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磁鋼限溫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硬磁和軟磁的溫度控制器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控溫精準、動作精度高的磁鋼限溫器。
背景技術:
磁鋼限溫器,是具有硬磁和軟磁的溫度控制器,大多用于電飯鍋上,屬于一種可實現電飯鍋自動斷電的機械裝置,其主要由沒有磁性的軟磁和具有永久磁性的硬磁構成。硬磁在常溫下靠近軟磁時,硬磁的磁場會磁化軟磁,進而兩者相吸附,當溫度升高到軟磁的居里溫度點時,軟磁的磁性會下降甚至消失,由此兩者在內彈簧的彈力下相分離;而溫度降至軟磁的居里溫度點以下時,軟磁又可以在磁場的作用下被磁化。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磁鋼限溫器控溫不夠精準,動作精度較低。 因此,現有技術尚有待改進和發展。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磁鋼限溫器,可提高溫控精度。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磁鋼限溫器,包括鋁蓋、軟磁、軟托、硬磁、硬托、彈簧、小杯和拉桿,所述鋁蓋包裹在所述小杯的口部,所述軟磁通過所述軟托固定在所述鋁蓋的內側,所述軟托、所述硬磁、所述硬托和所述內彈簧均位于所述小杯的內部,所述硬磁固定在所述硬托上,所述拉桿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硬托的底部之上,所述拉桿的另一端從所述小杯的底部穿出并可活動設置,所述內彈簧設置在所述硬托與所述鋁蓋或所述軟托之間,其中所述鋁蓋的頂面設置有通孔,所述軟磁的頂部從所述通孔中伸出,用于與待控溫產品的底面直接相接觸。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中所述通孔設置為一圓孔,并位于所述鋁蓋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中所述軟磁的頂部設置有適配所述通孔的凸臺,所述凸臺的高度超過所述鋁蓋的厚度設置。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中所述小杯口部的周邊向外突出,所述小杯的外壁上套裝有外彈簧并放入大杯中,所述外彈簧的上端頂卡在所述鋁蓋周邊突出的邊沿上,所述外彈簧的下端支撐在所述大杯內部的底面上。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中所述待控溫產品為電飯鍋的內膽。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磁鋼限溫器,由于采用了軟磁與待控溫產品直接相接觸的技術手段,兩者沒有隔著一層鋁蓋,消除了待控溫產品與鋁蓋之間的接觸熱阻,也消除了鋁蓋與軟磁之間的接觸熱阻,明顯減小了待控溫產品與軟磁之間的溫度差,由此保證了軟磁的溫度與待控溫產品的溫度同步升高,使得硬磁在待控溫產品的溫度一旦達到軟磁的居里溫度點時即可產生動作,進而提高了控溫精準度。
圖I是本發明磁鋼限溫器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和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圖I是本發明磁鋼限溫器的縱向剖視圖,以電飯鍋上使用的限溫器為例,該磁鋼限溫器包括鋁蓋110、軟磁120、軟托130、硬磁140、硬托150、內彈簧160、小杯170和拉桿180,所述小杯170 口部的周邊向外突出,所述鋁蓋110包裹在所述小杯170的口部,所述軟磁120通過所述軟托130固定在所述鋁蓋110的內側,所述軟托130、所述硬磁140、所述硬托150和所述內彈簧160均位于所述小杯170的內部,所述硬磁140固定在所述硬托150上,所述拉桿180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硬托150的底部之上,所述拉桿180的另一 端從所述小杯170的底部穿出并可活動設置,所述內彈簧160設置在所述硬托150與所述鋁蓋110之間或者設置在所述硬托150與所述軟托130之間。本發明的改進點在于,所述鋁蓋110的頂面設置有通孔111,所述軟磁120的頂部從所述通孔111中伸出,用于與電飯鍋的內膽底面直接相接觸。由此在溫升的過程中縮小了電飯鍋內膽與軟磁120之間的溫度差,提高了控溫精準度。在本發明磁鋼限溫器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11可設置為一圓孔,并位于所述鋁蓋110的中心位置上。具體的,所述軟磁120的頂部設置有適配所述通孔111的凸臺121,所述凸臺121的高度超過所述鋁蓋110的厚度設置,以便于與電飯鍋內膽的底面充分相接觸,由此提高控溫的精度。此外,本發明的磁鋼限溫器還可放置在大杯(圖未示)中使用,并在所述小杯170的外壁上套裝外彈簧(圖未示)之后一并放入所述大杯中,所述外彈簧的上端頂卡在所述鋁蓋110周邊突出的邊沿上,所述外彈簧的下端支撐在所述大杯內部的底面上。應當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而所有這些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后的技術方案,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磁鋼限溫器,包括鋁蓋、軟磁、軟托、硬磁、硬托、彈簧、小杯和拉桿,所述鋁蓋包裹在所述小杯的口部,所述軟磁通過所述軟托固定在所述鋁蓋的內側,所述軟托、所述硬磁、所述硬托和所述內彈簧均位于所述小杯的內部,所述硬磁固定在所述硬托上,所述拉桿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硬托的底部之上,所述拉桿的另一端從所述小杯的底部穿出并可活動設置,所述內彈簧設置在所述硬托與所述鋁蓋或所述軟托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鋁蓋的頂面設置有通孔,所述軟磁的頂部從所述通孔中伸出,用于與待控溫產品的底面直接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設置為一圓孔,并位于所述鋁蓋的中心位置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磁的頂部設置有適配所述通孔的凸臺,所述凸臺的高度超過所述鋁蓋的厚度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杯口部的周邊向外突出,所述小杯的外壁上套裝有外彈簧并放入大杯中,所述外彈簧的上端頂卡在所述鋁蓋周邊突出的邊沿上,所述外彈簧的下端支撐在所述大杯內部的底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磁鋼限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控溫產品為電飯鍋的內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磁鋼限溫器,包括鋁蓋、軟磁、軟托、硬磁、硬托、彈簧、小杯和拉桿,鋁蓋包裹在小杯口部,軟磁通過軟托固定在鋁蓋內側,硬磁固定在硬托上,拉桿一端連接在硬托底部上,拉桿另一端從小杯底部穿出并可活動,內彈簧設置在硬托與鋁蓋或軟托之間,鋁蓋的頂面設置有通孔,軟磁的頂部從通孔中伸出。由于采用了軟磁與待控溫產品直接相接觸的技術手段,兩者沒有隔著一層鋁蓋,消除了待控溫產品與鋁蓋之間的接觸熱阻,也消除了鋁蓋與軟磁之間的接觸熱阻,減小了待控溫產品與軟磁之間的溫度差,保證了軟磁的溫度與待控溫產品的溫度同步升高,使得硬磁在待控溫產品的溫度一旦達到軟磁的居里溫度點時即可產生動作,進而提高了控溫精準度。
文檔編號A47J36/24GK102860758SQ20121035133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明者顏陶, 翁國華, 甘秀生, 陳勇勝 申請人:佛山市川東磁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