塵器吸力降低,影響吸塵器的清潔能力。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吸塵器,其包括提供吸力的電機,電機具有第一進風口,所述電機置于電機腔,所述電機腔上設有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設有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可在電機腔內轉動以打開或關閉第二進風口。
[0004]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閥具有轉軸,控制閥繞轉軸轉動。
[0005]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閥具有蓋板,蓋板可覆蓋第二進風口。
[0006]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閥具有限位部,防止控制閥轉動角度過大。
[0007]優(yōu)選的,所述電機腔內設有擋塊,所述限位部接觸擋塊后控制閥停止轉動。
[0008]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在實現(xiàn)風道相互轉換時依靠電機開啟狀態(tài)自動實現(xiàn),不需要手動調節(jié)或者另外增加動作調節(jié)機構,同時零件體積小,質量輕,安裝簡單,在整機裝配工藝中屬于順工位操作,且三個位置通用,不會錯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吸塵器的示意圖。
[0010]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吸塵器機頭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11]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吸塵器機頭組件的剖視圖。
[0012]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吸塵器電機座俯視圖。
[0013]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單向閥示意圖。
[0014]圖6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吸塵器機頭組件剖視圖。
[0015]圖7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吸塵器局部剖視圖。
[0016]圖8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吸塵器局部剖視圖。
[0017]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翻轉閥示意圖。
[0018]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分別具有三種閥的示意圖。
[0019]圖11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電機關閉狀態(tài)剖視圖。[0020]圖12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電機啟動狀態(tài)剖視圖。
[0021]圖1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側置第二進風口示意圖。
[0022]圖1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第二進風口設置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所示,吸塵器100包括收集桶2,收集桶2主要用于儲藏被吸入吸塵器內的垃圾,收集桶2上設有進塵口(圖中未示出),吸塵器外部物體通過進塵口進入吸塵器內部。收集桶2上還設有排水口 5,收集桶內的水可以通過排水口 5排出吸塵器。收集桶2底部設有支架3,吸塵器100可置于支架3上或從支架3上取下,支架3上設有滾輪31,使用戶能夠方便得移動支架及放置在支架上的吸塵器。收集桶2上部設有機頭組件1,收集桶和機頭組件之間通過鎖扣4鎖緊或脫離。
[0024]如圖2和3所示為機頭組件I的示意圖,機頭組件包括托盤14,托盤14下方設有過濾器(圖中未示出),過濾器可以將從外部進入的氣流中的臟物過濾,經過過濾后的氣流通過托盤14上的托盤口 141進入機頭組件。托盤14上部設有容納電機17的電機座16,電機座16和收集桶2之間有密封圈15進行密封。電機座16上設有電機腔165,本實施例中吸塵器100具有三個電機,因此相應的設有三個電機腔。所述電機17是干濕兩用吸塵器所用的電機,電機后端具有冷卻風葉172,冷卻風葉將外部空氣吸入使外部空氣通過電機轉子部分從而冷卻電機。電機17前端具有抽吸風葉(圖中未示出),抽吸風葉將吸塵器收集桶內的空氣從第一出風口 171排出,使吸塵器收集桶內產生負壓從而使收集桶和外部產生壓差,氣流就能通過收集桶上的進塵口進入吸塵器。抽吸風葉前端設有風葉蓋174,所述風葉蓋174上設有第一進風口 173,所述多個電機17并排放置且第一進風口 173豎直向下。所述電機17放置于電機腔165中,電機座16上方設有中蓋18,中蓋18將電機17固定在電機座上。如圖2和4所示,所述電機腔165由側壁161構成,側壁161上設有排風口 162,從電機上的第一出風口 171排出的氣流從排風口 162離開電機腔165進入出風通道。所述電機腔165中部設有第二進風口 168,第二進風口與第一進風口相對設置,當所有電機運轉時,氣流通過托盤14上的托盤口 141后分別進入第二進風口 168。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設有風道控制組件,所述風道控制組件可控制第二進風口的打開或關閉。所述風道控制組件包括控制閥,本實施例中控制閥為單向閥10。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進風口 168被筋條167格成柵格狀,在垂直于第二進風口的方向上設有導向桿,使控制閥能夠沿著導向桿方向在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滑動,控制第二進風口打開或關閉。本實施例中,導向桿為導柱166,所述導柱166位于第二進風口中部,對單向閥10導向,導柱位于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之間,導柱166大致成圓柱形且垂直于第一、第二進風口的橫截面,導柱一端固定在筋條167上,另一端是自由端163,導柱的長度不超過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設有單向閥10,單向閥可以控制第二進風口的打開或者關閉。如圖5所不,所述單向閥10具有底板103,底板103為圓形平板,底板橫截面積大于第二進風口最大橫截面積,使得底板103能夠封住第二進風口 168。所述底板103中部設有通孔101,通孔101的內徑大于導柱166的外徑,導柱166的自由端穿過通孔101,使單向閥套設于導柱上,單向閥10可相對導柱166在第二進風口 168和第一進風口 173之間滑動,所述單向閥可采用耐高溫的材料制成。所述單向閥上還設有限位部,限制單向閥的移動行程,防止單向閥10滑出導柱,同時可以通過改變限位部的結構來調整單向閥的移動行程從而調整第二進風口的進氣面積。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部是從底板103上端面向豎直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柱102,限位柱102具有一定的長度,多個限位柱以相同的間距分布在底板103周邊,使得單向閥移動到導柱自由端163時不會滑出導柱。所述限位柱102頂部具有端面104,端面104是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斜面,因為所述風葉蓋174外表面為斜面,當端面104與電機風葉蓋174接觸時就阻止了單向閥繼續(xù)向第一進風口 173方向移動,端面104與風葉蓋174之間形成面接觸,從而使限位柱不容易因反復與風葉蓋174碰撞接觸而損壞,限位柱102的長短可根據電機座所需進風面積的大小而改變。所述底板103邊緣圍繞著一圈凸緣105,凸緣105用于加強限位柱102的強度,使限位柱不容易變形損壞。所述中蓋18上部設有風罩19,風罩19上設有冷卻風口 191,冷卻電機的冷卻風通過冷卻風口 191通過冷卻風葉172進入電機從而冷卻電機。風罩19上部具有上蓋13,上蓋13上設有控制部131,用戶通過操作控制部可以選擇開動一個電機、兩個電機或三個電機同時開動以適應不同的清潔環(huán)境。
[0025]本實施例中,吸塵器100具有三個電機,所述電機座16上設有三個電機腔165,每個電機腔都具有第二進風口、單向閥10和導柱166。當用戶通過控制部131操作吸塵器時,處于運轉狀態(tài)的電機所對應的單向閥10被電機產生的吸力吸向第一進風口 173,單向閥10沿導柱166滑動,直到限位柱102的端面104與風葉蓋174接觸,此時單向閥10將第二進風口 168打開,氣流通過第二進風口然后進入第一進風口。當關閉單機時,單向閥10依靠自身重力作用沿導柱的導向位置復位,從而封住第二進風口。當同時具有啟動狀態(tài)和未啟動的電機時,未啟動的電機對應的單向閥10由于機器內其他電機的吸力作用,托盤室142內的壓力低于為啟動電機的電機腔內的壓力,因此單向閥被壓在第二進風口,從而更好得封閉第二進風口。
[0026]進一步的,所述導柱上設有緊固裝置,將單向閥限制在導柱上,本實施例及下述實施例中均可設置類似的緊固裝置,所述緊固裝置為螺釘。如圖3所示,導柱166的自由端163上設有螺釘169,螺釘169通過導柱中部的螺紋與導柱固定。當上述實施例中設計容納三個電機的電機座只放置了兩個電機,如果沒有緊固裝置,未放置電機的電機腔內的單向閥在吸塵器運輸或翻倒的時候可能從導柱上脫離,導致吸塵器使用過程中單向閥失去作用。
[0027]如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所述導向桿為設于電機座16上位于電機腔165中的導向筋164,導向筋164位于第一進風口 173和第二進風口 168之間,導向筋位于電機腔的四周。單向閥10位于電機腔165內且導向筋164環(huán)繞在單向閥10周邊,因此單向閥10可沿導向筋164滑動,以實現(xiàn)自動打開和關閉第二進風口。
[0028]如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控制閥為傘閥30,傘閥30位于第一進風口 173和第二進風口 168之間。傘閥30為傘狀閥且硬度適中,具有一定耐溫性和柔性的材料制成,本實例中,傘閥30的材料為耐溫硅膠。傘閥30中部設有中孔304,第二進風口 168中部的凸柱305穿過所述中孔304,使傘閥30套設在凸柱305上,傘閥30上部設有墊片302和螺釘301,螺釘301將傘閥30固定在凸柱305上,傘閥30的直徑大于第二進風口的直徑,使傘閥能夠完全蓋住第二進風口。傘閥30還具有裙邊303,裙邊可根據壓差變化上下運動以實現(xiàn)打開或關閉第二進風口。當電機啟動時,電機產生的吸力將傘閥30的裙邊303吸起,此時第二進風口打開。當電機關閉時,裙邊303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蓋住第二進風口,從而自動關閉第二進風口。
[0029]如圖8和9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控制閥為翻轉閥40,翻轉閥位于第一進風口 173和第二進風口 168之間。翻轉閥40具有蓋板403,蓋板403能夠覆蓋第二進風口。翻轉閥40還具有端部404,端部404與蓋板403相連接,端部404上設有轉軸401,轉軸401與電機腔165內的軸孔配合,使得蓋板403能夠繞轉軸轉動。端部404和蓋板403接合部邊緣還設有限位塊402,限位塊402由端部上部凸起,當蓋板403轉動到一定角度時,限位塊402與設在電機腔內的擋塊55接觸,擋塊55阻止蓋板403繼續(xù)轉動,防止蓋板403由于轉動角度過大而將第一進風口 173遮擋住,影響吸塵器性能。如圖10所示為上述實施例的綜合應用在一個吸塵器中,單向閥10、傘閥30和翻轉閥40分別設置在電機腔內,以實現(xiàn)自動打開和關閉進風口的功能。
[0030]如圖11和1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實施方式,本實施例與第一個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加入了彈性件,本實施例中彈性件為彈簧50,本實施例是要說明控制閥復位不僅能夠依靠自身重力實現(xiàn),也可以依靠外力實現(xiàn),如本實施例中運用彈簧50。彈性件可以是壓簧或拉簧,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簡單變換就能實現(xiàn),在此不一一列舉。如圖11和12,第一進風口 173和第二進風口 168之間具設有單向閥10,導柱166和彈簧50,彈簧50套設在導柱166上,彈簧兩端分別與單向閥10和筋條167相接。如圖11是彈簧處于原始狀態(tài),此時電機17沒有啟動,單向閥10將第二進風口 168關閉。如圖12,當啟動電機17后,單向閥10被電機受電機吸力作用,沿導柱166向上方移動,因此使彈簧50處于拉伸狀態(tài),直到單向閥10受力大致平衡,此時第二進風口打開;當關閉電機17后,電機吸力消失,單向閥10受到彈性回復力作用重新關閉第二進風口。同樣的,第四實施例中翻轉閥40同樣可以和扭簧結合,利用扭簧來實現(xiàn)復位,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披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結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不再贅述。
[0031]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都是相對設置,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是電機腔165,這只是優(yōu)選的一種實施方式,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設置,如圖13和14所示,第二進風口 168可設置于電機座16的側面,與第一進風口 173軸線方向垂直。也可以如圖14所示,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也可以錯開設置,具體如何設置可根據不同吸塵器的設計要求和結構做出調整,只要在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的空間內,能夠設置控制閥來實現(xiàn)第二進風口的打開和關閉即可。
[0032]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技術方案在吸塵器的多個電機在不同工作狀態(tài)下時依靠控制閥實現(xiàn)風道自動轉換,不需要手動調節(jié)或另外增加動作調節(jié)機構。同時,當多個電機腔的結構相同,控制閥相同時,可以在多個位置通用,便于整機裝配。本發(fā)明并不限于吸塵器上使用,任何需要風道控制的裝置都可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吸塵器,包括提供吸力的電機,電機具有第一進風口,所述電機置于電機腔,所述電機腔上設有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之間設有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閥可在電機腔內轉動以打開或關閉第二進風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閥具有轉軸,控制閥繞轉軸轉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閥具有蓋板,蓋板可覆蓋第二進風口。
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閥具有限位部,防止控制閥轉動角度過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腔內設有擋塊,所述限位部接觸擋塊后控制閥停止轉動。
【文檔編號】A47L9/28GK103654615SQ201210332510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fā)明者】劉海平, 江仁寶 申請人:天佑電器(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