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供料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供料系統,具體的為ー種用于飲料沖泡機的供料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家庭生活質量的增長,現在許多家庭都已使用快捷的可以沖泡的粉末飲料,來現泡現沖自己喜歡的咖啡和茶水等飲品,但是此類產品的沖泡以及平時的儲存均較為麻煩。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沖泡機,但大多數均為液體罐沖泡機,不可調節飲料的濃度且不方便儲運,不易保存,粉料類的沖泡機品種單一旦成本非常高,并不適于家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飲料沖泡機的供料系統,該供料系統不僅結構簡單,能夠方便地沖泡飲品,而且能夠調節飲品的濃度,以適應于不同人群的口味。要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供料系統,包括用于儲存料粉的儲料管和用于出料的出料裝置,所述出料裝置包括電機I,儲料管的下端設有螺紋塞,儲料管內設有與電機I的輸出軸同步轉動的螺紋絲桿,所述螺紋塞與螺紋絲桿之間螺紋旋轉配合。進ー步的,所述出料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出料ロ處的漏斗,所述漏斗的出料ロ處設有用于開啟或關閉漏斗出料ロ的開閉機構。進ー步的,所述開閉機構包括密封塞、滑板、電機III和安裝在電機III轉軸上的繞線器I,所述繞線器I上的拉繩的另一端與滑板連接,所述密封塞固定安裝在滑板上,且密封塞對應設置在漏斗出料ロ的下方,所述滑板和密封塞均在電機III與繞線器I的作用下轉動;所述滑板的上下兩側設有用于限定其形成的限位裝置。所述開閉機構還可以是包括電機III ’、安裝在電機III ’轉軸上的繞線器I ’和鉸接安裝在漏斗出料口上的密封塊,所述繞線器I '上的拉繩的另一端與密封塊相連,所述密封塊在電機III '和繞線器I '的作用下轉動。進ー步的,所述漏斗上設有震動器。進ー步的,所述儲料管為并排設置的至少兩個。進ー步的,所述儲料管內設有安裝在螺紋絲桿上并與螺紋絲桿同步轉動的破碎片。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供料系統,飲料沖泡機可以通過出料裝置將儲料管內的粉末狀飲品添加到漏斗內,并通過設置在漏斗底部的出料ロ將粉末飲品添加到沖泡水杯,并進ー步通過出料裝置和供水系統,控制添加到沖泡水杯內的水的體積,進而調節飲品的濃度,以適應于不同人的口味。
圖1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供料系統的ー種飲料沖泡機實施例結構示意圖;[0014]圖2為圖1的左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供料系統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為沖泡水杯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箱體;2_漏斗;3_儲料管;4_電機I ;5_螺紋塞;6_螺紋絲桿;7_密封塞;8_滑板;9_電機III ;10_繞線器I ;11_安裝支架;12_限位開關I ;13_水膽;14_加熱水膽;15-管道;16_出水管;17_電磁閥;18_水桶;19_沖泡水杯;20_電機II ;21_轉盤;22_傳動齒輪;23_旋轉齒輪;24_滑塊;25_電機IV ;26_定位塊;27_繞線器II ;28_繞線器III ;29-限位開關II ;30_震動器;31-破碎片;32_攪拌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供料系統實施例的一種飲料沖泡機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圖3為供料系統結構不意圖;圖4為沖泡水杯結構不意圖。本實施例的飲料沖泡機,包括箱體1,箱體I內設有供料系統、供水系統和攪拌系統。供料系統包括用于儲存料粉的儲料管3和用于出料的出料裝置,本實施例的出料裝置包括電機I 4,儲料管3的下端設有螺紋塞5,儲料管3內設有與電機I 4的輸出軸同步轉動的螺紋絲桿6,螺紋塞5與螺紋絲桿6之間螺紋旋轉配合。出料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出料ロ處的漏斗2,漏斗2出料ロ與供水系統的出水ロ位于攪拌系統上方,漏斗2的出料ロ處設有用于開啟或關閉漏斗2出料ロ的開閉機構。開閉機構可采用多種結構形式,如開閉機構可以為包括密封塞7、滑板8、電機III 9和安裝在電機III 9轉軸上的繞線器I 10,繞線器I 10上的拉繩的另一端與滑板8連接,密封塞7固定安裝在滑板8上,且密封塞7對應設置在漏斗2出料ロ的下方,滑板8和密封塞7均在電機III 9與繞線器I 10的作用滑動;開閉機構還可以為包括電機III '、安裝在電機III ’轉軸上的繞線器I ’和鉸接安裝在漏斗出料口上的密封塊,繞線器I ’上的拉繩的另一端與密封塊相連,所述密封塊在電機III '和繞線器I '的作用下轉動,進而實現對漏斗2出料ロ的開閉功能。本實施例的開閉機構采用第一種結構形式,具體的,箱體I內設有用于安裝電機III 9的安裝支架11,滑板8鉸接安裝在安裝支架11上,并可繞安裝支架11的鉸接軸轉動。通過電機III 9與繞線器I 10驅動滑板8上下移動,實現密封塞7封閉或打開漏斗2出料ロ的功能。優選的,滑板8的兩側均設有用于限定其形成的限位裝置,本實施例的限位裝置為限位開關I 12,通過設置限位開關I 12用于限定滑板8上下移動的范圍,當滑板8觸碰位于上側或下側的限位開關I 12時,電機III 9停止旋轉。供水系統可采用直接向沖泡水杯19加水的方式,也可采用如下結構包括水膽13和用于接收來自水膽13的水并加熱的加熱水膽14,水膽13和加熱水膽14之間通過管道15相連,加熱水膽14的出水口上設有出水管16,出水管16上設有電磁閥17,且出水管16的出水ロ對應設置在漏斗2的出料ロ處,水膽13安裝在箱體I的頂部,且箱體I上設有用于向水膽13內注水的進水口,本實施例的供水系統采用第二種方式。優選的,箱體I的進水口上還安裝水桶18,用于向水膽13內加水。攪拌系統位于出料裝置的出料口下方,包括用于驅動沖泡水杯19旋轉攪拌的水杯轉動裝置,水杯轉動裝置包括電機II 20和由電機II 20驅動的轉盤機構,轉盤機構包括用于安裝沖泡水杯19的轉盤21。沖泡水杯19安裝在轉盤21上,且沖泡水杯19的杯ロ位于漏斗2出料口和供水系統的出水管16的出水口下方。本實施例的轉盤機構還包括相互嚙合的傳動齒輪22和旋轉齒輪23,傳動齒輪22與電機II 20轉軸同步轉動,轉盤21與旋轉齒輪23同步轉動。本實施例的飲料沖泡機還包括用于驅動攪拌系統進出箱體I的滑動機構,滑動機構包括設置在箱體I底部的滑軌和滑塊24,滑塊24上設有電機IV 25,箱體I底面上設有定位塊26,電機IV 25轉軸和定位塊26上分別對應地設有繞線器II 27和繞線器III 28,攪拌系統安裝在滑塊24上,滑塊24在電機IV 25、繞線器II 27和繞線器III 28的作用下左右滑動。通過設置滑動機構,可方便地取出沖泡水杯19,便于倒出沖泡水杯19內沖泡完成的飲品。優選的,滑塊24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用于限定滑塊24滑動范圍的限位開關II29,本實施例的其中ー個限位開關II 29設置在箱體I的右側壁上,另ー個限位開關II 29設置在定位塊26上,當滑塊與限位開關II 29接觸吋,控制電機IV 25停止轉動。優選的,漏斗2上設有震動器30,便于粉末飲品能夠從漏斗2中順利地添加到沖泡水杯19中。優選的,儲料管3為并排設置的至少兩個,本實施例的儲料管3并排設置有六個,通過設置多個儲料管3,便于同時組合沖泡多種飲品,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優選的,儲料管3內設有安裝在螺紋絲桿6上并與螺紋絲桿6同步轉動的破碎片31,通過設置破碎片31,破碎片31隨螺紋絲桿6 —起同步轉動,并使粉末飲品變松,便于粉末飲品的從儲料管3的出料ロ進入漏斗2。沖泡水杯19的底部設有攪拌片32,能夠將粉末飲品與水更加充分的攪拌均勻。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g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供料系統,包括用于儲存料粉的儲料管和用于出料的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裝置包括電機I,儲料管的下端設有螺紋塞,儲料管內設有與電機I的輸出軸同步轉動的螺紋絲桿,所述螺紋塞與螺紋絲桿之間螺紋旋轉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出料口處的漏斗,所述漏斗的出料口處設有用于開啟或關閉漏斗出料口的開閉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閉機構包括密封塞、滑板、電機III和安裝在電機III轉軸上的繞線器I,所述繞線器I上的拉繩的另一端與滑板連接,所述密封塞固定安裝在滑板上,且密封塞對應設置在漏斗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滑板和密封塞均在電機III與繞線器I的作用下轉動;所述滑板的上下兩側設有用于限定其形成的限位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閉機構包括電機III'、安裝在電機III丨轉軸上的繞線器I丨和鉸接安裝在漏斗出料口上的密封塊,所述繞線器I丨上的拉繩的另一端與密封塊相連,所述密封塊在電機III ^和繞線器I ^的作用下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上設有震動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管為并排設置的至少兩個。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供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管內設有安裝在螺紋絲桿上并與螺紋絲桿同步轉動的破碎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供料系統,包括用于儲存料粉的儲料管和用于出料的出料裝置,所述出料裝置包括電機I,儲料管的下端設有螺紋塞,儲料管內設有與電機I的輸出軸同步轉動的螺紋絲桿,所述螺紋塞與螺紋絲桿之間螺紋旋轉配合。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供料系統,飲料沖泡機可以通過其出料裝置將儲料管內的粉末狀飲品添加到漏斗內,并通過設置在漏斗底部的出料口將粉末飲品添加到沖泡水杯,并進一步通過出料裝置和供水系統,控制添加到沖泡水杯內的水的體積,進而調節飲品的濃度,以適應于不同人的口味。
文檔編號A47J31/44GK202858859SQ20122048653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顧亞澤, 王驥, 王冰, 屠文斌, 代鳳珠, 夏航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