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泡茶水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茶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泡茶水壺。
背景技術:
目前,品茶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閑方式,市場上的泡茶壺樣式較多,琳瑯滿目。目前市場上泡茶壺結構復雜、過濾效果差、不便于清洗、使用壽命短。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泡茶水壺。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泡茶水壺,包括壺體和壺蓋,壺體上設有提手和壺嘴,且提手與壺嘴為相反方向設置;還包括壺體內部位于壺蓋正下方設有泡茶裝置,所述泡茶裝置包括上杯體和下杯體,上杯體內設有內杯,內杯底部通過硅膠圈與下杯體密封連接,所述下杯體直徑大于硅膠圈直徑大于上杯體直徑;硅膠圈下端設有支撐硅膠圈的彈簧,彈簧下端固定在下杯體底部,所述下杯體底部還設有漏水口。作為優選,所述內杯為茶漏,茶漏周圍密布有小孔。作為優選,所述上杯體、下杯體、茶漏和彈簧均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耐用、容易清洗、過濾效果好、漏水快、使用壽命長、高檔、結構簡單、生產工藝簡單、裝配快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泡茶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新型泡茶水壺,包括壺體I和壺蓋2,壺體I上設有提手4和壺嘴3,且提手4與壺嘴3為相反方向設置;還包括壺體I內部位于壺蓋2正下方設有泡茶裝置5,所述泡茶裝置5包括上杯體7和下杯體8,上杯體7內設有內杯6,內杯6底部通過硅膠圈11與下杯體8密封連接,所述下杯體8直徑大于硅膠圈11直徑大于上杯體7直徑;硅膠圈11下端設有支撐硅膠圈11的彈簧9,彈簧9下端固定在下杯體8底部,所述下杯體8底部還設有漏水口 10。所述內杯6為茶漏,茶漏周圍密布有小孔。所述上杯體7、下杯體8、茶漏和彈簧9均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本產品中內杯是一個茶漏,周圍都是小孔,起到了過濾的作用,在內杯6的底部套上硅膠圈11,起到了封水的作用,彈簧9的作用是把內杯6托起,此時內杯6上的硅膠圈11和內杯6很好的封住茶水往外流,這樣就可以在內杯6中泡茶。當查泡好之后,輕輕的按下壺蓋2,壺蓋2就會連同內杯6 —起向下壓,此時內杯6底部的娃膠圈11就會和內杯6脫離,茶水就自然流向下杯體8,再通過下杯體8的漏水口 10流至壺體I ;若放開手,彈簧9由于彈性會頂起內杯6往上移動,這樣硅膠圈11又重新跟內杯6接觸封住茶水。以上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本領域內普通的技術人員的簡單更改和替換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泡茶水壺,包括壺體和壺蓋,壺體上設有提手和壺嘴,且提手與壺嘴為相反方向設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壺體內部位于壺蓋正下方設有泡茶裝置,所述泡茶裝置包括上杯體和下杯體,上杯體內設有內杯,內杯底部通過硅膠圈與下杯體密封連接,所述下杯體直徑大于硅膠圈直徑大于上杯體直徑;硅膠圈下端設有支撐硅膠圈的彈簧,彈簧下端固定在下杯體底部,所述下杯體底部還設有漏水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泡茶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杯為茶漏,茶漏周圍密布有小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泡茶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杯體、下杯體、茶漏和彈簧均采用 不銹鋼材質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泡茶水壺,包括壺體和壺蓋,壺體上設有提手和壺嘴,且提手與壺嘴為相反方向設置;還包括壺體內部位于壺蓋正下方設有泡茶裝置,所述泡茶裝置包括上杯體和下杯體,上杯體內設有內杯,內杯底部通過硅膠圈與下杯體密封連接,所述下杯體直徑大于硅膠圈直徑大于上杯體直徑;硅膠圈下端設有支撐硅膠圈的彈簧,彈簧下端固定在下杯體底部,所述下杯體底部還設有漏水口。所述內杯為茶漏,茶漏周圍密布有小孔。所述上杯體、下杯體、茶漏和彈簧均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耐用、容易清洗、過濾效果好、漏水快、使用壽命長、高檔、結構簡單、生產工藝簡單、裝配快等優點。
文檔編號A47G19/14GK202908522SQ20122062012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明者張 杰 申請人:張 杰