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烹飪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烹飪裝置,其包括一底座和一裝接在底座的烹飪容器,所述底座包括一固定座和至少一能調節高度的第一加熱組件,所述第一加熱組件具有第一加熱源且活動裝接在固定座。它具有如下優點:第一加熱組件活動裝接在固定座,使得第一加熱源之位置為可調,可根據烹飪容器底面之位置來調節第一加熱源的位置,使第一加熱源能緊密貼合在烹飪容器之底面,使得烹飪容器受熱更加均勻而不易變形。且當烹飪容器用久變形時,第一加熱組件能自動調整位置以使第一加熱源緊密貼合在烹飪容器,熱量流失減少。
【專利說明】一種烹飪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烹飪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面上的烹飪裝置,其加熱組件均固定在底座,烹飪容器受熱后容易變形,由于加熱組件所特有的剛性,其加熱組件無法繼續完整的貼合于烹飪容器之底面,使得烹飪容器受熱不均勻容易變形,烹飪出來的食物也受熱不均,容易局部燒焦或者局部夾生,且加熱組件產生的熱量大大流失,造成資源損耗,成本加大。
[0003]目前市面上的烹飪裝置,其烹飪容器大多無法分離,使得當烹飪容器受熱不均產生變形之后無法更換,使得整個烹飪裝置都無法使用。或者,其烹飪容器雖然能分離地裝接在底座,但該烹飪容器只有一正面能用于烹飪,其背面完全不使用,造成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烹飪裝置,其克服了【背景技術】的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烹飪裝置,其包括一底座(100)和一裝接在底座(100)的烹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一固定座(110)和至少一能調節高度的第一加熱組件(120),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具有第一加熱源(121)且活動裝接在固定座(110)。
[0005]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底座(100)還包括至少一第二加熱組件(130),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具有第二加熱源(131)且裝接在固定座(110)或者第一加熱組件(120)。
[0006]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位于第一加熱組件(120)之內側且活動裝接在固定座(110 )或者第一加熱組件(120 )。
[0007]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上下滑動裝接在固定座(110),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上下滑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
[0008]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還包括一環形的第一連接座(122)和至少一第一彈性件(123),所述第一加熱源(121)固接在第一連接座(122)之頂端面,所述第一連接座(122)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一折邊(124),所述第一折邊(124)與第一連接座(122)之間形成一環形的第一凹槽(125),所述固定座(110)之內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一凸緣(111),第一連接座(122)伸入固定座(110)且第一凸緣(111)位于第一凹槽(125)之上且卡接在第一凹槽(125),所述第一彈性件(123)頂抵在第一連接座(122)和固定座(110)之間。
[0009]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還包括一第二連接座(132)和至少一第二彈性件(133),所述第二加熱源(131)固接在第二連接座(132)之頂端面,所述第二連接座(132)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二折邊(134),所述第二折邊(134)與第二連接座(132)之間形成一環形的第二凹槽(135),所述第一連接座(122)之內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二凸緣(126),第二連接座(132)伸入第一連接座(122)且第二凸緣(126)位于第二凹槽(135)之上且卡接在第二凹槽(135),所述第二彈性件(133)頂抵在第二連接座(132)和固定座(110)之間。
[0010]—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固定座(110)包括一下殼體(112)和一固接在所述下殼體(112)的上殼體(113),所述第一凸緣(111)固設在上殼體(112)。
[001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烹飪容器為一烤盤(200),其底面為一平面或弧面或波浪面或階梯面。
[0012]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烤盤(200)具有一正面和一與正面相背向的背面,所述烤盤(200)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110),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相貼合。
[0013]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個數設為一個,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個數設為一個。
[0014]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個數設為一個,所述第二加熱組件個數設為二個且分別為一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和一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所述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所述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位于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之內側且通過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
[0015]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烹飪容器為一鍋具。
[0016]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0017]1.第一加熱組件活動裝接在固定座,使得第一加熱源之位置為可調,可根據烹飪容器底面之位置來調節第一加熱源的位置,使第一加熱源能緊密貼合在烹飪容器之底面,使得烹飪容器受熱更加均勻而不易變形。且當烹飪容器用久變形時,第一加熱組件能自動調整位置以使第一加熱源緊密貼合在烹飪容器,熱量流失減少。
[0018]2.第二加熱組件活動裝接在固定座或第一加熱組件,使得烹飪容器底面與加熱源貼合得更加緊密,且加熱更加均勻。
[0019]3.通過第一凸緣與第一凹槽的配合及第一彈性件的作用使得第一連接座能上下滑動裝接在固定座,結構簡單,成本低。
[0020]4.通過第二凸緣與第二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彈性件的作用使得第二連接座能上下滑動裝接在第一連接座,結構簡單,成本低。
[0021]5.烤盤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和第二加熱源相貼合,使得烤盤之正面和背面均能用于燒烤,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節約成本。
[0022]6.烹飪容器為一鍋具,使得該烹飪裝置功能多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4]圖1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之一。
[0025]圖2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之二。
[0026]圖3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第二加熱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7]圖4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第一加熱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8]圖5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未裝接烤盤。[0029]圖6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烤盤之背面與底座相配合。
[0030]圖7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烤盤之正面與底座相配合。
[0031]圖8繪示了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未裝接烤盤。
[0032]圖9繪示了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烤盤之背面與底座相配合。
[0033]圖10繪示了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烤盤之正面與底座相配合。
[0034]圖11繪示了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大燉鍋與底座相配合。
[0035]圖12繪示了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烹飪裝置的剖視示意圖,此時小燉鍋與底座相配合。
【具體實施方式】
[0036]請查閱圖1至圖7,一種烹飪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它包括一底座100和一裝接在底座100的烹飪容器。
[0037]所述底座100包括一固定座110和至少一第一加熱組件120。
[0038]所述固定座110之內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一凸緣111。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10包括一下殼體112和一固接在所述下殼體112的上殼體113,所述第一凸緣111固設在上殼體113。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殼體112之外周還裝接一儲油盒114,所述上殼體113開設有一對應該儲油盒114的漏油孔115。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殼體113之頂面開設有二裝接部116。
[0039]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能調節高度,其具有第一加熱源121且活動裝接在固定座110。使得第一加熱源之位置為可調,可根據烹飪容器底面之位置來調節第一加熱源的位置,使第一加熱源能緊密貼合在烹飪容器之底面,使得烹飪容器受熱更加均勻而不易變形。且當烹飪容器用久變形時,第一加熱組件能自動調整位置以使第一加熱源緊密貼合在烹飪容器,熱量流失減少。
[0040]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設為一個且上下滑動裝接在固定座110。也可根據烹飪容器大小,將第一加熱組件120設為多個。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還包括一環形的第一連接座122和至少一第一彈性件123,所述第一加熱源121固接在第一連接座122之頂端面,所述第一連接座122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一折邊124,所述第一折邊124與第一連接座122之間形成一環形的第一凹槽125。第一連接座122伸入固定座110且第一凸緣111位于第一凹槽125之上且卡接在第一凹槽125,所述第一彈性件123頂抵在第一連接座122和固定座110之間。通過第一凸緣111與第一凹槽125的配合及第一彈性件123的作用使得第一連接座122能上下滑動裝接在固定座110,結構簡單,成本低。
[0041]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折邊124固設在第一連接座122底部之外周沿,所述第一彈性件123個數設為三個且間隔布置在第一連接座122之底部和固定座110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熱源121為一加熱絲,所述第一加熱源121通過若干固定片127鎖接在第一連接座122之頂端面。
[0042]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座122之內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二凸緣126。
[0043]所述底座100還包括至少一第二加熱組件130,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具有第二加熱源131,其裝接在固定座110或者第一加熱組件120。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位于第一加熱組件120之內側且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或者固定座110。使得烹飪容器底面與加熱源貼合得更加緊密,且加熱更加均勻。
[0044]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設為一個且上下滑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或者,根據需要,將第二加熱組件130設為多個,可以與第一加熱組件120為一一對應關系,也可以為第一加熱組件120之內側設有多個的第二加熱組件130。例如,將第二加熱組件130設為二個且均位于第一加熱組件120之內側。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還包括一第二連接座132和至少一第二彈性件133,所述第二加熱源131固接在第二連接座132之頂端面,所述第二連接座132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二折邊134,所述第二折邊134與第二連接座132之間形成一環形的第二凹槽135。第二連接座132伸入第一連接座122且第二凸緣126位于第二凹槽135之上且卡接在第二凹槽135,所述第二彈性件133頂抵在第二連接座132和固定座110之間。通過第二凸緣126與第二凹槽135的配合以及第二彈性件133的作用使得第二連接座132能上下滑動裝接在第一連接座122,結構簡單,成本低。最好,第二凸緣126之底端部之高度高于第一凸緣111之底端部之高度。
[0045]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折邊134固設在第二連接座132底部之外周沿,所述第二彈性件133個數設為一個且頂抵在第二連接座132之底部中間和固定座110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熱源131為一加熱絲,所述第二加熱源131通過若干固定片136鎖接在第二連接座132之頂端面。
[0046]本實施例中,所述烹飪容器為一烤盤200,所述烤盤200活動裝接在底座100,且其底面為一弧面。或者根據需要,所述烤盤200之底面也可以為一平面或波浪面或階梯面等,不以此為限。
[0047]本實施例中,所述烤盤200具有一正面和一與正面相背向的背面,所述烤盤200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110,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相貼合。烤盤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和第二加熱源相貼合,使得烤盤之正面和背面均能用于燒烤,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節約成本。
[0048]本實施例中,所述烤盤200之正面和背面的外周均設有二與裝接部116相配合的卡接部210,通過卡接部210與裝接部116的配合能將所述烤盤200面向上殼體113或背向上殼體113并裝接在上殼體113。
[0049]請查閱圖5至圖7,以烤盤200之底面為一弧面為例,且該烤盤200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110,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相貼合。其工作原理為:
[0050]如圖5所示,烤盤200未裝接在底座100時底座100的初始狀態,此時第一凸緣111卡接在第一凹槽125,第二凸緣126卡接在第二凹槽135,第二加熱組件130之高度高于第一加熱組件120之高度。
[0051 ] 如圖6所示,該烤盤200正面朝上,從上往下看為一向上凸的弧面,也即該烤盤200中心的高度高于周圍之高度,此時,該烤盤200之背面恰好與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相貼合,且該背面之卡接部210與上殼體113之裝接部116相配合將所述烤盤200與上殼體113裝接在一起。
[0052]如圖7所示,該烤盤200也為圖6中所示的烤盤200,此時該烤盤200背面朝上,從上往下看為一向下凹的弧面,也即該烤盤200中心的高度低于周圍之高度,當烤盤200之正面朝下并置于固定座110上時,受烤盤200重力作用,第一彈性件123和第二彈性件133均收縮直至烤盤200之正面完全貼合在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再通過烤盤200正面之卡接部210與上殼體113之裝接部116相配合將所述烤盤200與上殼體113裝接在一起。
[0053]第一加熱組件120活動裝接在固定座110,第二加熱組件130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使得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之位置均為可調,可根據烤盤200底面之形狀來調節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的位置,使第一加熱源和第二加熱源131均能緊密貼合在烤盤200之底面,使得烤盤200受熱更加均勻而不易變形。且當烤盤200用久變形時,第二加熱組件130和第一加熱組件120均能自動調整位置以使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緊密貼合在烤盤,熱量流失減少。同時,該烹飪裝置適用于絕大部分的烤盤,通用性廣,滿足消費者需求。
[0054]如圖8至圖12所示,一種烹飪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其與上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個數設為一個,所述第二加熱組件個數設為二個且分別為一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和一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所述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之內側,所述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位于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之內側且通過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
[0055]本實施例中,所述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包括一內第二加熱源131a、內第二連接座132a和至少一內第二彈性件133a,所述內第二加熱源131a固接在內第二連接座132a之頂端面,所述內第二連接座132a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內第二折邊134a,所述內第二折邊134a與內第二連接座132a之間形成一環形的內第二凹槽135a。
[0056]本實施例中,所述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包括一外第二加熱源131b、外第二連接座132b和至少一外第二彈性件133b,所述外第二加熱源131b固接在外第二連接座132b之頂端面,所述外第二連接座132b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外第二折邊134b,所述外第二折邊134b與外第二連接座132b之間形成一環形的外第二凹槽135b。所述外第二連接座132b還設有一第三凸緣137b。
[0057]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結構一致。第三凸緣137b位于外第二凹槽135b之上且卡接在外第二凹槽135b,所述第二凸緣126位于外第二凹槽135b之上且卡接在外第二凹槽135b,第一凸緣111位于第一凹槽125之上且卡接在第一凹槽125。
[0058]如圖9及圖10,該底座100之上可放置一底面為弧形的烹飪容器200,且該烹飪容器200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110,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121和內第二加熱源131a及外第二加熱源131b相貼合。
[0059]如圖11,該烹飪容器為一鍋具,可以為炒鍋或燉鍋等。本實施例中,該鍋具為一大燉鍋300,其放置底座100之上,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和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均位于大燉鍋300底面之下。
[0060]如圖12,該烹飪容器為一鍋具,本實施例中,該鍋具為一小燉鍋400,其放置于底座100之上,由于小燉鍋400尺寸較小,使得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和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始終位于小燉鍋400之下,而第一加熱組件120不受小燉鍋400重力影響可環繞于小燉鍋400之周圍,使得小燉鍋400的加熱更加均勻。或者,也可根據燉鍋大小,將第二加熱組件130設為三個或四個不等。
[006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范圍,即依本發明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烹飪裝置,其包括一底座(100)和一裝接在底座(100)的烹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一固定座(110)和至少一能調節高度的第一加熱組件(120),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具有第一加熱源(121)且活動裝接在固定座(1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還包括至少一第二加熱組件(130),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具有第二加熱源(131)且裝接在固定座(110)或者第一加熱組件(1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位于第一加熱組件(120)之內側且活動裝接在固定座(110)或者第一加熱組件(1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上下滑動裝接在固定座(110),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上下滑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還包括一環形的第一連接座(122)和至少一第一彈性件(123),所述第一加熱源(121)固接在第一連接座(122)之頂端面,所述第一連接座(122)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一折邊(124),所述第一折邊(124)與第一連接座(122)之間形成一環形的第一凹槽(125),所述固定座(110)之內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一凸緣(111),第一連接座(122)伸入固定座(110)且第一凸緣(111)位于第一凹槽(125)之上且卡接在第一凹槽(125),所述第一彈性件(123)頂抵在第一連接座(122)和固定座(110)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還包括一第二連接座(132)和至少一第二彈性件(133),所述第二加熱源(131)固接在第二連接座(132)之頂端面,所述第 二連接座(132)之外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二折邊(134),所述第二折邊(134)與第二連接座(132)之間形成一環形的第二凹槽(135),所述第一連接座(122)之內周設有一環形的第二凸緣(126),第二連接座(132)伸入第一連接座(122)且第二凸緣(126)位于第二凹槽(135)之上且卡接在第二凹槽(135),所述第二彈性件(133)頂抵在第二連接座(132)和固定座(110)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0)包括一下殼體(112)和一固接在所述下殼體(112)的上殼體(113),所述第一凸緣(111)固設在上殼體(11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容器為一烤盤(200),其底面為一平面或弧面或波浪面或階梯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盤(200)具有一正面和一與正面相背向的背面,所述烤盤(200)之正面和背面均能分離地裝接在所述固定座(110),且其正面和背面均能與第一加熱源(121)和第二加熱源(131)相貼合。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個數設為一個,所述第二加熱組件(130)個數設為一個。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熱組件(120)個數設為一個,所述第二加熱組件個數設為二個且分別為一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和一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所述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所述內第二加熱組件(130a)位于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之內側且通過外第二加熱組件(130b)活動裝接在第一加熱組件(120 )。
12.根據權利要求 11所述的一種烹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容器為一鍋具。
【文檔編號】A47J36/24GK103462480SQ201210578507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陳祐程 申請人: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