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筷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 型涉及廚房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筷籠。
背景技術:
筷籠是一種最常見的家庭必備廚房用具,其根源一直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原始的筷籠為植物的枝條編織或竹筒所制,到了近代,比較講究的筷籠為木板所制作,也有部分筷籠為陶瓷所制作,極少數富貴還使用漆器筷籠。而現代,隨著塑料工業的迅速發展,大多數筷籠則被塑料所替代,其形狀有方的,有圓的,而顏色則千變萬化,特別是花紋,更是應有盡有,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以及審美要求。但是作為筷籠,它們都存在明顯的弱點,一是長期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容易腐敗并滋生細菌,二是筷籠內部細而深長,不易清洗,如陶瓷、塑料雖不會腐敗,但細而深的罐內很難擦洗干凈,清洗起來也很費時間,特別是塑料筷籠的花紋里,要想洗干凈絕非易事。
發明內容發明目的由于以前的筷籠存在著許多不足,因此,避開原有筷籠的容易粘染污物、產生腐敗,又不易清洗的弱點,設計制造一種不會腐敗、拆裝方便、容易清洗、通風透氣的筷籠勢在必行。該筷籠可以有效防止筷子的二次污染,堵住影響人們健康的致病源頭,從而打造一個真正讓人放心的筷籠。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筷籠包括圍板和底板,由不氧化生銹的金屬薄板制作,圍板的橫截面為梯形槽狀框,在其槽形開口位置的兩頭留有內倒邊,并與斜邊形成一個夾角槽;底板的下部折一個90°的彎頭,彎頭呈梯形狀且略大于圍板的橫截面,底板插在圍板兩側的夾角槽中,并且讓圍板的下方落在底板的彎頭上。本實用新型與其它筷籠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結構簡單。本實用新型僅有圍板和底板兩個部件,且一插即裝,一拔即拆,無需任何工具和輔件,因而非常容易拆裝和裝運。2、容易清洗。當本筷籠拆開后,筷籠的內部全暴露出來,便可輕松將里面的污垢清洗干凈,可有效防止二次污染。3、使用壽命長。本筷籠采用不氧化生銹的金屬薄板制作,不老化、不腐敗、不怕摔,可長期甚至永遠使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示意圖。圖2為圍板橫截面示意圖。圖3為底板立體示意圖。圖中I.圍板2.底板3.懸掛洞眼4.漏水洞眼5.內倒邊6.夾角槽7.透氣洞眼。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將不氧化生銹的金屬薄板壓制成橫截面為梯形槽狀框的圍板1,在梯形槽狀框的長邊即開口位置的兩頭留有內倒邊5,并與斜邊形成一個夾角槽6,在圍板I的三個邊上開有透氣洞眼7。如圖1、3所示,將底板2的下部折一個90°的彎頭,彎頭呈梯形狀且略大于圍板的橫截面,在彎頭上開有漏水洞眼4,在底板2的上方中部開有懸掛洞眼3。如圖I所示,將底板2插入圍板I的夾角槽6里,并讓圍板I的下方坐落在底板2的彎頭上。
權利要求1.筷籠,包括圍板(I)和底板(2),其特征是筷籠由不氧化生銹的金屬薄板制作,圍板(I)的橫截面為梯形槽狀框,在其槽形開口位置的兩頭留有內倒邊(5),并與斜邊形成一個夾角槽¢);底板(2)的下部折一個90°的彎頭,彎頭呈梯形狀且略大于圍板(I)的橫截面,底板⑵插在圍板⑴兩側的夾角槽(6)中,并且讓圍板⑴的下方落在底板⑵的彎頭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筷籠,其特征是圍板(I)的三個邊上開有透氣洞眼(7)。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筷籠,其特征是在底板(2)的彎頭上開有漏水洞眼(4),在底板(2)的上方中部開有懸掛洞眼(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筷籠涉及廚房用具技術領域,具體由圍板和底板兩個部件組成,用不氧化生銹的金屬薄板制作。圍板的橫截面為梯形槽狀框,在其槽形開口位置的兩頭留有內倒邊,并與斜邊形成一個夾角槽;底板的下部折一個90°的彎頭,彎頭呈梯形狀且略大于圍板的橫截面,底板插在圍板兩側的夾角槽中,并且讓圍板的下方落在底板的彎頭上。本實用新型通風透氣、不會腐敗、結構簡單、非常容易拆裝和裝運,而且容易清洗,可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文檔編號A47G21/00GK202553333SQ20122024100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9日
發明者邱連杰 申請人:邱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